一日一记6-----电脑补课讲堂(一)

  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叫做电流,电流常用I表示。电流分直流和交流两种。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不随时间变化的叫做直流。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变化的叫做交流。电流的单位是安(A),也常用毫安(mA)或者微安(uA)做单位。1A=1000mA,1mA=1000uA。

  电流可以用电流表测量。测量的时候,把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要选择电流表指针接近满偏转的量程。这样可以防止电流过大而损坏电流表。

  电压:河水之所以能够流动,是因为有水位差;电荷之所以能够流动,是因为有电位差。电位差也就是电压。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在电路中,电压常用U表示。电压的单位是伏(V),也常用毫伏(mV)或者微伏(uV)做单位。1V=1000mV,1mV=1000uV。

  电压可以用电压表测量。测量的时候,把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上,要选择电压表指针接近满偏转的量程。如果电路上的电压大小估计不出来,要先用大的量程,粗略测量后再用合适的量程。这样可以防止由于电压过大而损坏电压表。

  电阻:电路中对电流通过有阻碍作用并且造成能量消耗的部分叫做电阻。电阻常用R表示。电阻的单位是欧(Ω),也常用千欧(kΩ)或者兆欧(MΩ)做单位。1kΩ=1000Ω,1MΩ=1000000Ω。导体的电阻由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和长度决定。

  电阻可以用万用表欧姆档测量。测量的时候,要选择电表指针接近偏转一半的欧姆档。如果电阻在电路中,要把电阻的一头烫开后再测量。

  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I和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和导体的电阻R成反比,即I=U/R
  这个规律叫做欧姆定律。如果知道电压、电流、电阻三个量中的两个,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第三个量,即              I=U/R,R=U/I,U=I×R

  在交流电路中,欧姆定律同样成立,但电阻R应该改成阻抗Z,即I=U/Z 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叫做电源。发电机能把机械能转换成电能,干电池能把化学能转换成电能。发电机、干电池等叫做电源。通过变压器和整流器,把交流电变成直流电的装置叫做整流电源。能提供信号的电子设备叫做信号源。晶体三极管能把前面送来的信号加以放大,又把放大了的信号传送到后面的电路中去。晶体三极管对后面的电路来说,也可以看做是信号源。整流电源、信号源有时也叫做电源。

  负载: 把电能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的装置叫做负载。电动机能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电阻能把电能转换成热能,电灯泡能把电能转换成热能和光能,扬声器能把电能转换成声能。电动机、电阻、电灯泡、扬声器等都叫做负载。晶体三极管对于前面的信号源来说,也可以看作是负载。

  电路: 电流流过的路叫做电路。最简单的电路由电源、负载和导线、开关等元件组成。电路处处连通叫做通路。只有通路,电路中才有电流通过。电路某一处断开叫做断路或者开路。电路某一部分的两端直接接通,使这部分的电压变成零,叫做短路。

  电动势:电动势是反映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换成电能的本领的物理量。电动势使电源两端产生电压。在电路中,电动势常用δ表示。电动势的单位和电压的单位相同,也是伏。电源的电动势可以用电压表测量。测量的时候,电源不要接到电路中去,用电压表测量电源两端的电压,所得的电压值就可以看作等于电源的电动势。如果电源接在电路中,用电压表测得的电源两端的电压就会小于电源的电动势。这是因为电源有内电阻。在闭合的电路中,电流通过内电阻r有内电压降,通过外电阻R有外电压降。电源的电动势δ等于内电压Ur和外电压UR之和,即δ=Ur+UR 。严格来说,即使电源不接入电路,用电压表测量电源两端电压,电压表成了外电路,测得的电压也小于电动势。但是,由于电压表的内电阻很大,电源的内电阻很小,内电压可以忽略。因此,电压表测得的电源两端的电压是可以看作等于电源电动势的。

  干电池用旧了,用电压用测量电池两端的电压,有时候依然比较高,但是接入电路后却不能使负载(收音机、录音机等)正常工作。这种情况是因为电池的内电阻变大了,甚至比负载的电阻还大,但是依然比电压表的内电阻小。用电压表测量电池两端电压的时候,电池内电阻分得的内电压还不大,所以电压表测得的电压依然比较高。但是电池接入电路后,电池内电阻分得的内电压增大,负载电阻分得的电压就减小,因此不能使负载正常工作。为了判断旧电池能不能用,应该在有负载的时候测量电池两端的电压。有些性能较差的稳压电源,有负载和没有负载两种情况下测得的电源两端的电压相差较大,也是因为电源的内电阻较大造成的。

  周期:交流电完成一次完整的变化所需要的时间叫做周期,常用T表示。周期的单位是秒(s),也常用毫秒(ms)或微秒(us)做单位。 1s=1000ms,1s=1000000us。 频率:交流电在1s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叫做频率,常用f表示。频率的单位是赫(Hz),也常用千赫(kHz)或兆赫(MHz)做单位。 1kHz=1000Hz,1MHz=1000000Hz。交流电频率f是周期T的倒数,即 f =1/T 电容:电容是衡量导体储存电荷能力的物理量。在两个相互绝缘的导体上,加上一定的电压,它们就会储存一定的电量。其中一个导体储存着正电荷,另一个导体储存着大小相等的负电荷。加上的电压越大,储存的电量就越多。储存的电量和加上的电压是成正比的,它们的比值叫做电容。如果电压用U表示,电量用Q表示,电容用C 表示,那么 C=Q/U 电容的单位是法(F),也常用微法(uF)或者微微法(pF)做单位。1F=106uF,1F=1012pF。 电容可以用电容测试仪测量,也可以用

