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 长春吉林双龙演绎一体化_复兴并发展中国文化和中国经济!_ ...

从地图上看,长春和吉林市几乎近在咫尺,实际距离也确实如此:乘坐火车,不过一个半小时。城际快速铁路建成后,车程仅需30分钟。两城之间的来往,有一种走亲戚串门的感觉。不少长春人,喜欢吉林市山明水秀,风光如画,在这里买了房子,每逢xx举家前来度假;很多吉林人则在xx来长春购物……

        在东北的城市群中,长春和吉林市的城市规模并不算小,可是比不上沈阳,也比不上哈尔滨。然而,在东北,以至在全中国,这两座城市都曾是声名赫赫的行业老大:长春是中国汽车的老大,有汽车城的美誉,创造了许多{dy},中国的{dy}辆轿车,{dy}台载重汽车……都从这里驶出。吉林市曾是中国化工业的老大,有化工城之称,当年化工区门前,来买化工产品的客户要排队等候。两座城市距离近,人也走得近,可是在经济发展上,却应了那句俗语:两股道走的车,各走各的……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视野变得开阔。10年前,曾有学者呼吁:密切两城之间经济合作,在两城之间建设一条有助于促进相互发展的经济走廊。但并未引起更多xx。

        吉林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王胜今教授认为:以长春和吉林两市的中心,50~70公里的半径围一个圈,则是“长吉一体化”的初步区域,在这个区域内,两市经济总量占全省近2/3,经济比重更是占到了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90%以上,“长吉一体化”,无论是对于城市空间布局,还是对于产业布局,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全面实现《规划纲要》关于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战略定位要求的根本保证。全省发展看长吉,长吉发展看一体化。

        从全省的发展格局看,吉林省东部是山区,中部平原,西部草原,板块经济特征十分明显,东部和西部总量并不很大,但资源经济、特色经济、环境经济的特征很突出,是吉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部是吉林省经济最活跃、交通最发达、产业集聚水平{zg}的区域,中部率先发展,就可以形成中部崛起、两翼跟进的格局。现阶段首要任务,是进一步做大长吉两个核心。

        对城市经济甚为xx的吉林大学于潇教授认为,最早的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是一个项目区,现在一定要以长吉为核心,最终目标是“长吉一体化”,通过一体化带动长吉图,带动中部城市群的发展,对于促进我省扩大总量、优化结构、加快城镇化进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很快,又一个共识也已形成。这就是,长吉一体化,首先要实现经济一体化。随着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和产业分工的区域性选择,两市走向经济一体化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必要条件,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在经济一体化的推进过程中,再逐步实现便利生活的同城化,这是实事求是的科学选择。

        一个独特的座谈会

        2月11日,农历腊月二十八,离大年三十还有两天,一个特殊的座谈会在吉林市雾凇宾馆举行。省委书记孙政才主持座谈会,省长王儒林和长春市、吉林市的党政主要领导都参加了座谈会。

        此时,虽然已近春节,但这个座谈会不是拜年,不是联欢,不是例行的走访,而是研究两市支柱产业协作配套工作,推进长吉一体化发展。

        长吉经济一体化,汽车与石化作为两市的支柱产业,有着极其巨大的合作拓展空间。吉林省即将形成300万辆整车生产能力,橡塑零部件需求量十分可观。快速增长的汽车需求,必将带动车用化学产品的发展。吉林石化公司

        实事求是的科学构想

        近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长吉两市经济社会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在吉林省的社会总产值中,有六成是长吉两市创造的。同时,汽车产业与化工产业优势地位未变,并有新的发展。两城间的各类经济合作日趋频繁而紧密,产业互补性也逐渐显现。

        关于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的《规划纲要》发布实施之后,一个严峻的课题摆在了吉林人面前:如何加强腹地建设,为前沿提供有效且强势的支撑。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强化长吉腹地支撑能力”。

        这一安排部署,是在对历史经验高度总结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论断结果。珲春作为我国面向东北亚开发开放的窗口,以其优越的条件,一直备受xx。早在上一世纪90年代,这里就曾在沿边开放上做过诸多尝试和探索,但是始终未见大的进展。

