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脉——染色体的相关对应性探讨
谢新才
1. 以性染色体为发端
现代对染色体分化认识最清楚的,是发现性染色体23号对人类的性别控制,既然决定性器官有特定的染色体来主导,那么其它器官难道就不是由特定的染色体来主导吗?依据染色体异常会引起特异的内脏器官畸形等,所以,我认为每一器官应由特定的染色体为主导分化而来。
2. 经脉数与染色体数的近似相等
经络主要由十二正经、奇经八脉所组成,共有二十条经脉,这与染色体数是相近的,所余3对若再减去性染色体1对,还有2对呢?当涉及有关内分泌研究时,许多学者都非常强调“交感——肾上腺系”和“副交感——胰腺系”在人体内的重要性,考虑若把两者当作独立的脏器——中医所言的先天、后天之本来看待,则很有妙合之感,而且性器官和先天之本、后天之本具有统管整体的属性,以至没有分化成经脉。这样,经脉(或器官)与染色体相对应的数目正好一致。
3. 经脉的左右对称性与染色体的二倍性
经脉与染色体一样,是与生俱来,均具有稳定的遗传性,正常的人体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组成,同样,经脉对于任何正常人都具有一致的数目和外周循行线。而且经脉基本具对称性(即使行于腹背正中的任脉、督脉在分支时也是对称性),左右各一,这难道与染色体的二倍体性无关吗?之所以不以器官为代表与染色体相对应,亦是因为有些器官无对称性,当然,左、右同一经脉的络属脏腑是相同的。
4. 经脉与染色体的重要性相当
染色体几乎贮存着全部的生命遗传信息,而人体的经络,同样是“内属于府脏,外络于肢节”,遍布网络周身,并且“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可见,两者的重要性如出一辙。
5.病理方面的相关性
染色体异常所致畸形等与经脉循行线等有较大的对应相关。
最为典型的是:
(1)13号染色体异常,可见显著地循任脉畸形。
先看任脉的循行部位及基本功能:
①循行部位:起于胞中,下出会阴,经阴阜,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至咽喉,上行至下颌部,环绕口唇,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
任脉之别络:从鸠尾(尾翳)穴处分出,自胸骨剑下行,散布于腹部。
②基本功能:任,有担任、任受的意思。任脉行于腹面正中线,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阴及阴维脉交会,能总任一身之阴经,故又称“阴脉之海”。任,又与“妊”意义相通。其脉起于胞中,与女子妊娠有关,称“任主胞胎”。
再看13三体综合症的临床表现:小头、兔唇裂腭、小眼、多指(趾);此外还表现有:宫内生长发育迟缓、出生体重低,具单一动脉;前额后缩,矢状骨缝和囟门宽、常见虹膜缺损,偶有独眼无眼畸形,耳低位伴耳郭畸形,耳聋、鼻宽而遍平,下颌小,摇篮足底;男性常有隐睾,女性则有双xx,双角子宫等;胃肠道、心肾畸形也很常见肤纹常见有通贯手、atd角增大。智力与生长发育严重滞后。存活较久的患儿还会出现xx样发作。
由上可以看出任脉与13号染色体异常有较大的相关对应性。
(2)手少阴心经与18号染色体异常有较大的相关性。
经脉循行:起于心中,走出后属心系,向下穿过膈肌,络小肠。
分支:从心系分出,挟食道上行,连于目系。
直行者:从心系出来,退回上行经过肺,向下浅出腋下(极泉穴),沿上肢内侧后缘,过肘中,经掌后锐骨端,进入掌中,沿小指桡侧,出小指桡侧端(少冲穴),交于手太阳小肠经。
手少阴之别络:从通里穴处分出,在腕后一寸处走向手太阳经;其支脉在腕后一寸半处别而上行,沿着本经进入心中,向上系舌本,连属目系。
手少阴经别:从手少阴经脉的腋窝两筋之间分出后,进入胸腔,归属于心脏,向上走到喉咙,浅出面部,在目内眦与手太阳经相合。
再看18三体综合症的临床表现:18三体可导致严重畸形,出生后不久即死亡。患者宫内生长迟缓,小胎盘及单一脐动脉,胎动少,羊水过多;一般过期产,平均妊娠42周,出生时体重低,平均仅2
