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印油墨分类

丝印油墨分类

2010-03-18 04:49:13 阅读4 评论0 字号:

       目前国内使用的印刷油墨,主要是按使用油墨的印版结构进行分类,主要有凸版印刷油墨、胶印印刷油墨

、凹版印刷油墨、特种印刷油墨等。  

丝网印刷油墨是印刷油墨的一种,其品种繁多,分类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根据油墨的特性分类:可分为荧光油墨、亮光油墨、快固着油墨、磁性油墨、导电油墨、香味油墨、紫外

线干燥油墨、升华油墨、转印油墨等。

根据油墨所呈状态分类;胶体油墨,如水性油墨、油性油墨、树脂油墨、淀粉色浆等。固体油墨,如静电

丝网印刷用墨粉。

根据承印材料分类:

纸张用油墨:油性油墨、水性油墨、高光型油墨、半亮光型油墨、挥发干燥型油墨、自然干燥型油墨、涂

料纸型油墨、塑料合成纸型油墨、板纸纸箱型油墨。

织物用油墨:水性油墨、油性油墨、乳液型油墨等。

木材用油墨:水性墨、油性墨。

金属用油墨:铝、铁、铜、不锈钢等不同金属专用油墨。  皮革用油墨:印刷皮革专用油墨。

玻璃陶瓷用油墨:玻璃仪器、玻璃工艺品、陶瓷器皿用油墨。

塑料用油墨:聚氯乙烯用油墨、苯乙烯用油墨、聚乙烯用油墨、丙烯用油墨等。

印刷线路板用油墨:电导性油墨、耐腐蚀性油墨、耐电镀及耐氟和耐碱性油墨。  

本书依丝印油墨的干燥类型为主,分类介绍丝印油墨如下。

1.依于操形式分类的丝印油墨介绍。

①挥发干燥型油墨。墨膜的成分主要是高分子物质,印刷后溶剂挥发,其高分子物质就形成墨膜。墨膜形

成的过程是:从溶剂分离的分子有数个聚集,形成核;其核集结成分子(成长);继续成长,形成干燥小

粒;干燥小粒凝集形成膜。

这种挥发干燥的变化是可逆的,即干燥墨膜可使用溶剂再溶解,如图3-37所示。

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后,含溶剂的油墨墨膜首先发生溶剂的挥发,其挥发过程如3-38所示。油墨中的溶

剂因蒸气压的作用扩散在大气中,在墨膜表面形成液膜,然后通过液膜挥发。

在这一过程中,油墨表面因溶剂的挥发其粘度必然上升,同时因溶剂挥发,热量扩散,温度下降,然后粘

度再上升。其结果是墨膜内部的溶剂挥发慢慢变得因难,这时干燥的进行,需要热量和风。热量可使溶剂

分子运动活跃,使油墨表面的粘度降低,对加速溶剂的挥发有很好的效果。另外,在油墨表层,挥发层(

气膜)若停滞时,会防碍挥发,因此要送风,吹去这一气膜层,加速干燥的进行。

一般,溶剂的挥发速度是由溶剂的蒸气压,溶剂和空气的温度差,以及在其表面流动的空气速度来决定的

。当然,对于这种油墨,其溶剂的挥发速度除上述的要素外,也会因溶解的树脂种类及颜料浓度发生变化

。单独存在的溶剂和在油墨中存在的同一种溶剂的挥发区别如图3-39所示。

单独溶剂的挥发时间和挥发量是成一定比例的,但油墨随时间增加而挥发量减少,到xx挥发需要很长时

间,这是可以测定出来的,因此墨膜中的溶剂会长时间的残留。在丝网印刷中,由于使用挥发慢的高沸点

溶剂,残留溶剂问题需特别留意。墨膜中的残留溶剂起增塑剂的作用,使墨膜软化,并带来其它许多不良

影响。

挥发干燥型油墨的溶剂,易使用,具有快干性,因此被广泛使用。其缺点是过量使用会降低耐溶剂性、耐

热性。

②反应干燥型油墨。这种油墨的墨膜形成时的分子量较小,即呈预聚物状态,然后在空气中氧化,通过热

、光或反应性物质的化学反应而高分子化,形成墨膜。这时在树脂间产生交联,新的树脂形成交联结构,

如图3-40所示。交联后其性质变得稳定,具有更好的物理性能。

这种化学反应的速度,其反应物质的浓度越高就越快,另外可通过催化剂的添加,以及热、光的作用而加

快反应速度。在使用反应型油墨时,加热对于加速硬化xxx果。也有不加热就无法硬化的类型。但是,

由于有的承印物加热变形及油墨中的树脂、颜料的耐热性的强弱木同,在加热时要注意温度的调整。

挥发干燥型油墨,油墨和干燥墨膜之间是可逆的,但反应型油墨则无可逆性。

溶剂的蒸发温度同挥发干燥型油墨一样,因反应形式不同。油墨发生的变化也不同。

a.氧化聚合型油墨。氧化聚合型油墨是以油改性醇酸树脂为主要成分的油墨。这种油墨的主反应是在部

分油中发生氧化反应,产生聚合,成为聚合物。这种反应在常温情况下可慢慢进行,如加热会加快速度。

另外干燥剂的适量添加也会促进反应。这种类型的油墨可印刷出有光泽的厚墨膜的印刷品。其粘着力良好

,墨膜强韧。缺陷是常温干燥较慢,至少需2小时,80℃热烘需半小时,贮藏中油墨表面易产生皮膜。这

种油墨应用于印刷涂装金属、硬塑、木制品、纸、布等。

b、加热固化型油墨。指印刷后需经加热才能发生缩聚反应而固化的油墨。此墨亦用环氧树脂作连结料,

但与二液型环氧墨不同,此墨为内含催化剂的一液型油墨,在加热下才能固化。其优点是一液型,无溶剂

,加热前粘度稳定,印品粘附牢度及耐抗性好;缺点是能耗大。此墨的固化速度取决于催化剂的含量和加

热温度。不加催化剂时,油墨需要在高于150℃的高温下固化,加入催化剂后在中温下就能固化,但催化

剂含量大,不利油墨的保存。这种油墨的硬化墨膜的诸物理性能非常好,主要用于金属印刷,一部分也用

于塑料印刷。

c.二液反应型油墨。指主剂和固化剂分别制备,印刷时再混合使用的油墨。主剂中的连结料多由环氧树

脂及肢基树脂等组成,在添加固化剂后发生缩聚后应而固化。此墨的优点是不含溶剂,对多数材料具有优

良的粘附性;墨膜光泽、强度及耐抗性都好。缺点是两种组分混合后就开始编聚后应,因此油墨粘度会随

时间而变。油墨增粘,不仅引起印刷时起泡,还会降低粘附性,因此,双组分的混合墨量应控制在使用时

限内用完,否则造成浪费。此类油墨的干燥速度慢,常温(20℃)下指触干燥要2小时,固化要20~30小

时,80℃时,加热干燥需要40分钟,这些弱点影响了它的广泛使用。

二液反应型油墨,通常用于挥发干燥型油墨较难粘着的承印材料的印刷。其硬化墨膜,特别是加热硬化的

墨膜的诸物理性能优良。二液反应型的典型油墨有环氧系、氨基甲酸酯系的油墨,多应用于金属表面涂装

,热硬化树脂制品、玻璃等的印刷。

d.紫外线硬化油墨(UV油墨)。紫外线油墨是能产生光化学反应,在很短的几秒钟内即可固化的油墨。

油墨的主要成分是光聚合性树脂、光聚合引发剂、色料及助剂,原则上不含有机溶剂。

在丝网印刷领域中,研究探讨紫外线硬化油墨已有十数年之久,并越来越实用化。特别是在印刷线路板中

UV油墨已进入实用阶段。

UV油墨的优点不单是速硬化,墨膜物性好,它还具有溶剂型油墨所没有的功能。当然UV油墨并不是{wn}油

墨。下面对UV油墨做简单介绍:

