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况
汶(wèn)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边缘,居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东邻彭州市、都江堰市,南靠崇州市、大邑县,西接宝兴、小金县,西北和东北分别与理县、茂县相连,县域东西宽84公里,南北长105公里,总面积8820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达48%。县城威州镇位于县境北部岷江与杂谷脑河交会处,海拔1325米,周围有茶坪山脉、邛崃山脉等众多山体围绕,距省城成都146公里、州府马尔康246公里,国道213、317线穿城而过。
自1963年恢复建县至今,全县辖6镇8乡,总人口11178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0057人;羌族人口29839人,占总人口的26.69%,是我国四个羌族聚居县之一。岷江纵贯县境西部地区,长达88公里,主要有杂谷脑、鱼子溪、草坡等河流,流域面积1429平方公里。全县水能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达348万千瓦,可开发量170万千瓦,现已开发100万千瓦,开发潜力巨大。
矿产资源和动植物资源富足,旅游资源更是别具一格,拥有卧龙自然保护区、三江生态旅游风景区等自然景观以及禹、羌文化和三国文化遗址等人文景观资源。汶川县既是“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羌绣之乡”,也是动物活化石——大熊猫的故乡,世界上xxxx的大熊猫研究中心卧龙就在县之西南部。汶川是阿坝州的南大门,也是阿坝州的“工业经济走廊”。
到2002年底,国内生产总值达125 852万元,农业总产值达16 543万元,粮食总产量达16
426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 678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建立了1
500亩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基地和500亩两个无农药污染IPM示范园区,注册和启用了“西羌牌”、“岷江牌”两个商标和五个蔬菜水果绿色标志,被国家绿色食品中心列为无公害蔬菜、水干果生产建设基地。林业三大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完成封山育林9
403.9公顷,飞播造林813.4公顷,人工造林3 723.1公顷;完成还生态林3.28万亩,还经济林0.42万亩;完成治沙面积14
605.54万公顷。工业经济发展迅猛,招商引资取得实效,已形成漩口、映秀地区州、县的工业经济走廊和水磨工业经济园区,正抓紧建立桃关工业经济园区,成规模、效益好、资产上千万元的招商引资企业已有潘达尔工业硅厂、跃发冶炼有限公司等6户;电力工业更是异军突起,目前,已建成投产各级电站40余座,装机容量达100余万千瓦,1986年初被评为全国首批5个“初级农村电气化县”之一。旅游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已开发三江生态旅游区、西羌{dy}村、姜维城古文化遗址、萝卜寨民俗村等景区。交通建设成绩显著,已建成以国道213、317线为主干,县、乡、村道为支线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实现了乡乡通柏油路,村村通机耕道。邮电通信事业蓬勃发展,移动、联通通信网络覆盖率达85%以上,县城及主要集镇已开通了小灵通通信,实现了通信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县城威州城区面积已达3.53平方公里,初具现代化城市规模,已逐渐形成阿坝州的交通集散地和教育科研基地,“四面环山,三山竞秀、二水争流,一城跨江尽新楼”是对今日威州的精当描绘。
文化教育事业快速向前推进。县域内有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阿坝州财贸校、阿坝州电大等6所大中专院校,州水电、农业机械、交通、牧业等4所州级技工学校,农牧林科研所3所以及初、高中9所。被列为省重点中学的威州中学,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教育质量快速提升,走在全州教育最前列,为省内外大中专院校培育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自然地理
汶川县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因汶水得名,是中国四个羌族聚居县之一。地图坐标北纬30°45′~31°43′与东经102°51′~103°44′之间,东西宽84公里,南北长105公里。县域面积8820平方千米;人口110
118人(2000年),主要民族为汉、羌、藏和回族。周边相邻县级政区,东邻彭州、都江堰市,南接崇州、大邑县,西界宝兴县与小金县,西北至东北分别与理县、茂县相连。境内有卧龙自然保护区,为大熊猫的研究和主要繁殖地,四姑娘山为主要旅游景点。县治威州镇。
汶川地处四川盆地西北缘,龙门山脉和邛崃山脉分别位于县域东北与西南部;岷江及其支流杂谷脑河、草坡河、寿江为境内主要河流。
