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洁面膏配方中的主要成分有主表面活性剂、辅表面活性剂、增稠剂、富脂剂(superfatting
agent)、保湿剂、防腐剂、珠光剂、香精和功能性添加剂等。主表面活性剂是洁面产品配方中的最主要成分,它直接决定配方的温和性和起泡能力,因此选择什么样的主表面活性剂是很重要的。很多时候,泡沫与温和性是矛盾的两方面。如果以皂基作为主表面活性剂,则通过调整不同脂肪酸比例和皂化程度以及皂的用量,可以做成丰富细腻的泡沫,适合于泡沫型洁面膏。但是皂基的pH值比较高,一般在9~10,因此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现在已经有很多合成的很温和的表面活性剂,如:烷基醚磺基琥珀酸型表面活性剂、肌胺酰胺酸型表面活性剂、谷氨酰胺酸型表面活性剂、牛磺酸型表面活性剂、脂肪酰乳酸盐、磷酸酯盐型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两性咪唑啉和椰油两性醋酸盐等等。它们比皂基要温和,但泡沫的丰富细腻程度要差。故它们可用来做温和的无泡或低泡型的洁面膏。多数温和表面活性剂都可以降低皂的刺激性,且增加泡沫的弹性,如果将皂基和表面活性剂复配使用,则可兼顾泡沫和温和性两个方面。
辅表面活性剂主要考虑增稠和稳泡,降低体系的刺激性。一般甜菜碱(如烷基羟磺基甜菜碱,烷基酰胺丙基甜菜碱和双烷基甜菜碱等)用作增泡剂,十二烷基二乙醇酰胺作为稳泡剂和增稠剂。
即使温和的表面活性剂也会脱去表皮中的油脂,从而引起表皮中的水分过分挥发,这样在表面活性剂的洁面膏中需加入一些富脂剂,如:羊毛脂、蓖麻油和聚氧乙烯化的油脂。但油脂有消泡作用,故不能多加。另外还可加入一些硅油,改善洗后的肤感。为了防止水分的过分散失,需加入保湿剂。常用保湿剂多为一些多元醇,如:甘油、丙二醇、1,3—丁二醇、山梨醇、聚乙二醇-400、聚乙二醇-800等。若使膏体有珠光效果,可加入一些珠光剂。用得最多的珠光剂是丙二醇双硬脂酸酯。洁面产品中还可加入许多种类的功能性添加剂,如:美白、抗皱及植物提取液等,这里只研究基础体系配方,故不作考虑。
2
理想的洁面膏品质要求:①具良好的清洁作用,且对皮肤温和;②通过24h的耐寒和耐热实验而无明显外观变化;③在高温(40℃)不能流动,在低温(0℃)不能变硬;④膏体细腻,室温涂抹性好。
本文在做洁面膏的过程中,根据主表面活性剂溶液怎样增稠到膏状,总结为将洁面膏分成3种体系。它们分别是:①聚合物增稠体系;②表面活性剂液晶增稠体系;③乳化体增稠体系。
2.1
用于化妆品的聚合物一般为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当聚电解质溶于离子强度较低的水溶液时,由于分子内带电基团间排斥,引起聚合物离子膨胀,形成伸张的构型,从而使溶液的黏度增加。如果非离子聚合物与离子表面活性剂结合,表面活性剂使聚合物带电,形成复合物具有聚电解质的性质,由于其膨胀的构型,使溶液的黏度明显增加。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双电层的厚度受到压缩,聚合物溶液的水合能力下降,从而聚合物增稠效果下降。用在洁面产品中的表面活性剂多是离子型,一些美白和抗皱等添加剂都可能使体系的离子强度增加。
为了将表面活性剂体系增稠到膏状,笔者曾试过许多增稠剂。对于改性纤维素类聚合物(羟烷基纤维素、羟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及季铵化纤维素等)适合做成能流动的洁面乳,很难将表面活性剂增稠到膏状。如果将它们的用量增加,膏体将发黏,甚至出现拉丝现象,同时也会降低体系的珠光效果。对于聚多糖类聚合物汉生胶,质量分数≤2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与汉生胶很好的配伍,质量分数≥15%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表面活性剂会使汉生胶盐析,在此质量分数以下稳定性较好。对于无机聚合物(硅酸铝镁,膨润土等),单独使用或与其他有机增稠剂复合使用效果都不很好。对于聚丙烯酸类聚合物,如:Goodrich公司的Car—bopol
940等,在非电解质体系中增稠效果非常好。但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可溶性盐会降低它的增稠效率,故要做成膏状困难。为此,许多公司特别合成一些抗电解质的增稠剂,效果比较好的有:Carbopol
2020,ISP公司Aculyn22,Seppic的Capigel
98和Amerchol的GlucamateDoe-120等,它们都是聚丙烯酸的改性聚合物,对于非皂基体系效果很好。配方1利用Carbopol
2020增稠,以烷基聚葡萄糖苷作为主表面活性剂的泡沫型洁面膏。但是上述的聚丙烯酸的改性聚合物对于复配皂基体系,增稠效果比较差。因为体系中有许多过剩的KOH存在,它是强电解质,使双电层压缩,从而使增稠剂的增稠效果降低。配方1(w/%):
制法:分别将A和B两部分混合均匀,在70℃下将B部分加入到A部分中,搅拌均匀,边搅拌边加入C,冷却到40℃加入D部分,搅拌均匀。
经过许多尝试,发现单一的增稠剂很难将皂基体系增稠到膏状。两种以上的抗电解质的聚合物复配,效果比较好。
配方2是利用Aculyn22与PEG6000双硬脂酸酯来增稠的皂基体系。
配方2(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