        原因何在?即是缺少强有力的腹地支撑。在如此大的一个区域框架结构内,单由珲春力担重任,必然独力难支。产能日渐扩大,为汽车化工专用料生产提供基础原材料的能力不断增强。而省内承接基础化工原料,进行精深产品加工的企业并不多,尤其是从事汽车化工专用料生产的企业几乎属于空白,在两大支柱产业配套融合上的潜力非常巨大。座谈会上,孙政才提出,推进省内支柱产业相互支持,相互融合,配套发展,做大做强做优汽车和化工两大支柱产业,既要抓好产业自身的扩能提升,又要抓好两个产业之间的配套融合,两者相辅相成。汽车产业和化工产业关联度高,协作配套前景广阔。要推动专业园区建设,加强汽车工业园区和吉林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推动园区之间的联系和合作,重点发展符合汽车产业发展需要的化工产品精深加工。在吉林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可以规划建设专业度更高的汽车化学品产业园区和化工新材料产业园区,也可以依托资源优势建立汽车非金属零部件工业园区和汽车化工专用料产业园区。在长吉北线加快推进长东北开发区和吉林北部工业新区建设。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深入研究谋划,依托一汽集团、吉林石化公司和重点园区,依托省内基础化工的原料优势和整车配套的市场优势,依托汽车生产的技术标准,着力引进精细化工xxxx和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发展汽车化工专用料生产,做大汽车用化学品产业。加强与有关部门和上下游企业的协调衔接,强化政策扶持和服务,吸引更多企业落户。要建立产业技术联盟,支持一汽技术中心与相关配套企业建立技术联盟,联合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引导配套企业确定产品研发方向。支持省内有条件的汽车与零部件生产企业加强技术中心建设,提高研发能力和检测能力。

        孙政才强调,要大力推进长吉一体化。长春和吉林两个特大城市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空间距离近,产业基础好,集中了全省45%的人口,长吉一体化搞好了,无论是对于城市空间布局,还是对于产业布局,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加快全省城镇化进程和产业发展都是个有利的促进。要下大力气搞好规划,通盘考虑,统筹谋划,扎实推进。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要建立工作推进机制。以创新的方法、市场经济的理念,建立完善工作体制机制,科学合理分工,落实工作责任。要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一汽和吉化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省直相关部门、企业所在地方政府要积极参与。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结合产业发展需要,制定扶持政策,切实推进政策的实施。

        如今,《规划纲要》从东北亚开发开放的战略高度出发,着眼于长远,谋划于未来,规划于当前,高瞻远瞩,提出以长春和吉林市作为直接腹地支撑,前沿与腹地借力借势,互动发展,无疑是深思熟虑的战略性科学选择。对此,很多人感慨,在面向东北亚开发开放的大格局中,党中央、国务院的这一规划部署,实是一种大视野、大境界、大手笔的运作,体现了科学发展的理念。

        这时,一个共识在迅速形成。

        在腹地支撑能力的建设中,打破区域界限,发挥长吉两市资源禀赋接近、产业结构互补性强的优长之势,积极推进长吉一体化,最终打造以长春和吉林为端点的区域性经济板块,无疑是推进落实《规划纲要》的一个提纲挈领之作。他将有力促进两市间的产业衔接,有效利用现有资源,进一步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两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以双龙并舞之势,为前沿和“窗口”地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吉林省长王儒林在1月19日召开的省第十一届人大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通过产业布局衔接、基础设施连接等,加快长吉一体化,延龙图一体化进程……

        省长王儒林强调,要明确主攻方向,着重在企业整合提高、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增强自主研发能力上下功夫。要强化项目载体作用,加快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吉林汽车产业园区以及吉林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的建设,促进要素集中、企业集群、产业聚集,提高产业配套率,形成产业间有机融合、配套协作、共同发展的格局。围绕多上汽车、化工相互配套项目,积极引进具有影响力、辐射带动作用大的战略投资者。要加快推进城镇化步伐,长吉一体化要率先实现突破,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形成中部城市集群,把城镇化与产业融合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互相促进、互相支撑。要进一步加强组织推动,建立工作协调机制,集中力量研究解决两大产业互相配套工作中的问题。

        务实高效,稳妥落实;科学部署,分步实施。长吉一体化的脚步,就这样随着春天的脚步一同坚定迈出。

        长春:明确目标,重点推进

        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高广滨在谈到长吉一体化时对记者说:“长春要抓住长吉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以长东北开发开放先导区为主阵地,全力推进产业布局向东北拓展,城市空间布局向东北延伸,吸引各类要素向长吉接合部集聚,加快推进长吉一体化。”

        长春市的目标非常明确,以长东北为重点,倾力推进长吉一体化。

        从长东北在吉林省内的区位优势来看,长东北位于长吉两市接合部,开发建设长东北,有利于推进长吉一体化和吉林省中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长东北区域正积极推进哈大客运专线、长春至吉林、松原等重点通道建设,打造长春一小时经济圈,进而加快与省内中部城市的松原、辽源、四平等地进行产业合作发展。

        从生态环境来看,长东北处于长春的下风头,位于长春城市发展规划中的西南——东北工业发展主轴线上。长东北成为长春当前和未来工业发展及新城建设中,潜力大、基础牢、优势多,无可替代的{zj0}区域。

        整体看,长东北的区位优势集中表现为:一“点”、一“带”、一“圈”——长东北地处长吉图开发的核心,位于国家战略布局的哈大经济带上,是长吉经济圈重要组成。开发长东北,对推进长吉一体化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经过近两年的开发,目前,长东北正在实现生产力要素的快速集聚,正在具备越来越强大的发展承载能力。