⑤紫外线油墨的组成。紫外线油墨的组成一般为:光聚合性树脂一低聚物及反应型稀释剂;光聚合引发剂

;颜料;助剂;聚合抑制剂。

紫外线油墨和溶剂型油墨的组成比较如表3-5所示。

UV油墨 比较项目 溶剂型油墨

高粘度齐聚物 连结料 热可塑性树脂

低粘度齐聚物单体类 各种溶剂

光聚合引发剂 催化剂 无

颜 料 色料 颜料

消泡剂、各种调整剂 助剂 消泡剂、各种调整剂

聚合抑制剂 其他 无

我们可以看到,溶剂型油墨通过溶剂可调整粘度,而紫外线油墨是通过觉粘度的齐聚物及单体等反应型稀

释剂调整粘度的,所以这是百分之百不择发油墨对VV油墨分一液型和二液型。二液型的颜料在低粘度的单

体及低聚物中分散、成为原色浆,与涂料相混合后使用。

a)光聚合性树脂。照射紫外线进行聚合的技术从1940年开始就已研究,当初使用的树脂是不饱和聚酯系

。其后随着光硬化型树脂的用途的不断扩大,又开发使用了性能更好的丙烯系树脂。这些光聚合性树脂分

为低聚物和反应型稀释剂。

低聚物是几种基本分子相聚合,有低粘度液状、高粘度液状和半固体状,是一种决定紫外线油墨的基本物

性的树脂,主要品种有聚酯丙基酯盐、环氧氨基甲酸乙酯丙基酸盐等。

反应型稀释剂一般使用低粘度、高沸点的单体和聚合物。反应型稀释剂用于油墨粘度的调整,促进硬化和

附着性能。

b)光聚合引发剂。光聚合引发剂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原子团,与单体反应产生聚合。光聚会引发剂有驻

基化合物、硫化物、偶氮化合物、有机过氧化物等,主要使用竣基化合物。

c)颜料。一般使用不阻碍油墨硬化和稳定性好的颜料。

d)助剂。与溶剂型油墨的助剂相同。

e)聚合抑制剂。为防止油墨的暗反应而少量添加。

硬化机理。如前所述紫外线油墨因紫外线的作用而产生反应,紫外线是光的波长域的一部分,是电磁波的

一种,其光具有粒子性。

光聚合型树脂的反应首先是光聚合引发剂吸收紫外线的能量,生成游离基,其原子团作用于低聚物及单体

,并开始聚合。然后通过连锁反应不断重复成长反应和连锁移动反应。{zh1}以停止反应而终结,在瞬间形

成硬化墨膜。

关于硬化性。在实际使用紫外线油墨时,与粘合性能有很大关系的是硬化性能。关于硬化效应的产生原因

,说明如下。

a)表面硬化性和内部硬化性。表面硬化性是指印刷墨膜表层的硬化性能。墨膜表层受空气中的氧气的影

响,原子团减少,聚合速度变慢。因此容易产生硬化不良,在油墨表面上产生后效粘性。

内部硬化性是不受空气中氧气影响的。紫外线强度在墨膜底部变弱,聚合速度变慢,若硬化不足便会发生

粘着不良现象。改善粘着的关键是要改善内部硬化性,但内部硬化性若过强,其内应力会变大,也会导致

附着变差。

b)膜厚和颜料浓度。妨碍紫外线透过油墨的主要是颜料。油墨中的颜料浓度是根据其硬化性能而决定的

,因提高浓度而膜厚增加时,墨膜底部的紫外线强度会减低。

c)印刷材料。透过墨膜的紫外光在材料表面形成反射,其散射光影响膜内聚合。即使在同一条件下,印

刷材料若不一样,也会因材料对紫外线的吸收和反射不同而导致硬化性能发生变化。

粘着性。与紫外油墨xx粘着的材料在现阶段还很有限。影响紫外线油墨的粘着性的原因有许多,主要是

油墨对承印物润湿差和承印物因油墨硬化体积收缩而带来的不良影响。在实际印刷中,改善其粘着性能有

以下有效方法:

a)在粘着较难的材料上涂上填充剂作为底涂层,使紫外线油墨容易粘合。

b)在紫外线照射前把紫外线油墨进行须加热,以此来提高紫外线油墨对材料的湿润,同时缓和照射后的

应力,提高粘着性。

c)紫外线照射后的后加热也可缓和残留应力,提高粘着力。

d)进行火焰处理和电晕放电处理等表面处理。

紫外线油墨的使用方法。

a)印刷环境。紫外线油墨因温度原因粘度变化很大,所以要调整室温。一般15~25℃较合适。要注意印

刷时不能受到直射阳光的照射,也不要接近荧光灯及水银灯等。

b)印刷条件。关键是控制墨膜厚度,为此需要设计与油墨性能相适应的版膜厚度。在印刷着色油墨对,

使用300目以上的丝网。刮板以硬度65度以上的氨基甲酸酯利权为{zh0},刮板{jd0}要经常保持锐利状态。

一液型的油墨,一般具有立即印刷的粘度,如果要降低粘度需添加10%以下的专用减粘剂,若提高其粘度

,要加入增粘剂。

c)预备试验和照射条件。在决定紫外线油墨的照射条件时,必需通过预备试验,试验用印刷材料要用生

产中实际使用的材料。预备试验通过设定的照射条件使油墨硬化后,再进行印刷面的后效粘性、附着性、

耐挠性、弯曲性等实验。为满足这些实验,需要再调整照射条件。照射条件主要指;灯的亮度;灯的个数

;照射距离;传送带的速度;是否需预热及预热条件。

d)油墨的安全性。紫外线油墨由于没有挥发物,所以可不必担心人体呼吸。但对皮肤有轻微刺激性,所

以在使用时要小心。皮肤刺激性用指数(P.I.I.)来表示(表3-6)。

P.I.I 皮肤感觉

0.00~0.03

0.04~0.99

1.00~1.99

2.00~2.99

3.00~5.99

6.00~8.00 无刺激

极微刺激

稍微刺激

轻微刺激

中度刺激

严重刺激

皮肤刺激性是由于单体低聚合物而引起的,最近产生了许多指数接近于零的产品。在使用紫外线油墨时,

要带防护手套,注意不接触到皮肤,如果皮肤沾上了油墨,要用肥皂水洗净。

e)贮藏的稳定性。紫外线油墨在贮藏中即使不受到阳光的照射也会产生暗反应。这是由于单体及填充剂

因热而产生原子团聚合造成的,所以紫外线油墨{zh0}在冷暗室中保管。并且要经常搅拌油墨,把油墨中产

生的原子团通过空气中的氧气而非活性化。如果贮藏慎重,可保存2年。

①紫外线油墨的理化性能。紫外线油墨的性能由油墨成分、种类及硬化条件来决定,举例如表3-7所列。

试验项目 方法与条件 结果

粘着性 横割、剥离 优100/100

耐划伤性 划伤 优

硬 度 JIS K-5400 6-14铅笔硬度 3H

耐折性 JIS k-5400 6-15弯曲试验机 弯折心棒径3mm,180度 优

叠印性 双色的叠印性和耐折性 优

耐酒精性 用布浸100%的酒精往返涂100次 正常

耐汽油性 用布浸汽油往返涂100次 正常

耐溶剂性 用布浸醋酸往返涂100次 正常

耐酸性 在10%的盐酸中浸24小时

在10%的硫酸中浸24小时 面粗

正常

耐碱笥 在5%苛性碱中浸24小时 正常

耐粘页性 在印刷面上加200g/cm2负荷,70℃,1小时 正常

耐粉化性 负荷500g/cm2,往复3次 5级(无色转移)

