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温州的三大巨变〈作者:冯坚〉

改革开放30周年,认真总结温州发展经验,对于我们谋划未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以下我从三个方面来论述:

一、“温州模式”全国农村学习的样板

20世纪80年代初,温州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格局,以家庭工业和联户工业为支持,以专业市场为依托,和由10万农民供销员组成为流通网,形成“小商品,大市场”。就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上出现了“姓社”还是“姓资”的质疑。但争论,总是挡不住温州人改革的步伐。请看当时的一个历史事实:温州柳市镇出现“八大王”即五金大王胡金林、矿灯大王程步青、螺丝大王李方平、机电大王郑元忠、旧货大王王迈仟等八人,他们在19828月被作为重大经济犯罪分子受到严厉打击,或被关押或潜逃在外,1984年又奇迹地被宣布无罪,恢复名誉,全部归还没收财产。

柳市“八大王”事件说明:1、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温州私营企业还是政治禁区,要不要让它存在,中央一直没有定论,地方官员宁左勿右。2、直到1983129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在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上,评论苍南县宜山区再生纺织业,使农村单一的生产开始变为农工商综合经营,展现出农村生产力充满生机的发展前景。128日,《人民日报》大幅报道了柳市五金电器生产的情况,介绍了他们的新鲜经验,肯定了乡镇企业的发展方向。《世界经济导报》也赞誉了柳市五金电器生产。温州电视台还为柳市五金电器产销基地,专题录制了《柳市崛起之谜》的电视纪录片,在温州地区播放。198428日,温州市委发出《关于学习贯彻中央(1984)1号文件和万里同志在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上讲话的通知》,提出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联产承包责任制。

“温州模式”是在不断地摸索中被肯定下来的,1985512日,“温州模式”首次见诸报端,上海《解放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登载《温州三十三万人从事家庭工业》的消息,称温州农村家庭工业的发展道路,是广大农村走富裕之路的又一模式——温州模式,并配发评论员文章《温州的启示》。

1120,《人民日报》海外版在在头版头条位置发表题为《温州发展农村经济创奇迹》的报导。

1224,中共浙江省委决定:董朝才任温州市面上委书记,董承认他带着问题和对资本主义的xx警觉到温州履职的。经过好几个月调查,他便旗帜鲜明地表示:国营、集体和个人经济三者一起上的动员令,提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办,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应该一视同仁,一概支持。

据当年年底统计:温州的个体、私营经济已经占有工业的40%,商业的50%交通服务业的80%

1986228全国政协副主席、xx社会学家费孝通来温考察。并在《望》杂志上著文,充分肯定温州农村经济新格局和由10万农民供销员组成的民间流通网形成“小商品,大市场“。

同年31日,省委书记王芳在《红旗》杂志发表《温州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一文:概括了温州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以家庭工业和联户工业为支柱,以专业市场为依托,以购销员为骨干的不同于苏南和浙江宁波、绍兴地区的另一处经济格局。

44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和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郝建秀来温考察,万里肯定了温州经济发展的路子,并提出“总结、完善、发展“的要求。

同年74日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在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温州模式理论讨论会建议建立“温州试验区“》一文上给浙江省委指示:“王芳同志,大胆试验,中央支持”。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也作了指示。

78,<人民日报>刊登专稿肯定温州市发展家庭工商业基本经验,并发表评论员文章《“唯实”才有发展——温州发展家庭工商业的启示》。

71819日,温州市委召开全市经营的合法地位,保护他们的产权和经营权,鼓励他们当好商品生产“排头兵”。

《温州日报》2004115日载:“温州跻身中国xx活力城市。组委会的评价是:温州在创造一个生机勃勃的经济模式,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xxx,她清晰的脚印,让人们感受到民间的力量和市场的力量。”

“温州模式”这时成为全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颗闪烁耀目的明星。据市接待处统计,1986年接待全国各地来温参观考察的人员共1132批,21886人(次),其中副市长、副省长以上领导干部96批,100多人。难怪《深圳特区报》说:“1984年是深圳年,1986 年是温州年”。

二、从“瓯江时代”迈向“东海时代”

温州是个海港城市,海港繁荣则城市繁荣,海港萧条则城市衰落,这是历史上屡见不鲜的事实。20世纪80年代,温州市民营经济开始发达,快速发展起来的工业生产,受到了空间的制约,人多地少,如何突破发展“瓶颈”?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沿海产业带,产业向沿海延伸,围垦海涂,再造一个新温州。把洞头和温州市区紧紧连在一起,陆岛相连,使温州城市的触角伸向蔚蓝的大海。洞头发展定位是花园城市、临港工业集聚地。从此,洞头从孤岛渔港迈向半岛花园。温州城市也由从欧江发展迈向东海发展。

2008917,洞头状元香深水港一期多用途泊位陆域工程通过验收,状元吞港区一期工程可正式交付使用。一期工程占地1000亩,有两个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国庆节后将迎来法国达菲公司一艘8万吨集装箱货船。二期工程将建设十万、二十万、三十万吨级泊位,计划明年开工。状元吞深水港区的建成,实现了温州港从“地区性港”向“沿海主枢纽港”、从“河口港”向“近海深水港”战略转变,欧江口区域从此进入发展的新阶段。