  万用电表欧姆档粗略估测。欧姆表红、黑两表笔分别碰接电容的两脚,欧姆表内的电池就会给电容充电,指针偏转,充电完了,指针回零。调换红、黑两表笔,电容放电后又会反向充电。电容越大,指针偏转也越大。对比被测电容和已知电容的偏转情况,就可以粗略估计被测电容的量值。在一般的电子电路中,除了调谐回路等需要容量较准确的电容以外,用得最多的隔直、旁路电容、滤波电容等,都不需要容量准确的电容。因此,用欧姆档粗略估测电容量值是有实际意义的。但是,普通万用电表欧姆档只能估测量值较大的电容,量值较小的电容就要用中值电阻很大的晶体管万用电表欧姆档来估测,小于几十个微微法的电容就只好用电容测试仪测量了。 容抗:交流电是能够通过电容的,但是电容对交流电仍然有阻碍作用。电容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叫做容抗。电容量大,交流电容易通过电容,说明电容量大,电容的阻碍作用小;交流电的频率高,交流电也容易通过电容,说明频率高,电容的阻碍作用也小。实验证明,容抗和电容成反比,和频率也成反比。如果容抗用XC表示,电容用C表示,频率用f表示,那么 XC=1/(2πfC)

  容抗的单位是欧。知道了交流电的频率f和电容C,就可以用上式把容抗计算出来。 电感:电感是衡量线圈产生电磁感应能力的物理量。给一个线圈通入电流,线圈周围就会产生磁场,线圈就有磁通量通过。通入线圈的电源越大,磁场就越强,通过线圈的磁通量就越大。实验证明,通过线圈的磁通量和通入的电流是成正比的,它们的比值叫做自感系数,也叫做电感。如果通过线圈的磁通量用φ表示,电流用I表示,电感用L表示,那么 L= φ/I 电感的单位是亨(H),也常用毫亨(mH)或微亨(uH)做单位。1H=1000mH,1H=1000000uH。 感抗:交流电也可以通过线圈,但是线圈的电感对交流电有阻碍作用,这个阻碍叫做感抗。电感量大,交流电难以通过线圈,说明电感量大,电感的阻碍作用大;交流电的频率高,交流电也难以通过线圈,说明频率高,电感的阻碍作用也大。实验证明,感抗和电感成正比,和频率也成正比。如果感抗用XL表示,电感用L表示,频率用f表示,那么 XL= 2πfL 感抗的单位是欧。知道了交流电的频率f和线圈的电感L,就可以用上式把感抗计算出来。

  阻抗:具有电阻、电感和电容的电路里,对交流电所起的阻碍作用叫做阻抗。阻抗常用Z表示。阻抗由电阻、感抗和容抗三者组成,但不是三者简单相加。如果三者是串联的,又知道交流电的频率f、电阻R、电感L和电容C,那么串联电路的阻抗 N=1/4fBSc*10^(-8) 阻抗的单位是欧。对于一个具体电路,阻抗不是不变的,而是随着频率变化而变化。在电阻、电感和电容串联电路中,电路的阻抗一般来说比电阻大。也就是阻抗减小到最小值。在电感和电容并联电路中,谐振的时候阻抗增加到{zd0}值,这和串联电路相反。 相位:相位是反映交流电任何时刻的状态的物理量。交流电的大小和方向是随时间变化的。比如正弦交流电流,它的公式是i=Isin2πft。 i是交流电流的瞬时值,I是交流电流的{zd0}值,f是交流电的频率,t是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交流电流可以从零变到{zd0}值,从{zd0}值变到零,又从零变到负的{zd0}值,从负的{zd0}值变到零。在三角函数中2πft相当于角度,它反映了交流电任何时刻所处的状态,是在增大还是在减小,是正的还是负的等等。因此把 2πft叫做相位,或者叫做相。 N=4.5*10^5/B*Sc

  如果t等于零的时候,i并不等于零,公式应该改成 i=Isin(2πft+ψ),如图3乙所示。那么2πft+ψ叫做相位,ψ叫做初相位,或者叫做初相。 相位差:两个频率相同的交流电相位的差叫做相位差,或者叫做相差。这两个频率相同的交流电,可以是两个交流电流,可以是两个交流电压,可以是两个交流电动势,也可以是这三种量中的任何两个。例如研究加在电路上的交流电压和通过这个电路的交流电流的相位差。如果电路是纯电阻,那么交流电压和电流电流的相位差等于零。也就是说交流电压等于零的时候,交流电流也等于零,交流电压变到{zd0}值的时候,交流电流也变到{zd0}值。这种情况叫做同相位,或者叫做同相。如果电路含有电感和电容,交流电压和交流电流的相位差一般是不等于零的,也就是说一般是不同相的,或者电压超前于电流,或者电流超前于电压。加在晶体管放大器基极上的交流电压和从集电极输出的交流电压,这两者的相位差正好等于180°。这种情况叫做反相位,或者叫做反相。

  主板是负责连接电脑配件的桥梁,其工作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电脑能否正常运行。由于它所集成的组件和电路多而复杂,因此产生故障的原因也相对较多。

  主板故障的确定,一般通过逐步拔除或替换主板所连接的板卡(内存、显卡等),先排除这些配件可能出现的问题后就可以把目标锁定在主板上。另外,主板故障往往表现为系统启动失败、屏幕无显示等难以直观判断的故障现象。以下,笔者仅介绍一些常见的、易操作的故障的判断,对于一些电路、电气故障的问题,因需要借助专业的维修诊断工具加之笔者的能力有限,不能列举,在此表示抱歉。