耐磨擦性 负荷500g/cm2,研磨机往复300次 优

耐气候性 耐气候牢度试验400小时 正常

注:承印物:硬质乙烯、乙烯胶纸。印版:直接制版法,350目聚酯丝网,版膜厚:15μm。硬化条件:

120W/cm2,灯一盏,速度10m/min。

UV照射机。UV照射机由UV灯、照射装置、电源等构成。其机构有很多形式,在选择时必须考虑印刷目的、

机构及操作环境。

a)灯的种类。主要有高压水银灯和金属卤化物灯。其它的还有超高压水银灯、氙灯,但从灯的寿命,紫

外线量方面考虑不太实用。

对油墨硬化性能产生影响的是灯的发光光谱。高压水银灯和金属卤化物灯的发光光谱如图3-41、3-42所

示。在紫外线中,对紫外线油墨的硬化xxx的波长域是350~420nm,这是因为紫外线油墨的颜料在照射

365nm波长的光时,具有{zd0}的透过率。在墨膜较厚的丝网印刷中,波长长的、发光量多的金属卤化物灯

对墨膜内部硬化有利。

b)照射机和冷却方法。灯的温度很高,电极式灯可达800℃以上,冷却方法有空冷和水冷,表3-8是两种

方式的比较。

由于紫外线灯的辐射热,耐热性低的印刷材料会发生变形,

水冷方式 比较项目 空冷方式

少(40~50%热切断) 热量对印刷材料的影响 多

60℃左右 炉内温度 80℃左右

稍 低 紫外线能量 比水冷稍大

热量影响少,比空冷稍差 硬化速度 热量影响多但良好

照射面积大 套印适性(层间剥离) 表面硬化非常好照射面积受限制

高(循环水冷却器) 设备费 低

比较高 运输成本 比水冷低

难(水冷系统) 维修 容易

水冷有套管保护 灯污 受空气环境影响表面易污

有吸音器 过转噪音 有排气的声音

因此为了减少辐射热需要采取很多措施。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装置是冷反射方式致冷可在玻璃上.蒸镀氧化

铝,使之成为半反射状,具有只反射紫外线,可透过红外线和几乎所有的可见光的性能,并利用这一性能

,控制热对印刷材料的影响。除此之外还可使用红外切换滤光器或水冷交换器。

③其他干燥型油墨。

a.熔固型油墨。指在熔融状态下固化的油墨,亦称熔胶油墨,其组成为:树脂粉十增塑剂十色料十助剂

一浆状油墨。通常油墨连结料中的树脂都呈液状,而熔胶油墨中的树脂(氯乙烯均聚物及共聚物)以固体

颗粒分散在液体(增塑剂)中。印刷后,当加温至熔融点并经过一定时间,树脂颗粒即融化,且与增塑剂

融合,其分子空间增大,结构变松,成为固相弹性膜而干燥、固着。就干燥机理来说,热固油墨的树脂分

子吸收热能后发生化学变化——聚合反应;熔固油墨的树脂分子吸收热能后仅产生物理变化而固化,这种

干燥机理颇具新意。

b.热印冷固型油墨。如玻璃印刷中所用的热印色釉,系由高级脂肪酸、树脂及色釉粉组成,在常温下为

蜡状固体,加热至75~85℃时成浆状,只要用电或红外线加热印版,即能印刷,而印迹遇冷能当即凝固,

故能适应多色连续印刷。

④干燥形式与树脂的关系。根据树脂的种类,还可以确定油墨的干燥形式和干燥方法,参见表3-9“油墨

的干燥形式和树脂的关系”。

2.依承印物种类分类的丝印油墨介绍。油墨与承印物的匹配,主要由粘着性、干燥性和应用功能所决定

。常分为下列类型:

①塑料油墨,塑料印刷的难点是油墨的粘着性问题,由于不同塑料的表面性能差异很大,因此也有不同性

能的塑料油墨,如聚氯乙烯(PVC)用油墨,处理聚乙烯(PE)及聚丙烯(PP)用油墨,未处理PP用油墨

,ABS、有机玻璃及聚苯乙烯(PS)用油墨,胺基塑料用油墨,聚酯(PET)用油墨,防水尼龙布用油墨,

人造革(PU)用油墨,聚碳酸酯(PC)及乙酸丁酸纤维用油墨,防皱超薄型塑料用油墨,真空成型加工塑

料用油墨等。下面简单介绍两种用于乙烯制品的油墨。

干燥形式 使用的主要树脂 承印物 使用比例(%)

挥发干燥型 氯乙烯、丙烯酸、聚酰胺纤维素、环化橡胶 纸、塑料 80~90

水性油墨 水溶性丙烯酸、酸性松香酯、丙烯酸一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 纸、塑料 3~8

