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dear David Quail, Rubbish的开场废话:
{dy}篇
标题:Slow Growing Cacti from Seed(播种生长缓慢的仙人掌)
用播种来繁殖仙人掌和多肉植物一直是我的特殊嗜好,我的收藏很大一部分就来源于此。由于在每一批苗子中我都会挑选出{zh0}的两三株留下,所以我拥有充足的优质种子供给,这鼓励了我进行试验,在基于同一批种子的不同育种方法中做适当的比较,而且,对于这些自采种子的来源、年龄和品质,我总是很有把握。
育种生长缓慢的掌类最成功的方法是偶然发现的。以前我在温室中使用自制育种箱,效果马马虎虎但还不太稳定,所以我开始找寻更可控的热源和光源以及一种能够给约克郡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少做点贡献的加热方法。幸运的是,我家里有个带炮弹热水器的大干衣橱【有点晕是吧?买个大炮弹放哪儿都看不惯,干脆安一大柜子塞进去,耗散的热量又正好拿来干衣了,很环保的哟】,衣橱的顶部相对没怎么使用,在和老婆一阵巧妙周旋之后,我占有了这12英寸高的空间,在里面安装了一个长6英尺、宽14英寸的隔板,并在顶板上固定了2根5英尺长的荧光灯管,这样一来灯管距离土表大约就有6英寸。
一开始我用Grolux灯管【估计是某品牌的某个系列,知道的朋友请指点下】,但因为价格高昂,我又试验了普通的灯管而且得到了同样的结果,所以现在只用普通灯管,不过相信如有能更加xx模拟原生地光照的灯会好一些。这些灯都由一个定时开关控制,每天提供14小时的光照,没有安装额外的加热设备。夜晚温度通常在华氏65~70度之间,白天由于灯管工作带来热量,温度通常在华氏75~80度之间,偶尔也会更高一点。昼夜温度变化是有益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原生地环境。极端的温度在以前曾制造过麻烦,要注意避免。很高的温度常常会抑制出苗,或者伤害幼苗,尤其是毛细根,还会引起土表板结;太低的温度则会造成腐烂、感染和生长迟缓,有时甚至是{yj}的停滞。对于缓慢型掌类来说,这些问题通常就等于生命的终结。我们的目标是尽可能提供理想的环境让它们快速长大(相对的快),因为它们只在很小的时候难服侍,一旦没有停滞的度过幼年期,和那些没有得到良好照顾的植株相比,它们就会继续长得更快更漂亮,也更多花【没有停滞的度过幼年期,很关键哦】。
培养土我用约翰英尼2号(40%)、洗净的河沙(20%)、细花岗石碎屑(20%)和珍珠岩(20%)混合而成【约翰英尼2号 = 表层壤土7份 + 泥炭藓3份 + 粗砂2份,外加少量石灰石、牛角马蹄、过磷酸钙和硫酸钾,后面的这些少量添加我一般都忽略】,任何可能阻挡幼苗纤细根部的大块状物都必须丢弃或者敲碎。由于播种量很大,我通常用半盘【半盘原文half tray,根据后面的叙述,半盘是全盘的一半大,而且两个半盘正好装入一个全盘,也许还有1/4盘1/8盘等等。英国人行事严谨,没准连盘子都是国标的。这种盘子的边沿应该比较高,底部大概是自行打孔的】,当然偶尔在一些单独播种的情况下也使用小点儿的花盆。盘子或者花盆填满培养土后,要轻轻按压以确保浇完水不会发生下陷。如果一盘中要播多批种子的话,这个时候还得放置好隔离物。然后将容器浸入添加过抗xx药剂的温水中,直到土壤xx浸润。抗xx药剂我用墨菲XXXX【原文Murphy's Copper fungicide,望文生义推测是种含铜的xx剂】,但要谨慎,因为浓度过高或者反复的使用都会抑制出苗。