        经济发展增势强劲。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6.5亿元,同比增长22.8%;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40.9亿元,同比增长35.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9.3亿元,同比增长52.1%。
        项目建设再掀高潮。2009年,长东北区域455个开工项目中,工业项目422个,完成投资199.6亿元。兵装集团新能源产业园、大成集团精细化工、中机北方农业装备制造等一大批重点工业项目相继落户,成为长东北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积极举办各种招商推介活动,大力引进中央企业、大型民营企业和世界500强企业,全年签约项目和储备项目创下历史新高。长东北正逐渐成为长春对外开放的坚实平台、有效载体和xx品牌。

        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2009年长东北区域路网建设快速推进,全年完成投资23.9亿元。2009年也是长东北各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zd0}、推进速度最快、建设标准{zg}的一年,共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47个,新增配套面积37.5平方公里。

        特色产业园区集聚发展。特色产业园区是实现长东北先导区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建设工作目前已全部启动并取得突出成效。长东北生物产业园区、长东北专用车产业园区、长东北装备制造产业园区、长东北综合保税物流园区、长东北新能源产业园区等建设工程进度喜人。

        综合配套改革工作快速推进。2009年开展了“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与城市建设用地增强相挂钩”改革,启动了长东北金融创新改革。同时积极推进政策服务平台、要素服务平台、金融服务平台、咨询服务平台、创业服务平台等长东北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申报工作进展顺利。

        这些,都使得长东北在推进长吉一体化进程中底气充足,底蕴丰厚。具体的实施纲目,也已敲定落实:

        ——在对外开放模式改革方面先行先试。

        通过xxx扩大开放,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以大开放带动大发展。先行先试重点内容是,加快推进长东北综合保税区,加快推进长春内陆港区和空港经济区建设,加快推进国际商务区和产业合作区建设,加快推进省际产业园区建设,从而加快推进长吉一体化建设进程。

        ——在推进产业发展模式改革方面先行先试。

        做大做强长东北骨干企业和重大项目,优化资源配置,细化专业分工,延伸产业链条,加速要素集聚和产业集群,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先行先试重点内容是,科学编制产业发展规划,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型产业,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健康产业,加大开发新能源汽车、绿色照明、循环经济等绿色新型产业项目。

        ——在推进金融发展模式改革方面先行先试。

        构建相对完善的金融体系,使长东北成为金融机构密集、金融市场完善、金融工具齐全、金融信息灵敏、金融设施先进、金融服务高效、资金活跃的区域。先行先试重点内容是,积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探索建立长东北开发产业投资基金,引进企业投资、股权基金和项目融资机构,在长东北开展小额xx公司试点,鼓励企业上市,推动中小企业创业板上市。

        ——加快推进自主创新体制改革。

        加快发展和培育战略性新型企业,编制新型产业发展规划,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支持新型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长东北产业振兴和发展。先行先试重点内容是实施政府技术创新引导计划,推动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长东北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把长东北打造成为具有研发、实验、检测、孵化、生产、咨询、服务于一体的长吉图科技创新区。

        发挥长东北地区地处长吉接合部的区位优势,形成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带,推动把长吉两市直接腹地打造成为长吉图区域重要增长极。充分利用长吉北线、长吉南线等交通优势,在长吉接合部打造长吉新型产业带、生态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产业带。先行先试重点内容是探索建立长吉一体化发展规划机制,探索建立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体制机制,探索建立产业错位发展和建立区域市场一体化的体制机制,探索建立生态建设一体化的体制机制。

        吉林市:奋力创新,勇担大任

        近年来,吉林市坚持科学发展观,经济社会和谐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在2008年实现翻番之后,又提出再次翻番的发展目标。其气魄之大,发展速度之快,令很多人为之惊叹。

        推进长吉一体化,吉林市承担的责任似乎更重。要实现化工产品与汽车产业的对接,有非常多的工作要做。还是在2009年12月的一次化工产业发展专题研究会上,新到任的省委书记即向吉林市留出了这样几个课题:

        吉化年销售收入能否达到1000亿元?并带动地方化工产业形成1000亿元的销售规模?

        能否发展精细化工,实现与一汽的配套发展,以促进长吉一体化?

