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冲:xx低碳经济模式_春天明媚_新浪博客
低碳已成房地产业的{zd0}热点。2010年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属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发布低碳标准体系,在这一xx机构的组织下,众多品牌房地产开发企业签订低碳宣言,并加入低碳联盟。现当今,低碳社区”、“低碳养生房”、“生态住宅”、甚至“零碳房”等概念,成为房地产项目宣传的核心概念。各式低碳论坛、低碳基金、低碳万里行等活动则让人目不暇接。

 

    对于房地产项目而言,低碳意味着从规划、建安至后期管理,整个产业链条的观念和技术调整。低碳概念对房地产项目最直接的影响是对建筑材料的革新,这也势必造成建安成本的提高。

 

    阳光100常务副总裁范小冲认为,与一般的房地产项目相比,低碳项目的成本提高得并不多。“低碳项目提升的成本预算,甚至占不到建安成本的10%,相对于高额的土地成本来说,这个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另据某行业协会收集的45个房地产项目数据显示:45个住宅项目采用符合低碳概念的新产品、新技术,平均节能节水分别为58.1%、21.6%,共计增加建安成本仅8.9%。

 

    而对于大多数品牌开发企业来说,推行低碳,不仅可以树立品牌价值,而且很可能是一项收益预期很高的战略举措。“低碳项目可以吸引境外基金,以开发低碳项目为主的房地产上市公司容易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同;同时,低碳项目比传统项目更舒适,也更容易受到市场的欢迎。”范小冲说。

   

    从表面上看,低碳正成为一种世界经济新规则和新的发展趋势,但是,盲目跟风和概念炒作,也正酝酿着一轮新的经济泡沫。这其中的重要原因是,在大多数行业,低碳还没有明确的标准,房地产行业的低碳标准,也还在混沌状态中。

 

    2009年,范小冲曾专赴美国考察低碳经济模式,他的感受是:“低碳是最快的变现模式,如今在资本市场,凡是符合低碳经济概念的股票都受到追捧。很多资本也都开始涌向低碳项目。”而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赵晓认为,低碳可能引起21世纪新的经济泡沫。因为,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低碳能够带来什么,以及什么样的标准,才能称得上低碳。

 

    在这种情形下,低碳很容易被过度概念化。可能会或者已经出现这样的情况:一夜之间,无数的房地产项目给自己贴上了低碳的标牌,而其中大多数只是利用低碳概念来“忽悠”乙方的投资,这将导致大量资金涌入低碳项目,{zh1}却无人买单。类似的例子,是太阳能光伏电池的生产,由于早前吸引了过多的投资,现在开始出现产能过剩,市场销售情况及实际利用率与投资者所预料的相去甚远。

 

    “低碳xx有可能接过创意产业、生态园区的接力棒,成为下一个泡沫,其在资本市场的号召力甚至远超后两者。但是,在目前标准不明、细则不清的情况下,大量的投资是不是一定能产生预期的回报,需要警惕。”赵晓表示。而事实上,如果,低碳仅仅只是一个没人能说清的空泛的概念,就有可能成为投机性资本借用的新壳,最终成为一种概念炒作,造成各种借低碳概念营销的鱼龙混杂的市场环境,进而造成巨大的浪费。

 

    在xx机构没有确定统一的低碳标准之前,低碳标准仍旧是个悬念。业内人士对标准问题也存在争议,基本抱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低碳只是个相对标准,不能“一刀切”;另一种则认为,必须有一个基准线,来对各种低碳产品进行划分,同时作为企业努力的方向。目前,一些民间机构所推进的低碳标准,基本属于相对标准。但所谓相对标准的可参照物,显然是不明确的,也就存在实际的操作难度。

 

    对普通购房者来说,能够明确知道哪些房子是真正的低碳,哪些只是假低碳之名,便能够在购买时予以区分;对政府部门来说,能够更有效地实行市场监管。无论是大的国家战略目标,还是现实的市场形势,都对低碳标准提出了迫切的需求。

 

    也许,低碳没有{jd1}标准,但低碳却急需一个xx的标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在推进的调研,是xx部门准备建立标准的信号。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亦在积极推进低碳标准的建立,其下属住宅产业发展与技术委员会已委托《中国住房》{dj2}发布其制定的低碳住宅技术框架体系及减排指标。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即已提出建筑节能“四步走”的目标:{dy}步,相对于传统住宅节能30%;第二步,在{dy}步减排的基础上再减排30%,即相比传统住宅节能50%;第三步、第四步,分别再减30%,即分别节能65%、75%。20多年后的今天,我国大部分地区仍然处在第二阶段,只有北京等少数地区开始实施第三步阶段目标。事实上,这些目标本来就对减排提出了量的要求。

 

    对低碳标准的呼吁是显而易见的,准备工作也在着手进行,然而,低碳标准的制定与出台,仍是个悬念。

 

   (节选于:中国建设报)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范小冲:xx低碳经济模式_春天明媚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