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与城乡制度并轨- 党双忍-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网:网络就是 ...

                        农业现代化与城乡制度并轨

                                   党双忍

  人们常说,农业是弱质产业。其实,农业的“命运”并不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农业现代化依赖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是“三胞胎”。

  农民增收缓慢,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是大家普遍关心和感到焦虑的问题。2004-2010年中央连续出台7个一号文件,每年都把“农民增收”作为主题之一,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这些举措确实对加快了农民增收步伐做出很大贡献。但是,城乡收入差距却呈现出进一步扩大态势。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反思: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其实,农民增收缓慢是一个复合型问题。说简单一点,就是农业的“蛋糕”比较小,参与分“蛋糕”的人又比较多,每个人所分较少。具体来说,最重要的有两条:首先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吸纳劳动力能力有限,经营农业的劳动力就业不充分,隐性失业严重。从事农业的劳动力过多,每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农业经营单位,每个家庭所经营的面积只有7-8亩。农业过剩的劳动力等待向非农产业转移。其次,与工商业相比,农业生产效率较低,在农民增收中的贡献越老越少。经验证明,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依赖二三产业的高增长。牛一年只能生一胎,小麦一年只能种一次,苹果一年只能结一回。农业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交织在一起的活动,这一特点决定了农业的增长率不可能很高,每年有6-7%就非常不容易了。而制造业、服务业就不一样,只要市场需求旺盛,可以有两位数以上的增长率。改革开放30年来,大多数年份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在15%左右,服务业增长率也超过10%。这种增长率的差距,带有普遍规律性,必然从根本上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可以断言,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就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阶段。导致各地农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很多,但归根结底是工业化、城市化差距。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的地方,农民收入水平也高。

  因此,在促进农民增收举措选择上,首先要加快农业劳动力向非农转移的步伐。“富裕农民就要减少农民”。这是中国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这就要求加快工业化、城市化步伐,使更多地农民迈进工业化、城市化门槛,走上快速发展之路。如果快速提升本地工业化、城市化暂时有困难,就应该把本地的劳动力转移输出到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成长的地区,尽量使农民分享到工业化、城市化成果。其次是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推进农业现代化,(1)实行城乡就业政策并轨,形成城乡一体化就业新机制。继续大幅度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既减少参与农业分配的人口,又提高农业就业人口的就业充分率,提高劳动生产率。(2)实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并轨,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放在同等地位,特别是要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农业设施化水平,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3)实行城乡土地政策并轨,真正实现“同地同权”。目前,重点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开发规模经营,提供规模经济效益。(4)整理农业产业链条,提升综合竞争力。农业由产前生产资料供应,产中种植养殖生产,产后农畜产品收购、加工、贮运、销售等三个环节构成。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必须整理产业链条,密切各产业环节关系,包括利益关系、信息关系、组织关系、物流关系等,优化资源配置方式。要特别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拓展服务领域,逐步改变农业产业产前、产后环节长期被“非农业人口”控制的局面。(5)实现基础性金融服务城乡全覆盖。基础性金融服务是提供一种公共服务产品,在金融机构业务创新和业务发展中处于弱势地位。xx基础性金融服务缺失给经济运行带来的负面影响,运用制度安排加以矫正。适应农村经济多元化需要,推进农村金融创新。发展多种金融机构,满足不同地区、各类用户的金融需求。为农村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服务工具。农户和中小企业xx难,主要是xx担保抵押方式脱离农村实际。农民的最主要资产,比如土地、房屋还没有确权登记发证,不具有抵押物“资质”。因此,必须设计出与农村实际相适应的抵押物制度。

郑重声明:资讯 【农业现代化与城乡制度并轨- 党双忍-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网:网络就是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