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斗,被遗忘的茶具_北京老壶_新浪博客

我们所了解的茶具基本都是从陆羽茶经上记载而知。陆羽是唐代人,唐代饮茶方式与宋代不同更与现在不同。唐代的茶具品种也必然会因以后的饮茶方式的转变而增之去之。

宋代的饮茶方式,公认不会是现在的冲泡方式。所以,才有现在用以冲泡方式的紫砂壶应该是从明代改变宋代饮茶方式以后才诞生。宋代即使有紫砂制成的壶也肯定是煮水用具。

入选为2009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之一的西安蓝田县五里头村北宋吕氏家族墓地,共出土了数十件主要用途为茶具的渣斗,分为陶、瓷、石、铜等材质。其中一件铜质渣斗内发现了距今近千年的珍贵茶叶,大约有30多根,经考证是产自福建的珍贵白茶,能够保存至今的茶叶实物在中国考古史上极为罕见。图为3月2日拍摄的渣斗以及茶叶(底部偏左上方)。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蕴2日向中新社记者证实,2009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之一的蓝田吕氏家族墓地,共出土了数十件主要用途为茶具的渣斗,分为陶、瓷、石、铜等材质。其中一件铜质渣斗内发现了距今近一千年的珍贵茶叶,大约有30多根,能够保存至今的茶叶实物在中国考古史上极为罕见。

  吕大临是中国最早的金石学家(青铜器专家),与兄吕大忠、吕大防、吕大钧,并称“蓝田吕氏四贤”。2006年3月至2009年12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对陕西蓝田县五里头北宋吕氏家族墓地进行调查、测绘、勘探及发掘,共清理墓葬29座、出土遗物700余件。

  据张蕴介绍,虽然多数墓葬被盗,但出土的随葬器物种类仍十分丰富,计有瓷、陶、石、铁、铜、锡、银、金、漆及珠贝类等。其中,瓷器以耀窑产品居主流,兼有景德镇湖田窑、定窑、建窑的产品;石器以当地骊山石打造,做工精细,主要器形为茶具、香具等。在数十件不同材质的渣斗中,一件铜质渣斗上附着的一小撮茶叶极为罕见,呈风干状,大约有十几根、清晰可辨。出土于编号M12的墓葬的墓道口处。

  记者2日在现场看到,该渣斗为小巧玲珑的两件套,上部是个圆形钵,直径13.5cm、高5.4cm,下部为喇叭口,宽沿,深腹,{zd0}口径19.5cm,高11.4cm。除了在铜钵的底部附着有茶叶外,渣斗边缘上还有残茶流淌的痕迹。元人笔记载“宋季大族设席,几案间必用筋瓶、渣斗”,即指此物。小型者用于盛载茶渣,故列于茶具之中。

  经过考证,考古工作者初步认为这些茶叶是产自福建的珍贵白茶,十分稀有。它与墓葬中大量茶具的出土,从侧面反映了北宋时期士大夫阶层的精致生活。张蕴告诉记者,此次出土的茶具中有沏茶的,也有煮茶的,可以说明吕氏家族对喝茶是非常讲究的,为人们了解900多年前中国知识分子生活起居提供了参照资料,同时也再次佐证了中国悠久的茶文化历史。

宋代是怎么沏茶?用什么沏茶呢?我们只能等这次考古时更详细的报道而知。但茶具中有渣斗倒值得我们重视。特别是在高级茶席的设计内容里应该考虑渣斗的使用。

渣斗,又名爹斗、唾壶,用于盛装唾吐物。如置于餐桌,专用于盛载肉骨鱼刺等食物渣滓,小型者亦用于盛载茶渣,故也列于茶具之中。元人笔记载“宋季大族设席,几案间必用筋瓶、渣斗”,即指此物。

  该器一般是喇叭口,宽沿,深腹,形如尊。有的口较小,或称该制专用于唾吐,大口者方是渣斗。

  渣斗在晋xx始使用,瓷质的较常见,比如青瓷渣斗。宋代许多窑场都烧制渣斗,北宋越窑、耀州窑、南宋官窑等出品都很xx。明、清时景德镇窑也有制作,数量较多,有多种色釉和彩绘装饰,而以郎窑红等最名贵。

  明清两代渣斗也被放置于床边和几案上,以备存纳微小废弃之物,用途有所拓宽,材质也日渐多样。有银器或漆器,堪与名窑瓷器比美。

图为我的藏品,唐邢窑渣斗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渣斗,被遗忘的茶具_北京老壶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