在欧江口另一端的大小门岛上,这里的石化产业基地已经集聚了一批化工企业,如浙江中油华电能源公司已建有亚洲{zd0}的常温液化气储存站,2008年新投产的二甲甲醚年产值近6亿元。温州中油燃料石化有限公司已建有年产80万吨沥青生产线,今年产值可望达到22亿元。大小门临港产业基地已正式启动,该基地规划总面积67.8平方公里,其中生产区规划面积33平方公里。为石化基地生活服务区提供建设用地5518亩(围垦涂地)。

沿海产业带分为六片:乐清、贩江口(洞头)、龙湾、瑞安、平阳、苍南六片联动。产业发展导向,要着力建设六大基地,大力培育三大中心,即着力建设石化产业基地、船舶修造基地、优特钢产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生态农业基地;大力培育港口物流中心、滨海旅游休憩中心、现代生产服务中心。

温州市欧江口开发建设总指挥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精心规划,并加快各项规划编制,有序推进各项开发建设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五年出效益、十年显雏形、十五年见新城”的发展目标来实现。市委书记邵占维说:“沿海产业带不仅是温州产业发展的增长极,更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极,温州必须举全市之力予以推进;这是对温州的未来负责。将沿海产业带建成现代产业新城、统筹和谐示范区和改革创新实验区,既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还提升了产业,又促进了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有助于温州的可持续发展。”

祝愿贩江口这颗镶嵌在东海之滨的明珠,闪烁着万丈金光!

三、温州人富了

温州致富速度惊人,1978年,全市本外币存款仅1.79亿元,至20088月末,全市本外币存款为4036亿元,30年翻了约2255倍,速度相当惊人,居全国前列水平。

据温州市人民银行行长吴国联说:“温州人手中存款的增长态势,是对温州‘藏富于民’特色的{zh0}侄释。现在温州一个市的存款总量等于西部某些省份全省的存款总量,而温州一年的存款增量等于周边某些城市全市的存款总量。”

富裕起来的温州居民生活消费日益奢华,衣着追求时饮非xx营养不食,温州各大酒楼天天满座,特别是节日,必须提前预订酒席,不然无法按时入席。近年来,城乡高楼大厦渐多,居民住房条件大为改善,青年人结婚买房都在100平方米以上,房间装璜,极其讲究,金碧辉煌,异常华丽。有钱的还在外地购买房地产。汽车拥有量几乎家家都有一二辆,手机、电脑更加普遍、诸多项目的消费指标均位居全省xx。

温州人为什么会如此富裕起来?

1、是温州人能吃苦耐劳、勤俭创业,敢闯敢拼,敢为天下先。原温州市长钱兴中在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汇报发言时说:“现在温州人在全国各地160万人,在世界各地40万人,温州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开拓市场。战后市场、危机后市场、竞争最激烈市场,温州人敢去开拓,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哪里没有市场,但只要有温州人,就可以开辟出

新市场。6070年代,温州人最可怜,讨饭多,搞假冒骗,被人看不起,是最不受欢迎的人;80年代,温州人最可畏,敢于天下先,以大无畏精神开拓市场,.使国人刮目相看;90年代,温州人最可爱,到处受欢迎。”

2、依靠党的政策治穷致富。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保证,党的政策就好比是指引我们前进的明灯,比如改革初期,确定了包产到户的政策,亿万农民便解决了温饱问题;继而,改革农村税费,取消农业税,农民告别了“皇粮国税”,种田的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了,然后又给农民“种粮补贴,发展给补助”,农民生活得到了改善,亿万农民正迈向城乡一体化发展新阶段。

80年代,温州的私营企业得到党的政策支持和保护,便迅速发展起来,比如正泰集团成为我国低压电器行业{zd0}企业之一;康奈皮鞋、正泰、德力西集团率先拿下三个xxxx商标,全市有283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打响了中国鞋都、中国服装名城、中国低压电器城、世界打火机王国等一些区域性品牌,出现了一大批行业质量好、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他们的发展和繁荣、知名和致富都和党的政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温州改革发展的成就已被国家光荣地列为全国18个典型地区之一,2008107日,在新华社播发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开拓成功发展之路——对全国18个典型地区的调研综合报告》中特别讲到温州的成功经验时说:“浙江省温州市,尊重和发挥人民xx精神,以市场取向改革xx发展动力,以促进就业推动全民创业,以商贸兴盛带动工业繁荣,以产业集聚支撑城镇崛起,以构建营销网络创新经济业态,以差异化经营打造品牌经济,以文化创新推动实践创新,从贫究落后的海港小城发展成为富裕发达的沿海大市,形成了独特的温州发展模式。”这段话,实事求是,真知灼见,令人反复阅读,意味无穷,作为温州人深感欣慰和荣耀。今后当加倍努力,继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把温州建设得更富裕更美好。



郑重声明:资讯 【改革开放30年温州的三大巨变〈作者:冯坚〉】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