汶川因县西汶水(现岷江)得名,西汉时为绵虒县,西晋改为汶山县,并为汶山郡治,北周始名汶川县,距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历史。1952年县城由绵虒迁威州;1958年茂县、汶川县、理县合并成立“茂汶羌族自治县”;1962年恢复汶川县至今。
2007年12月5日,汶川县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的2007年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光荣称号。
植物资源
汶川县山体宏浑高大,相对高差悬殊,光照、降水条件随海拔增高而变化,同样影响着森林及植被群落类型的分布和植物带谱的形成。这里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种类繁多,科属很全,一共4
000种。存在全国独有的、成片分布的野生珙桐林,与其伴生的水青树、连香树、伯乐树和其它属于国家保护的珍稀树木多达20余种。还有许多名木古树和“国香”兰花,使人在珍稀美、风采美、悠古美诸多方面获得丰富的意境和多种的美感。就森林植被来看,其中特用林和灌木林已占森林植被面积的82.85%,稀疏林地、未成造林林地、迹地更新地共只占17.15%,可见其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旅游、自然、人文景观资源丰富,现以开发出“三江生态旅游区”初具规模。在提倡“科教兴国”的今天,对于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素质,增进科教科普知识、研究环境变迁对人类的影响,把握未来,汶川县无凝提供了最宽广的“xx教学实验室”。
动物资源
汶川县拥有大量的动物资源。从现已采集到的标本看:昆虫有20多个目、700多种,其中仅鞘翅目就有33个科、482种。鱼类有6种,两栖类9种,鸟类208种,兽类96种。在这些动物中,不仅有xx、云豹、水鹿、灵猫等喜温湿的南方动物,而且有牛羚、猞猁、马熊、白唇鹿、白马鸡等耐严寒的高原和北方动物。其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珍兽有大熊猫、金丝猴等4种;二类保护的有小熊猫、雪豹、红腹角雉等17种;三类保护的有林麝、金雕等8种;总计29种。雉鸡更是卧龙动物中之一大特色,全国56种中,卧龙占11种,多属国家保护的种类。
矿产资源
汶川县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发育完整,岩浆岩分布广,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非金属矿产品种较多。
旅游
阿坝州汶川县的地理和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距成都市仅70公里,素有阿坝州南大门之称。这里不仅是全国仅有的四个羌族聚居县之一,也是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羌绣之乡,更是动物活化石———大熊猫的故乡,还有世界上xxxx的大熊猫研究中心———卧龙。该县境内水能资源蕴藏量达348万千瓦,是川西平原重要能源供给地。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离全省的中心城市近、都汶高速高等级公路建设、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创建九环线千里文明走廊等机遇,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奋力推进汶川跨越式发展,努力把汶川建设成为全国藏区{dy}州模范县和岷江上游“明珠城市”。
走进汶川,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片生态的乐土!一座离都市最近的“xx氧吧”!一处最适合都市人休闲的旅游圣地!这里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这里旅游舒适期很长,夏季每天舒适时间为23~24小时;这里的生存环境质量极高,大气环境质量为国家一类一级,空气污染指数为25,是都市的1/5;地表水环境质量为国家一级,且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仅以三江、草坡、卧龙等生态景区为例,日释氧气量为1
500吨,空气中负离子含量达每立方厘米150个,比某些大都市高1 000倍,空气中含菌量比某些大都市低100~1
000倍。
走进汶川,你会享受到独特的集自然、生态、藏羌民风民俗为一体的短程特色旅游和城市度假休闲旅游。你可以去追溯世界上最古老的羌文化,绚丽的羌族刺绣;欣赏历经千年不倒的羌寨、碉房和邛笼仍在雪山下耸立,被称为世界桥梁先驱的悬筒和溜索仍在峡谷上空弥香。
走进汶川,攀岩、漂流、滑翔、科学探险、野营、生存挑战、定向运动,及轨道滑行、羌族溜索、日光浴场、藏羌晚会、西羌药蒸等,既可陶冶身心,又可以强健体魄。
走进汶川,阅尽人间春色:那数不清的直径数米的巨树构成了一片片的独特森林,杜鹃、香楠、珙桐、连香、桂花、兰花形成了香海、香路、香山,尤其是那数十种杜鹃从春至冬依次开放,美艳xx。夏季,是观赏鸽子花的{zh0}季节,这里是全球{wy}能看到如此壮观美景的地方。从4月开始,花朵由淡绿色而乳白色而棕褐色,山风吹拂,万花齐动,似对对白鸽展翅欲飞;秋时,放眼望去,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冬季、雾凇、冰挂、冰瀑是雪的精灵,雪莲、腊梅是雪的天使。