接下来是播种,我基本上从来都是一粒一粒的播,这项工作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繁重,而且还有节省以后移植时间、避免破坏根系的优点【点播可以严格的控制间距,避免种苗很快就长到互相掐,不过个人认为苗子稍微有点挤是有好处的。Rubbish看过不止一个老外关于移植的文章,貌似都不修根,所以他们会希望避免破坏根系】。将种子放在小型容器中,比如盖子什么的,用钟表起子做播种工具,拿起子沾一下盆中的培养土使{jd0}湿润,然后再用起子头粘一粒种子起来,把种子按进土中【没起子的不必专门买,用牙签就好了】。除了最小的种子,我都会在表面再用一点点培养土覆盖。由于土壤的湿润,整个操作相当快,熟练之后每分钟大概能播20粒种子。种间间隔取决于种苗的生长速度,但基本上各个方向都是每寸3或4粒。我播种通常会选在时间比较充裕的隆冬季节,之所以这么早,一部分原因是这个时候几乎没什么其它的生命在活动,一部分原因是能够给苗子一个尽量长的头一年,但主要还是因为我的方法不必依赖英国反复无常的天气,而且能全面控制生长环境。
当计划哪些种播在一起时,应该考虑生长速度和后续的环境要求是否相近。我最开始的埋头苦干就忽略了这一点,结果皱棱球和毛花柱成了邻居……最慢的掌类会在初生环境中呆上2年甚至更长,所以别让它们被其它长得快的苗子欺负,也别因为得移走那些大个子而给它们造成不必要的干扰【嘿嘿,貌似去年有位朋友把帝冠和狮子王播一起啦】。
播种完成后,将盘子从水中端出来并用聚乙烯膜xx封闭,为避免膜塌下来覆盖土表,要加上些支撑物【聚乙烯膜就是农用薄膜,用保鲜袋效果也是一样的,唉,都是白色污染啊,大家省着点用】。我的办法是把两个半盘放入一个全盘,用电线做个框把聚乙烯膜撑起来,并压紧四周【电线应该是电工用的那种,中间是很粗的单芯铜/铝,外面厚厚一层塑料皮。用五金店买的粗铁丝也一样,只是会生锈而已】。对于小盆子,我用单个的塑料袋来套住,插个标签就可以做支撑了。要尽力确保水分不会从聚乙烯遮罩里跑出来,这样盆土就可以长期保持湿润而且几乎不必浇水,在很忙的时候我可以连续好几周xx忘记这些苗子。
在这样的环境中培育精品掌类相当成功,比如皱棱球属Aztekium、岩牡丹属Ariocarpus、菊水属Strombocactus、姣丽属Turbinicarpus、月世界属Epithelantha和松露玉属Blossfeldia。我采用同样的环境来播种大多数其它的掌类,但有些会黄化,尤其是丽花球属Lobivia和有沟宝山属Sulcorebutia,这些种类我会播在一起,当黄化明显时就移到窗台去。某些案例出苗不太理想,但后来移到自然光线下以后,萌芽增加了,遗憾的是我没有记录下相关的种属。一些大个头的掌类和从寒凉地区来的掌类,比如毛花柱属Trichocereus、仙人掌属Opuntia、Maihuenia拟叶仙人掌属【感谢22楼挖花同学同学指点!】和短钩球属Austrocactus,通常都在2月底之后播种,直接放在室内的向阳窗台上出苗,效果也很好。多肉类一般不喜欢干衣橱,所以给它们都分配了向阳窗台,但所有种子的用土、播种、浇水和封闭方法都是相同的。某些多肉类需要特殊待遇,Terry Smale在1987年六月多肉杂志第5期39、40页发表的优秀文章就给出了肉锥花属Conophytum成功育苗的理想环境。
长得快些的掌类根据盆内空间的占用情况在衣橱里呆3到6个月;慢些的则至少要呆上6个月,有时会是一整年,这些苗子从来不黄化,株型xx,尤其是皱棱球属Aztekium和岩牡丹属Ariocarpus。有时候青苔要来惹麻烦,对付这个问题我会在出苗完成后、当种苗大到不会被掩埋的时候洒上碎石屑,通常这也是青苔还没有发展得太麻烦之前,如此就能xx镇压。但是对于皱棱球Aztekium和松露玉Blossfeldia这个办法就不管用了,我只有拿小起子把每一丝青苔挖出来或者压烂,很费事但还相当有效。明年我将测试把椰子壳加入培养土能否抑制青苔生长。
最重要的是,通过完善精品掌类的繁殖方法,我们可以满足收藏者的需求,而最终达到保护原生地资源的目的【大家别买野生的了,破坏环境啊,勿以恶小而为之,善哉善哉】。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大家的试验提供一些想法,但对于申购干衣橱引发的家庭不和谐我将不负任何责任。欢迎读者们提出意见、分享心得。
附图:
图1:15岁花笼 http://www.living-rocks.com/quail/quail1.htm