  1、与主板驱动有关

  主板驱动丢失、破损、重复安装会引起操作系统引导失败或造成操作系统工作不稳的故障,可依次打开“控制面板——系统——设备管理器”检查一下 “系统设备”中的项目是否有黄色惊叹号或问号。将打黄色惊叹号或问号的项目全部删除(可在“安全模式”下进行操作),重新安装主板自带的驱动,重启即可。例如,采用Intel芯片组的主板要安装“Intel Chipset Software Installation Utility”主板驱动程序,采用VIA芯片组的主板需安装“4 In 1”驱动,以取得更好的稳定性和兼容性。

  2、接触不良、短路等

  主板的面积较大,是聚集灰尘较多的地方。灰尘,很可能会引发插槽与板卡接触不良的现象,这时我们可以对着插槽吹吹气,去除灰尘。如果是由于插槽引脚氧化而引起接触不良的,可以将有硬度的白纸折好(表面光滑那面向外),插入槽内来回擦拭。另外,CPU插槽内用于检测CPU温度或主板上用于监控机箱内温度的热敏电阻上附上了灰尘的话,很可能会造成主板对温度的识别错误,从而引发主板保护性故障的问题,在清洁时也需要注意。

  拆装机箱时,不小心掉入的诸如小镙丝之类的导电物可能会卡在主板的元器件之间从而引发短路现象,会引发“保护性故障”。另外,检查主板与机箱底板间是否因少装了用于支撑主板的小铜柱,是否主板安装不当或机箱变形而使主板与机箱直接接触,使具有短路保护功能的电源自动切断电源供应。

  3、和主板电池有关

  当遇到:电脑开机时不能正确找到硬盘、开机后系统时间不正确、CMOS设置不能保存等现象时,可先检查主板CMOS跳线是否设为xx “CLEAR”选项(一般是2-3),如果是这样的话,请将跳线改为“NORMAL”选项(一般是1-2)然后重新设置。如果不是CMOS跳线错误,就很可能是因为主板电池损坏或电池电压不足造成的,请换个主板电池试试。

  4、兼容性问题

  遇到由于主板设计上的BUG或升级配件时出现的新旧事物兼容性问题的情况,在排除BIOS设置的问题后可以下载主板的{zx1}BIOS进行刷新。另外,笔者还遇到过升级操作系统而引起的兼容性问题后来确定和主板BIOS陈旧所致。

  技巧一:xxCMOS设置,也可以解决一些“莫名其妙”的故障,大家不妨试试。

  技巧二:当安装的硬件不能被操作系统识别时,将CMOS设置的"PNP OS INSTALLED"(即插即用)项目设成“YES”或“NO”,试试。

  5、主板北桥芯片散热效果不佳造成

  有些主板将北桥芯片上的散热片省掉了,这可能会造成芯片散热效果不佳导致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死机。遇到这样的情况,可自制散热片安上或加个散热效果好的机箱风扇。

  6、主板电容失效引起的

  主板上的铝电解电容(一般在CPU插槽周围),其内部采用了电解液由于时间、温度、质量等方面的原因,会使它发生“老化”现象,这会导致主板抗干扰指标的下降影响机子正常工作。我们可以购买与“老化”容量相同的电容,准备好电烙铁、焊锡丝、松香后,将“老化”的替换即可。另外,拆装电脑时工具的失落也有可能不小心将电容砸坏,也应检查排除。

  7、BIOS受损

  由于BIOS刷新失败或CIH病毒造成的BIOS受损的问题,如果引导块(Award BIOS中称为BIOS Boot Block、Phoenix BIOS中称为Flash Recover boot Block)未被破坏,可用自制的启动盘进行重新刷新BIOS(具体方法可以参考本站的相关文章,这里就不再赘述),假如引导块也损坏的话,可用热插拔法 (很危险)或用利用编程器进行安全的修复。

主板是电脑的关键部件,用来连接各种电脑设备,在电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主板出现故障,你的电脑就不能正常使用了。目前主板的集成度越来越高,维修主板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往往需要借助专门的数字检测设备才能完成,不过掌握全面的主板维修技术,对迅速排查主板故障还是十分必要的。

一、引起主板故障的主要原因

  如今主板所集成的组件和电路多而复杂,因此产生故障的原因也相对较多。常见主板故障很多是环境不良造成的,不过由于主板自身质量问题而引起的故障也比较多,另外出现的一些问题都是用户人为造成的。

1、主板运行环境不良

  如果主板上布满了灰尘,可以造成信号短路等故障。如果电源损坏,或者电网电压瞬间产生尖峰脉冲,就会使主板供电插头附近的芯片损坏,从而引起主板故障;另外,静电也常造成主板上芯片(特别是CMOS芯片)被击穿,引起故障。

2、主板本身质量问题

  由于主板上的芯片和其它器件质量不好,使用时间一长器件就会老化损坏,从而导致主板故障。

3、人为故障

  热插拔硬件非常危险,许多主板故障都是热插拔引起的,最常见的就是烧毁了键盘、鼠标口,严重的还会烧毁主板。带电插拨I/O卡,在装板卡及插头时用力不当,都可以造成对接口、芯片等的损害。

二、主板常用的检修方法

  主板故障的确定,一般通过逐步拔除或替换主板所连接的板卡(内存、显卡等),先排除这些配件可能出现的问题后,即可把目标锁定在主板上。实际维修时,经常使用下面列举的维修方法。

1、观察法

  检查是否有异物掉进主板的元器件之间。如果在拆装机箱时,不小心掉入的导电物卡在主板的元器件之间,就可能会导致“保护性故障”。另外,检查主板与机箱底板间是否因少装了用于支撑主板的小铜柱;是否主板安装不当或机箱变形、而使主板与机箱直接接触,使具有短路保护功能的电源自动切断电源供应。

  检查主板电池:如果电脑开机时不能正确找到硬盘、开机后系统时间不正确、CMOS设置不能保存时,可先检查主板CMOS跳线,将跳线改为 “NORMAL”选项(一般是1-2)然后重新设置。如果不是CMOS跳线错误,就很可能是因为主板电池损坏或电池电压不足造成的,请换个主板电池试试。

