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发,也叫剃头(旧文重发)

    在过去,理发也叫“剃头”。就是用剃刀把脑袋剃得精光吧。那剃刀就是现在刮脸刮鬓角用的那种折叠刀。小时候,为求个吉利,大人并不让全都剃光,在小小的、圆圆的脑袋瓜上还要留着一小撮头发,或是前边,成小桃状;或是在脑后留着一绺,类似小小的辫子。可这并没有给我求到好运,父母也没有因此就跟我多呆几年,早早的就离开了人世,把我们小哥仨撇下不管了。当时我大哥才十三岁吧,好在还有个继母,拉扯我们几年,直到我十三,也许是十二的时候,她也“思想解放”了,走了。

    那时剃头,多是在家里等着剃头的挑子来了,才剃的。不是有句歇后语吗?“剃头的挑子一头热”,就是那个样子的。剃头匠挑着一个挑子,一边是放着小火炉与脸盆,一边就是一个凳子,当然了,还有各种工具。到头发长的挺长了,听到外边剃头匠的“唤头”声,(即由一钳形钢片和铁棍组成的“唤头”,剃头匠通过鸣“唤头”发出的“当啷——”声来招揽生意,而不是像一些小贩那样用嘴吆喝。)大人就会命令:“快出来,剃头!”小孩子“护头”,不爱剃,可是没有办法,哪能拧过大人啊!

    后来,大一点了,就去理发馆,那时叫剃头棚。继母还在的时候,我常去继母的娘家,当然也就是姥姥家。跟前就有个剃头棚,一间小小的,黑黑的屋子。除了把旧旧的理发椅,就剩不了多大的地方了,只有一个长条凳,算是为顾客等待时坐的。墙上有个破镜子,旁边挂着一块黑乎乎的磨刀布,还有就是不知是谁给写的标语“莫谈国事”。这位剃头匠大家叫他“大和尚”,胖胖的,高高的,剃头找他,不剃头也有时到那儿玩,听着大人们天南海北的瞎扯,有几个老人有事没事的总在那儿呆着。我呢,听不太懂大人的话,主要是为了看大和尚给人家剃头,那个熟练劲可谓是“小李飞刀”,把一个个脑袋刮得明光蹭亮的。

    当时我就纳闷,大和尚自己的光头,那么亮,是谁给刮的呢,不会也去找别的剃头匠吧,还别说,真就是他自己剃的,他那个后脑袋勺可是怎么刮的啊,真行!这个手艺,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给顾客剃好了头,接着就是一顿xx推拿。看着那些老头舒坦的样子,我也好像是浑身通透,好舒服啊!关我什么事啊?可就是这样的感觉。我们谁要是睡落枕了,胳膊掉环了,大人也会领着我们去让他给东摸摸西捏捏的,几下子就给弄好了,真的就不疼了呢。

    好像是到了上初中,我才开始留了分头,偏分。也去理发馆了,这时的理发馆已有xx低档之分,xx一点的,进去是一排的理发椅,好几个理发师,白白的毛巾,屋子里也是亮堂堂的,屋子中间升着一个大大的炉子,上边坐着大水壶,总是咕嘟嘟地冒着热气。小徒弟手脚不闲地忙乎着。门外还有个转动的红白蓝相间的东西,转啊转啊的,挺好看挺好玩的。低档的,还是过去的那种剃头棚的样子,没有什么变化。一个剃头匠,一把理发椅,一间小小的房子,还是那脏兮兮的毛巾。不过这样的地方,只是些老头小孩理发的去处。

    后来呢,理发师中有女的了,乍一去,让一个挺年轻的女理发师给理发,摸着脑袋,摸摸脸,还挺不好意思的。再后来,男理发师好像就几乎绝迹了。

    现在呢,小理发店就更少了,好多的理发店变成了美容美发店了,有的还写着发型设计,不知是做什么的。有段时间,这些理发店多称“发廊”,好像名声不太那个,现在呢,就几乎全都是叫美发美容了。我呢,只能是满世界的找那些躲在偏僻处的小店去理发了。所谓的全活,也就是五块钱吧,要是到地摊上去找理发师傅,两块钱就行了,不过那不是全活,只管把头发剪短了完事。我则从没有敢进那些“美容美发”,“发型设计”的店里面去的。谁知要跟我要多少钱啊?

郑重声明:资讯 【理发,也叫剃头(旧文重发)】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