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塞尔的乐器博物馆_香颂之味_新浪博客
 

    在欧洲旅行很怕进博物馆,只因大大小小的博物馆都太过于精彩,一头扎进去就出不来,时间分分秒秒随着太阳的脚步流逝殆尽。若是使用英语或法语的展馆,那我更是没救了,等于现场作阅读理解题,不读完死不罢休。于是只好在室内的绚烂文明与室外的明媚城市之间左右为难,我好象总是陷入左右为难的状态。

    在布鲁塞尔的乐器博物馆我终于达到一个抓狂的顶点,集种种刺激于一身,令向来善于分裂注意力的我居然也忙不过来走不出来了。要感谢比利时xx政府与各界人士,闲置多年的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作终于在2000年通过硬件的修缮与功能的转换令其价值重现,历史悠久收藏惊人的乐器博物馆高调进驻“艺术山”MONT DES ARTS,引人瞩目的建筑立面横行于高低城之间的轴线上,为欧洲之都的城市文化中心又添异彩。

    论建筑本身,这里是1898年布鲁塞尔的时尚地带,挂着OLD ENGLAND旧招牌的高雅百货商店,当年新锐建筑师使用的新材料新色彩新装饰足以晃花人眼,铸铁钢架与陶瓷包裹着生动的空间流线。论展馆,这里既是几千件古今乐器的陈列地,也是收藏修缮研究交流教育休闲娱乐的多功能文化中心,博物馆收藏的历史可追溯到1877年,其陈列地点也随着收藏的扩大而屡有变迁。论音乐,我倒纯粹是个门外汉,还好只会看热闹,品品乐器的造型装饰,找找喜爱的曲调,倘若真能看通门道,真不知道还要再耽搁多久。

    论及建筑与艺术新奇趣味的xx融合,在我看来在BRUXELLES能与之比肩的也只有漫画博物馆了。其实话说回来,短暂行程中我对于这位xx欧洲之都的深刻印象,偏偏也就停留在街巷中新艺术运动的装饰与比利时本土的漫画特产上。

    然而乐器博物馆的独树一帜,除了精神与视觉的双重刺激,同时也把人类听觉的本能诱惑悄然网络。进得内饰眼花缭乱的门厅,买票后立即送上耳机一副,直到进了展室,才明白这红外耳机的高科技妙用。国语有云“步移景异”,这里则是“步移音异”,眼前正为着造型精美的古老乐器赞叹不绝,不经意之间乐声便在耳畔响起,脚步就再也迈不动了。若是不喜欢也很简单,略微移步到另一类展品前,则又是焕然一新的听觉体验。四层的展室内数千件乐器,上百处地板编号引导着游客的参观路线,若是把每件乐器附赠的曲调完整听完,非要在博物馆里呆上一整天不可。所以循着设定线路略略将陈列品看完,我便开始随意漫游,把那些偏爱的段落再复习一遍。

    音乐的历史亦是民族的生活史,这里的藏品涉及各地域民族的传统乐器,近代的则分类详细介绍弦乐与键盘类乐器,另外还有机械类与电子类的现代产品。在FLAMAND之行的{zh1}{yt}来看民族类的音乐作品,回想自己的多日游历,这地域文化的意味便更加醇厚丰富了。当然,在欧洲之外的民族展区xx只能图个新鲜猎奇,只有到了亚洲展区,才可以理直气壮地暗自评价一番。虽然并无深入研究的佐证,我也觉得中国与日本的界限似乎很不明晰,只好怀着远离故土的惆怅,多听了几遍京剧的选段。另外藏族的乐器倒是占了相当的比重,可见青藏高原上的那片圣地,向来都是东西方共同xx的焦点所在。

    馆内陈列的乐器本身也都是艺术的杰作,装饰精巧身姿流畅,或朴实无华或堂皇华丽。视觉之美与听觉之美行云流水般地融合,观者除了兀自立定外,片刻也分神不得。偶尔目光投向窗外,妖娆的曲线装饰间透出明丽的庭院或者街道,室内暗淡的光线只为勾勒出乐器与装饰的轮廓,或者说,也只为提炼纯粹的感官之美,一切不必要的干扰要素都沉浸在黑暗里。建筑的曲线装饰象极了流动的音乐,而音乐又真真实实地浮响在耳畔。那时我脑海中总是反反复复地徘徊着一句话,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记忆里所有关于音乐的被动收藏都断裂在一年之前,在这里,突然间又仿佛大梦初醒。

    屋顶的天台餐厅也是xx的观光推荐地。恋恋不舍地从展厅出来乘电梯到楼顶歇脚,可以俯瞰着城市风景享用一顿不算贵的午餐,旅途{zd0}的乐事是五味俱全。在博物馆附设的商店里,各色设计独特的纪念品也极具诱惑力,不过因过于眼花缭乱及茫然失措只好逃走了事,节约了大笔银两。顺便说一句,这也是观光博物馆的另一个弊病,我总是被那些居然可以被带回家可以点缀生活可以朝夕相对的艺术品幻化出的生活用品们打乱了阵脚,买也不是,不买也不是,还是眼不见为净。

 

 

 装饰精美的电梯井

 

 

 

 

 

 

 

地板上有收听音乐的指示

中国及日本

乐器的装饰品

屋顶天台的餐厅

俯瞰欧洲之都

郑重声明:资讯 【布鲁塞尔的乐器博物馆_香颂之味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