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身价一升再升 收藏如何辨别真伪_panpal_新浪博客

   中国古代的雕塑艺术品中,佛教雕塑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我国,迄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当时由于社会政治上的动荡,民族之间矛盾时起,经济基础不稳定,因而佛教能以澎湃之势浸透到整个社会。伴随着佛教的传播,佛教艺术几乎在全国各地盛行起来。自十六国开始,中国广大佛教徒们又掀起了无数次制作佛像的热潮。信徒们将自己对佛的全部信仰与寄托融入了雕塑、画像及印刷的佛像之中。   佛教艺术不仅在中国,在世界艺术史上也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是世界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由于佛教造像能蕴含历史,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反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尤其是他的神圣性,加之海内外对佛教艺术的推崇、虔诚和信奉,因此能反映佛教艺术精神的造像便成了世界艺术市场的宠儿。   就历代流传下来的各类佛像来看,在材质上不仅有金铜佛、石雕佛,还有泥塑佛、漆佛、木佛,玉佛、翡翠佛、瓷佛等等,不论是铜铸的雕像,石制的造像,泥质的塑像,都把佛的崇高慈祥,菩萨的和善端庄,罗汉的温顺诚恳,天王的孔武有力,力士的强横暴戾刻划得活灵活现。尤其是金铜佛像制作精美,绚丽的纹饰,优美的造型,慈祥的面容,宝光四射的魅力,在给人们艺术享受的同时,还能起到抚慰人心灵的作用,凸现尊崇之美。

 

■佛像身价一升再升

  佛教在中国两千多年,期间也是历经风雨。尤其是北魏武帝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北周武帝建德三年(公元574年)、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因佛教寺院经济发展,使官府赋税蒙受重大损失等原因,曾经过三次大的毁佛灭法运动,近代则有文化大革命的冲击,造成许多佛像被摧毁,所以高古佛像现在已经十分少见。常能见到的,也就是明清佛像,也称藏传佛像了。这些佛像除去按材质分类可以分为金佛铜佛石佛等等之外,从形象上细分还有诸佛、观音、菩萨、罗汉、护法等,精美的佛像不仅具有宗教意义,还是颇具收藏价值的艺术品。从上世纪80年xx始,佛教造像尤其是鎏金铜佛像逐渐引起国际收藏界的重视,这几年更是在国内外受到广泛青睐。苏富比、佳士得两大拍卖公司每次拍卖均有佛像出现,从2004年起,中国嘉德、北京翰海、天津文物等拍卖公司也分别举办了佛像艺术品专场拍卖或集中大量拍卖,并且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好成绩。其中中国嘉德、北京翰海两家拍卖公司在2004年11月首次推出的金铜佛专场上就分别以1288.8万元、2712.9万元的成交额令佛像投资者、收藏者的投资信心倍增,同时也成为佛像投资市场成功案例。

  而在市场上,随着收藏队伍的不断扩大,这些年佛像的价格也是一升再升。在10年前,一件好的明代佛像不过是三五万元左右,一般的清代铜佛几千至一两万就可以买个不错的了,但到如今,一件明代官款的佛像动辄就在百万以上,清中期的在拍卖市场上也常常以数十万元成交。正是这种一路上扬的市场行情,引得收藏者趋之若鹜。尽管如此,与国外相比,国内佛像成交价还是明显偏低,相差很大。比如翰海2004年专场的成交纪录{zg}的也不过300多万元,而在海外,600万-800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也不鲜见。比如在2004年11月份,在香港佳士得举办的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瓷器工艺品专场编号为1016的明15世纪大威德明王鎏金铜佛像估价1200万—1400万港币,最终则以1906.2万元成交,成为近年金铜佛像价格{zg}者。

 

■佛像辨伪

  那么,收藏佛像都要注意哪些问题呢?首先,当然还是需要辨别真伪。目前古玩市场上和一些拍卖活动中,佛像的赝品已不在少数,这一点一定要注意。当然了,掌握和了解中国古代宗教雕塑艺术的鉴赏知识,确实是一件很难的工作,尤其是对于初入此门的人来说,感觉上更是难上加难。那么有没有简单的辨别伪造的窍门呢?当然有,只是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色泽是否自然陈旧