  检查主板北桥芯片散热效果:有些杂牌主板将北桥芯片上的散热片省掉了,这可能会造成芯片散热效果不佳,导致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死机。遇到这样的情况,可安装自制的散热片,或加个散热效果好的机箱风扇。

  检查主板上电容:主板上的铝电解电容(一般在CPU插槽周围)内部采用了电解液,由于时间、温度、质量等方面的原因,会使它发生“老化”现象,这会导致主板抗干扰指标的下降影响机子正常工作。我们可以购买与“老化”容量相同的电容,准备好电烙铁、焊锡丝、松香后,将“老化”的替换即可。

  仔细检查主板各插头、插座是否歪斜,电阻、电容引脚是否相碰,表面是否烧焦,芯片表面是否开裂,主板上的铜箔是否烧断;触摸一些芯片的表面,如果异常发烫,可换一块芯片试试;遇到有疑问的地方,借助万用表量一下。

2、除尘法

  主板的面积较大,是聚集灰尘较多的地方。灰尘很容易引发插槽与板卡接触不良,另外,主板上一些插卡、芯片采用插脚形式,也常会因为引脚氧化而接触不良。

  建议用羊毛刷轻轻刷去主板上的灰尘,一定注意不要用力过大或动作过猛,以免碰掉主板表面的贴片元件或造成元件的松动以致虚焊。注意xxCPU插槽内用于检测CPU温度、或主板上用于监控机箱内温度的热敏电阻上的灰尘,否则会造成主板对温度的识别错误,从而引发主板保护性故障。如果是插槽引脚氧化引起接触不良,可以将有硬度的白纸折好(表面光滑那面向外),插入槽内来回擦拭;对于插卡插脚,可用橡皮擦去表面氧化层,然后重新插接。
3、检查主板是否有短路

  在加电之前应测量一下主板是否有短路,以免发生意外。判断方法是:测芯片的电源引脚与地之间的电阻。未插入电源插头时,该电阻一般应为300Ω,{zd1}也不应低于100Ω。再测一下反向电阻值,略有差异,但不能相差过大。若正反向阻值很小或接近导通,就说明主板有短路发生。

  主板短路的原因,可能是主板上有损坏的电阻电容、或者有导电杂物,也可能是主板上有被击穿的芯片。要找出击穿的芯片,你可以将电源插上加电测量。一般测电源的+5V和+12V。当发现某一电压值偏离标准太远时,可以通过分隔法或割断某些引线、或拔下某些芯片再测电压。当割断某条引线或拔下某块芯片时,若电压变为正常,则这条引线引出的元器件或拔下来的芯片,就是故障所在。

4、拔插交换法

  该方法可以确定故障是在主板上,还是在I/O设备上?就是将同型号插件板、或芯片相互交换,然后根据故障现象的变化情况,来判断故障所在。它主要用于易拔插的维修环境,例如内存自检出错,可交换相同的内存芯片或内存条来确定故障原因。

  操作方法是:先关机,然后将插件板逐块拔出;每拔出一块板就开机观察机器运行状态,一旦拔出某块后、主板运行正常,那么就是该插件板有故障、或相应I/O总线插槽及负载电路故障;若拔出所有插件板后,系统启动仍不正常,则故障很可能就在主板上。

5、静态/动态测量法

  静态测量法:让主板暂停在某一特写状态下,根据电路逻辑原理或芯片输出与输入之间的逻辑关系,用万用表或逻辑笔测量相关点电平,来分析判断故障原因。

  动态测量分析法:编制专用论断程序或人为设置正常条件,在机器运行过程中,用示波器测量观察有关组件的波形,并与正常的波形进行比较,以便判断故障部位。

  由于主板上的控制逻辑集成度越来越高,因此其逻辑正确性,已经很难通过测量来判断。建议你先判断逻辑关系简单的芯片及阻容元件,然后再将故障集中在逻辑关系难以判断的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

6、程序测试法

  该法主要用于检查各种接口电路、以及具有地址参数的各种电路是否有故障,其原理就是用软件发送数据、命令,通过读线路状态及某个芯片(如寄存器)状态,来识别故障部位。

  要使用此方法,你的CPU及总线必须运行正常,能够运行有关诊断软件,能够运行安装于I/O总线插槽上的诊断卡等。你可以使用随机诊断程序、专用维修诊断卡,或者根据各种技术参数(如接口地址),自编专用诊断程序来辅助硬件维修。不过,你编写的诊断程序要严格、全面有针对性,能够让某些关键部位出现有规律的信号,能够对偶发故障进行反复测试,能够显示记录出错情况。
  一、开机无显示由于主板原因,出现此类故障一般是因为主板损坏或被CIH病毒破坏BIOS造成。一般BIOS被病毒破坏后硬盘里的数据将全部丢失,是以我们可以通过检测硬盘数据是否完好来判断BIOS是否被破坏,还有两种原因会造成该现象:
   1、因为主板扩展槽或扩展卡有问题,导致插上诸如声卡等扩展卡后主板没有响应而无显示。

