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农业,国家应有长远眼光

生物农业,国家应有长远眼光

2010-03-13 10:19:18 阅读8 评论0 字号:


作者:宋维平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者:刘斌  
  “很多年前,西方国家就感受到了资源的压力。”在大北农集团的办公室里,副总裁宋维平说,15年前,西方国家就预言中国将被这个问题困扰,而当时正在追求经济高速增长的政府和人民并未在意,“现在,我们感觉到了。”

  面对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能源危机加重的趋势,传统的发展模式显然束手无策。宋维平说:“在这种压力下,国家不得不培育生物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因为生物产业的发展,将为整个社会所面临的健康、食物、能源、生态、环境等重大问题开辟新的路径。

  压力下的生物农业

  宋维平介绍说,实际上生物产业是工业经济的概念,是从政治经济学角度来规划一个国家的新兴产业,就是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所形成的新兴产业。“目前一般所说的生物技术包括四大技术:发酵技术、酶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蛋白质技术。根据技术应用于不同领域,进而分为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等几大板块。”

  “目前进展最快、影响{zd0}的是转基因工程技术。”他说,在育种方面,用传统的育种方法,一个新品种可能需要十到二十年,而现代分子生物学通过直接操控基因,很快就创造新的生命体,这大大推动了生物产业的发展。

  在生物农业领域,目前生物技术主要应用于育种、饲料、动物疫苗、农药、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方面。大北农集团的主营业务就是生物育种、生物饲料和生物疫苗,年平均增幅达到20%~30%。

  据宋维平估计,2009年,全国生物农业产业产值大约在550亿元人民币左右,生物种业占了300多亿元,生物饲料为80多亿元,生物疫苗为50多亿元。至于生物农药、生物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总量才占15亿元。

  生物农药发展较慢是因为见效慢,宋维平告诉记者:“如果没有相关的法律,农民当然愿意用化学农药。”生物肥料使用起来过于麻烦,一袋磷肥就足够的田块,需要几卡车的生物肥料。而植物生长调节剂类似于xx,对农业生物有机体以及对人类、食物链、生态系统比较安全的调节剂种类还比较少。

  尽管如此,“发展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意义远大于生物种业。”宋维平分析说,生物种业再怎么做,“撑死也就600个亿的产值”,而问题在于,目前国内还在大量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和化肥,这对土壤、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  “再好的种,你土地污染了,怎么长啊?”宋维平不无担忧。

  由于生物农药和肥料发展得较慢,因而并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更为严重的是,目前国内有种声音认为,“如果中国用生态学的办法解决粮食安全问题,那样会饿死人的”,因此“只有转基因才能够解决粮食安全”的论调占据了上风,并最终影响了国家决策。{zx1}发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注更多的是“推进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对于生物农药及肥料,并未涉及只言片语。

  “像我们国家这种做法很危险,我觉得国家应该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大力研究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这对我们国家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你明白我的意思吧?”

  投入,还需要投入

  与生物农业的发展速度相比,生物医药则显得狂飙猛进。据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工作人员透露,2009年全国生物医药产值大约达4000亿元人民币。生物医药产值的高歌猛进,成为国内很多省份出台扶持生物医药发展政策的驱动力,由于投入总额有限,流入生物农业的支持力度势必减弱。

  但这对生物农业的发展来说,国家投入显得极为重要,这源于生物农业(或者整个生物产业)面临着自主知识产权的巨大压力。宋维平分析说,这和过去的DVD很像。

  “过去我们生产DVD,到处找技术,等大规模生产的时候,日本人说,这个技术是我的,美国人说,这个技术是我的,你生产DVD,如果出厂价1000元,你交知识产权费就要800元,那你的成本呢?你就没法生产。所以我们的生物农业,包括生物产业仍然面临巨大的压力。理解这个概念就理解它的危机所在。”

  所以,中国生物产业要发展,{dy}是国家必须投入大量的经费,产生大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没有这个,后面的就谈不上。更进一步,还需要在WTO原则下建设适合中国发展生物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既保护自己,又挡住外来者。”宋维平说。

  宋维平透露说,目前国际上很多生物农业公司把相关基因和技术免费供我国的大学做实验研究,“等你搞商业化的时候,他就来收费了,这是暗中抢占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市场的阴招。”

  在企业层面,虽然企业的意愿很高,但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方面,生物技术研发的相关人才、设备、成果80%以上在高校院所,离产业化和市场比较远。另一方面,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非常弱,不得不去大学和研究所买技术成果,而买的方式并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你一辈子买下去?”宋维平有些无奈,这是生物农业企业致命的难题,严重阻碍生物农业产业的发展。

  “政府应该出台更有力的激励政策。”他说,通过税收、融资等各种手段,促进中小型生物技术企业的发展,“你不是要培育新产业吗?如果你在5年之内培育出5000个每年销售在一到两个亿左右的中小型企业,产业不就出来了?”

  在中关村,像大北农这样规模的生物农业公司,还有好几十家。2007年,他们正式结成联盟——中关村农业生物技术产业联盟,“我们想搭建一个平台,聚集中关村资源优势,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我们一直期望中关村能划出一两千亩地,专门建一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准的农业生物技术创业园。”宋维平并不避讳他们的另一个想法,他们想用联盟的力量跟政府进行沟通。他向窗外看了一眼,说:“如果北京市真把这个板块做起来,那我们国家生物产业的半壁江山就起来了。”(龙九尊)

——访大北农集团副总裁宋维平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生物农业,国家应有长远眼光】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