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工业结构调整效果初显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2009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国际危机、美国和欧盟的贸易保护等众多不利因素接踵而至的困难局面,威海市工业系统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积极作为,克服重重困难,加快调整改善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确保全年工业经济健康较快发展。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750亿元,同比增长15.15%,实现利润总额212.8亿元,同比增长10.3%,实现利税总额334.6亿元,同比增长12.02%。

 

  近年来,全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充分发挥资源比较优势,提升改造传统,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基本形成了以机电工具、电子信息、运输设备、轻工纺织、食品医药五大产业群为骨干,(,)明显、区域特色鲜明的工业体系。2009年五大产业群共拥有企业1689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81.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62.4亿元,增长15.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81.3%;实现利税279.3亿元,利润179.2亿元,分别增长11.54%和9.98%,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83.5%和84.2%。工业结构调整的效果初步显现。

  (一)食品医药产业支撑作用明显

  食品行业逐步形成了以(,)集团、泰祥水产集团等企业为龙头,以“海洋三品”为主的蓝色海洋食品水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水产品产量居全国地级市xx。以中鲁果汁、华隆食品、清华紫光等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绿色农业食品和特色食品深加工产业,形成了特色无公害农业产品加工集群。以威高集团、达因海洋生物制药为支撑,重点发展生物医药、静脉插管、心血管冠脉xx涂层支架、自动采血器及血液分离器等{jd0}医疗产品,形成医药产业集群,是目前国内{zd0}的医疗器械生产基地。2009年食品医药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08.6亿元,同比增长20.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25.4%;实现利税95.0亿元,同比增长14.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28.4%;实现利润60.8亿元,同比增长5.6%,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28.6%。

  (二)机电工具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电机方面以山东华力电机集团、威海恒大电机集团为龙头,中小型、高效节能电机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形成年产各种中小型电机3000万千瓦的生产能力,居全国xx。以(,)机械、文登威力工具等企业为龙头,大力培植“小件巨人”,已经达到年产各种钻夹头3000万只、手工工具8000万套的生产能力,形成亚洲{zd0}的手工工具生产基地。以(,)、荣成锻压机床等企业为龙头,培植了数控加工中心、数控龙门机床、数控锻压机床等高科技产品,机械装备制造业得到快速发展。2009年机电工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07.1亿元,同比增长13.6%,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19.1%;实现利税67.5亿元,同比增长18.0%,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20.2%;实现利润41.3亿元,同比增长10.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19.4%。

  (三)交通运输业产能规模进一步扩张

  以威海新船重工、黄海造船、三星重工、大宇船业等10大骨干企业为龙头,形成造船产业集群发展的新优势,2009年实现造船完工量9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5%,占全省完工量60%以上。以三角集团和固铂成山轮胎为龙头,全市轮胎产能已达4000万条,轮胎子午化率达75%,是国内轮胎重要的生产基地。以华泰、(,)、(,)、(,)、乳山双连等企业为龙头形成汽车及零配件产业发展集群。2009年交通运输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0.7亿元,同比增长21.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12.2%;实现利税43.7亿元,同比增长15.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13.1%;实现利润28.2亿元,同比增长37.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13.3%。

  (四)轻工纺织业得到了进一步的改造提升

  轻工纺织业作为威海的传统产业,在威海的工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威海进一步加大了相关企业的整合兼并力度,改造提升老企业的技术水平,逐步形成了以魏桥纺织、艺达家纺、芸祥绣品、银洁绣品等企业为龙头的纺织品产业集群,目前家纺抽纱制品年生产能力已达2.6亿件,是国内外重要的家纺产品生产基地。以山花集团、海马集团为龙头形成地毯产业集群,已经形成年产3000万平方米中xx地毯的生产能力,产品覆盖全国xx市场,是国内{zd0}的地毯生产基地。以光威集团和环球渔具为龙头的渔具产业集群,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高创汇的碳纤维、碳素鱼竿、球竿等系列产品,已经形成年产渔具4000万只的生产能力,产品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是国内重要的生产和出口基地。2009年轻工纺织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6.6亿元,同比增长11.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13.4%;实现利税40.8亿元,同比增长1.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12.2%;实现利润26.4亿元,同比增长2.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12.4%。

  (五)电子信息产业稳步发展

  以三星电子、北洋电气、双丰电子等企业为龙头,带动一大批电子元器件加工配套企业,发展了扫描仪、打印机、传真机、通讯光缆、传感器、图像传感器等一批高科技产品,形成了电子信息产业群,部分产品居于国际和国内{lx1}水平。2009年电子信息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9.4亿元,同比增长6.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11.1%;实现利税32.2亿元,同比增长1.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9.6%;实现利润22.5亿元,同比增长3.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10.6%。

  二、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的建议

  (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以建设蓝色经济区、xx产业聚集区为总抓手,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坚持以xx、高质、高效为方向,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努力在蓝色经济区和xx产业聚集区建设上走在前列。坚持以自主创新为{dy}动力,以建设高层次人才聚集区、产学研结合密集区、科技成果转化汇集区为目标,下力气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

  (二)充分发挥骨干xxxx的带头作用,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

  进一步支持xxxx做大做强,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延长产业链,强化配套产品开发,降低生产成本。现阶段外商投资的领域和方向已经由过去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和政府管理环境的改善,到现在的xx产业集群的集聚度。产业集聚度已经成为影响资本流向的关键因素。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要依据产业链-产业群-制造业基地的发展思路,加强与世界500强、上市的合作,按照既定方针,扎实做好招商引资工作,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并加以改造、创新、提高,切实将五大产业群推向新的发展阶段,促进威海工业结构的调整。

  (三)打造共享资源平台,提高自主研发能力

  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强全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科技文献共享平台等基础平台的建设,例如,在通用设备制造业、机电工具制造业方面可以建立模具设计、快速成型、测评中心等相关共享平台,在食品医药产业方面可以依托两所高校的生物研究中心,共享实验室等。通过加大公共投入,打造共享平台,降低企业研发费用,提高威海优势产业的研发能力,使优势产业更强,从而吸引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独具特色的优势产业。

  (四)加快建设一批xx产业聚集园区

  切实加强各类科技园区建设,通过引导和支持,进一步发挥各类科技园区的龙头带动作用。优化投资项目结构,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联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努力打造各类科技园区的品牌效应,推进企业研发、创新孵化、创业加速和服务支撑体系建设,完善适应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的软硬环境,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带动全市工业结构的调整。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威海市工业结构调整效果初显经济效益稳步提高】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