氧化聚合型 改性醇酸树脂 塑料 5~15

二液反应型 环氧树脂 金属、烘烤涂装面 3~8

加热固化型 环氧树脂 金属、烘烤涂装面 1~2

紫外线固化型 发性丙烯酸 纸、塑料 2~5

a.软质乙烯制品用丝网印刷油墨。软质乙烯制品用丝网印刷油墨主要由乙烯系树脂、酮系溶剂、芳香族

溶剂、颜料经调合而成。

软质乙烯制品用丝网印刷油墨,印刷后油墨膜墨具有优良的性能,油墨的耐酸性、耐碱性、耐油性良好,

耐磨擦性强。

由于这种油墨多使用酮系溶剂,对丝网印版版膜和刮板有一定的侵蚀,丝网印版和刮板受侵蚀后,精度将

降低,从而导致印刷质量下降,达不到所要求的印刷精度。所以在制作丝网印版时,注意选用耐酮性溶剂

好的制版材料。在印刷时注意选择耐酮性溶剂好的刮版,以保证印刷精度。

b.硬质乙烯制品用丝网印刷油墨。硬质乙烯制品是丝网印刷中常见的承印物。硬质乙烯制品在丝网印刷时

所用油墨主要有三种:无光型软质丝网印刷油墨;以乙烯树脂为主要成分的光泽型油墨;以其它树脂为主

要成分的光泽型油墨。

在印刷时,通常根据承印物的使用要求及印刷条件选择印刷油墨。硬质乙烯制品用丝网印刷油墨主要用于

塑料板、塑料显示板以及塑料成型物等的印刷。

②金属丝印油墨。如热固型金属油墨,铝阳极氧化室温干燥油墨等。对金属油墨性能的主要要求是耐摩擦

金属用丝网印刷油墨与其它丝网印刷油墨有着很大差异。金属印刷所使用的油墨有氧化聚合型、蒸发干燥

型、热反应型及特殊油墨。

a.氧化聚合型油墨。这种类型油墨具有印刷容易,耐光性、附气候性强及色泽好等优点,不足之处是干

燥较慢,耐溶剂性、耐热性较差。

使用这种类型油墨印刷后,可采用自然干燥或加热干燥、自然十燥在室温下约需4~6小时。加热干燥时在

80℃下,约需30分钟。这类油墨适用于铝、铁、铜及铜合金等材料制品的表面印刷。 b.蒸发干燥型油墨

。还种类型油墨是以硝化纤维树脂和聚酯树脂为主要成分的。采用这类油墨印刷后,用加热干燥,干燥时

在常温下约需20~4O分钟。这种油墨除红色以外,其它颜色油墨具有耐气候性较强的特点,多用于金属板

、箔片以及金属涂料面等材料的印刷。

c.热反应型油墨。这种类型油墨有单液型和双液型两种。这两种油墨都以环氧树脂为主要成分,也有用尿

素树脂、聚酯树脂、蜜胺树脂的。

双液型油墨的优点是:储藏稳定性好,在低温条件下也能固化。耐光性、耐气候性优良。其不足之处是:

在印刷中由于油墨粘度逐渐升高,因而不能保持均衡稳定性。这种油墨现用现配,所以损耗较大。

单液型油墨的优点:与双液型相比成本较低、粘度变化小。其不足之处是:必须通过高温固化。耐久性差

,储存稳定性差。

热反应型油墨多用于电子元件、金属标牌、印刷线路板等金属材料制品表面的印刷。

d.特殊油墨。这类油墨主要指紫外线干燥油墨等。适用各种金属材料的表面印刷。

综上所述,金属用丝网印刷油墨必须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耐药品性、耐酸性、耐碱性、耐溶剂性、耐水性

,要有较强的绝缘阻抗性及附着力。

③织物丝印油墨。织物丝印油墨除考虑粘附牢度及手感好外,还追求色、光、空间和质地的变化,因此花

色甚多。如颜料印花油墨、染料印花油墨、发泡油墨、升华油墨、浮水印油墨、热固油超。反光油墨、熔

固油墨及闪光油墨等。下面主要介绍颜料印花色浆(颜料印花油墨)。

颜料印花色浆出颜料、粘合剂、增稠剂、交联剂及其它助剂组成。

a.颜料。目前使用的颜料一般以浆状供应,它是把颜料和一定比例的某油、平平加、乳化剂EL、水混合后

在三辊机中研磨成的浆状物。

颜料浆中含颜料为14~40%。使用的助剂大部分是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也有用阴离子型表走面活性剂的

。如表血活性剂性能差,颜料浆容易沉淀、凝聚。

颜料颗粒的细度和均匀性,决定了印花色浆的分散性、均匀度、稳定性、着色力和色相。粒径{zh0}在0.2

~0.5微米之间。粒径大,色泽偏灰,色调暗淡,耐磨和耐搓洗性差。粒径小,鲜艳度下降,耐磨和耐搓

洗性好,但颜料浆容易产生凝聚现象。

颜料印花对颜料的要求。颜料印花对颜料的要求是:有较高的耐光和耐热性能;要有化学惰性,耐酸、耐

碱、耐有机溶剂及常用氧化剂;有鲜艳的色光和良好的牢度,颗粒匀;有较高的给色量;要有适当的比重

,在色浆中不沉淀木悬浮。

颜料印花用的颜料分类。无机颜料:炭墨(墨)、钛白(白)、青铜粉(金)、铝粉(银)。有机颜料:

偶氮类(红、橙、黄、蓝)、蒽醌类(黄、蓝)、硫靛类(红、紫)、酞菁类(绿、蓝)、喹吖啶酮(红

)、双 嗪(紫)、苯醌四甲酸(红、橙)。荧光树脂:橙、桃红、黄、绿、蓝。

b.粘合剂。颜料印花是靠粘合剂将颜料机械地粘附在织物纤维表面上,因此,印花的手感、鲜艳度和牢

度等项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粘合剂的品种和质量。

④颜料印花粘合剂应具备的性能。粘合剂印在织物上经干燥、焙烘后,能形成无色透明、粘着力强、耐磨

性高、富有弹性的柔软皮膜;受热和紫外线照射不泛黄,耐 老化;粘合剂皮膜应具有耐曲挠,抗折皱、

耐搓洗、不发硬。不发粘、不吸附有色物的性质;粘合剂皮膜应耐有机溶剂和化学药品的侵蚀,特别要耐

干洗溶剂;粘合 剂应有良好的贮存稳定性,室温放置不结膜不凝聚,且能耐热抗冻,印花浆不塞网,容

易清洗,还应是xx的。

⑤粘合剂的类型。颜料印花 粘合剂是由xx或合成高分子物质组成。xx高分子粘合剂包括xx橡胶、

甲壳质等,合成高分子粘合剂分为热塑性树脂和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树脂粘合剂是由线型 大分子构成,

具有皮膜柔软,遇高温软化的特点,由于援洗丰度差,印浆中要加入交联剂。热固性树脂是成三度空间网

状结构的不溶性树脂,具有粘着力强、水洗牢 度好的特点,由于手感硬,不直单独使用。目前粘合剂的

品种较多,要根据不同用途选用不同的粘合剂。

a) 按分子结构形态和有无交联作用可将粘合剂分为:

非交联型粘合剂。在分子中不存在能够发生交联反应的基团,是线型高分子物质,成膜时不能互相交联。

如东风牌粘合剂、202橡胶浆BA等。

交联型粘合剂,在分子中含有按基、酡胺基、氨基等能与外加的交联剂官能团发生交联反应的基体,成膜

时可与外交联剂反应,形成网状结构皮膜,能提高印花色丰度。如网印粘合剂等。

自交联型粘合剂。在分子中含有使高分子链自相交联的基团,为了提高印花色牢度,在印花色浆中少量加

入外交联剂可增加交联深度。如106网印粘合剂、8105粘合剂等。

b)按在水中的分散形态可将粘合剂分为:

水分散型粘合剂。结膜速度快,不必高温烙烘。如阿克拉明F型粘合剂。

油/水型粘合剂。拼色容易,印浆配制不必高速搅拌,网版清洗方便。如东风牌粘合剂、同印粘合剂等。

水/油型粘合剂。印花轮廓清晰,能印制特别精细的花纹,渗透性和手感好,花纹耐磨性差,易燃,印浆

清洗要用有机溶剂,目前已很少应用。

①粘合剂的成分。颜料印花粘合剂的性能主要取决于粘合剂的结构、组分和配比及制做方法。xx高分子

物的粘合剂已逐渐减少,现在只作为一种辅助成膜剂,如 甲壳质、xx橡胶等。目前粘合剂成膜性的高

分子聚合物,一般都是由多种有机化合物共聚而成,具有取长补短的作用,成为性能优越的颜料印花粘合

剂。用作粘合 剂的合成高分子物可分为三类。

{dy}类是合成橡胶的乳胶,如丁苯橡胶乳液、氯丁橡胶等。它的皮膜弹性好、耐磨、手感柔软,但耐热和

耐光性能较差。合成橡胶目前广泛地用做粘合剂。

第二类是丙烯酸酯类,如丙烯酸甲酯、乙酯、丁酯、辛酯等。经单体聚合生成的高分子粘合剂具有透明、

耐热、耐光的特点,但干洗、耐磨和弹性稍差。辛酯手感 最柔软,其次是丁酯,甲酯则较硬。它们的皮

膜虽软但发粘,为了改善其性能,往往用两种以上单体共聚。如与丙烯睛共聚时,可以提高弹性、耐磨性

和耐干洗性, 但手感变硬和对电解质稳定性降低;与苯乙烯共聚时,车擦丰度提高,但耐干洗和弹性下

降,手感变硬;与氯乙烯共聚财,摩擦、早洗和干洗牢度增强,耐热和对光 性能降纸,手感发硬。以丙

烯酸醋为主体的共聚物粘合剂目前在世界各国广泛应用。

第三类是醋酸乙烯类共聚物,如醋酸乙烯、聚乙烯醇缩丁醛分别与马来酸、丙烯酸、巴豆酸等的共聚物。

因醋酸乙烯的弹性、手感、皂洗和干洗牢度等较差,虽经共聚有所改善,还较其它类粘合剂差,一般很少

使用。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粘合剂多数是高温型的,所选用的单体主要有如下几种:

