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的祖宗从“加拿大长途车”开始羊城晚报_叶世光的空间_百度空间

公交车的祖宗   “加拿大长途车”开始    2000年羊城晚报

      广州市{dy}汽车公司85岁的退休老人梁生说——

要讲广州的公共汽车的祖宗,得从1922年讲起。当时广州拆城墙建马路,交通落后,加拿大华侨蒋寿石,筹集侨胞资金,办市内汽车业,因股东以加拿大华侨居多,汽车行程较长,取名“加拿大长途车”,市民乘车称搭加拿大车。这一叫就叫至50年代末。

        30年代,陈济棠治粤,广州交通初具规模。1931年海珠岛北端小河填没,珠江北岸长堤、沿江路基本固定下来。1933年贯通河北至河南的海珠桥建成,汽车才有用武之地。不过,当时行驶的线路只有15条,车辆仅有50多台,以英、美产的居多。都是木板外壳,车厢内两边一溜大板凳,市民戏称火柴盒车。车厢避震差,机械声刺耳,行车时左摇右摆,好似不倒翁。

        80岁的陈伯说起那时的车辆行驶路线时猛摇头。当时政府要修笔直马路比登天还难,不少富户用花红(贿路)买通市政官僚,房屋需拆的不拆,马路成了九曲十三弯。市内桥多路陡,烂马路多,汽车常常死火。路人最常见的街景就是开车“伙记”(帮工)一边手搅发动,乘客一边在后推车。广州这个商埠,每天马路都被四轮载货大板车、两轮猪笼车、咕哩 (挑夫) 挤得水泄不通,庞然大物——汽车当然更举步艰难了。有钱人家向来视黄包车高雅舒适,穿街过巷一步到位,搭长途车的不多,真正乘搭汽车的大部分出于好奇。当时乘坐长途车叫“游车河”(观光),俗称大乡里出省城 (广州) 办事,若未坐过长途车,就算没到过省城了。

        1945年抗战胜利后,广州开辟了几条线路,黄沙至东山,黄沙经中华路至流花桥。因中华路四座牌坊妨碍交通,汽车常撞坏车头,1947年才搬迁。那年代,市道变化莫测,客运量下降。我和5个明友变买家当,合伙买汽车。6个人是老板也是工人,开车、乘务、维修等,真是棺材山地一脚踢。早上烧火加热锅炉、检查安全、搅车、推车,往往一早就被煤烟、机油熏成了花脸猫。待将车厢打扫干净后,方准上客。

        当了一辈子“乘务员”的黄燕芳大姐回忆道。那时的“乘务员”行家称“蛇仔”,杂七杂八样样干,开门、关门扶老携幼。当时汽车烧木炭,运行有三忌:死火、爬坡、坑凼。“蛇仔”总是一马当先排忧解难。汽车上海珠桥时,我就得早早跳下车,身背钱袋(售票袋),左手挽一桶水,右手握三角木,三两步快跑在前,一旦车轮爬不上坡,就赶忙往锅炉加水,用蒸汽加力,车轮往后退即迅速垫上三角木,这危险镜头司空见惯。

        60年代初,我国生产了解放牌客车,火柴盒车换了平头车,车厢整洁明亮也安全多了。票价一段仅4分,两段7分,三段9分。70年代,拖卡被淘汰,出了12米通道车,可载乘客100多人呢!再后来90年代又有了中巴、冷气巴、无人售票车,车上装视像监控、自动报站、电脑IC卡等先进装备,是我们当年不敢想象的啦。

   上世纪20年代,广州太平南路民营长途车,又称加拿大长途车,     
                                                    上世纪90年代双层巴士(香港音)



郑重声明:资讯 【公交车的祖宗从“加拿大长途车”开始羊城晚报_叶世光的空间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