走进汶川,以生态为支撑的各种基地映入眼帘:全县已在水磨镇建起了3
000余亩优质茶叶基地,在三江乡建起了1 000余亩xx桃基地和漩映地区2 000余亩“苦丁茶”基地;在威州镇布瓦山建起占地1
500亩的“农业生态科技示范园”基地,在绵镇三官庙建起了占地3
000亩的“经济生态示范园”,还有七盘沟枇杷园、克枯乡的梨枣园等一批高标准特色农业基地。并注册和启用了“西羌牌”、“岷江牌”两个商标和5个蔬菜、水果绿色标志,被国家绿色食品中心列为无公害蔬菜、水干果生产建设基地;全县已发展商品蔬菜30多个品种、种植面积达30
000余亩,优质茶叶7 000余亩、甜樱桃8 000亩、枇杷3 000亩、小水果4
000亩的生态农业基地;再用3年时间,全县将分别建成万亩优质甜樱桃、万亩优质枇杷、万亩xx桃和甜柿等优质小水果、万亩优质茶叶四个基地。
迥澜塔位于汶川县漩口镇镇政府后岷江与寿溪河交汇处的岸边台地上。塔为九级密檐式砖塔,坐东南向西北。塔基及塔身平面呈正六方形,以白色灰浆抹面。塔基由上往下微内收,底边长2.6米,高6.5米,西南面开拱形门一道,高2.4米,宽0.80米。
塔身为密檐九级,由下向上逐级内收。各层塔檐用砖叠涩向外挑出,每层高度由下往上依次递减,各层各面正中皆开拱形小窗一道,顶为六角攒尖顶。塔通高21米。在塔身{dy}层内壁有“姚垂典漠训诏损造,堪兴苟含章,造工谢寅昌。大清道
光二十四年(1844年)立”的题记。《灌县志》亦载迥澜塔“清处士姚清澜建也”。迥澜塔系风水塔,为漩口镇八景之一。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七盘沟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城南,距县城约7公里。沟长约30公里,沟口海拔1500米,沟顶的白龙池4020米,沟宽处300余米,窄处仅1米左右。沟内雨量充沛,植被茂密,是一处以自然风光为主的山地风景区。
全沟景观可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从白龙池到雪花坪一带,长约6公里,坡降大,从4020米下降到3418米。这段属典型的“彭灌杂谷”断裂地带,山势陡峭如刀劈斧砍,峰形千姿万态。白龙池是一个形状如葫芦的高山堰塞湖,深潭碧水,从出水口下跌形成多级瀑布,其中50米以上的瀑布就有10余个。下段由雪花坪至沟口镇沟石,水势缓而多变,在茂林幽竹间奔流,全长约15公里。地势平坦开阔而两岸山峰高耸,野花遍地,绿草如茵。以雪花坪瀑布最为壮观。
这里气候温和,植被丰茂,从山脚到山顶,大致可分为山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山地暖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山地寒温带阴暗针叶林带、亚高山亚寒带灌丛草甸带、高山寒带草甸带5个垂直分布的植物带,植物种类繁多,动物资源也很丰富。
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西南部,邛崃山脉东南坡,距四川省会成都130公里,交通便利。保护区始建于1963年,面积20万公顷,是中国最早建立的综合性{gjj}保护区之一,是国家和四川省命名的“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保护区现有人口5
343人,其中,农业人口4 550人。
1980年,保护区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并与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合作建立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198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将卧龙保护区内汶川县的卧龙、耿达两个公社划定为汶川县卧龙特别行政区,实行部、省双重领导体制,由林业厅代管。同年7月,省政府、原林业部联合作出了将四川省汶川县卧龙特别行政区改为四川省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的决定,与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合署办公的综合管理体制。
卧龙自然保护区以“熊猫之乡”、“宝贵的生物基因库”、“xx动植物园”享誉中外,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区内共分布着100多只大熊猫,约占全国总数的10%。被列为{gjj}重点保护的其它珍稀濒危动物金丝猴、羚牛等共有56种,其中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共有12种二类保护动物。
昨天还是一座繁荣昌盛的城市.一片如花似玉的景象.2008年5月12日下午14点28分,一个永恒的时间——汶川大地震纪念时,是历史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
一场突如其来的8.0级大地震毫不留情的摧毁成一望无际的废墟.数万人的生命就在那一瞬间一命呜呼!那美丽的一切突然从天堂变成了地狱.地震虽然已经过去了,然而地震留下的巨大损失还在延续.。灾区人民没有吃,没有穿,没有住.我的心头不知不觉涌上了一股心酸.