a)硬性单体。

硬性单体             高分子的玻璃化温度

甲基丙烯酸甲酯          105℃

丙烯腈              103℃

苯乙烯              100℃

氯乙烯              80℃

醋酸乙烯             30℃

b)软性单体。

软性单体               高分子的玻璃化温度

乙烯-                80℃

丁二烯                -77℃

丙烯酸正丁酯             -57℃

甲基丙烯酸丁酯            +20℃

丙烯酸乙酯              -24℃

c)活性单体。

丙烯酸 CH2=CHCOOH

丙烯酸胺 CH2=CHCONH2

甲基丙烯酸 CH2=C(CH3) COOH

d)活xx联性单体。

羟甲基丙烯酸胺 CH2=CHCONHCH2OH

羟甲基甲基丙烯酸胺 CH2=C(CH3)CONHCH2OH

甲醚化羟甲基丙烯酰胺 CH2=CHCONHCKOCH2OCH3

乙醚化羟甲基丙烯酸胺 CH2=CHCONHCH2OC2H5

丁醚化羟甲基丙烯酸胺 CH2=CHCONHCH2OC4H9

每个厂家根据自己的条件设计了各种不同组分的粘合剂。就是同一个厂家,也可按组分不同,配比不同,

乳化系统不同,从而制造出各种不同牌号的粘合剂来。

c.交联剂。交联剂的作用是印花织物在培烘或气蒸固色时,能与粘合剂的活性基团发生化学反应,把线

型高分子链相互连接起来,使粘合剂皮膜形成网状结构, 从而提高印花色牢度。有的交联剂还能在粘合

剂与纤维的分子间发生化学反应,使粘合剂与纤维连接起来。交联剂对印花色浆的均匀性也有所改善。自

交联型粘合剂 也往往加入少量交联剂,以取得良好的粘合效果。印花浆中加入交联剂量过多,会影响印

花织物的手感。

d.增稠剂。为了在织物上能够获 得轮郭清晰的花纹和刮印时色浆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在调配颜料印花色

浆时就要加入增稠剂。颜料印花的增调剂目前有石油溶剂型,如阿克拉邦浆A;低含量石油溶 剂型,如

CARBOPOL846乳化浆;无石油溶剂型,如增稠剂 PTF、无煤油邦浆等。

颜料印花时一般使用乳化糊作增调剂,乳化 糊在织物上固体残留量低,不致影响粘合剂的固着,具有印

得花纹精细、色泽鲜艳、手感柔软、渗透性好、网版易清洗等优点。因乳化糊中的煤油经干燥和培烘时气

体大量追散,污染空气严重,印花织物有一种难闻的煤油气味。由于石油溶剂有污染空气和水,易引起火

灾并消耗大量能源的缺点,目前趋向应用用无石油的多元酸 聚合成增调剂,它们是多颗酸的单体经聚合

而成的高分子物,含固量极低,当用氨水中和后,多竣酸便成为多坡酸按盐,有很高的粘度,不会影响颜

料印花的手感和 牢度。合成增稠剂可制成稠厚的印浆,触变性好,花纹清晰,绘色量高,特别适合丝网

印花。

e.助剂。颜料印花色浆中也常添加一些助剂,下面加以简单介绍。

柔软剂。颜料印花的缺点之一就是粘合剂成膜影响了织物的手感,除了选用皮膜较柔软的粘合剂外,还可

在印花浆中加柔软剂来改善手感。例如,在印浆中加入柔软剂VS2%,对改善手感有较显著的效果。

润湿剂。为了防止水分蒸发和印版出现塞网现象,改善印浆的流动性能,可在印花色浆中加入尿素3~5%

消泡剂。印花色浆中如有气泡发生,可加入消泡剂SI、松节股、硅油、异辛酸、83%三异丁基磷酸酯与

17%异丙醇混合液。

保护胶体。有些颜料印花浆在调配时出现分层现象,可以加些保护胶体,例如合成龙胶、PVA、树胶等。

催化剂。为了降低焙烘温度和缩短培烘时间,可在印花色浆中加入催化剂,如氨基磺酸钠2%、对甲基苯

磺酸按2%。

④纸用丝印油墨。几乎所有丝印油墨都可以印刷纸张,故纸张专用油墨品种不多,只是出于价格上的考虑

,专门生产了广告油墨及瓦楞纸用油墨等,一般纸品可用 铅印油墨。纸用油墨不仅可用于纸张印刷,同

时,还适用于发泡苯乙烯材料和喷漆型纸版(切割版)的印刷。纸用油墨多为挥发干燥型。光泽型的则以

乙二醇醚可溶 性树脂为连结料,非彩色油墨多以矿物松节油、可溶树脂为连结料。遮盖力以非彩色油墨

{zh0},其它的物性以光泽型油墨为好。由于光泽型油墨和非彩色油墨的连结 料不同,因此要注意不要混

合。这种油墨使用的颜料都是中、下等的,因此要注意其耐光性能。

⑤玻璃陶瓷丝印油墨。玻璃和陶瓷制品的印刷分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在制品表面印刷用树脂(单液或双

液)热固型油墨,间接印刷用专用瓷墨,但需高温(700~800C)烧结。

a.玻璃釉料。玻璃釉料是玻璃家族中一支特别的旁系,在X射线下检验无固定的结构,它是薄而均质的硅

酸盐混合物。

釉料中的Pbo(一氧化铅)和其它重金属氧化物,作为硅酸盐组分对人并xx害,但组成不当或烧成、烘

烤欠妥,在使用过程中易为酸碱等侵蚀,增加人体对铅 的接触和吸入,当大量的铅在人体内蓄积时,将

导致人体铅中毒,一般认为合理的安全的器皿及印标包装瓶,在使用过程中释出的铅量应在7ppm以下。

依据上述理由,我们应用玻璃釉料作为新的包装设计时,必须考虑釉料是否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烘烤

