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众读懂公共雕塑- 海叔的日志- 网易博客

让大众读懂公共雕塑

2010-03-16 16:41:08 阅读5 评论0 字号: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的基本内容我们知道只有人们在满足了生理上和安全上的需要之后才会去追求感情上的需要,继而寻求尊重和自我实现,而个人的需求也可以看做是一座城市的需求。随着物质文明的不断进步,同时也催生了对于感情的需求,为了要体现一座城市的感情,因此孕育而生的公共艺术开始飞猛发展,而公共雕塑更是作为公共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出现在城市的每个角落里。但是并非简单的将一件雕塑从室内搬到室外它就成了公共雕塑,我更愿意将其中一些称之为小众雕塑,一件能让大众读懂的雕塑才真正称之为公众雕塑。

“艺术作品的好坏既不是由艺术家说了算,也不是由特定的个人或特定的群体说了算,也是由时间说了算,一件公共雕塑的好坏,很难由一次会议、一次xx来决定,关键的一点在于要允许‘竞争’因素和‘时间’因素参与进来,要让艺术作品处于一个开放的评议过程中,不断地经受观众的考验”作为公共雕塑.它的核心是公众属性和社会属性,而艺术家的个性应属于其次。所以在作品创作之前对于主题的选取,表现的形式,都应该进行仔细的调研,结合城市的文化,雕塑摆放地点的环境和文化因素来定制作品。对于一些抽象的艺术作品,并不是每个普通看客都能够理解艺术家所表达的意思。文森特·威廉·梵高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在如今,他的画更是受到众人的追捧,但是对着一副向日葵,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他所表达的一方面他对高更到来的热切期盼;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作者内心闪烁着熊熊的火焰和满怀炽热的激情,你不能期望每个人的欣赏能力都跟梵高一样,如果都一样,那梵高的作品也就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了,所以并不是每一件精湛的艺术品都能被大众读懂,作为公共艺术出现在城市的公共场合。

每一个城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历史,而公共雕塑则将这些点点滴滴渗透入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加深人们对这座城市文化的理解,体会到城市独具的魅力从而奠定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一座小小的《小尿童》雕像给人们讲述了布鲁塞尔城市的一段历史;一座《母狼》雕塑使人们了解了有关罗马的历史传说;一座《塞万提斯纪念碑》加深了人们对西班牙的理解;一座《英雄母亲》纪念碑使人们仿佛听得见二战中斯大林斯格勒保卫战的枪炮声,......我们国内各个城市也都建立了不少公共雕塑,但给大家印象深刻的依然是广州的《五羊》、《解放纪念碑》、《孙中山纪念碑》;西安的《丝绸之路》、《秦统一》、《诗魂》;重庆的《歌乐山烈士纪念碑》;上海的《龙华烈士纪念碑》、《陈毅纪念像》;北京的《人民英雄纪念碑》、《xxx纪念堂群雕》、《农展馆门前群雕》、《李大钊纪念碑》等,以及厦门的《郑成功纪念像》,这些纪念性雕塑题为大家展示了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讲述了一座城市的故事,也传承着一座城市的传统和精神。这就是纪念性雕塑的特有功能和伟大功绩,我觉得是公共雕塑最容易让公众理解和接受的一种形式,公共雕塑就应该和城市的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和市民有一个积极的沟通和互动

在取得了这些丰硕的成果之外,我们不得不看到公共雕塑的另外一面,很多城市为了体现城市的国际化,为了推崇创新,腾飞等概念,将一些抽象的几何形堆砌起来,来表现城市的现代化,显示城市的品味如何国际化,而直接导致这些雕塑脱离大众,缺乏公共性,这些只能称之为摆在公共场所的个人雕塑作品。有些雕塑家只想表现自己的观念而xx置大众的审美和欣赏于不顾,所创作的作品缺乏美的形式,甚至就是不加任何处理的石料堆砌;有些作者是以极不严肃的调侃方式参加公共艺术的创作,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都没有充分进行构思和推敲,随便刻成什么样子都无所谓;还有一些被特邀来的外国艺术家所创作的那些实在不能恭维的“作品”,又有几个人能看懂,有几个人懂得欣赏,就靠几个几何形就能改善市容?能提高对城市的理解?能提高市民的素质?或者只是浪费纳税人的钱?可能作者还会振振有词地站出来跟你理论:这是抽象艺术,你懂么?也许一些同行碍于面子夸奖一下你的作品意境是如何高深,一些xx人士为了掩饰自己的无知而拍手称赞,但是当一个小孩子牵着妈妈的手路过这件作品时问道:妈妈这个是什么呀?妈妈楞了一下,说:这个呀,是个大个的冰激凌。然后赶紧牵着孩子的手离开这个怪异的雕塑,抹了一下头上的汗,暗忖着这到底是啥东西呢?摆在这怪吓人的。我们是不是应该在这雕塑旁边立个碑,刻上该艺术家创作的灵感,抒发一下内心的感想,以及对社会主义的热爱,对未来美好的憧憬?谁又会来看呢。对于这座城市来说,这些作品的存在并没有能让自己与国际接轨,而只是与自身历史文化的脱轨,空耗财力物力人力,却连一句吆喝都赚不来。这种公共艺术的话语权无形中就被所谓的“新观念”者们所利用,使当下的公共艺术的实际功能和价值大大被削弱了。而这种现象所造成的后果就是鱼龙混杂、美丑混淆,使公共艺术失去了公共性.也失去了大众的热爱和地方政府的支持,最终导致刚刚兴起的公共艺术失去存在的土壤而逐渐衰亡。

公共雕塑显然是与公共环境和公众联系在一起的,它不是艺术家孤芳自赏的自娱产品。那些个性的作品放在自己工作室里或者卖给私人收藏{jd1}没有问题,但作为公共艺术.那它就不仅是艺术家个人的事情,不要强迫大众接受艺术家的个人的对艺术的抽象认识,看似已经将思想物质化,但是普通人无法将雕塑思想化。作者就应该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认真负责的精神向社会、向大众负责,为他们提供合格的产品——公共艺术的精品。那些不顾民族文化背景和审美习惯,在“新观念”外衣掩饰下的所谓“观念艺术”。 只有深入地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用雕塑的形式去表现这些历史文化,去塑造和歌颂在这种历史文化进程中的典型事件、典型人物,才能展现一座城市的独特魅力。而且只有充分发挥雕塑的纪念性功能,并使之成为城市雕塑的主流,成为城市雕塑艺术的脊梁,让其它装饰性、小品化的小趣味作品作为一种小环境的点缀和装饰,来美化我们的城市环境,才能使城市雕塑避免缺血状态,恢复生命活力,使城市雕塑健康地向前发展。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让大众读懂公共雕塑- 海叔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