地震无情人有情,灾害无情,人间有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灾难激发了全国同胞众志成城、携手并肩救死扶伤、战胜困难、重建和谐生活、重建美好家园的决心和信心。
在地震爆发后的当天.年过六旬的温总理.再{dy}时间内奔赴抗震救灾的{dy}线,他工作的积极.他的温和.他的善良.时刻打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灵.我们都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向灾区人民捐上了自己的血汗钱.全国各省的人民都积极要求参加救援支队.冒着生命危险前往灾区参加救援工作.
每次听到电视里那些被废墟掩埋在下边的人们痛苦的呼救声和看到那些刚出生就没了父母亲成了孤儿
的孩子们.心灵上的疼痛一次又一次的向我袭来,多想帮帮他们这些可怜的孩子.
当我看到一个孩子躺在担架上,脸被蒙上一条白布,手紧紧握着,他的父母围在他身边,不断呼唤儿子的乳名.....但是生命却如此脆弱,这个昨日还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就这样永远的离开他{za}的父母.看着看着不知不觉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
地震发生的这一切都时时刻刻牵动着我们的心,在这个阴雨绵绵的季节,为灾区人民送上了一份温暖。
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个举动.
1、2008年的5月12日14点28分.我们永远也忘不了那惊人的一幕.灾区人民虽然还没有xx得到充分的物质待遇.但只要我们各尽所能,齐心协力,没有度不过的难关,没有战不胜的苦难,中华儿女一直都是不屈不挠的,我还记得温经理在灾区说过的一句话“山可以移动,但动摇不了中国人民抗震救灾的决心;水可以阻断,但阻断不了内地同胞和香港同胞的同胞之情。”自从地震发生以来,我国都得到了来自世界的帮助,救援仍在继续.我们真诚而热衷的灵魂仍在继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一座理想中的城市会再才展现在我们眼前.
我们没有太多华丽语言的修饰,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更没有感人肺腑的宣扬,却感动了每一个人的灵
魂,我不知道在这次地震中,成为孤儿的孩子有多少,无亲无故的又有多少,但我只知道,每一个生命曙光
的背后,都有一个令人刻骨铭心的词语.这个词语无需用精美的画笔修饰,却依然光亮耀眼,那就是爱。我
们全国人民的爱.
这次大地震不仅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也是一次爱的奉献,在朴素的面孔后,曾经跳动着同一旋律的心旋,让我们为灾区尽一份微薄之力,在非常时期,考验的更是我们的团结一致,地震无情人有情,让我们共同努力,让那些灾区人民振作起来,带他们走出那片疼痛哀伤的土地,如幸福之船撑出伤心之河,地震来势汹汹,但震不住我们牵手的力量的共同的决心!
一起努力..为灾区人民献上宝贵的爱..
2、大地还在痉挛,灾难还在延续,每时每刻,都可能有同胞牺牲。生命在危机中,祖国在危机中。
但是,我们已经走出恐惧,因为我们已经看到希望。救人高于一切,救灾高于一切,已经成为整个国家的最强音。必须以举国之力拯救一切可以拯救的生命,已经成为全民族的共识。于是,十万救灾大军雷霆出击;于是,{gjldr}冒着余震不断的风险,相继奔赴救灾{dy}线;于是,公共娱乐暂停,奥运火炬暂停,一切为救灾让路,一切为救人让路。
这其实是对生命的礼遇。这种对生命的礼遇,在国家哀悼日达到了{zg}峰。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所有的人都同时向逝者的亡灵默哀,所有的人都同时向生命的尊严低头。那一声声警报,是呜咽,是抽泣,但更是呼唤,呼唤我们重新体认人的尊严,呼唤我们重新体认生命的价值。
从雪灾到胶济惨案,从胶济惨案到四川大地震,灾难不但突如其来,而且一次比一次暴虐,一次比一次惨烈。我们原本以为物质上的金汤之城,足以让我们长治久安。但大自然的灾害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然山川可以瞬间崩裂,既然道路可以瞬间扭断,既然城镇可以瞬间毁灭,在大自然无边的力量面前,既然一切物质的力量都现出了原形,都那么脆弱,都那么不堪——我们过去对于物质力量的迷信,就不免显得幼稚可笑。
