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转基因”我们愈来愈糊涂了- 乡村匹夫的日志- 网易博客

关于“转基因”我们愈来愈糊涂了

2010-03-09 16:32:06 阅读19 评论0 字号:

    这几天“转基因”把我们“转”得晕头转向,到底是谁说了真话,谁说了假话,越来越不好判断了,没有办法转载几篇相互矛盾的文章,请大家来做个判断——

 

农业部:国内未种植转基因粮食作物

2010年03月03日08:39  来源:

    (授权发布)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就推进转基因技术研究与应用答记者问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 近期,记者就推进转基因技术研究与应用,专题采访了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人。

  问:我国为什么要推进转基因技术研究与应用?

  答: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运用转基因技术培育高产、优质、多抗、高效的新品种,能够降低农药、肥料投入,对缓解资源约束、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产品品质、拓展农业功能等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世界许多国家把转基因生物技术作为支撑发展、xx未来的战略选择,转基因技术已成为各国抢占科技制高点和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重点。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解决十三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突破耕地、水等资源约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长期有效供给,归根结底要靠科技创新和应用。推进转基因技术研究与应用,是着眼于未来国际竞争和产业分工的重大发展战略,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在重要基因发掘、转基因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果。当前我们必须认真实施好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努力抢占未来经济科技竞争制高点,加速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健康发展,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问:国际上转基因技术产业的发展态势如何?

  答:自1996年首例转基因农作物商业化应用以来,发达国家纷纷把转基因技术作为抢占科技制高点和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重点,发展中国家也积极跟进,全球转基因技术研究与产业快速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转基因技术研究手段、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基因克隆技术突飞猛进,新基因、新性状、新方法和新产品不断涌现。

  二是品种培育呈现代际特征。国际上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已从抗虫和抗除草剂等{dy}代产品,向改善营养品质和提高产量等第二代产品,以及工业、医药和生物反应器等第三代产品转变,多基因聚合的复合性状正成为转基因技术研究与应用的重点。

  三是产业化应用规模迅速扩大。全球已有25个国家批准了24种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以抗除草剂和抗虫两类基因,转基因大豆、棉花、玉米、油菜为代表的转基因作物产业化速度明显加快,种植面积由1996年的170万公顷发展到2009年的1.34亿公顷,14年间增长了79倍。

  四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1996至2007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累计收益高达440亿美元,累计减少杀虫剂使用35.9万吨。2008年,全球共有55个国家批准了24种转基因作物进入市场销售,市场价值达到75亿美元。

  五是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正在加快转基因小麦的研究和安全评价进程。印度转基因抗虫棉种植规模已超过我国。巴西由于种植转基因大豆,大豆产业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欧盟已有6个国家允许种植转基因作物。美国批准了6个转基因水稻品种种植,伊朗批准了1个。加拿大和墨西哥批准了转抗除草剂基因水稻的进口申请,允许其食用。

  问: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有哪些法规?

  答: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坚持立法先行、有法可依、执法保障,已经形成了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惯例相衔接的法律法规、技术规程和管理体系,依法实施安全管理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规。1996年,农业部发布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在中国境内从事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和进出口等活动进行全过程安全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后,农业部和国家质检总局先后制定了5个配套规章,发布了转基因生物标识目录,建立了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进口许可审批和标识管理制度。

  二是加强技术体系建设。农业部组建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了一批安全监督检验测试机构,其中35个已通过国家计量认证和农业部审查认可。截至2009年底,农业部已发布了62项转基因生物安全技术标准,保障了依法行政监管的技术需求。

  三是强化行政监督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各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不断健全管理规章,切实加强田间试验、品种审定、种子生产经营和产品标识等环节的行政执法监管,确保各项活动有序进行。大力开展法规培训和科普宣传,努力提高研发者、经营者和管理者的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

  问:请介绍一下农业部审批发放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和转抗虫基因水稻安全证书的有关情况。

  答:1999年和2004年,农业部相继首次受理了转基因水稻和玉米的安全评价申请,分别经过11年和6年的严格评价过程,于2009年8月17日依法批准发放了转植酸酶基因玉米“BVLA430101”、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及杂交种“Bt汕优63”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在整个安全评价过程中切实做到:

  (一)评价指标科学全面。依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转基因植物安全评价指南》,参考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世界卫生组织、世界粮农组织和经济合作组织等制定的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指南,我国制定了科学规范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内容涵盖转基因生物分子特征、环境安全和食用安全。

  (二)评价程序规范。以转抗虫基因水稻为例,经相关省政府部门审核、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评价和农业部审查批准,研发单位相继开展了中间试验、环境释放和生产性试验。在研发单位获得相关评价数据的基础上,又组织第三方检测机构对转基因生物环境安全、食用安全和分子特征等指标进行了检测验证,评价过程严谨,程序规范。

  (三)评价结论可靠。多年的安全评价试验和检测验证表明,转基因水稻、玉米的分子特征清晰;未发现环境安全不良影响;关键营养成分没有差异,毒性试验对试验动物未发现不良影响,与已知过敏原无同源性。安委会综合评价认为,转基因水稻和玉米与非转基因对照水稻和玉米具有同样的安全性。

  (四)决策过程慎之又慎。安委会做出同意发放安全证书的建议后,农业部召开由国务院11个有关部门组成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对安全证书发放事宜进行审议。同时,农业部对后续监管如品种审定区域试验、种子生产经营、商业化生产管理、产品标识目录制定及监督管理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部署。

  问: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发放是否等同于允许商业化生产?

  答:发放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并不等同于允许商业化生产。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转基因水稻和玉米获得安全证书后,还要根据国家品种审定法规的规定,首先进行严格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达到标准的才可获得品种审定证书;之后,相关种子企业还要通过严格审核才可获得转基因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方可进行种子生产经营。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转基因粮油等主要作物的品种审定不同于普通作物品种审定,有关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必须在严格可控的条件下进行。

  农业部高度重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本着对广大人民群众高度负责任的态度,进一步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加强对品种审定、生产、加工、经营等环节的监管,确保产品有标识、能溯源、可控制,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保障转基因生物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问:有人称“农业部批准进口转基因粮食种子并在国内大面积播种”,这一消息是否属实?

  答:近日网上关于“农业部批准进口转基因粮食种子并在国内大面积播种”的消息不实,农业部从未批准任何一种转基因粮食种子进口到中国境内种植,在国内也没有转基因粮食作物种植。

  我国高度重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依据《条例》及配套规章,农业部对进口农业转基因生物按照用途分三类进行管理:一是用于研究和试验的农业转基因生物,二是用于生产的农业转基因生物,三是用作加工原料的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申请程序包括两个环节:一是境外研发商向农业部申请安全证书,经我国第三方检测机构在中国境内检测,并经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评审合格的,由农业部批准发放进口用作加工原料安全证书。二是境外贸易商凭研发商获得的安全证书等资料,向农业部申请每船进口安全证书,农业部批准后发放每批次进口安全证书。

  截至目前,经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评审,已先后批准了转基因棉花、大豆、玉米、油菜四种作物的进口安全证书,用途xx于加工原料。农业部至今没有批准任何一种转基因粮食作物种子进口到中国境内种植。

  来源:新华社

 

重庆南川农业信息网:特优转基因9506小麦在安徽面世

2000-8-28 11:42:00 ·

    科技日报讯:以提高小麦品质为主要目标的转基因9506小麦由安徽省六安市农业新品种研究所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它突出表现为:优质、高产、抗病、抗倒,活叶、活秆、活根成熟,有复生小穗和次生根。该品系的育成,将彻底改变我国小麦的品种质量,解决了长期困扰着小麦生产上优质与高产的难题,标志着我国的小麦育种技术已达国际{lx1}水平。

    转基因9506小麦品质极优,籽粒色白透明发亮,全角质,属硬质强筋优质面包小麦品种。抗病能力强,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抗逆性。穗粒数平均80粒左右,千粒重45克,单穗重2.8克左右,亩成穗25万株。今年山东一繁育基地种植了506亩,平均亩产662.8公斤。

 

 

湖北转基因水稻源头调查 种植者不敢吃自产稻米  

   