   2、对于现在的免跳线主板而言,如若在CMOS里设置的CPU频率不对,也可能会引发不显示故障,对此,只要xxCMOS即可予以解决。xxCMOS的跳线一般在主板的锂电池附近,其默认位置一般为1、2短路,只要将其改跳为2、3短路几秒种即可解决问题,对于以前的老主板如若用户找不到该跳线,只要将电池取下,待开机显示进入CMOS设置后再关机,将电池上上去亦达到CMOS放电之目的。对于主板BIOS被破坏的故障,我们可以插上ISA显卡看有无显示,倘若没有开机画面,也可以自己做一张自动更新BIOS的软盘,重新刷新BIOS,但有的主板BIOS被破坏后,软驱根本就不工作(据我所知,承启的主板就是这样),此时,可尝试用热插拔法解决,但据我个人经验,采用热插拔除需要相同的 BIOS外还可能会导致主板部分元件损坏,所以可靠的方法是用写码器将BIOS更新文件写入BIOS里面(维修手机的地方一般都有写码器)。对于主板损坏的故障,有的可能是因为主板用久后电池漏液导致电路板发霉(针对以前的老主板而言),使得主板无法正常工作,对此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彻底清洗看能否解决问题,此方法还对主板各插槽的接触不良有治根之妙。清洗方法:用工具拔掉主板上的BIOS、CMOS电池,然后用硬毛刷、洗衣粉,对其各部件进行彻底清洗,{zh1}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待主板阴干后再试(笔者曾用此法治好过几块主板,且没有发现任何后遗症)。

  二、主板COM口或并行口、IDE口损坏出现此类故障一般是由于用户带电插拔相关硬件造成,此时用户可以用多功能卡代替,但在代替之前必须先禁止主板上自带的COM口与并行口(有的主板连IDE 口都要禁止方能正常使用)。

  三、CMOS设置不能保存此类故障一般是由于主板电池电压不足造成,对此予以更换即可,但有的主板电池更换后同样不能解决问题,此时有两种可能:
  1、主板电路问题,对此要找专业人员维修;
  2、主板CMOS跳线问题,有的因为人为故障,将主板上的CMOS跳线设为xx选项,使得CMOS数据无法保存。

  四、在windows下载入主板驱动程序后出现死机或光驱读盘速度变慢的现象在一些非xx主板上笔者曾多次遇到过此类现象,将主板驱动程序装完后,重新启动计算机不能以正常模式进入win98桌面,而且该驱动程序在 windows98下不能被卸载,使用户不得不重新安装系统。在某些杂志上见到装入主板驱动程序能够提高主机速度,增强系统稳定性方面的一些文章,但就我五年以来的电脑维护经验而言却是未曾感觉到此事,以我个人经验而言,除非在win98下存在设备冲突,其它的就没有必要装主板驱动程序了。

  五、安装windows或启动windows时鼠标不可用出现此类故障的软件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点:
  1、cmos设置错误。在cmos设置的电源管理栏有一项modem use IRQ项目,他的选项分别为3、4、5......、NA,一般它的默认选项为3,将其设置为3以外的中断项即可。此类故障一般常见于老式586电脑,现在的新式主板一般不会出现此类现象。
  2、在一些老式586电脑上其COM口与LPT口是靠一根信号连接线连到机箱外的,其COM口的信号连接线随主板不同,其接法也有所不同,如若接法不对也会导致鼠标不可用,它的接法一般有以下两种:
  1、信号线按照1至9的顺序依次与连接头相连。
  2、信号线与连接点交叉相连,连接头上面一排分别连接信号线的 1、3、5、7、9,下面一排为2、4、6、8。六、电脑频繁死机,即使在CMOS设置里也会出现死机现象在CMOS里发生死机现象,一般为主板或CPU有问题,如若按下法不能解决故障,那就只有更换主板或CPU了。出现此类故障一般是由于主板CACHE有问题或主板设计散热不良引起,笔者在优雅815EP主板上就曾发现因主板散热不够好而导致该故障的现象。在死机后触摸CPU周围主板元件,发现其温度非常之高而且烫手。在更换大功率风扇之后,死机故障得以解决。对于CACHE有问题的故障,我们可以进入CMOS设置,将CACHE禁止后即可顺利解决问题,当然,CACHE禁止后速度那就肯定会有影响了。
  现在,很多DIYer越来越注重硬件的更新换代,显卡、主板、CPU等等设备换起来如跑马灯一般频繁。虽然硬件升级是最能直接造就性能飞跃的一种方法,但这种"最直接"的发烧手段所产生的经费压力却难以被绝大多数的学生和工薪一族DIYer们所接受。

   其实,深入挖掘电脑产品的潜力,同样也可以找到经济实惠甚至无需花钱的解决方案。一些硬件产品在出厂时就已经考虑到了用户未来的升级需求,将许多特色的功能加以集成,并留出了一定的挖掘潜力,只要合理的利用这些潜力,不用花费多少钱,同样可以达到提升性能的目的。今天,这里所要介绍的就是一种来自主板的简单可行同时风险系数又小的性能升级手段--BIOS更新。在486、586时代,升级主板BIOS往往是减少电脑各种兼容性故障的主要手段。而现在,升级BIOS又多了一项功能,提升电脑性能。通常情况下,BIOS升级是在纯DOS环境下进行的,但随着操作系统的不断升级,尤其是使用WinXP用户的增多,许多新使用电脑的用户根本没有接触DOS系统的机会,这给升级BIOS带来一定的麻烦。不过,目前的厂商也很聪明,为了使自己的产品更加人性化,开发了Windows环境下实现网络升级的BIOS刷新工具,不仅使用简单,而且更为安全。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目前比较流行的几家主板品牌所提供的在线刷新BIOS功能,供有需要的朋友进行参考:主板FOXCONN 作为一个以科技、制造为本的企业来说,涉足主板领域的富士康可谓出手不凡,自有品牌的主板产品一经推出就集7项特殊功能于一身,其中就包括了Super Updata在线BIOS升级功能。

