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大建筑物位移神话将在我市上演:牡丹桥升降3厘米(附图)
 

     千斤顶使用示意图。 (施工单位提供)



  千斤顶已运抵牡丹桥。 记者 连漪 摄



  即将进行大“手术”的牡丹桥。 记者 高均海 摄    

    核心提示

  ■“手术”部位:牡丹桥引桥部分,长度612米,21跨桥梁。

  ■“手术”方法:施工人员将首先把专用的千斤顶安装在桥梁和支座之间,然后通过液压技术将桥梁抬升,待抬升高度足够更换安装新支座时停止,更换支座后再将桥梁放下。

  ■“手术”时间:今年牡丹花会后开始顶升施工,预计9月底完工,有望“十一”前恢复通车。

  2003年4月15日,重达5650吨、年逾“七旬”的上海音乐厅被移动了66.46米!2009年12月14日,净重13000多吨的湖州南浔南林大桥整体“长高”了3米!也许你并不知道,创造这些神话的“主角”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洛阳人。出生在宜阳县,集上海天演建筑物移位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同济大学建筑物移位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建筑物移位改造纠倾技术规范》编委等职于一身的蓝戊己,现在把巨大建筑物位移的神话带回了家乡,他将和他的团队一起,对洛阳牡丹桥进行一次大手术——“升降运动”。

  老桥“病痛缠身”

  牡丹桥始建于1992年10月,大桥和北引线主体于1996年4月完工,后因故停工。1999年4月复工,同年11月正式建成通车投入使用。大桥全长1369.65米,桥宽34米,设计车速每小时70公里,桥体主桥上跨洛河,引桥为连接解放路的旱地高架桥。

  作为连接洛南地区与九都路、解放路等繁华路段的重要交通枢纽,牡丹桥通车至今一直在高强度使用。在2009年的一次“体检”中,牡丹桥被查出“病痛缠身”。

  “体检报告”显示,牡丹桥呈现出裂缝、支座老化、桥台沉陷等“病症”。具体“病情”为:引桥桥台、桥墩等均出现多处裂缝,部分裂缝贯穿梁底;桥墩支座中间钢板外的橡胶密封圈也出现老化开裂,经检测有113个密封圈老化需要更换;桥台柱顶发生不均匀沉陷,东西两侧边柱分别下沉2.1厘米、2.7厘米,由于地基沉陷较大,产生超过盖梁承载力的附加力,导致桥台盖梁也出现裂缝,支座磨损、缺失等。

  负责此次施工的上海天演建筑物移位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项目经理姜祥麟说,虽然这些病害目前暂不影响桥梁使用,但如果桥梁长期“带病工作”会缩短桥梁寿命,后期维护难度和投入也将加大,而在牡丹桥的维护工程中,难度{zd0}的就是如何更换老化的支座。

  612米引桥整体升降3厘米

  姜祥麟介绍,牡丹桥的各种病害及长期承载不均造成了612米的引桥部分各支撑点受力不均,21个桥墩均出现与桥梁摩擦后的剪切破坏,支座老化无弹性,有些支座甚至丢失。“如果支座没有弹性或者丢失,大车经过时桥梁就会没有缓冲力,很容易出现无支撑点的‘抢空现象’,梁体也极易断裂。”姜祥麟说,考虑到牡丹桥的特殊性和重要性,项目指挥部决定采用与上海南浦大桥和湖州南林大桥一样的顶升技术,在不破坏桥梁的基础上将桥梁进行抬升,更换支座后再将桥梁放下。

  施工人员将首先把专用的千斤顶安装在桥梁和支座之间,然后通过液压技术将桥梁抬升,待抬升高度足够更换安装新支座时停止,更换支座后再将桥梁放下,此次维修需要更换153个支座。

  由于此次需要更换支座的牡丹桥引桥部分长达612米,为21跨桥梁,如果全桥同时顶升需要安装1006台千斤顶,耗资巨大且不易控制。姜祥麟透露,本次牡丹桥抬升将采取分段抬升的方式,即在桥梁施工允许范围内桥体间可以出现不超过14毫米的高度差,如果选取其中5跨首先抬升14毫米并不会破坏桥体结构,然后再将已抬升的5跨桥梁中间的3跨再次抬升14毫米,这样中间3跨桥梁与原桥梁间将有28毫米的高度差,而这个高度已足够施工人员更换支座。

  负责施工的的上海天演建筑物移位工程有限公司桥梁工程师章柏林介绍,牡丹大桥整个顶升过程由电脑控制,顶升速度{zg}可达每分钟10毫米,{yt}最多长高50厘米,但牡丹大桥只需长高28毫米即可,整个桥梁分段长高过程将持续50天左右。

  “在桥梁抬升过程中,最关键的是保持同步。当千斤顶之间误差超过2毫米,系统会自动报警,液压系统也会自动调整压力保证桥体的同步抬升。”章柏林说。

  “虽然已给多座桥梁进行了‘长高’手术,但牡丹桥仍是一次高难度的挑战。”姜祥麟说,他们将采取2套液压同步顶升控制系统,16台液压泵房,32个控制点,150台千斤顶同时发力,每个千斤顶{zd0}承重力达80吨。

  牡丹桥维护加固工程指挥部指挥长刘恒泰介绍,牡丹桥如果原地拆除重建需约1亿元,耗时近1年,而现在仅需1495万元,5个月就能全部完成。据介绍,牡丹大桥已开始前期施工准备和基础维护,将于今年牡丹花会后封桥开始顶升施工,目前首批千斤顶已运抵我市,全部工程预计9月底完工,牡丹桥有望“十一”前恢复通车。

  解密“位移”

  巨大建筑物的位移在普通人看来是一种梦想,洛阳老乡蓝戊己率领的团队却让这个梦想变成现实。从上海音乐厅到浙江的一棵千年古树,从湖州南林大桥到洛阳的牡丹大桥,蓝戊己甚至被业内誉为{dy}“移位”高手。那么这些固定的僵硬的巨大建筑物是如何实现平移和“长高”的呢?

  上海天演建筑物移位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姜祥麟为我们带来了魔术大揭秘。姜祥麟向记者解释:“建筑物‘移位’实际就是‘托换’,好比给建筑物加上了滑板或滑轮,没有什么神秘。”

  姜祥麟用上海音乐厅“移位”进一步解释。

  上海音乐厅建于1930年,被列为上海市近代优秀建筑保护单位。2002年,上海市政府决定对上海音乐厅进行保护性迁移,使之向东南方向平移66.46米,转向180°,并顶升3.38米。

  技术人员把相连的钢骨架固定在音乐厅的内墙上,纵横交错形成了一个内部的网架结构。姜祥麟说:“这就像雨伞的骨架一样,在柱墙向内倾倒时产生支撑力,向外倾倒时产生拉力,保证建筑物不受丝毫损伤。”整幢音乐厅的基座被转移到一个新建的1800吨重的钢筋混凝土托盘上,这个可移动的“托盘”托着音乐厅姗姗迈步。

  “而桥梁‘长高’也一样,只需多跨桥梁一起抬升便可,需要抬升的高度越高,同时抬升桥梁的跨数也将越多。”姜祥麟说。

    2010-3-12 9:05:11 [来源:] (记者 连漪 通讯员 张宁)



郑重声明:资讯 【庞大建筑物位移神话将在我市上演:牡丹桥升降3厘米(附图)】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