这是新的抗战,这是全民族抗战。它要保卫的主要不是土地,而是无数无辜的生命。面对大自然强加的这场战争,我们注定不可能是胜利者。已经逝去的生命不可能重来,尤其是天使般的孩子们的夭折,应该让我们每念及此,都有锥心之痛。所以无论我们怎样努力,将来都没有资格去庆功。但我们的确可以从灾难中学习。生灵涂炭,满目疮痍。悲壮的牺牲应该让我们清醒,单纯的物质上的强大并不足恃。如果连生命都无法保障,一切就都没有意义,物质上的强大就不过是沙滩上的建筑而已。
在泪眼之间,良知复苏;在废墟之上,人性挺立。大地震震掉了我们心灵的尘垢,震碎了我们日常的面具。不能等到埋到瓦砾下才去爱,每个人都是幸存者,每个人都值得爱。大地震让我们重新发现人本身,重新回到人本身。所有的冷漠,所有的骄矜,所有的轻狂,这时都不再时尚。我们彼此珍惜,我们携手同心。原来中国人并不丑陋,原来中国人可以这么友善,原来社会可以这么脉脉温情。
更重要的是,这一切是执政党和政府身体力行并积极倡导的结果。以国民的生命危机为国家的{zg}危机,以国民的生命尊严为国家的{zg}尊严,以整个国家的力量去拯救一个一个具体的生命,一个一个普通国民的生命。国家正以这样切实的行动,向自己的人民,向全世界xx自己对于普世价值的承诺。
显而易见,这是一个拐点,执政理念全面刷新的拐点,中国全面融入现代文明的拐点。多难兴邦,拐点出现之迅速超出期待,于是,如一些网友所说,这次灾难中政府的表现没有让人民失望,人民的表现更是让政府动容。为了调动尽可能多的力量拯救生命,政府敞开了救灾的大门,民间力量争相进入,国际援助争相进入,媒体争相进入。一个开放的、透明的、全民参与的现代救援体制正在拔地而起。但它并没有给政府添乱,反而跟政府力量配合,形成了{zd0}限度的合力。这个崭新的救灾体制,或将是未来中国公民社会的模本。
固然,从技术着眼,此次救灾亦非尽善尽美,但即便不乏瑕疵,亦无损此次全民族抗战的历史地位。它是以人为本这一现代执政理念发展的顶点,也是中国迈向现代国家的一个崭新起点。
尤为难得的是,这次新的抗战正铸就我们新的民族气质,仁爱、包容、坚忍的民族气质。以这种新的民族气质做支撑,属于每个中国人,成为每个中国人的生命方舟的新中国,将不难从灾难中崛起,有如浴血的太阳。这种软力量的崛起是体面的崛起,有尊严的崛起。只要国家以苍生为念,以国民的生命权利为本,只要有这样的底线共识,就会奠定全民族和解、中国与全世界和解的伦理基础。整个世界就都会向我们伸出援手,整个人类就都会跟我们休戚与共。我们就会与世界一起走向人权、法治、民主的康庄大道。
这是多好的转型契机。中国现代化这锅百年老汤,是到煮开的时候了。一个民族的百年悲情,是到升华的时候了。人们原本以为,以北京奥运会为标志,中国正在抵达历史三峡的出口;谁知,大自然提前给中国出了一道难题,而正如境外媒体评论的,中国人以高分通过了考试。汶川大地震与北京奥运会,一悲一喜,悲欣交集,中国能不能闯过去,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能不能凤凰涅盘,否极泰来,关键就取决于我们当下的选择。而在这点上,此次抗震救灾无疑是成功的操练,应该可以奠定我们的信心和决心。
3、“512”下午5点多,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7。8级地震时,电视、网络不断出现触目惊心的一幕,残酷的现实就这样摆在我的面前。一座座楼房化为虚墟,多少鲜活的生命被埋在下方。几座楼舍残垣断臂,摇摇欲坠可能就在倾刻间倒塌化为废堆。一条条道路被堵塞,有的道路严重开裂活像像张开血盆大口一样随时吞噬着生命,显出它狰狞的面孔。一群群受伤的人们露出无奈的神情,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家园就这样被无情的剥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上万条生命被夺走,上万人下落不明,生死未卜……
屏幕中的一付付痛心的画面,一一双双惊恐的眼睛,一张张哭天呼地的悲痛。一付操场上,并排摆放着的孩子们的尸体画面,让人揪心,举国人民为之动容。此时,我的眼睛也湿润,如一块大石堵住喉口,哽咽难止,心情沉重。
无情的地震,灾难的恶魔,你为什么会如此的残忍与无情,你可知道你掩盖的是多少人的生命,那些天真无邪、可爱纯真的学生也未逃劫此难,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每个家庭的寄托,家长的希望,他们的童年就这样在废墟中化为泡影,还未享受到人间的美好时,就这样悄悄的走了。他们像小草一样刚刚出芽,就这样被你无情的双手折断、抹杀。而你有没有想到,你这庞然天地需要这些年轻的一代去创造更好的未来,为何如此无情、残酷、草率的对待这些年轻的生命呢?