图2:仍在播种盘内的花笼,1995年播,18个月大 http://www.living-rocks.com/quail/quail2.htm
图3:14岁三角牡丹 http://www.living-rocks.com/quail/quail3.htm
图4:8岁花牡丹 http://www.living-rocks.com/quail/quail4.htm
图5:8岁花牡丹 http://www.living-rocks.com/quail/quail5.htm
图6:11岁龙角牡丹 http://www.living-rocks.com/quail/quail6.htm
图7:星球杂交,95年播,19个月大 http://www.living-rocks.com/quail/quail7.htm
图8:星球杂交,96年播,7个月大 http://www.living-rocks.com/quail/quail8.htm 第二篇
标题:Slow Growing Cacti From Seed, Some Further Observations(播种生长缓慢的掌类——进一步的观察)
本文是我对缓慢型掌类持续热爱的成果——尤其是墨西哥种类,是我对批量培育实生苗的可*方法不懈追求的成果。上一篇文章中描述的方法已经不可避免的得到了升华和提纯,我还搬了家,这可给了我进步的良机:我们的新家座落在一个面南坡地上,温室的位置不管冬夏都能全天接收阳光照射,哦,等等,得是在云彩决定移驾别处的时候,它们习惯于聚集在奔宁山脉之上【南向坡地~偶滴天堂~】。
尽管更多的阳光对于植株的后期成长和保持温室的温暖有巨大的价值,但出苗以及幼苗的早年生活依旧在使用人工光照的育种箱里。这是因为英国的天气变化太大,自然光线在晴天过于强烈而在阴天又太弱,用在这些缓慢型掌类上是难以得到好效果的【嗯嗯,成都基本也是这样了】。我的上一篇文章提到我霸占干衣橱顶部当作育种箱,不幸的是,搬新家后老婆抢先一步获得控制权,宣称该处正式用于存放床单,我只得另觅出路。实际上我早已将育种设施发展到干衣橱之外了,所以新设施可以基于二者之一。
我目前的主育种箱安置在温室中,主体是个1.32米*0.82米的木箱,由12毫米夹板拼装而成,没有底,顶部为活动面板。箱子放在花台下,下面垫两层22毫米厚的膨胀聚苯乙烯板以隔热,冬季还可在侧面和顶部增加膨胀聚苯乙烯板【这个东西应该就是电器箱子里的白色泡沫塑料吧】。箱内顶部纵向固定了两根4英尺长的木条,每根上面安装着2只荧光灯管,顶盖的其余部分都可以在需要操作时拿掉。{wy}的加热是一条电热丝,但只在冬天熄灯之后使用,其它时间灯管发出的热量就足够了。灯和电热丝都是由时间开关来控制的,每天照明12小时。在炎热的夏季我需要把顶部打开一点以排出多余的热量。在这样的条件下,温度将维持在华氏62度(摄氏17度)~95度(摄氏35度)范围内,不过出苗的前三个月,我会尽力保证{zd1}温度在华氏65度(摄氏18度)以上,必要的话就把侧面和顶部隔热板加上。
我还有另外一个可达到同等效果的育种箱,其侧面使用聚乙烯气泡膜【小时候可喜欢捏这个了,一按一个响】,顶部为三重有机玻璃,内设电热丝,光照则自然光和灯光兼有之,同样受控于时间开关。这个箱子也安置在花台下面,但与前一个不同的是,它可以接收到自然光线,包括清早的阳光。
在普通白色荧光灯工作得很出色的同时,一位电工朋友建议我尝试一种专门为服装店设计的灯,其光谱更加接近自然光,因此可以正确显示出顾客购买的服饰颜色。这种灯称作Polylux XL,可以毫不费力的在灯具店买到,比普通灯管贵一点,但不过分。这种灯有一点特别好,就是同样功率光流量更大,因此育种箱里的灯管数量由4只减少到3只,而且对种苗生长没有任何负作用【Rubbish逛了不少家装超市都没见到这样的灯,灯光如何显示颜色的指标称作“显色性”,这种灯的显色性是很高的】。
