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的“楚”:开发山林_夏文杰_新浪博客

                                               “楚”国的“楚”:开发山林

 

我们湖北是“楚”地。这个“楚”字是什么含义?看看左民安在《细说汉字》从字的产生演变来看“楚”。

 


                                                    

 

    你看甲骨文①非常形象,左右都是树木(即为“林”),中间是个“足”(脚),这就表示人足历山林,是“开发山林”之义。可见“楚”字是个会意字,但也兼有形声,因为它也是上形(林)下声(足)的形声字。(上古“足”与“疋”是一个字,都是脚形。)②是金文的形体,③是小篆的形体,④是楷书的写法,都与甲、金文字的形体一脉相承。       
  “楚”字的本义为“开发山林”。楚人的祖先可能最初以开发楚地为自豪,因而称自己的国家为“楚国”。山林之义又引申为一种丛生灌木称,也叫,如《说文解字》:楚,丛木,一名荆也。后来,把打人的荆条也称为;再引申一步,把叫做,如:入狱楚掠。”(《新唐书严郢传》)也就是说:入狱而受到拷打。凡挨就有痛苦,所以又引申为痛苦,如:何其楚痛 (《史记文帝本纪》)其意是:多么痛苦。现在还有苦楚酸楚等词。(摘自左民安《细说汉字》)

 

    想不到我们“楚”的意思是这样的,我们楚地当年就是山林啊,先民们砍啊伐啊,搞开发。

网上搜了一下,选自百度知道:

       楚,又称荆、荆楚,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芈姓(普通话拼音读作mǐ),熊氏。最早兴起於古荆州之地的楚部落,灭於秦国。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湖南、湖北全部、重庆、河南、江苏、江西部分地方。

    熊绎及其后代是江汉流域最早的开发者,他们的创业史是艰苦卓绝的。《左传》昭公十二年:“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川,以事天子。”荆山,在今湖北省西部,汉江两岸。《左传》宣公十二年:“楚自克庸以来,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于民生之不易,祸至之无日,戒惧之不可以怠。在军,无日不讨军实而申儆于胜之不可保,纣之百克而卒无后。训之以若敖、蚧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箴之日:‘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两言“筚路蓝缕”,皆指楚国熊绎至熊仪(若敖)、熊胸(蚧冒)等十余代君王。可见楚国在建国以后的相当长的时期,都过着艰苦奋斗的穷日子。国君带领臣民跋涉山林,开辟疆土,甘苦与共。面对周边各国存在的威胁,尤其是面对北方周朝xx一次又一次的南侵,楚人振军经武,保持警惕,枕戈待旦。楚国君王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特别注重以先王艰苦创业的事迹对臣民进行传统教育,以此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寻求内部稳定和对外发展。

 

还真是开发山林。

 

查汉典,楚:落叶灌木,鲜叶可入药。枝干坚劲,可以做杖。亦称牡荆

荆:落叶灌木,叶有长柄,掌状分裂,开蓝紫色小花,枝条可编筐篮等(亦称)。

我们楚地长的究竟是怎样一种灌木?

网上找了图,贴于此:

1、


2、花还是很好看的。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楚”国的“楚”:开发山林_夏文杰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