可怜的孩子们,愿你们在天堂里过的安享快乐,没有天灾没有地震!
惊慌失措的人们在废墟中等待亲人生还的消息,渴求的眼神,无所适从地恸哭,哭声震天动地,震撼着多少同胞的心,牵动着多少华人的心!
电视中一位医生在接受记者采访,他的孩子还被埋在废墟中,至今下落不明。但他忍痛极大的悲伤,仍然坚持在自己的岗位,医治受伤的人们。这位父亲面对镜头,落泪了。
一位老校长,妻子和母亲已被地震夺走生命,但这位老校长在为他们的学生抗战在现场,一边流泪一边哭喊着孩子的名字。
为保护自己的学生,一位年轻的教师用自己的身体挡住倒塌的墙体,保住了四名学生的生命。看到她的妻子极度悲伤的表情,在轻轻的擦试他受伤的伤口时,整个心被揪起来,为这位英勇的老师肃然致敬!
一位已过年过花甲的老人,在房屋倒塌的瞬间,紧紧的抱着夫人。当官兵们把他成功救出时,他还紧紧的抱着她,她的夫人已过世。
一幕一幕,不忍再看,振痛人心。人,面对天灾,面对灾难,如此的渺小、脆弱、无奈,此时,生与死的命脉掌握在天地之中,是生,是死,此刻间由天地作主。
当地震发生后,温家宝总理{dy}时间赶赴现场,亲临现场指挥。这位66岁的{gjldr}不慎跌倒,不顾手臂受伤出血,推开包扎的医务人员,继续顾着救急。他把党和国家的关心带给受灾的人们。当温经理发出指令“我不管你们怎么样,我只要这10万群众脱险,这是命令”。他的话像一股巨大的动力,鼓舞人心,振动民心。每到一处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让受灾的人们看到了希望和相信。他更像一位慈爱的父亲,用自己的爱去感动着身边的每个人。
画面中一个个迷彩服、一顶顶红顶帽、一位位白衣天使活动在受灾现场,他们用自己的全力去解救那些埋在废墟的人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生命的希望,现场还有很多可爱的人们在关爱那些最困难的人群。先进的生命探测仪探测倒塌的房屋,发现有人的迹象,立即进行营救,或用工具或用手去搬,很多营救官兵双手已鲜血斑斑,但他们仍不放弃,战斗在现场{dy}线,解救出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那里有希望那里就有救援,远在千里之外的各地政府也在紧急筹备救援物资,开辟专运车线,一辆辆航空、火车承载着人们的爱心,送往灾区。一箱箱方便面、棉被、食品等也陆续送到灾区困难人群手里。
一方有难,八方支持,当灾情发生时,所有的中国人都为之振撼,举国上下,心系着灾区民众,纷纷慷慨解囊献出自己的爱心,尽自已的一点绵薄之力为那些劫后余生的人们提供一点应有的帮助。各地企事业单位、海外华侨、学校、等各界人士纷纷捐款捐物,伸出援助之手,为灾区送去绵薄之力。红十字会献血站也来了很多慕名的献血人员,他们早已排队等候,用自己的体内血液去解救那些需要鲜血的人们。网上媒体也发出为灾区祈福、捐款活动,一颗蜡烛,一份爱心,为灾区的人民祈祷。
地震无情人有情,全国人心团结一心,用爱心铸成坚持后盾,奉献无限爱心,与灾区患难与共。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的力量是无以伦比的,我们的爱心xx倒塌,我们将永远关注着你们,相信自己,相信未来,阳光总在风雨后!
让我们为灾区同胞祈福,为他们祈祷。逝者已逝,生者犹生,愿活着的人永远健康平安!
【注:本文摘自灾区情感特写,本人只稍作整理,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