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08 07:01:39 阅读49 评论15 字号:大中小
笔架山情
暑假,我同家人游玩。来到了锦州八景中素有“笔锋插海”之称的笔架山。沿京沈公路,过了西海口,一眼就看到东南海面上,耸立一座海岛,岛上奇巧的笔架,诡异的岩石,秀丽的亭阁,宛如海市蜃楼。这就是“汪洋三万六千顷,笔架独峰浸其间”的笔架山。女儿也惊奇地说“爸爸,那山真像一个笔架!”
我们心怀好奇,终于来到笔架山公园大门前。仿古的楼牌,络绎不绝的游客来往穿梭于此。此时山与岸边之间的潮水正一点一点退却,海水中间显现出一条石路。全家人迎着退却的浪尾,朝着笔架山走去。
远观笔架山,海拔近二百米,三清阁为笔锋主架,它虽不像黄山的秀丽,泰山的雄伟,华山的奇险,也不像香山的清幽,庐山的飘渺,天山的巍峨,然而它拔浩浩之大海,耸茫茫之界外,的确有“阁中开明月,窗里发云霞”之奇妙。远海近山,烟雾迷离,恰似国手下的水墨丹青。天边上,浓妆淡抹,瑰紫变橘红,忽又鹅黄,就连脚下的海水也变得金灿灿的,闪闪发光,而两侧的海水,确是碧绿碧绿。随着太阳的升高,海水的回归,五湾桥,地舞银绸,绿荫深处隐白楼,望白云,云外走,看大海,脚下流,天外神仙到处有。
正在我被这仙境包围、陶醉之时,妻子说“嗨,醒醒,要登山了。”我才恍然醒来。自己已经来到笔架山的脚下,天桥。“甜甜(女儿乳名),你看,山的那边像什么?”女儿顺着我手指的方向望去,“爸爸,爸爸,那山好像是一头大象在海边饮水。在桂林我见过。”是的,这山足可以和桂林的象鼻山媲美。天桥的另一边是笔架山的山门。它身卧渤海上载硝岩,下临绝壁,造型奇特,结构严紧。上书“光跃家国”,背面又书“重造亲德”。
进了山门,便是“笔架一线天”。沿石路回旋而上,清真观,吕祖亭,扑面而至。再往上走,便是“太阳殿”、“雷公祠”、“王母祠”。这里原来是明朝末年朝阳寺遗址,为洪承畴屯粮之处。太阳佛、太阴佛低眉敛眼,容颜惨淡,破肚佛怒气满脸,视怒欲发,催命判官更是横眉立目,杀气腾腾,只有喜眉笑脸的寿星老,面对游人,像是告诉,多来看看我,就能长寿。
经过方丈院,山路一转,就是笔架山的主峰——三清阁。阁身高二十六米二,六层封顶,纯一色石墙、石廊、石门、石梯、石龛,就连飞檐峭壁,壁立门神,也都是石头刻的,不见一点木制或钢铁。阁内,回廊周旋,曲径相通,上下而至。殿宇、阁格的位置、布局、形制的装饰,都在对称中变化,分散中相连。石刻、石像、石雕,刀工细腻,纹理逼真,生态盎然。龙飞九霄天外,凤舞引颈长鸣,云飘晴空万里,花香沁人心脾。阁中大小佛像三七七尊,有儒有道有佛,三家并存,齐放百花。站在三清阁顶上,放声大喊,临浩海而抒怀,心胸为之豁然,真叫人心旷神怡!
夜幕渐渐落下,山脚下已被海水淹没,整个小岛被海水环绕,夕阳的余晖洒在岛上,映在海面,泛起粼粼的波光,海水敲打着岩石,山上或明或暗,隐隐约约,几只海鸟在远处徘徊,使这座山越发显得神秘。我们乘船,耳听传说,心怀眷恋驶向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