  佛像由于人们长期供奉,久历人间烟火,所以不管是鎏金的铜造像、木雕、瓷雕,经过日月的侵蚀,其颜色的光洁度必受影响。即使如鎏金的铜佛像,其外表虽金光闪闪,但其整体的颜色仍透着暗淡,而新的鎏金铜佛像虽然经过作旧处理,但其颜色在光线的反射下,折射回来的光线较刺眼。

  ●工艺对比

  无论在制坯还是浇铸成型,受当时生产工艺的限制,都要经过严格的手工处理,在其面部表情、服饰上等都经过细致的雕塑技法处理,尤其是每件佛像的底座,几乎都能找到人们的加工痕迹。而现代的仿制品,无论怎样它都要或多或少地吸收一些现代的生产工艺,如多带有铜铸佛像上机制打磨的极有韵律的加工痕迹。

  ●是否有拼接痕迹

  现在多有以旧的残件重新拼凑或在旧品上添款以增加其价值,对这些作品的辨伪需对佛教造像有一定理解,因为古时的工匠制作佛像必须遵循严格的佛教制度和制作规程,从整体上研究还是能看出其中的不统一性。

  还有一种以真品为母本翻模制作的,这一类作品粗看时颇有旧气,但只要仔细辨别佛像的脸部、手足部和衣纹细节,还是能判断其真伪的,仿品在这些部位的处理上往往比真品模糊或交代不清。

  总之,当我们面对着一尊尊精美的佛像之时,不仅仅要欣赏他所代表的庄严、尊崇之美,如能再仔细地考证造像背后涉及的历史、传承、典故、工艺等多门类的学问,那么,收藏给你带来的就不仅仅只是财富的增加,更多的则是精神世界的享受了。

 

    “明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坐像”以1.166亿港元的天价成交,北京匡时“般若光辉———古代佛教文物专场”拍出58987500元人民币的佳绩……2006年佛像拍卖市场上一掷千金的数字,将佛像收藏这个曾经的冷门市场烧得滚烫。  2006年10月7日,香港苏富比“佛华普照———重要明初鎏金铜佛收藏专拍”。“明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坐像”以1.166亿港元的天价成交,这一价位不仅一举打破了中国工艺品在香港和内地的拍卖成交纪录,也使其成为了世界上最贵的中国佛像。
  2006年11月23日,北京匡时“般若光辉-古代佛教文物专场”。一件明永乐年间的铜鎏金文殊菩萨像以180万元起拍,最终以924万元罕见高价拍出。此次专场拍出58987500元人民币的好成绩,而且有九成以上佛像雕塑成交。
  2006年11月秋拍,中国嘉德虽没有推出佛像专场,但依然拍得了数十件佛像拍品。其中,明永乐铜鎏金金刚手菩萨像以385万元的高价被藏家拿下。
  ……
  2006年佛像拍卖市场上这些一掷千金的数字,将佛像收藏这个曾经的冷门市场烧得滚烫。如今佛像的收藏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不仅使得众位藏家收藏信心倍增,同时也刺激着佛像的价位节节攀升。