243克,发育如早产儿,吸吮差,反应弱;头面部和手足有严重畸形,头长而枕部凸出,面圆、眼距宽,内眦赘皮,眼球小、角膜混浊嘴小、腭狭窄、耳低位、耳郭扁平、上部尖、形似“动物耳”;小颌,颈短,皮肤松弛;全身骨骼肌发育异常;胸骨短、骨盆狭窄、脐疝或腹股沟疝、腹直肌分离;特殊的握拳状:第3、4指并合,食指盖过第3指,第5指盖过第4指;大腿外展受限,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下肢最突出是“摇椅状足”,大拇趾短而背屈;男性隐睾,女性xx及xx发育不良;95%的病例有先天性心脏病;肺分叶异常;异位及马蹄形肾,肾盂积水,患儿智力明显缺陷。30%病例有通贯手,指弓纹增多,部分小指一条褶纹。并且18号染色体异常都是重度智力低下,这也似与中医的“心主神志”相关。
由上可以看出手少阴心经与18号染色体的对应性也是比较吻合的。
其它如:1号染色体异常,有值得注意的未发育和发育不全的胸腺,并有复杂的心脏病;
3号染色体多见有消化道畸形;4号染色体常见眼部畸形,腭裂,颈细而长,躯干较长,四肢细长,指长,大拇趾特长,外生殖器畸形;5号染色体有特殊型嚎哭(猫叫综合征),小头,肾及腹部畸形,各种不同的骨骼畸形,技能延迟,虚弱严重,智商<20;6号染色体四肢纤细,{dy}趾间增宽;7号染色体可见鼻小而尖;8号染色体常见骨畸形,骨盆发育不良及狭窄,多乳头;9号染色体常见斜视,忧虑貌;10号染色体有严重生长延迟,海龟嘴;12P部分单体可见第5指弯曲;21三体表现为先天愚型……。
6.从生理方面来联系
运用染色体基因与内脏功能来比较分析,发现6号染色体与脾的功能较为一致。
先看看脾的功能叙述:
脾是{zd0}的淋巴器官,是淋巴系统的核心,而中医论述的脾之功能时,也统括了淋巴系统的功能。
(1)主消化 《素问·厥论》:“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认为胃液分泌消化酶之基因定位在6号染色体上(脾脏所主)。
(2)主升清是指脾具有把水谷精微向上转输至心、肺、头目等的功能。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是依赖淋巴管的升吸作用来完成。“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比较形象地描述了脂及乳糜微粒等从肠粘膜,经过毛细淋巴管→中央乳糜管→淋巴管→胸淋巴导管→肺脏进入血液循环的全过程。
(3)主统血 《难经·四十二难》:“脾裹血,温五脏。”脾的功能有:①滤血。②造血。③储血。
(4)在志为思 通过思考来获得转机、转变、变化,这与脾主消、主化,变化、转化异物的功能特性是一脉相承的。
(5)在液为涎《素问·宣明五气》:“脾为涎”。涎的分泌主要与脾相关。涎是指浆涎,内含淀粉酶较多。分泌腺主要是指腮腺和唾液腺。
(6)在体合肉、主四肢。
(7)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8)主导淋巴系统的免疫功能。
再看看6号染色体的基因图:
MHC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F,S)
HLA-A 人类白细胞抗原A(F)
HLA-B 人类白细胞抗原B(F)
HLA-C 人类白细胞抗原C(F)
HLA-D 人类白细胞抗原D(F)
HLA-DR (P) 人类白细胞抗原DR(F)
C2 补体成分-2(F)
C3BR (P) 补体成分-C3b,C3BR的受体(S)
C3DR (P) 补体成分-C3d,C3DR的受体(S)
C4F 补体成分-4F,或C4B(F)
C4S 补体成分-4S或C4A(F)
C4BP (L) 补体成分-4(结合旦白)(H)
BF 备解素因子B(F)
MLRW (P)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弱)(F)
PLT1 预致敏淋巴细胞试验-1(F)
RWS (L) 豕草敏感性(F)
IHG (P) 合成多肽的免疫应答-HGAL(F)
ITG (P) 合成多肽的免疫应答-TGAL(F)
IS (L) 免疫抑制(H)
DC1 特异性DC1免疫应答抗原(F)
HFE 血色素沉着症(LD,F)
NDF (P) 嗜中性白细胞分化因子(LD)
CAH1 由于21-羟化酶缺乏而引起的先天性肾上腺增生(F)
ASH 不对称中隔肥大 (F)
ASD2 (P) 房间隔缺损(第二隔型)(F)
GLO1 乙二醛酶-1(F,S)
ME1 苹果酸酶(可溶性)(S)
SCA1 脊髓与小脑共济失调-1(F)
PGM3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3(S,F,OT)
SOD2 过氧化物岐化酶(线粒体型)(S)
HC (L) 遗传性血胆甾醇过多(F)
DMJ (L) 少年型糠尿病(F,LD)
PDB (L) Paget骨病(F)