   Super Updata可以通过多个方法实现BIOS升级,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点击Live Updata,通过网络下载{zx1}的BIOS,然后刷新并自动储存老的BIOS。而Load功能也可以让用户自己选择希望更新的BIOS,并将老BIOS存到指定的位置。当然,也可以选择硬盘上的BIOS文件进行更新。主板GIGABYTE 技嘉的@BIOS Flasher程序{zd0}的特点就是除了技嘉主板以外,也可以用于其它主板的BIOS刷新处理。但@BIOS Flasher在非技嘉主板上使用时不支持在线升级,所以要刷新非技嘉主板的BIOS,还得事先准备主板的BIOS文件,并且要在BIOS设置中将防 BIOS写入的选项设为"Disable"。

  主板ASUS 华硕主板的BIOS升级工具有两个:ASUS Update和EZ Flash BIOS。华硕在Windows下的BIOS在线升级工具为ASUS Update,一般在随机光盘里有这个工具。该软件运行后会检测主板型号,然后自动连接到ASUS站点去下载新版的BIOS,自动完成升级,不需手工干预,适合初学者使用。而EZ Flash BIOS工具已经集成在主板中,无需系统也可进行BIOS刷新。先从华硕网站下载{zx1}BIOS并存入软盘中,然后重新启动电脑,在主板自检(POST)时,按下"Alt+F2"组合键,进入EZ Flash BIOS界面后,依提示即可进行BIOS刷新。

  主板MSI 和FOXCONN的七种武器类似,微星推出的Live Update 3工具包也是功能强大,它可以同时支持微星主板和微星显卡的在线升级,还可以支持微星光存储产品的固件线上升级。在图形界面下,微星Live Update 3的操作模式也比较简单,用户只需依提示就可完成BIOS升级。主板Aopen EzWinFlash是AOpen(建碁)推出的在Windows下的主板BIOS刷新工具,比较特别的是,EzWinFlash将BIOS更新文件和刷新工具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文件,用户只需直接运行该文件,程序就会自动完成对BIOS的升级。 EzWinFlash在刷新执行前会自动检测主板的BIOS版本,如果发现主板BIOS版本不符合,就会将"Start Flash"按钮锁住,而为了避免用户刷错BIOS程序。在AOpen网站的BIOS下载页面中,支持EzWinFlash的BIOS会有一个专有标志,用户按需下载即可。

  当然,还有很多厂商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在线刷新工具,但万变不离其宗,上述5个代表可以说已经涉及目前所有的Windows刷新模式。作为管理着微机底层输入输出的重要模块,对BIOS的操作一向是容不得半点差错的,而上述的在线升级BIOS程序虽然简单,但却牵扯了很多关乎系统运行的重要操作。不管是WinXP下的线上刷新,还是在DOS下的步步为营,刷新BIOS都是一项行之有效的产品性能提升手段,合理利用BIOS刷新,让系统升级更为轻松、经济。 P4双通道主板大比拼之产品篇如今的主板都越来越多的开始支持双通道,特别是在Intel的P4平台方面最近涌现出许多支持双通道的800MHz FSB P4主板。其中{zj1}代表的包括去年我们评测过的Intel 875P/865PE/865G产品,在2004年的{dy}次横向测试中,我们收集了目前市场上主流的5款双通道P4主板,比一比谁才是双通道{zw}?

  主板Intel 875P与865PE简介: i875P是针对xx台式机和入门级工作站域,取代了当年的I850E芯片组。i875P芯片组也是{dy}款支持800MHz前端总线和支持双通道 DDR400的产品,相对于i865芯片组加入了内存ECC校验支持,而且Intel还在i875P芯片组里面加入了一项Intel PAT技术,全称是Intel Performance Acceleration Technology(Intel加速技术),这项技术就是通过一系列的优化可以让处理器到内存之间的数据传输节省了两个周期。该功能是当系统工作在800MHz前端总线和双通道DDR400时,才被打开的。PAT技术将内存和前端总线之间设立了一个优化的路径,以减少从内存到 FSB之间的潜伏期。从Intel的技术资料上看,该功能能够使I875P芯片组有3~5%的性能提升。

  主板SIS 655FX芯片组简介: SiS 655FX拥有极具弹性的双通道主板架构,一般的双通道主板一定要插两根或四根规格xx相同的内存,而SiS 655FX双通道主板的超弹性架构,即使是使用二根、三根或是四根不同规格的内存,仍然可以开启双通道功能。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一般的双通道主板插上三根内存后,双通道功能就不能使用了。而SiS 655FX双通道主板的设计很灵活,插上三根内存照样可以开启双通道功能。所以不论何种容量或种类的内存都可以xxSiS 655FX的双通道模式,提供{zg}{xxx}GB/s的传输带宽,让使用者拥有自由的升级空间,不会受限于内存的规格,SiS 655FX双通道主板的使用灵活性实在不容忽视。此外,SiS 655FX提供了对AGP 3.5版的支持。在IDE规格支持方面,透过SiS 964南桥芯片,可以支持{zx1}的SATA150及P-ATA 133;搭配SIS{dj2}开发的HyperStreaming Engine技术,让SiS 655FX/964更加出色!
  主板是负责连接电脑配件的桥梁,其工作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电脑能否正常运行。由于它所集成的组件和电路多而复杂,因此产生故障的原因也相对较多。   

  主板故障的确定,一般通过逐步拔除或替换主板所连接的板卡(内存、显卡等),先排除这些配件可能出现的问题后就可以把目标锁定在主板上。另外,主板故障往往表现为系统启动失败、屏幕无显示等难以直观判断的故障现象。以下,笔者仅介绍一些常见的、易操作的故障的判断,对于一些电路、电气故障的问题,因需要借助专业的维修诊断工具加之笔者的能力有限,不能列举,在此表示抱歉。