绝大多数播种都使用半盘,因为小点儿的容器更容易流失水分。盘子用不漏水的聚乙烯袋封闭,袋口拿封口绳牢牢扎紧【封口绳原文freezer tie,应该是胶皮内包着一根细铁丝用来扎口袋的,不清楚学名是啥】,不让任何水分溜走。为防止袋子塌陷覆盖土面,盘子四周固定了两条电线。封闭好的塑料袋们紧密的团结在育种箱内,xx不用我操心。在搬家之后的那段时间,我们xx没工夫来照顾种苗,一整年中仅仅有两次查看和补水,尽管我绝不建议这么做,但实际上苗子全都长得很好,一点儿也没因为受忽视而经历苦难。正常情况下,我每月视察一次,以防万一有虫子和霉菌侵袭,但种苗常常只是在袋子破了或者封口松动的情况下需要补水而已,否则它们六个月才要浇一次水。浇水的时候我一般会添加些肥料,比如Chempak或者Phostrogen【呵呵,大概是英国常用的两种肥料吧,不会翻啦】,浓度小于等于推荐值。
培养土的试验一直在继续,每一种使用过的配土都有记载,出苗率、后续生长速度以及经历的任何藻类、苔藓和病虫害问题都被记录下来,这样我就能根据之前的结果来改进配土。我的结论是,培养土的疏松性远比培养土由什么组成来得重要,很多不同的配土都产生了优异的结果。在一次比较试验中,基于泥炭藓的配土一开始出苗率和生长速度要强一点,但一段时间后约翰英尼型配土中的苗子又赶了上来。不过现在我不用泥炭藓为主的培养土了,因为一旦去掉聚乙烯袋之后,泥炭藓更容易召来尖眼蕈蚊,现在我只用基于约翰英尼(xx砂壤土)的培养土。
一直以来效果都{zh0}的配土是由40%约翰英尼幼苗或1号培养土、25%粗砂(最理想的是大概1到2毫米直径的颗粒,不含有导致土壤起块的粉尘)、25%幼苗级蛭石和10% Biosorb(一些吸附力很强的红色小颗粒)混合而成【Biosorb应该就是我们这里俗称的拉卡粒,砖红色球状颗粒,花市卖栽培材料的有多种尺寸出售】。这种土壤十分透气透水,纤细的根部很容易穿透,内有大量空隙,利于根系健康和益生菌活动。其疏松特性也能抑制藻类和苔藓生长,尽管我依旧会遇到此类问题,一旦发现其踪迹,我都会洒上些粗砂——假如幼苗已经大到不会被掩埋的话,要确保粗砂是干燥的,不然很可能卡在幼苗上。用微波炉来xx土壤的方法已经废除不用了,因为这会造成不可预测的有时甚至是灾难性的后果,在无论有益还是有害的xx和其它有机体全都被杀灭后,新的殖民是不平衡的,不良生物可能占优势。现在我每年开始播种的时候都会确认使用的是一包新鲜的培养土,而其它的材料都清洁而干燥。我现在一般都不使用杀虫剂或者xx剂,因为很少遇到这类麻烦,偶尔有腐烂发生的话就动用xx剂,但某些情况下还是需要预防性的在水中加入xx剂以杀死种皮上的孢子。
生长很慢的苗子,像岩牡丹属Ariocarpus、皱棱球属Aztekium、Geohintonia、菊水属Strombocactus、姣丽属Turbinicarpus、帝冠属Obregonia、松露玉属Blossfeldia和精巧球Pelecyphora aselliformis【原文如此,前边说的都是属,而这个只提到种】等,我会让它们在育种箱内渡过{dy}个冬天,第二年的夏天才移到阳光下,所以它们可以在光照和温度都稳定的环境中不间断的生长15到20个月。用这样的方法培育其它敏感种类例如奇特球Discocactus horstii也相当成功。所有小苗都长得特征明显,没有黄化,呈深绿色,而且对接下来的自然光照适应得很好。实际上有一株如此养了不足18个月的龙舌兰牡丹Ariocarpus agavoides幼苗在8月移到阳光下之后的六周内,对9、10月的白昼缩短现象做出积极响应,19个月大就开花了!【跨菜!真让人激动对不对?】
种苗从育种箱里移出来之后,去掉聚乙烯袋,在土表铺上碎石屑——如果还没有这样做的话,然后放入育苗罩,搁在花台上或者台下明亮的地方。育苗罩就是个简单的聚乙烯遮罩,没有额外的加热设施,但聚乙烯膜能过滤光线,能保持空气更湿润,能阻止土壤干透和提升温度【育苗罩原文propagating frame,推测是用木条、电线或者铁丝做成的一个框架,然后蒙上聚乙烯膜,底面留空】。幼苗将在育苗罩里呆2年左右,然后就敞开在温室中。我所了解的缓慢型掌类,尤其是墨西哥产种类,都喜欢高温,但是在幼苗时期只能承受过滤后的光线【很重要,Rubbish放在自然光下的苗子有被烤熟过,场面十分惨烈】。在炎热的晴朗夏日,当温度有时能达到华氏90度以上时(35摄氏度)【呵呵,看来那里夏天还不够热哦,不过我们也不能一味追求高温,总有个上限的吧】,如果土壤湿润,你几乎可以看见它们在长——没错,我说的包括岩牡丹属!那些说这些类型不论幼苗还是成株都不需要多少水份的论调都是胡说。在气温高的时候它们需要痛饮,{zh0}用浸盆的方式浇水,当然疏松、透水性强的土壤是必须的,受到如此优待,它们的萝卜根很快就会膨大到将盆子撑变形,快得令人惊讶。
