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5以后,关于日本在战争结束后送给毛子国1发原子弹的详细解密资料大量出现,在此前,毛子国虽然也有这类传闻,但内容含糊,很多毛子资料推测认为美国是投了3个原子弹,只炸了1个,日本送的是美国投下的其中1个哑弹。事实上美国只投了2个原子弹,并无第3个原子弹投射在日本。关于送给毛子国原子弹的事情,在解密资料逐步公开后,考证确实有此事,但那不是美国的而是日本自己的原子弹。 二战时期能提炼制造原子弹用途高浓缩铀的国家有3个,分别是美国,日本,加拿大。日本起步非常早,但就是缺乏铀。另外日本的原子弹研制是海军一套,陆军一套,彼此根本不联系,甚至彼此不知对方的存在,所以日本在原子弹方面的竞争输给了美国。 日本的原子弹研制主要在2个地方,1个是在本土,另1个是在韩国的兴南,分别隶属海军与陆军。本土的原子弹制造主要依靠德国提供的氧化铀,德国实际不具备提取高浓缩铀的能力,重水反应堆里提取的是低浓缩铀,这些浓缩铀是交给日本的。但德国对日本的铀输送至少在早期是零零星星,时断事续,这固然有潜艇运输困难,以及德国的铀矿开采与提炼经常遭到干扰破坏的因素。但主要因素还是德国人留一手,不愿意不甘心让日本单独拥有原子弹,大量的氧化铀并没有及时向日本输送,而是自己藏起来,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拥有了提取设备,自己使用。所以,本土的原子弹研究在1944年以前由于严重缺铀,进展很小,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到1944年德国发现战况危急,开始全力向日本供铀,到此时日本本土的原子弹试制才算真正展开。 由于德国提供的铀已经有相当的丰度,并非只是xx铀,日本只管进行{zh1}阶段的分离就可以了,所以进展飞速。但在关键时期,美国对日本本土进行了战略轰炸,日本的电力设备受到破坏,铀分离被迫停止,分离设备被转移到了山区的山洞里,但电力供应则无法恢复到可支持铀分离继续运行的状态,所以日本本土的原子弹制造在关键时刻被中止了。 日本宣布终战之前,阿南已经在御前会议上获知了本土原子弹制造的情况,阿南紧急召见了仁科芳雄博士询问原子弹的情况,问仁科能不能在3个月内拿出原子弹,仁科回答:目前电力紧缺,不要说3个月就是3年也拿不出来。日本本土原子弹就这样停留在仅差{zh1}1-2次分离的状态,如果德国早点抢送铀,或美军晚几个月夺取塞班,那日本本土的原子弹制造是可以{lx1}美国成功的。 除了本土原子弹研制以外,日本在韩国兴南也有个独立的原子弹制造计划。兴南原子弹制造工厂是1943竣工并投入全力工作,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开打后,在韩国的兴南(现北韩核基地所在地)发现了大型铀矿,因此在兴南又突击搞了一套与本土原子弹研制无联系的原子弹制造计划,兴南的原子弹制造由于可以利用韩国与满洲国的电力,并这2个地方并无大型工业生产争电,因此电力充足,设备也相当充裕。因此进展很快,但起点低,是从开采xx铀,并提取低丰度的硝酸铀开始,要进行反应堆内初步浓缩才可以用于分离。因此耗时漫长,不过也没受到干扰,因此能够顺利进行。 到8月6日广岛原子弹爆炸时,兴南原子弹{zh1}一次分离成功,日本关于终战还是继续战争的争论再起,由于美国已经拥有了原子弹,并可以轰炸日本本土。而日本的原子弹则还未解决投放问题,而且即使解决了投放问题也不能立即对美国本土投放,加上不知道美国到底有多少原子弹,所以日本不敢使用。在得到国体保证后,日本就宣布终战了。 至于兴南原子弹,一些资料显示首批分离完毕的浓缩铀组装了2发原子弹,并表明其中1发于8月8日在日本海引爆,用于试验并取得成功,另1发在终战后交给了毛子国。其他资料也都共认,兴南的设备,资料,核材料与1发原子弹被毛子拿去了。关于兴南核设施与原子弹的去向,以及兴南在终战时已经有了原子弹,目前毛子国,美国,日本所有解密资料对此都是无异议的,存疑的只是兴南原子弹是1发还是2发,有没有8月8日那次日本海试爆。 战后日本秘密移交给毛子国的那发原子弹就是兴南原子弹,日本认为只有毛子国迅速拥有原子弹,才能走上与美国对抗的道路,而迫使美国解除对日本敌对,转而支持日本建立盟国关系抗衡毛子国,这样日本就可以利用美国的力量迅速复兴了,所以兴南的核设备,核技术资料才会移交给毛子国,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在转移兴南的设备资料时,还附送了5吨黄金,用于帮助毛子国战后重建。
此照片为1937年日本理化研究所的产品型高速回旋离心加速器。日本首次利用加速器分离铀235成功是在1933年,荒勝文策博士在台北帝国大学利用自行设计的加速器分离铀235成功,几个月后理化研究所仁科芳雄博士也利用自行设计的设备分离铀235成功,此后日本不断出现新型加速器可用于分离铀235,如果能获得军方支持,立即大量购买铀矿石并将加速器实用化工业化的话,那1933年日本就可以进行原子弹试制了,但日本军方直到1941年才下令试制原子弹,此时日本的产品型加速分离设备数量很少,基本都集中在理化研究所,而此前试验性分离出的高浓缩铀数量极少,远远不够制造1发原子弹,而由于错过了{zj0}时机,在战前未大量进口xx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大量进口铀矿的渠道已经不存在了,所以日本的原子弹生产当时只能寄希望于德国提供低浓缩铀,日本理化研究所的原子弹研究被陆军捷足先登取得,代号为2号计划,陆军原子弹制造负责人就是此照片上中间那位仁科芳雄博士,也被称做日本的原子技术之父,2号计划把日本本土所有的大学都利用了起来,并迅速开发了多种巨型高速加速器可用于分离铀235,分离设备主要集中在东京,大阪,京都
此照片为2号计划中,京都帝国大学1942年世界{zd0}巨型加速器。此型巨型加速分离装置分别设在京都与大阪,其中京都帝国大学的巨型加速器在战争中没遭破坏,战后美国人发现了这些庞然大物,冷汗直冒,这时才知道日本早在造原子弹了,如果日本有足够的铀矿,那原子弹早就砸在美国人头上了,发现这些巨型设施后,美国在全日本展开大规模搜寻,不久将日本全部的核设备都找了出来,全部拆除,一部分运到美国研究,其余的全部炸毁沉海
日本战时的电磁加速器核心装置实物。这一加速器的使用可以说日本的核技术当时已到惊人地步,真要德国不藏私心,全力供铀的话,在1943年战争就应该结束了。这个装置是战后日美和解后,日本从美国索回的实物,碑上照片为战时写真。
日本陆军原子弹负责人仁科芳雄与他的原子加速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