后是否能达到预想的光泽或者平滑的无光表面,除此之外,鲜艳的色调,正确的膨胀系数,也必须给予应

有的重视。

玻璃釉料的化学稳定性。

抗碱性:应用于可回收包装瓶的釉料,必须具有高的抗碱性,否则在回收包装版应用时,置于碱性溶液内

洗涤,釉面将失去光泽。一般家庭用的器皿或平底印花杯洗涤时溶液浓度较淡,而商业应用时溶液浓度较

高,因此,应用于器皿及平底印花杯的税料也必须具有高的抗碱性。

抗酸性:装饰药品、化妆品瓶、器皿及平底杯的釉料需要一定的抗酸性,实验室仪器的印标则需要更高的

抗酸性。

抗硫性:经过印花彩饰的器皿,如果包装器皿用纸质量低,含有较高的流,釉料不具有抗硫性,极易形成

PbS,使表面产生由灰到黑的薄层。

用草绳包扎烘烤后的印标瓶,如果在高湿高温场合下,由于草绳的发酵将会产生含有硫磺的气体,极易使

印标表面变黑。

总之,对于印花器皿及印标瓶的釉料,要求具有一定的抗疏性。对于烘烤质量也应给予应有的重视,否则

釉面极易为流所污染。

⑤釉料化学性能的检验方法。

抗碱性:烘烤后的样品,置于不锈钢槽内,以9.5%NaOH,0.5%Na3PO4,90%蒸馏水试验溶液浸泡,95

℃以上处理3~6小时。

抗酸性:10%HCI,120℃处理样品10分钟。

b.玻璃釉料的化学组成。大多数玻璃釉料都是由两部分组成,即透明的溶剂(基釉)和着色的氧化物。

溶剂是由pbo(一氧化铅)、BO2(氧化硼)、 SiO2(二氧化硅)及少量Na2O(氧化钠)、TiO2(二氧化

钛)、ZrO2(二氧化锆)、CdO(xxx)组成,TiO2。用来增加抗酸性, ZrO2用以增加抗碱性;着色氧

化物是根据颜色要求采用磨加法加入的。

抗酸碱性釉料的典型化学组成:

PhO,48.6%;B2O3,6.9%;SiO2,25%;CdO,3.6%;Na2O,3.2%;TiO2,2.4%;ZrO2,6.7%

 

非抗酸碱性釉料典型化学组成:

PbO,66.6%;B2O3,18.3%;SiO2,14.8%。

着色氧化物(颜料)的组成:

鲜艳蓝色,Co2O3、Al2O3的混合物煅烧而成;

黑色,等量Co2O3,Fe2O3、CrO3煅烧而成;

黄色,Sb2O3、Sno2、PbO组成;

蓝绿色,Cr2O3、CoO、Al2O3、ZnO混合煅烧而成。

3.依功能分类的丝印油墨介绍。印刷油墨是用印刷方法在承印物上表现图像、文字的材料。在此基础上再

具备其它物理、化学功能的油墨,就叫作“功能性油墨”。

功能性油墨大体分为化学性功能油墨和物理性功能油墨。

a.物理性功能油墨:

光学功能(发光、液晶等);

电气功能(导电、绝缘等);

热功能(示温、发泡等);

耐外力功能(喷砂遮蔽、耐腐蚀等);

转印功能(各种转印)

b.化学性功能油墨:

耐化学药品功能(耐腐蚀等);

反应功能(氧化还原、热分解等);