 2005年06月29日    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王凤君 陈楫宝 武汉报道

暴利的稻种

6月21日,武汉江夏区李家店村农家贩。

  一条洁净的乡间小路两侧,满眼大片的稻田。一些水稻已经抽穗,另一些水稻刚刚栽种,还有一些尚处育苗阶段。

  炎热的正午,李家店村农家贩组组长王立业和他的弟弟王立为两家五六口人正把一大堆西瓜往一个敞车上搬。

  对于转基因水稻,王立为等人并不陌生。王立为告诉记者,他们去年就已经种了。王立为的妻子将记者带到她家的水田边,指着一处育有小苗的水田说,这就是“不打药”种子的稻田(他们把转基因种子称为“抗虫的种子”或者“不打药种子”)。她说,他们家共有水田12亩,种转基因稻种的中稻田有七八亩。

  种植转基因稻米因为不打农药,节约了投入成本。专家估算,一亩水田可节省30多元钱农药,可减少4/5劳动力,减少50多元的劳动量。

  王立业介绍,李家店村共有17个小组, 1000多人,仅农家贩小组有水田380亩,按照每个小组保守的100斤左右种子计算,今年全村至少购买转基因稻种1700斤,“去年种植后我们尝到甜头,今年准备大幅度种植”。他还说,邻村的人最初只有一两家使用,后来逐渐扩散,大家开始抢着种了。

  这些村民之前并不知道何为转基因水稻,当地种子站向他们推荐可以不用打药,他们就想试一试。“后来上边有人下来调查跟我们说,这是转基因种子,可能有毒不能吃,我们才知道。” 王立业说,“如果国家说不准种,那我们就不种。但是现在上边并没有人告诉我们不要种这种水稻。”至于产量,转基因种子和其它稻种差不多。

  根据当地价格,非转基因稻种每市斤4元-6元,转基因种子至少为每斤15元,{zg}价时可以卖到40多元。

  据国际绿色和平组织评估,根据种子公司和农民所提供的数据,今年售出种子可达4.7万-5.8万斤,可种种植面积23500亩-29000亩,将产转基因大米11750吨-14500吨。不过,该数据并未得到湖北农业厅证实。

  6月21日,本报记者到达湖北武汉时,转基因水稻仍然在大面积种植。此前,国际绿色和平组织在其散发的资料中称湖北去年至少有950吨-1200吨转基因大米流入市场。

  技术外泄?

  记者从农业部了解到,农业部转基因办至今尚未对任何转基因水稻颁发安全证书。

  绿色和平组织最近在广州大米批发市场调查时发现,这些转基因稻米已经从湖北流到广州、中山、顺德、珠海等城市。据本报记者从广东省工商部门获知,广东省已经封存了从湖北进入的转基因嫌疑大米,正在进行检测。

  那么这些转基因稻米是从哪销售和生产、研究的呢?

  一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他曾在江夏区五里界农技站和武汉市振龙种苗公司买到三包同一包装的水稻,包装上标明“华中农业大学华大新技术公司”,并且包装左上角有“华农大的商标”。

  绿色和平组织也告诉记者,他们曾从武汉江夏中洲村的农民那里买到一包“四川盈丰种业有限公司”的“抗虫杂交11优63”水稻种子。标明选育单位也是华中农大遗传育种研究室。

  市场所有矛头均指向华中农大是源头,而绿色和平组织更直白称之为“污染源”。

  6月22日, 吴中华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解释说,华中农大确实研究过这种叫“汕优63”的转基因稻种,但现在已经代之以更先进的转基因产品。吴认为,市面出售转基因稻种{wy}的可能是,当时他们在做室外局部试验时,有人把副本盗走了,“我们从来没有让一粒转基因种子流到市面”。

  吴表示,在国家没有批准转基因水稻种植的时候,他们不可能去做违法的事情。但华中农大种苗种子直销中心的职员曾对绿色和平组织表示,他们今年已卖出了三四万斤“汕优63”,而且是“自己培育的种子”。直销中心还进行了种子批发,职员表示种子已经被批发到湖北孝感、江夏和咸宁等地。

  记者获知,国家农业部和湖北农业厅已经在湖北进行调查。湖北农业厅有关官员表示,正式调查结果尚未出来。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关于“转基因”我们愈来愈糊涂了- 乡村匹夫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