  佛像收藏大热之内外因
  “佛像收藏的由冷转热是由内外两方面原因促成的。外因是由于目前收藏市场热点正在呈不同方向和层面逐步分散。过去两年来收藏市场主要是以中国书画为主,然而书画市场由于前段时期涨幅过高,导致市场信心受到动摇,所以市场的热点就会向其他的方向转移,进而使得一些藏家将目标锁定在了佛像的身上。”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国强如是分析道。
  而佛像收藏热的内因则是因为该市场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造型精美、极富文化内涵的佛像艺术这么多年来在国内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中国古代佛像的存世量极为稀少,而且它在人们的心目中也存在着一定影响力,但是佛像的这些价值与其市场价格相比确实不成正比。
  十多年来真正在收藏市场上能够见到的明代有款识的宫廷造的佛像在全世界仅有不到200件,而国内拍过的也就更少了,差不多仅有二三十件。尤其是明代的永乐、宣德的宫廷造佛像以及清代宫廷的佛像则更为珍贵。
  2006年10月7日在香港举行的苏富比艺术品拍卖会上,厦门心和拍卖有限公司以1.166亿港元的天价成功拍得“明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坐像”,创下了香港及内地艺术品拍卖成交价格的新纪录。苏富比佛像拍得天价成为佛像市场升温的导火索从收藏市场来说,一个市场热起来往往是由一个事件带动起来的。苏富比佛像拍得天价从而为佛像市场点了一把火,之后佛教藏品成交价的水涨船高,使得佛教艺术品收藏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藏家的眼球。
  如今喜玛拉雅文化在世界范围的影响越来越大,甚至这一文化的研究已逐渐成为世界上的一种潮流。而在这个潮流中国外收藏者所花费的精力、财力甚至要强于国内。随着国外对喜玛拉雅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藏传佛教文物的收藏在国外从两年前开始就相当火热。佛像目前看来国内市场已经逐渐接受了国际市场价格。
  佛像的收藏价值
  佛教造像最早大约出现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一二世纪间。南北朝时期我国的佛教和佛教造像艺术得到了全面发展,到了唐代,中国的佛教造像艺术达到了{df}。历代流传下来的各类佛像,在材质上不仅有金铜佛、石雕石刻佛、木佛,还有泥塑佛、玉佛、瓷佛乃至用纸制的夹佛,而其中又以金铜佛、石佛最受后人珍视。明清之前的佛像称为高古佛像,也可称汉传佛像;而明清佛像,也可称为藏传佛像。
  唐以前的石佛像艺术价值{zg},但因存世量稀少,在市场上已属罕见。佛像市场上,藏传佛像的收藏远好于汉传佛像。而海内外藏家则十分重视明清宫廷造像,于是明清的金铜佛像也就构成了今天中国古代佛像投资市场的主体。
  明代宫廷造像始于永乐时期,只延续到宣德时期。永宣之后,明代宫廷造像突然销声匿迹,因此至今尚未发现有永乐、宣德之后的明代宫廷制作的藏传佛像。明永乐年间,宫廷还设置专属的造像机构“御用监佛作”,专门负责铸造佛像和佛事所用的法器。到了清朝,宫廷造像的繁荣主要集中在康熙、乾隆两朝,特别是乾隆时期,由于皇帝个人的信仰需要,故而佛像的造像量很多。
  铸造宫廷造像的历史原因一是出于朝廷对西藏地区的安抚,进而促进民族团结统一;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皇室对于藏传佛教的信奉。而佛像的文物价值则体现在于其存世量的稀少以及铸造年代的久远。而从佛像的艺术价值来看,明清时期的佛像工艺登峰造极,甚至连现代先进的工艺都不能与之比拟。佛像于历史、艺术以及文物价值方面的价值也决定了它的市场价格的高昂。佛像的价格以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的宫廷造像最为昂贵,但是,它们的价格与同时期的艺术品相较而言还是比较低的。
  判断佛像的价值有四个原则可以遵循:{dy}就是在藏传佛像中,忿怒相的价格一般高于同类型的“寂静相”的价格。用佛教术语来说,佛教以因果来分有显、密二宗。显宗佛像一般呈慈悲和善之态,故可称此类佛像为“寂静相”。密宗佛像中也有大量的“寂静相”存在,但更多的是狰狞恐怖、鼓目圆睁的“忿怒相”造像。“忿怒相”佛像造型奇特复杂,而且存世的数量比“寂静相”少得多,所以价位也就相对要高。还有一种造像,善、恶两种表情兼而有之,而其市场价格就更高了。第二,藏传佛像中,“菩萨装”藏传佛像的价格一般要高于同类型“佛装”藏传佛像。由于“菩萨装”的佛像纹饰复杂对工艺要求更高,于是更增加了此类佛像的市场价值。第三,宫廷佛像价值通常高过民间佛像。{zh1}一个原则是,无论是藏传还是汉传佛像,其尺寸越大价值就越高。
  佛像如何辨真伪
  对于佛像真伪的辨别,董国强认为其相对瓷器、书画而言要相对容易一些。“明清佛像的制作工艺精湛,造型纷繁复杂,我们的现有技术都无法达到如此的水平,首先xx难度极大。相反,瓷器、书画这类藏品,以我们现有的技术就能够很好的仿造。不仅如此,有些赝品甚至于一些专家都很难分辨真假。而且佛像制作讲究非常多,例如铭文的刻法、藏文的写法等,如果佛教知识不足备,也很难仿制。”
  据悉,目前佛像市场上的赝品主要有三大类:一是大批量的粗制滥造的新品;二是以真品为母本翻模制作的,这类佛像在细节的处理上往往比真品要模糊或交代不清;三是以旧的残件重新拼凑或在旧品上添款以增加其价值。对这些作品的辨伪需对佛教造像有一定理解,才能看出其中的不协调之处。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佛像身价一升再升 收藏如何辨别真伪_panpal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