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为名相济世亦当为名医济人(2)

一、黄师何以能屡发四圣之深意,而数破前人之成法?其数理何在?
既然黄师医术极高,何以其说后世流传不广?罗大伦博士在《神医这样看病》一书中是这样解释的:

『各位可别以为黄元御这么好的一个理论早就广为流传了,您想错了,其实,黄元御的书流传并不广,由于黄元御才高孤傲,他觉得唐宋以后的医家的思路都不大妥当,所以总是讽刺批评那些人(黄老师当时用词比较的生猛,金元四大家等人都被他骂遍了,后果很严重),结果得罪了几乎整个医学界的人,所以身后他的医学思想几乎没有传承下来,他的书里的那些方子,现在几乎大家都非常的陌生,只是在最近几年,黄元御的名字才开始被中医界人士所熟知。』

看来黄师既有深究医理,细细参悟的学习继承精神,也有恃才傲物,不畏xx的创新挑战精神。一个人为什么同时具有这两种精神呢?这就必须分析一下黄师四柱原局的特点了。

    才    日    印    杀
乾造: 壬    己    丙    乙
       申    卯    戌    酉

天干:壬>乙>丙={丙!!} —— 聚气正印(丙火),而印主理解和吸收,或者说学习继承的能力很强。
地支:戌>申-酉^卯={申-酉!!卯??} —— 聚气食伤(申酉),而尽破正官(卯木)。这是典型的食伤克官,挑战xx。即所谓“数破前人之成法,屡立{dj2}之新说”。

合参干支,我们会对黄师的性格特点有如下基本认识:

1、天干聚气正印,地支聚气食伤,而印与食伤皆主智慧,故而黄师天资聪颖。

2、由于四柱中正印与食伤的组合方式是“干支分制,比劫(戌土)通关”,故黄师是典型的学术研究型人才,其学术研究的特点是:融汇贯通,既能学承,又有发新。古今凡具有这种格局的人往往都是某一学术领域中开宗立派的大家。

3、正印不仅主智慧,也主责任感,说白了就是人品,黄师天干聚气正印,又不见财来克破,说明黄师人品高洁,注重学问而鄙视钱财,具有典型的儒家文人的风骨,但也因此而不会大富。

4、食伤不仅主智慧,也主学术传承,也称食伤泄秀,说白了就是著书课徒,黄师地支聚气食伤,一生故著述颇丰(约200万字,且尽是精品)。但食伤也破官杀,故黄师不仅具有挑战xx的学术精神,而且对官场的因循守旧极其厌恶,当然也就因此而终生不会融入官场。

黄师四柱一立,一个“发皇古义,融汇新知。不求富贵,旦济苍生”的大儒名医形象立刻跃然纸上。此等大医下凡济世,真要拜上苍之所赐了。若用佛家的说法,黄师当是天人境界。了解黄师学术成就的后人甚至有这样的评价:张仲景之下,唯黄尔。

此外,我们还注意到黄师发轫著书立说,在时间上有两个高潮期:

一、从乾隆十三年~乾隆十七年,即:从1748年(戊辰年)~1752年(壬申年)。在辛巳大运内。
乾隆十三年(1748年,戊辰年):完成《伤寒悬解》全书、《金匮悬解》全书。
乾隆十四年(1749年,己巳年):完成《四圣悬枢》的大略构思。
乾隆十六年(1751年,辛未年):完成《四圣心源》的大部;完成《伤寒说意》全书。
乾隆十七年(1752年,庚午年):完成《四圣心源》全书。
乾隆十八年(1753年,辛未年):完成《四圣悬枢》全书。

二、从乾隆十九年~乾隆二十二年,即:从1754年(甲戌年)~1757年(丁丑年)。在庚辰大运内。
乾隆十九年(1754年,甲戌年):完成《玉楸药解》全书。
乾隆二十年(1755年,乙亥年):完成《素问悬解》全书。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丙子年):完成《灵枢悬解》全书、《难经悬解》全书。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丁丑年):撰修《玉楸堂稿》。

{dy}个高潮期是在比劫食伤流年时展开(1748年/戊辰年~1752年/壬申年)的,因黄师四柱天干聚气正印,地支聚气食伤,故而流年干支出现比劫时,食伤就了根气和力量。于是这一时期就成为黄师著书立说的“发新期”(因食伤主“发新”),即“数破前人之成法,屡立{dj2}之新说”,这是{dy}个高潮期的特点。《四圣心源》作为黄师医学理论的核心经典之一就完成于这一时期。

第二个高潮期是在行官印流年时展开(1754年/甲戌年~1757年/丁丑年)的,由于流年加强了黄师四柱天干聚气正印的力量,而印主吸收,于是这一时期就成为黄师著书立说的“集释期”,即集合前贤理论而精准注释。但也因印会制约大运的食伤庚金,所以这一时期的创发性内容较{dy}个高潮期略少。

由此,我们对学术研究型人才四柱格局的特点有了更明确的印证,即:“印食分制,比劫通关”。

(注1:这里啰嗦几句,本人的四柱和黄师的四柱也有几分相像,但大运的行序不同。与黄师四柱的干支聚气相反,本人四柱是地支聚气正印,天干聚气伤官,但我天干的这个伤官克不动七杀。所以本人的研究风范虽也属于既能学承,又能发新的那种,但和黄师性格的不同在于,对xx的态度上。黄师是对xx的态度是公开揭批和否定;我对xx的态度是尊仰的,但在实际的学术研究中,往往不把xx的教条放在心上,有心中破前人成法的一面。呵呵!)【未完待续】

 

 


小刘
2010-3-17
定稿于京城四马车斋

郑重声明:资讯 【生不为名相济世亦当为名医济人(2)】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