LAP (L) 喉内收肌麻痹(F)
PLA (P) 胞浆素xx物(S)
BEVI MaboonM7病毒复制(S)
S5 (P) 表面抗原—5(S)
MRBC (P) 猴红细胞受体(S)
ADCP1 (L) 腺苷脱氨基酸复合旦白-1(S)
PRL 催乳xx(RE)
HAF (P) Hageman因子(D)
D6SI (P) DNA片型(S)
从以上可以看出6号染色体的基因与脾的生理功能是基本吻合的。
还有,中医认为“冲为血海”,而8号染色体的基因多是与血液系相关的基因;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故又称为“阳脉之海”。气功学中就有“督脉通,百病消”的观点,而14号染色体主要与体液免疫相关。
7.临床方面
在临床上,有些先天性疾病(如:小儿弱智)用xxxx,效果不显或无效。而我们运用针刺xx能取得较满意的疗效。这说明针刺穴位有调整基因的作用。并且在经络研究中,也有学者认为穴位是外周的基因调控点。
8.经脉与染色体的对应关系
通过综合对比,初步认为染色体与经脉(或器官)的对应性大致如下:
染色体序号 经脉 器官
1 手厥阴心包经 胸腺、心包膜
2 手阳明大肠经 大肠、扁桃体
3 足阳明胃经 胃
4 足厥阴肝经 肝脏
5 足少阳肾经 肾脏
6 足太阳脾经 脾脏
7 手太阳肺经 肺脏
8 冲脉 血液系
9 足少阳胆经 胆
10 手少阳三焦经 胸腹外包膜(内脏神经支配者)
11 足太阳膀胱经 膀胱
12 手太阳小肠经 小肠
13 任脉 前列腺(含PG系)
14 督脉 含lg系
15 带脉 ?
16 阴维脉 ?
17 阳维脉 ?
18 手少阴心经 心脏
19 阳跷脉 甲状腺?
20 阴跷脉 甲状旁腺?
21 (后天之本) (副交感——)胰腺
22 (先天之本) (交感——)肾上腺
23 (性命之根) 性腺(性器官)
9.染色体与进化
提出这一设想,笔者也曾恍然,因若如此,则植物等也有染色体,是否也应存在着经络呢?但仔细分析,植物虽有染色体,可其分化是低级的,更不象动物那样有神经传导系统;与其他哺乳类比较,有的染色体数目多,是否经脉也多呢?这似是不可能的,是否一条经脉可对应数条染色体呢?这从多条染色体可融合为一来看,又有可能。如:人类2号染色体在其他3种类人猿——黑猩猩、大猩猩及猩猩,以2个近端着丝粒染色体:〔2p〕及〔2q〕形式存在。在人类它们的融合说明了人是从大猿染色体数2N=48过渡为2N=46的。
10.中心粒与神经系统
从鞭毛、纤毛与中心粒同源来看,神经系统应由中心粒为主(当然需要“中心粒组织者”的作用)分化而来,简要的理由如:植物细胞就没有中心粒。分析鞭毛的自主运动功能,可知象草履虫这样的单细胞动物就已示有“意识——运动”的端倪。再就细胞的分裂,首先是中心粒一分为二,由此来认识几乎终身不分裂的神经细胞,大概是因为其中心粒转化为神经轴突的缘故。而所谓的“中心粒组织者”兴许正是各条染色体基因相互作用的综合表现。
11.脏腑与经脉的关系
经脉是内属于脏腑的,脏腑是经脉的根本,经脉是脏腑的枝叶。人与其它哺乳类的脏腑几乎具有一致性。而染色体有异,经脉更是有别,可否认为:脏(腑)器官是由核仁分化而来,染色体分化为经脉。染色体以核仁为主导,经脉对脏腑具有连属调控等特性、作用,经脉随着生物进化趋于完善,或是通过经络的天人感应引导了生物进化。
12.经脉与非组蛋白活性位点
染色体是由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结合在DNA上而构成,且主要由非组蛋白调控着基因活性,非组蛋白具有多样化、组织专一性和种属特异性,现已知的酶类、xx及神经肽等绝大多数都属于非组蛋白。染色体上大约每106个核苷酸对的范围内只有一个非组蛋白的活性位点,人体的非组蛋白活性位点数与经穴数目似有呼应之势,由此以为经穴是通过调节非组蛋白的活性来主导基因活动,执导生命现象。
13.细胞分化
依据同一个体内不同细胞的遗传潜能相等,分化的组织为不同基因信息的表达池,可以认为,经脉是表现各自对应染色体基因活性的细胞组织,而脏腑则是以某条活性染色体为主导调理的综合组织器官。
通过上述探讨,从理论、临床、病理、生理等各方面的吻合性来看,说明经脉与染色体存在内在的相关与对应性。
不知是偶然巧合还是科学发现,若观点正确的话,不仅可以运用染色体遗传学来xx经络之谜。还能将局部——整体、内在本质——外在表象、针刺穴位——基因调控等从理论、科研到临床有机地结合起来。希望它能成为宏观通向微观的“桥梁”,连接中医——西医的纽带。
来源: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