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毛期_黑端木耳_新浪博客

夜深后的一点胡言。                        

                                                           

                                            褪毛期

                                                                                     文:黑端木耳

    青春期被上海人称为“褪毛期”,不知道这个出处的由来,有点懒,只简单臆测了一把,褪毛期,大概就是小动物开始褪干净乳毛,换作成年的装备。

 

    从记忆里挖出一点初中生理卫生课老师讲过的不系统的知识:人的青春期其实不褪毛,长毛倒是常态和事实(嘿嘿,这里不怀好意的干笑两声)。如我这般喜欢坏想的人总是不轻易放弃任何一点可以诽议的机会,这样看来,上海人对青春期的理解是很有意思的,一种理解不过是把这个阶段看作是概念上的成年过程,把人还原为动物,比如幼鸟或者是幼兽的换毛过程,生理表象上的过渡,揶揄这时候的年轻人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成人,狠一点说:褪毛期的人还不是人!是鸟是兽自己界定。你看上海人说话听音的本事了得,不知不觉中就把人给嘲了一把,或者,据逻辑推理根本就是在冷面滑稽:我们都不是人 

 

    上海人对青春期解读的智慧还在于:褪毛期,这毛字可以引申出意味,比如毛躁,毛糙。青春期也是叛逆期,不只是生理重构,也是心理重构的时期,青春期的阵痛对个体来说是由混乱、主观到成熟、客观的过程,褪干净一层心理上的“毛”。所以,前面你被说得刚要生气,这边就开始语重心长给你讲人生大哲理。这褪毛几个字又精又准还挺狠!果是地方语言文化的艺术,且生动的了不得!

 

    结合自己这一长段时间形式上闭关辟谷时对自我的审视,我的青春期,或者确切说是褪毛期看起来好像是漫长了些。这些天,这个念头总是从头脑中反复的蹦着,三十好几奔四的人到今年才对自己说:我终于快要度过我心理上的青春期,也就是我在狠狠褪毛。这样说是不是有点矫情?换作原始社会时期人的寿命概率,这人都快寿终了,还没褪好“毛”,就有些悲鸣的意味了。

 

    还好,现代人理论上的寿命已长生至120岁,如是,这样的青春褪毛期长点,也还不算是大过吧。也还是自己周围总有一大群以为自己已xx褪毛干净的小朋友们在自己面前对比出的一点点小小安慰,让自己原谅了自己的孟浪。又或者,字义的概念理解,我日渐萎缩的毛囊不再鼎力支撑我盛世的繁荣,终于从生理到心理一起和谐一致的进入了xx意义上的褪毛期,却不知道这样的漫长,结局是不是漂亮。

郑重声明:资讯 【褪毛期_黑端木耳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