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应该养成的行为习惯_天供山之子_百度空间

教育家洛克说过:把子弟的幸福奠定在德行与良好的教养上面,那也是{wy}可靠和保险的办法。可见,一个人从小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不仅会使他的那些好的行为方式得到巩固,而且可以转化为他内在的性格、情操、道德观念,成为他正确地为人处世的基础,建功立业的基础和他一生幸福的基础。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动态变化时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因此可以说初中阶段也是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zj0}时期。错过这个年龄段,再加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往往事倍功半,难以奏效。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出适应新时代要求和健全xx的人的历史重任。紧紧把握住这个有利时期,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不仅对学生现在的和谐发展起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会令学生终生受益无穷。

初中生应该培养怎样的行为习惯?我认为:文明习惯、守纪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应上是重点。

一、要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社会呼唤文明,未来呼唤文明。文明习惯主要是指人的仪表、用语、待人接物、卫生等方面的习惯。这几个方面都是人外在美的表现。中学生要注意自己的外部形象,做到仪表整洁、优雅,举止端庄、有风度。
   
xxx总理在南开中学读书时,学校门厅大镜上的箴言是: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扭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他将其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严格要求自己。这为他形成xx的人格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平日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教育孩子做到:服装发型整洁、朴素、大方,合乎中学生身份;坐、立、行姿势要做到端庄、合乎xx要求;待人、接物、行事中讲话使用您好、谢谢、请、对不起、再见等文明用语;参加会议或各种活动要遵守时间,不迟到、不早退;在公共场合安静听讲,不大声喧哗。总之,初中生应养成举止文明,彬彬有礼,乐于助人等 文明行为。

引导学生做到知行统一, 讲文明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重在做,讲文明的过程,其实就是随手做好身边小事的过程。诸如,随手关掉楼道里的忘关的灯;随手将赃物扔进进垃圾桶;在阅览室里看书,看完报刊后随手摆放归位;发现别人的自行车倒了,随手扶起;下雨时,邻居家没有人,随手将其晾晒的衣物收回等等。完成这些举手之劳的小事,讲文明落到了手中,给自己树立了良好的形象,给他人送去了方便,营造了温馨和谐的生活氛围。
二、要养成遵守纪律的行为习惯

纪律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公共生活中具有强制性的行为规则,严守纪律是现代人应有的素质,遵规守纪是孩子形成良好品德的需要,也是孩子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条件。 曾有一位记者问一位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你成功的秘密是什么?这位化学家回答:在幼儿园养成的守纪习惯。

任何一个人要自由、幸福的生活、学习、工作,都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环境,而这种稳定的环境,如果没有秩序和纪律的保证是无法实现的。遵纪习惯的养成,要从点滴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使他们懂得,任何一个人,必然要受到集体、社会、国家纪律和制度的制约。违法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违纪就要受到纪律处分。让他们懂得:做为中学生,首先要熟悉国家为中学生制定的《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如:课堂一日常规、校园纪律、集体活动纪律、图书馆纪律等。熟知交通规则、治安条例以及各个公共场所的有关规定,时刻不忘遵守这些规章制度。要让孩子懂得:没有纪律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必须守纪律。

三、要养成学习习惯

学习是长期艰苦达到脑力劳动,是青少年的主要任务。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良好学习学习成绩的先导。青少年正处于在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他们朝气蓬勃,精力旺盛,思想集中,记忆力强,有了好多学习习惯,就能提高学习效率。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上课习惯,做作业习惯和预习习惯。
   
上课前要认真准备好课堂学习用品,把上课用的书、练习本、笔记本和其他学习文具准备好,并进行可前预习;课堂上要集中精力,认真思考,加强领会,积极发言,做好笔记;课后要积极巩固,认真复习,实践应用。要认真做好家庭作业,做到自己独立完成,不抄袭他人的作业,书写工整,卷面清洁,做到问题不过夜,错误及时订正。
预习有课前预习,阶段预习,学期预习等多种方法,并可作出预习笔记。认真的预习,可以提高课堂的学习质量,提高听讲水平,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更可以提高孩子自学的能力,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通过预习,可以作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防止课堂上出现听天书现象。
   
课后的复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应该做到:.独立地把老师上课内容回想一遍;认真看一遍教科书,弥补课堂印象模糊的部分;整理好课堂比较,加工笔记内容;看参考书,使知识向宽度和广度发展;提高作业的质量,做作业时,先认真作好作业前的准备,认真审题,然后认真做题,争取一遍做对,力求做题速度加快,并能独立检查。作业要工整、简明,条理要清楚,围绕学习的中心内容作课外习题,认真更正错题,还要养成保持作业,以备复习时用的好习惯。

四、要养成劳动习惯
   
劳动可以培养人的吃苦精神,战胜困难的 毅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增长聪明才智,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人就是劳动创造的,智慧就是劳动的结晶,劳动会使孩子越来越健康,越来越聪明。

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去劳动锻炼,在劳动实践中让孩子真正懂得劳动者的崇高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在心灵深处真正诸如劳动人民的感情。把劳动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结合起来,激发他们的劳动兴趣。对孩子来说,主要是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完成自我服务的劳动和参加公益劳动。家庭的扫地、拖地、到垃圾、擦窗户、洗碗、烧饭、买菜、烧菜都应该会做;洗衣服、铺床、叠被子等都应该自我完成;为邻里、大院打扫卫生,为集体的义务劳动,在学校上劳动技术课,都应该认真进行。
   
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正确的劳动态度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家长应该告诉孩子:劳动就是改造我们周围的环境,使我们的生活、学习环境变得更舒适更美好,更有利以我们成长;劳动能强健我们的体魄,磨练我们的意志,培养我们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精神;体力劳动是脑力劳动必要的调节,有利于我们身心健康发展;每次劳动都是依次重要的学习、锻炼的机会。孩子劳动后,要及时进行评析总结,指出其优缺点,引导孩子去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要安排孩子一项需要长期持续的劳动项目(如洗碗),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
现在绝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里被视为宝贝、小皇帝,一些活儿,甚至一些简单的小事如扫地、洗碗、洗衣服等,都由家长包办,家长只让他们专心读书,能考上大学。无数事实证明,这种把学习和劳动对立起来的观念,有百害而无一利。家长如果不走出这个误区,久而久之,养成了这些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在家里没有劳动习惯,在学校了自然也不想参加劳动了。
    
今天的教育是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性教育,教师应紧紧把握住初中这个有利时期,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以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请记住: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

2 2009-10-15 17:59 |

郑重声明:资讯 【初中生应该养成的行为习惯_天供山之子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