  1、与主板驱动有关
  主板驱动丢失、破损、重复安装会引起操作系统引导失败或造成操作系统工作不稳的故障,可依次打开“控制面板——系统——设备管理器”检查一下“系统设备”中的项目是否有黄色惊叹号或问号。将打黄色惊叹号或问号的项目全部删除(可在“安全模式”下进行操作),重新安装主板自带的驱动,重启即可。例如,采用Intel芯片组的主板要安装“Intel Chipset Software Installation Utility”主板驱动程序,采用VIA芯片组的主板需安装“4 In 1”驱动,以取得更好的稳定性和兼容性。

  2、接触不良、短路等
  主板的面积较大,是聚集灰尘较多的地方。灰尘,很可能会引发插槽与板卡接触不良的现象,这时我们可以对着插槽吹吹气,去除灰尘。如果是由于插槽引脚氧化而引起接触不良的,可以将有硬度的白纸折好(表面光滑那面向外),插入槽内来回擦拭。另外,CPU插槽内用于检测CPU温度或主板上用于监控机箱内温度的热敏电阻上附上了灰尘的话,很可能会造成主板对温度的识别错误,从而引发主板保护性故障的问题,在清洁时也需要注意。
  拆装机箱时,不小心掉入的诸如小镙丝之类的导电物可能会卡在主板的元器件之间从而引发短路现象,会引发“保护性故障”。另外,检查主板与机箱底板间是否因少装了用于支撑主板的小铜柱;是否主板安装不当或机箱变形而使主板与机箱直接接触,使具有短路保护功能的电源自动切断电源供应。

  3、和主板电池有关
  当遇到:电脑开机时不能正确找到硬盘、开机后系统时间不正确、CMOS设置不能保存等现象时,可先检查主板CMOS跳线是否设为xx“CLEAR”选项(一般是2-3),如果是这样的话,请将跳线改为“NORMAL”选项(一般是1-2)然后重新设置。如果不是CMOS跳线错误,就很可能是因为主板电池损坏或电池电压不足造成的,请换个主板电池试试。

  4、兼容性问题
  遇到由于主板设计上的BUG或升级配件时出现的新旧事物兼容性问题的情况,在排除BIOS设置的问题后可以下载主板的{zx1}BIOS进行刷新。另外,笔者还遇到过升级操作系统而引起的兼容性问题后来确定和主板BIOS陈旧所致。
  技巧一:xxCMOS设置,也可以解决一些“莫名其妙”的故障,大家不妨试试。
  技巧二:当安装的硬件不能被操作系统识别时,将CMOS设置的"PNP OS INSTALLED"(即插即用)项目设成“YES”或“NO”,试试。

  5、主板北桥芯片散热效果不佳造成
  有些主板将北桥芯片上的散热片省掉了,这可能会造成芯片散热效果不佳导致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死机。遇到这样的情况,可自制散热片安上或加个散热效果好的机箱风扇。

  6、主板电容失效引起的
  主板上的铝电解电容(一般在CPU插槽周围),其内部采用了电解液由于时间、温度、质量等方面的原因,会使它发生“老化”现象,这会导致主板抗干扰指标的下降影响机子正常工作。我们可以购买与“老化”容量相同的电容,准备好电烙铁、焊锡丝、松香后,将“老化”的替换即可。另外,拆装电脑时工具的失落也有可能不小心将电容砸坏,也应检查排除。

  7、BIOS受损
  由于BIOS刷新失败或CIH病毒造成的BIOS受损的问题,如果引导块(Award BIOS中称为BIOS Boot Block、Phoenix BIOS中称为Flash Recover boot Block)未被破坏,可用自制的启动盘进行重新刷新BIOS(具体方法可以参考本站的相关文章,这里就不再赘述),假如引导块也损坏的话,可用热插拔法 (很危险)或用利用编程器进行安全的修复。如果您手中无编程器的话,笔者推荐到diybios.51.net/网站上去看看,那里有BIOS代写业务。
  许多时候,一直用得都好好的电脑,突然有{yt}我们要用的时候,却不能进入正常的桌面了。

   当我们按正常的操作打开排插电源,再按下主机电源开关后,等了好长时间也看不到熟悉的桌面出现,再按重启或再关机,再开,仍然进不了桌面,这时才想到:电脑坏了!如果是我们有非常重要的工作需要使用电脑,那就要命了!

  其实,电脑不能正常启动也并不可怕,我们只要静下心来,按照先外(设)后内(板卡),先观察再动手,最小系统法等,我们一般都可以解决电脑不能启动的故障。从我实际的维修经验来判断,电脑无法正常进入桌面,真正需要更换硬件才能解决的故障大概只占到40%左右,大部分都是因为松动,灰尘,设置错误和软件故障造成的。按下电源开关后,主机无任何反应 CMOS跳线2-3脚被短路

  这种故障比较常见,特别对于因为主机不能正常启动,由于无主板使用手册,经多人维修后,就把CMOS设置在2-3位置,造成主机无法加电的故障。虽然这是人为故障,但检查起来也有麻烦,如果判断思路不正确,会花费很长时间最终故障还不能解决,而误判为主板故障。

  在华硕P4X-PE主板的说明书上明确说明:如果CMOS跳线被移开或2-3脚被短路时,主机将无法启动。排除方法:仔细检查主板的CMOS跳线,是否正常设置在1-2位置。如果无法正确判别CMOS插针的位置,我们可以通过观察CMOS跳线边缘有无白色的宽线,一般情况下有线标记的即是第1脚。

    主机电源的220V市电插头接触不良或电源插头内部断线不要小看这不起眼的电源线,特别是DIY机箱,因为电源线的质量低劣,在经常拔插时会因为电源线軜内断线或焊接点脱开导致主机无法加电;或因为插头不标准导致与开关电源接触不良,出现无法加电或在使用过程中无规律自动重启。