        这是课题,也是任务。吉林市人在感到压力的同时,也深知任务的光荣与艰巨。

        在春节期间,吉林市委、市政府一班人就加班加点研究落实省委、省政府谋划的新思路,拿出了壮大支柱产业发展的相关规划。

        2月20日,正月初七,上班{dy}天,市委即召开常委会。市委书记周化辰在会上公布了大力促进化工、汽车产业快速协调发展、积极推进长吉一体化的一系列具体方案:抓好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吉林汽车工业园区建设、着力引进若干上连化工、下连汽车的配套项目;以吉大、长春应化所和一汽、吉化的研发机构为科技依托,重点研发汽车用橡塑专用料等,实现量产配套;在产业和城镇发展的空间布局上,沿南北两条公路向长春方向靠拢。北线加快北部工业新区建设、南线加速推进中新食品区建设……促两大产业融合、两大城市一体化。这天下午,市委书记周化辰赴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上的重要节点——蛟河,看项目、催发展。随后又到中新食品区项目所在地岔路河镇现场办公。现在,食品区{sg}生猪产业化项目立项申报工作已经就绪,启动箭在弦上。以此项目拉动,长吉之间一个新型中等城市正在孕育中。

        20日下午,市长张晓霈主持召开办公会研究推进“长吉一体化发展框架下的吉林市发展规划”,集中建设口前、岔路河等小城镇组团等具体措施。

        一切都在科学有序的运作之中。

        现在,吉林市已成立了长吉一体化推进工作组,从整体上对产业融合现状及发展做了盘点:汽车的发展离不开化工,而当地生产的化工原料大部分销往外地,省内市场占有率不足3%。全市140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其中涉及化工的只有18家。这几年虽然围绕化工产业优势招商,快速拉长了环氧乙烷等产业链条,但仍显不足。而今,两大产业融合的新思路,无疑为吉林市找准了切入点,带来了新机遇。

        为了实现吉林生产的每一辆汽车所需的200公斤汽车专用料产品中能够更多地实现本地化生产,他们成立了大项目包装组。仅化工组一个月就通盘策划了47个大项目,总投资额将超过200亿元。

        围绕汽车、化工产业,他们迅速掀起了新一轮招商引资热潮。借一汽集团采购工作年会召开之机,吉林市在长春举办投资环境说明会,一次签下13个大项目,总投资额超过245亿元。其中,年产20万套汽车工程注塑件等项目,就是典型的化工产品与汽车融合项目。

        而重中之重是抓好吉林化工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他们启动了汽车用化学品和三剂工业园建设,现在前期规划工作已基本结束。

        产业融合,互动发展,促进长吉一体化,虽然刚刚开始,但在吉林市却做得踏踏实实,有声有色……

        长吉一体化,才开始起步

        尽管在吉林省内对实现长吉一体化已经形成全社会的普遍共识,尽管以产业融合为突破口来促进长吉一体化已付诸实施,但是,相关领导和专家都清醒地看到,这一切仅是开始,今后,还有许多难题需要xx,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许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长、吉互处于对方1小时经济圈内,从经济战略考虑,“长吉一体化”符合“1+1>2”的规律,符合规模经济发展的方向。为加快“长吉一体化”建设,建议省委、省政府应考虑对这一区域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在推动“长吉一体化”中,还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比如建立长吉两市政府间协调机制,逐步实现两市资源共享,规划共制、基础设施共建、生态环境共治等。

        又有专家提出,应进一步明确长春、吉林两市在全省率先加快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合理引导长春、吉林两市经济要素向长吉走廊聚集。在实现“长吉一体化”中,应当以企业做支撑,做好长吉两市中间地段开发。

        而最重要的是,通过要素聚集推进城市化。通过要素的聚集可以加快推进城镇化步伐,带动周边地区,形成中部城市集群,把城镇与产业融合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互相促进、互相支撑。届时,长吉之间犹如广州和深圳之间一样。

        按此设想,“长吉一体化”的实现应包括两个方面,在经济方面,由长吉之间的经济发展过渡到工业发展带,{zh1}到工业现代化;在社会方面,构建城市集群,将城市群里的社会功能逐步统一,这主要包括区域、户籍等多项社会政策,从而实现城市化。

        打破行政壁垒,加快两市间行政区划改革,也是亟待xx的一个问题。

        专家们认为,在长吉之间要进行大胆的先行先试,这既符合规划纲要的要求,也符合两市发展的实际情况。

        从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这个大的概念上考虑“长吉一体化”,首先要考虑在经济上两个城市如何分工、如何合作、如何互补;二是要拆除现有的行政壁垒,实现区域改革;三是要将城市本身的发展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同城化。其中拆除现有的行政壁垒就是要加快两市之间的行政区划改革,探索更有利于生产、资金、人才等要素的流动机制。

        虽然前路尚远,毕竟帷幕已经开启,目标已经确立。实现长吉一体化,打造东北地区又一经济板块,为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提供有效支撑,这一目标不会改变。

        我们期盼着,在长吉一体化的进程中,长春与吉林在这一历史性的选择中,必将以更新的面貌崛起于东北亚的版图。



郑重声明:资讯 【文章标题: 长春吉林双龙演绎一体化_复兴并发展中国文化和中国经济!_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