生物化学功能(氧化作用)。

c.表面装饰功能油墨:仿压花、无光、细线、绒面等装饰加工用的印刷用墨。

下面对各种功能性油墨做简要介绍。

①抗蚀油墨。抗蚀油墨是具备耐化学腐蚀特性的油墨。其作用是在工件的不需处理(腐蚀、电镀、焊接等

)部分预先进行印刷,形成耐腐蚀(或耐电镀、阻焊)膜层。代表性的油墨有用于制作印刷电路板的耐腐

蚀油墨、耐电镀油墨、阻焊油墨等。

a.耐腐蚀油墨。这是一种耐酸性的抗蚀油墨,有UV型、溶剂型和水性型。UV油墨因印刷作业效率高,现

已成为主流。在印刷后,进行UV固化,并用氯化铁和氨化铜腐蚀,然后再用稀碱将抗蚀油墨溶解剥离或膨

润剥离。水性型一般作为铝蒸镀膜的耐腐蚀膜。

b.耐电镀油墨。制作印刷电路板时,在电镀工序中,不需电镀部分印刷的油墨就是耐电镀油墨,有溶剂

型耐电镀油墨和UV型耐电镀油墨。

c.阻焊油墨。阻焊油墨是在做好线路和图形的电路板上印刷的油墨,其作用是防止电路腐蚀,防止由于

潮湿引起的绝缘性能下降,防止焊锡粘附在不需要的部分,防止铜对焊锡槽的污染等。这种油墨有热固型

和UV型。

②导电油墨。导电油墨是将金、银、铜、碳等导电填料分散在连结料中制成的糊状油墨,俗称糊剂油墨。

金系导电墨、银系导电墨、铜系导电墨、碳系导电墨等已达到实用化,用于印刷电路、电极、电镀底层、

键盘接点、印制电阻等材料。

a.金系导电墨。金粉化学性质稳定、导电性能好,但价格昂贵,用途仅局限于厚膜集成电路。

b.银系导电墨。大量用于薄膜开关的导电印刷。当承印材料为聚酯时,可将银粉分散到聚酯树脂连结料

中,即可做成糊状导电油墨。当油墨膜干燥不良时,电阻值会下降,{zh0}用远红外干燥机在120~130℃下

烘干。

c.铜系导电墨。铜比银价廉,但存在易氧化的缺点。现在多使用经过防氧化处理的铜粉,使用这种油墨

印刷的电路不易被氧化,但缺点是一经高温处理,就会失去防氧化效果。

d.碳系导电墨。碳系导电油墨中使用的填料有导电槽黑、乙炔黑、炉法碳黑和石墨等,电阻位随种类而变

化。多用于薄膜片开关和印制电阻,前者大都在聚酯基材上印刷,因此它和银系导电油墨相同,是以聚酯

树脂为连结料的油墨。

③绝缘油墨。该油墨用于防止上述银系导电油墨的移位及污染。绝缘油墨有溶剂型和UV型。前者是以乙烯

基树脂或聚酯树脂为连结料的油墨。UV油墨膜厚,对提高绝缘电阻,防止电路移位有利。

④发泡油墨。发泡油墨是在油墨的连结料中添加胶囊状的发泡剂而制成的。印刷后通过加热而发泡,使着

墨部分的体积增大形成浮雕状的图像。发泡油墨的连结料 有水性型和溶剂型。为把发泡剂胶囊化,一般

使用水性连结料。发泡剂多为酸姘系化合物,其分解温度为100~200℃,一般使用100~150℃的,其发泡

倍率,如果承印物是布或纸,可达100~500倍。发泡倍率增加,墨膜的附着性和强度就会降低。印刷时,

一般使用 100目左右的丝网版,{zh0}进行厚膜印 刷。

由于发泡油墨中使用的是水性连接料,故使用方便,无污染。发泡油墨的丝网透过性及图像再现性均良好

,其墨膜具有较好的财溶剂性、耐药性、耐磨性以及在重负荷下不变形等特点。

发泡油墨中的微囊发泡体是热可塑聚合粒子。呈“空心”状,一般用聚偏二氯乙烯或偏二氯乙烯和丙烯睛

,或者是丙烯酸甲基和丙烯睛聚合而成。空心处含有挥发 性发泡剂,发泡剂多为乙烷、丙烷、丁炼等的

碳化合物。微囊直径一般在5~150微米之间。油墨中的微囊发泡体含量一般为5~50%,微球发泡体含量

低,发 泡效果不好,如果含量不高,则油墨流动性降低,使用墨膜不均匀。b

发泡油墨在印刷后要进行充分干燥,干燥分自然干燥和强制干燥。为 使油墨在发泡后获得精美的印刷效

果,发泡前如采用自然干燥的方法,干燥的时间应在24小时以上。强制干燥比自然干燥时间短,速度快。

强制干燥时,要注意根 据不同的印刷品以及不同的干燥热源,选择相应的干燥温度和时间。如果干燥时

间和温度选择不当,就容易造成发泡不均匀,强制干燥温度在30~70℃之间。干 燥后即可发泡,发泡温

度控制在120℃左右,并考虑与之相应的发泡时间。发泡设备可采用烘烤箱也可采用烘烤机,发泡倍率可

达8~15倍。

发泡油墨广泛应用于服装、纺织品的点缀,具有图案泡孔均匀,立体感强,手感舒适柔软,近似人工绣花

、贴花,并具有耐磨、耐水洗等特点。发泡油墨还用于印刷盲文点字、图书封面装饰、商标包装装潢、建

筑内装饰材料以及其他美术制品。

近年来,国内也开始引进、生产发泡油墨,如北京赛戈尔发泡涂料有限公司生产的赛戈尔牌发泡印花浆。

该产品为乳白色,流动性、润滑性较好,具有xx、不 燃、无腐蚀等特点。其干燥温度为50℃以下,发

泡温度为120±5℃,发泡时间为2~1Q秒,适用于140目以卜的丝网印版,可使用任何一种印染涂料色浆

调色(加入量以2~5%为佳),并可在任何一种服装面料上印刷,亦可用于墙纸、墙布、图书封面、盲文

点字、箱包装潢的印刷。

⑤液晶油墨。液晶即液态晶体,是某些有机物质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所呈现的一种中间状态。在这种状态

下,物质分子的排列具有方位性。

在电及热的作用下,液晶的光学性质会产生变化。液晶是具有粘着性的液体,因有机溶剂会破坏其功能,

所以在制造油墨时要进行胶囊化处理。液晶胶囊粒径为10~50μm,在连结料中添加量为25~50%。在液

晶印刷时要使油墨形成均匀的膜厚,这对于其显色是非常重要的。

⑥荧光油墨。丝网印刷用荧光油墨是以荧光颜料作为着色料制做的油墨。荧光颜料是由荧光性的染料与合

成树脂调制而成,粒度在5~15微米之间。

丝网印刷用荧光油墨适于纸张类和乙烯薄膜的印刷。纸张类荧光油墨有氧化干燥型和蒸发干燥型两种。乙

烯薄膜用荧光油墨为蒸发干燥型。

使用荧光油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由于荧光油墨的耐光性差,不适合在室外长期使用,因而在室外使用的丝网印刷品不宜选用荧光油墨