我也在育种箱里播种多数其它生长快一些的掌类和多肉类,但这些都会在3到6个月之后移到自然光线下。某些种类,特别是仙人掌属Opuntia、芦荟属Aloe、龙舌兰属Agave、丝兰属Yucca、生石花属Lithops和其它个头比较大的多肉类,则直接在温室内或者窗台上度过它们的头几个月,同样用聚乙烯膜封闭,但没有加热和遮荫。
别忙着移栽和上盆,植株拥挤有助于保持土壤湿润、加速生长,所以每当我需要移栽的时候苗子都长得相当紧,不过别担心,疏松的土壤很容易剥落,因此要解开缠绕的根系也不那么困难。之后的用土就比较接近我的标准配土了:40%约翰英尼2号、20%碎石屑、20%粗砂(经过清洗的河沙)和20%珍珠岩。碎石屑我一般用花岗石,但针对生长在石灰岩地区的缓慢型墨西哥种类,我已经开始用石灰石代替,效果良好,同时还要加一些重质碳酸钙(颗粒状,不是粉尘)。但是我没有在一开始的播种用土里加入石灰石,也许以后再试验啦,因为我的出苗率通常很高——种子新鲜时80%以上,而且种苗生长速度也足够快,所以我不急着更改这经过检验的土壤配方。不过移栽加入石灰石后,种苗在新土壤中的初始长势很劲,有些甚至是戏剧性的,可我不能过分激动,还得多观察些时候。
当小苗转移到自然光线下之后它们的冬季养护就和其它所有成株相同了,9月底停止浇水,保持干燥直到三月或四月初某个适当的晴天,然后日常浇水又恢复正常了。我努力维持冬季{zd1}温度在华氏40度(摄氏4度)以上,但某些夜晚会低于这个温度,不过还好没有低到冰点。
播种是一项非常充实的活动,有人工光照和加温还能在深冬开展,这样一来你就可以全年无休的养花了。缓慢型掌类的种子现在可以轻松的在多个优秀种子供应商那里买到,别忘了给自己的植株授粉哦,这可是另一个丰富的种子来源。我们还在等什么?做点有助于植物保护的事——今天就播种吧!
附图:
图1:7个月大帝冠苗子 http://www.living-rocks.com/quail2/fig01.jpg
图2:13个月大欣顿花笼苗子 http://www.living-rocks.com/quail2/fig02.jpg
图3:快5岁的欣顿花笼 http://www.living-rocks.com/quail2/fig03.jpg
图4:不到4岁的龟甲牡丹 http://www.living-rocks.com/quail2/fig04.jpg
图5:不到3岁的银牡丹 http://www.living-rocks.com/quail2/fig05.jpg
图6:8岁左右开花的岩牡丹 http://www.living-rocks.com/quail2/fig06.jpg
图7:不到5岁的三角牡丹(var. horacekii) http://www.living-rocks.com/quail2/fig07.jpg
图8:不到4岁的龙舌兰牡丹开花 http://www.living-rocks.com/quail2/fig08.jpg
图9:7岁菊水 http://www.living-rocks.com/quail2/fig09.jpg
图10:不到5岁的欣顿牡丹 http://www.living-rocks.com/quail2/fig10.jpg
图11:不到5岁的黑牡丹(var. macdowellii) http://www.living-rocks.com/quail2/fig11.jpg 补充 一、两篇文章中的育苗要点:
2. 用土。培养土应疏松、透水透气性俱佳,建议使用以xx壤土为主的配土。共有两种配土:
二、约翰英尼简介及配方:
三、岩鸣的“三高”播种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