  该故障的排除或使用观察法或替换法,通过观察故障出现时的相关情况,同时试着拔插电源线或移动电源线,检查故障是否出现,{zh1}再用替换法排除故障。
  主板作为电脑核心,一般人认为其电路集成过高,不能通过常规方法维修,因而一旦电脑主板出现问题,往往是重新买一块新的了事。

          其实不然,电脑主板虽然大部份部件都是高集成苡片,但也不乏普通电路中常用的电阻、电容、二级管、三级管等,特别是一些大功率管由于经常通过大电流,因而发热量较大,加之电脑主板尺寸限制,散热片不可能做得很大,特别是有些机箱狭小,热量不易散出,所以这些大功率管有时会在超过它{zg}工作温度下工作,长时间使用难免出现问题。笔者就以自己的主板维修经历,介绍给大家,希望能给遇到同样问题的朋友以启发。

  故障一、主板降压管过热烧毁导致电脑无法启动故障分析与排除

  有一次持续开机7个小时,突然屏幕一黑便没了反应,再次开机还是没有动静。打开机箱检查,发现按下电源开关后电源风扇.CPU风扇都转动,说明电源供电没有问题。会不会是某些地方接触不良造成的呢?我把机箱内所有插件都重新整理了一下,按下电源开关可还是没有动静。

  这下问题可比较复杂了,一般电脑出现一些故障时主板上的喇叭会要据相应的问题发出不同的鸣叫声,可是这一次却一点声响也没有,整个机器像瘫痪一样。借来一块主板把原机器上的所有部件插上去一试,没有问题,说明这下是主板出现了故障。取下坏了的主板,拿在手中翻看,咦!这三个引脚的附近怎么看上去有一些发黄?把主板反过来一看,此三个引脚对应着的是一个装着小散热片三个引脚的元件。

  根据元件型号查出是应该是一个降压管,拿出万用表一测,发现有两个引脚短路了,立刻跑到电子市场重新配了一个,小心的焊上去,插上其它组件,打开电源,一切恢复正常,果然问题就是出在这个上,下意实的摸了一下降压管上的散热片,啊!好烫!怪不得电路板都会被烤得发黄了,这样高的温度这个新换上的降压管也撑不住多久的,关掉电源重新给降压管换上了一个大散热片。

  再次开机温度基本上控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为了保险,其间我又在散热片上粘了一个小风扇,这下散热片摸上去基本上是温温的。前后维修成本加上更换的散热 片一共只有15块人民币。现以正常使用2月有余。故障二、主板变形导致电脑无法正常启动故障分析与排除

  机房有一台电脑突然不能启动。启动现象为:电脑在自检过程中出现“一长三短”鸣叫。很明显,这是显卡的故障(主板是Award BIOS)。打开机箱,将显卡重新压实。启动电脑,故障依旧。难道是显卡坏了?取下显卡插到别的电脑上,计算机正常启动。又将另一正常显卡插到本机上,现象重现。

  难道是主板出了问题?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主板的AGP插槽,没有发现异样。为检查是否是接触不料,将显卡反复拔插多次,分别用不同的力度,使显卡整体和两侧以不同深度插入插槽。当试验到将显卡有接口一端向上微翘的时候,随着一声清脆的短鸣,可爱的蓝天白云终于出现在我面前。后又试验将显卡重新按实,电脑又不能启动。

  找到原因,于是在安装显卡的时候,在挡板的垫片下垫上约1.5毫米厚的硬纸,上紧螺丝,电脑正常使用。后归纳原因如下:因机房电脑数量成倍扩充,为节约开支,计算机桌子由一个机位改造成两个机位。改造后的机位不能将立式机箱竖放,只得委屈一下将它们平置。但这个平面的一侧有一高2厘米的挡板,使计算机摆放成一个倾斜角度,长期下来,主板发生形变,致使显卡与插槽不能很好接触。看来计算机的摆放并非无足轻重,如果摆放不当,使主板发生形变,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故障。故障三、主板子供电不足引起的故障分析与排除

  笔者的Atalon XP 1600+、捷波屠龙333主板、256MB 现代DDR 266内存、酷鱼4 代80GB硬盘、Ati RADEON LE显卡及DVD、CD-ROM各一的组装机,使用半年有余一切正常,但最近却出现了问题。

  Modem掉线的情况多发生在线路质量较差、系统局端故障等等情况。然而,近日笔者遇到的掉线却是相当离奇,最终问题根源竟然出自主板。

  笔者一直使用外置Modem上网,虽然是款较早型号的产品,但品质出众,三四年来一直工作正常。前几日由于工作忙,三天没有用电脑,一日准备上网查看新闻。拨号很顺利,但浏览网页十来分钟后,突然断线了,开始以为是正常的空闲状态被服务端踢出,并未在意,但接下来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自动掉线。于是我换用了另一个拨号电话,接入网络后一小时有余也未掉线,心中踏实了许多。

  第二天,同样的毛病再次发生,这次无论换多少个接入号码都不管用。想到使用了三四年的Modem,可能是该寿中正寝了,于是决定次日从新购买一个 Modem了事。晚上看报纸时,家人突然一句电压不稳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突然想到这台电脑的PS2键盘接口经常会出现接触不良的状况,会不会和这个有关系?

  带着疑问,我拿出工具将主板拆出并临时搭建了一套系统,用万用表一点点的测量电压,竟然发现背板的USB接口、打印机、COM接口及鼠标键盘的PS2 接口都有供电不足的情况,稍微对主板加力扭动,有时又能恢复电压供应。继续查找的结果,最终发现在I/O接口部分的耦合电路是虚焊的,于是第二天在朋友的帮助下,修复了虚焊的耦合电路。至此,Modem拨号上网又恢复了正常,再没有出现自动断开的事情了。


郑重声明:资讯 【一日一记6-----电脑补课讲堂(一)】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