b.荧光油墨适合于200目以下的丝网。

c.印刷品的着墨量在50~60克/平方米时,其发色和耐光性比较理想。

d.在承印物是透明物体时,印刷荧光油墨前应先印一次白色油墨,这样可提高荧光效果。

通常荧光油墨很容易与夜光油墨相混淆,一般可通过两种油墨的特征比较来加以区分。

⑦香料油墨。香料油墨也和液晶油墨一样,是将油性的香料微胶囊化,并分散在水性连结料中制成的油墨

。印刷干燥后,用指甲或硬质物摩擦印刷部分,微胶囊被破坏,便散发出香味。

⑧闪光油墨。无规排列的片状颜料,分散在连结料中,即可制得闪光油墨。这种油墨中的片状颜料,对光

线呈镜面反射,形成闪光效果。如珠光及彩箔等闪光油墨。

⑨反光油墨。由超微粒(粒径在0.125~0.177mm间)玻璃粉配成的油墨,借助透镜折射及凹球面反射的

原理,使墨膜在灯光照射时,产生出高反射率的强光,较常现白墨的反射光高100~200倍,且不产生眩光

,常用以印刷交通标志及服装等。

紫外线显色油墨。紫外线显色油墨在日光和一般照明下只能见到乳白色,当照射紫外线时,能发出鲜明的

荧光。显色材料采用无机荧光体,按照用途分散在连结料中制成油墨。

这种油墨与一般的荧光油墨比较,耐热性、耐溶剂性、耐光性和耐化学药品性均好。分为溶剂型和水性型

。使用时,溶剂型用100~200目的丝网版,水性型用80~100目的丝网版为好。

标准色有绿、黄、橙、红、粉红、紫、蓝、白,混合后可调合出多种颜色。

显色的光源有荧光管型、灯泡型和聚光器型。

紫外线显色油墨的用途是:显示广告牌、显示装置、室内装潢、紫外线显像纸、服装、文具、玩具、商标

、防伪等。

③光致变色油墨。光致变色物质在光的作用下,可在两种颜色之间产生可逆变化,并相应形成不同的吸收

光谱。

呈现光致变色现象的物质称为光致变色性色素,大部发是螺环毗哺系化合物。将这类化合物制成油墨,就

是光致变色油墨。

其用途是调光(遮光、滤色)。可用于制作太阳镜、门窗玻璃,在工业及显示方面的应用正在发展。

光致变色油墨为溶剂型,能制成适应各种承印材料的油墨。缺点是耐光性差。

@转印油墨。转印方式有热转印,以及以水或溶剂为媒体的湿式转印和通过压力的压敏转印。热转印和压

敏转印对湿式转印也可称为干式转印。

a.热转印。主要有把印刷墨膜的全部成分进行转印的热熔转印和把印刷墨膜的成分之一的染料进行升华

染色的升华转印。在丝网印刷中,热熔转印较多。热熔转印油墨有塑料熔胶系、蜡系及热可塑性树脂系。

塑料熔胶。是以糊状树脂为主要成分的加热硬化型油墨。在转印纸上印刷。用100~120℃温度进行30~60

秒加热,把油墨干燥。在转印时使用热压机, 把布和转印纸重合,升温170~190℃,15~20秒热压。转

印膜为厚膜,具有橡胶样弹性。热熔胶油墨可在布料上直接印刷。

蜡 系。成分是蜡类的热熔胶连结料和颜料、调枯剂等。蜡类的品种很多,具有各自固有的融点和粘合性

。调粘剂{zh0}是能赋予油墨流动性,同时与蜡有很好的融合性 能,并与织物有良好的粘合性能的。在转

印纸上用印浆作为底层涂布,然后印刷油墨,{zh1}再用印浆在外层涂布。把布和转印纸重合,用150℃电

熨斗热压3~5 秒钟即可转印。

反应系。这种油墨可用于布的直接印刷。热转印油墨作为植绒转印用的粘合剂而得到应用。不过植绒转印

是价格较高的印刷方式。由于反应型油墨的粘合力和坚牢度良好而多被使用。

油墨是O/W型的乳剂,具有交联性能。把主剂和交联剂混合,按需要增加触媒,在植绒转印纸上进行印刷

。把转印纸与布重合,在150℃下热压3分钟即可转印。

热可塑性树脂系。热可塑性树脂油墨是一般的挥发干燥型油墨,作为转印对象的塑料种类的选择要与油墨

相适应。

这种转印,是在聚酯、聚乙烯等软片上用剥离性良好的油墨印刷图案,再在上面印刷转印印浆。然后把其

放入模型中,再注入树脂液,从冷却后的模型中取出图案转印成成型品。用这种方法,即使复杂形状的成

型品也可转印。其特点是对于粘合困难的塑料类也可进行转印印刷。

升华转印油墨。是一种以升华染料为色料的油墨,通过加热升华挥发,转印在纤维制品上。容易着色的纤

维顺序是聚酯、尼龙、丙烯,但作为印刷材料,基本上是 聚酯市。转印条件是200℃、30~40秒。转印压

以0.l~0.2kgf/cm2为最合适。升华转印方式以胶印、凹印印刷为主流,丝网印刷较少。

b.压敏转印。也称作干式印字或干式转移印字。这种方法是在薄膜上印刷图案,然后再在图案上涂布压

敏转印胶,转印时是把薄膜同纸重合,用工具加压把图案部分从聚乙烯薄膜上转印到承印物上。

c.湿式转印。湿式转印的转印媒体,一般使用水及酒精系溶剂。

水转印油墨有陶瓷器用及木器、塑料用等种类,我们在此只对木器、塑料用水转印墨做一说明。把糊精涂

布在纸上做成转印用纸。转印纸用水润湿后糊精溶解,图案从转印纸上脱离,使图案滑动进行转印。因此

水转印也叫滑动转印。油墨使用硝化棉油墨。印刷时按图案色序进行印刷。

溶剂转印是用酒精系溶剂取代水的方法。主要用于金属及涂装金属方面。转印纸上涂布了虫胶,能被酒精

溶解。印刷方法同水转印法一样,油墨是耐酒精、耐气候性好的油墨。

功能性丝印油墨品种繁多,除上述外,还有印刷即开奖券的可剥性油墨、印刷示温器的热变色油墨等。至

于由用户自己制作的印料,更是不知其数。如印刷硅橡胶 按键用的硅胶丝印油墨、丝印超导元件用的超

导浆、印刷糕点用的巧克力糊、印刷火柴盒用的红磷油墨等,本书不再一一介绍。

4.依连结料分类的丝印油墨介绍。油墨连结料中主溶剂类型对丝印工艺或应用特性影响较大,因此常将

油墨分成水基和溶剂基两大类。

①水基油墨。由水溶(稀释)性树脂、色料、水和助剂组成。由于此墨不含有机溶剂,因此具有无污染和

经济两大优点,深受丝印界青睐。自80年代以来,国际 上纷纷致力研究,目前已发出能在织物、纸、PVC

、PS、铝箔及金属上丝印的有光和无光水基墨。有人估计,水基油墨成为丝印主要用墨的时期必将到来。

水基 油墨按树脂在连结料中的相态又分水溶性油墨及水乳型油墨。前者用水溶胶及碱溶性树脂;后者用

乳剂聚合物。 a.水性油墨的组成。水性油墨同溶剂型油墨一样,可分为挥发干燥型、氧化聚合型、二液反应型及加热

固化型油墨。本书将对挥发干燥型油墨作一介绍。现在使用的水性油墨的连结料多为碱可溶性的树脂,这

种树脂可溶于氨水或胺类,制成水性连结料。

水溶性树脂 xx物 淀粉、糊精、藻阮酸

xx物诱导体 纤维素脂、纤维素已醚

合成树脂 聚乙烯酸、聚乙烯甲酯、聚丙烯胶、聚乙烯、聚丙烯酸盐

胶态分散体(或者水溶胶) 粒状虫胶、苯乙烯粒状虫胶、苯乙烯马来酸树脂、松香马来酸树脂酷所(α

蛋白质)、丙烯共聚体,酸酸树脂、三聚氨胺树脂

乳液聚合物(水性分散树脂) 丙烯乳状液、聚醋酸乙烯乳状液、合成橡胶浆

种类性质 水溶性树脂 胶态分散作(水溶胶) 乳液聚合物

(水性分散树脂)

状态 溶解 分散 分散

外观 透明 半透明 不透明(白浊)

颗粒大小 ~0.001μm 0.001~0.lμm 0.1μm~

粘度 高粘度 中粘度 低粘度

分子量 数千~2万 1万~10万 10万~

固体含量 低 中 高

颜料分散性 优 良 差

粘度调节 分子量 水溶剂和助溶剂 添加增粘剂

均匀性 优 优 差

光泽 优 中 较差

机械强度 中 良 优

耐久性 中 良 优

水性油墨由以下几种成分组成:树脂(水溶性树脂、胶态分散体、乳液聚合物)、水溶剂(氨水、腔类)

、颜料(有机颜料、无机颜料)、助溶剂(酒精、乙二醇醚)、助剂(参照溶剂型油墨)、水。

树脂。水溶性和水稀释性树脂的分类,如表3-10所示,这些树脂的性质如表3-11所示。

a)水溶性树脂。水溶性树脂并不是主要原料,它的用途是:调节油墨的粘度和流动性;稳定分散效果;

赋予颜料分散效果;赋予油墨墨膜形状及颜料固着的性能。

b)胶态分散体。胶态分散是介于水溶和乳化的中间状态。由于胶态分散体分子中具有极性基,通过调节

pH及添加助溶剂,可使溶解性及粘度改变。其有碱可溶 型,酸可溶型及非离子型三种树脂。减可溶型用

于制造水性油墨的效果{zh0}。特别是碱可溶的丙烯树脂以其多样性和良好的理化性能,作为水性油墨的连

结料最有使 用价值。

c)乳液聚合物。乳液聚合物可使墨膜富有强度,相反在过墨性、版上稳定性、流动性、光泽等方面与前

面讲的水溶性树脂及胶态分散体相比要差,因此有必要与其它树脂并用以弥补这些缺陷。

颜料。颜料基本上与溶剂型油墨使用的相同,只是水性油墨的碱性大,所以要使用耐碱性颜料。

水溶剂。水溶剂的作用是溶解碱可溶性树脂,一般使用氨水及胺类。

助溶剂及其它。水性油墨的助溶剂一般有酒精、乙二醇酯类。其功能是:降低水性油墨的表面张力,改善

其对承印物的湿润程度;提高树脂溶解度,保持适当粘度;调节干燥速度等。

除此以外,水性油墨使用的原料还有消泡剂、防腐剂,防锈剂、耐摩擦剂、增塑剂、分散剂等。

b.性质、使用方法及干燥性。

a)一般性质。水性油墨用水稀释即可印刷,墨膜干燥后耐水;低臭、不燃、无公害;图像还原性好,图

文鲜明;印刷适性较溶剂型油墨好,没有网迹、起泡、针孔、斑点;粘着性好,适用材料广泛。

b)使用法。把油墨用水或指定的稀释剂稀释后进行印刷。应使用耐水性及耐溶剂性强的印版。

c)干燥性。水性油墨的干燥性能与溶剂型油墨相比毫不逊色,特别是温风干燥效果更显著。用水稀释的

油墨,20℃下的干澡时间,铜版纸上约为6分钟,氯乙烯胶纸上约13分钟;丙烯板上约14分钟左右。

②溶剂基型油墨。其溶剂和树脂选择范围广,故其印刷适性容易调节。目前仍为丝印的的主要油墨。

另外还有一类连结料为不平性油或胶,如以增塑剂为连结料的熔胶油墨;以矿物油为连结料的石油基油墨

;以植物油为连结料的豆油基油墨,此墨被确定为可食的卫生油墨,为食品丝印和食品包装纸丝印提供了

可喜的前景。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丝印油墨分类】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