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爸爸的性子很暴躁,动不动就打人。一次,我的英语考了58分,根据以往的经验,回家非挨揍不可。为了免除皮肉之苦,我灵机一动,将‘58’改为‘85’。回到家,爸爸妈妈看了我的成绩,高兴地笑了。爸爸还奖励我10元钱呢!”
日记寥寥数语,却入木三分地道出了父母的“巴掌”与孩子“撒谎”的关系,前者是“因”,后者是“果”。
心理学告诉我们,孩子是趋乐怕苦的,在人的群体中,孩子是“弱者”,必须接受成人的监护。面对庞然大物的监护者,有时他们想逃避因过失而受的惩罚,只有撒谎。可见,“撒谎”是孩子的防卫机制与生存谋略。
那么,作为家长该怎样对待孩子的撒谎呢?笔者觉得只有找到“病根”,知道了孩子为什么撒谎,才能保证药到病除。
病例一
一个4岁多的女孩,在楼下与邻居阿姨聊天:“妈妈正在给我做西餐,妈妈做的西餐可好吃了!”其实,妈妈做的晚饭只是非常普通的稀饭、炒菜。日常生活中,女孩也经常和小朋友或其他熟悉的人说一些类似的无中生有的事情。
专家点评
幼儿撒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把想象与现实混淆了,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6岁以下孩子身上,他们常会将想象与现实混淆在一起,明明是自己的愿望,却说得像真的一样。
学龄前儿童无法分清想象与现实,常常会把想象的事物当作现实的事物。在他们丰富的想像力和表现力的发展过程中,他们往往会即兴、随意地把自己听到的故事,看到的事物经过自己的想象加工后套用到现实的人或事上去,出现没有逻辑、不真实的“撒谎”。但是他们的这种撒谎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属于幻想型撒谎。
专家建议
对于这种类型的谎言父母应该满足孩子想像力方面的表现欲。鼓励孩子自编一些故事,或者经常与孩子玩假扮游戏。如:可以将家里的一些玩具作为道具,可以把一些童话故事续编等,使孩子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得到充分地释放,并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不应该一味地批评、指责,这会损伤孩子的创造与想象意识;也不应该对孩子的表现听之任之,这会使孩子习惯性地将想象的事物当作现实的事物,导致孩子缺乏理智感,为成长埋下隐患。总之,幻想型撒谎往往没有什么目的性,有时是很即兴、很随意的,对于这类孩子应注意启发与引导。
病例二
爸爸妈妈都出差了,家中只剩8岁的诚诚一人。到了该上学的时间,他把几个平日比较要好的伙伴叫到家里玩。待爸爸妈妈回来后,诚诚说他每天都按时上学,从没贪玩过。看着一片狼藉的厨房及客厅,他们知道儿子说了谎。
认识到诚诚说谎后的一周,作为母亲的李女士经过自省,发现最近一段时期,曾对儿子多次说谎。比如,有天晚上,李女士想独自出去看场演出,为了避免儿子提出要和她一同前去的要求,就对儿子说自己去商店买些日用品,让他呆在家中好好学习。
专家点评
诚诚这种撒谎属于由于模仿而撒谎。年龄小的孩子非常喜欢模仿周围人的行为,如果父母或其他成人、小朋友在孩子面前出现撒谎行为,孩子就极有可能因为好奇而进行模仿。
专家建议
倘若你想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品格,自己千万要给孩子做个好榜样。告诉孩子诚实是人的一大美德,在同别人的交住中,一定要做到坦诚相待,不能靠说谎去蒙骗他人。因为谎言一旦被识破,会令对方很伤心,甚至很气恼,而且自己今后很难再得到对方的信任。
病例三
袁吉的父母对他的期望很高,要求很严格,奖惩分明。袁吉为了让父母高兴,采取了报喜不报忧的方式,不把事情的真实情况告诉父母。成绩考得不理想,就对父母撒谎,并偷改考试成绩单。
专家点评
就袁吉而言,父母的希望值太高,孩子的压力就会很大。为了取悦父母,孩子在自己达不到父母要求时往往会撒谎,以此来维持自己在父母心目中“好孩子”的形象,也由此避免了责骂。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客观地看待自己孩子的能力,在帮助孩子挖掘潜在能力的同时,不要给孩子过量的压力。
专家建议
赶快和学校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真实的学习情况,是学习方式有问题,还是学习不够努力,以便采取适当的方式帮助孩子。
摆正心态,衡量对孩子的要求是否切合孩子的实际能力。然后及时找孩子谈话,了解他的内心想法,多做正面鼓励。
病例四
我儿子是三年级的孩子,我发现最近他学了很多坏毛病。我们是双职工,假期就让他自己在家,他经常下楼跟大孩子玩,学会了撒谎,还拿了家里的钱去买玩具。被我痛打了一顿,打完后跟他讲道理,他似乎是听进去了。可是,一看到别的孩子又有新玩具他还是控制不了自己。
专家点评
如果父母过于严厉,甚至常用武力来解决问题,孩子为了逃避惩罚或获取父母的欢心也易撒谎。如果撒谎成功,尝到了甜头,孩子就会更频繁地用撒谎来解决问题;如果撒谎失败,父母进行了不适当的严厉惩罚,孩子就更不敢讲真话了。
专家建议
表面上看,一时的打骂让孩子看起来似乎听话了许多,但孩子并没有从拳脚的噩梦中回过神来,也没有心情和动力去寻找错误的原因,想的最多的是下次怎么避免这顿皮肉之苦。因此,想从根本上杜绝孩子撒谎的恶习,首先要搞清楚“孩子为什么撒谎”,他为什么不敢说真话,只有找到孩子撒谎的真正原因,才能免除后患。
病例五
9岁的丽丽从小在爷爷奶奶的宠爱下长大,最近,爸爸妈妈发现她的书包里有一些来历不明的文具,问她就说是同学送的或捡到的,仔细追问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对爷爷奶奶讲起,他们却说:“小孩子偶尔糊涂,不是什么大事。”这让丽丽的父母非常担心。
专家点评
丽丽这种行为属于行为性撒谎,其表现比较严重,常常伴随偷拿和破坏等不良行为,对孩子自身成长的危害性比较大。这种类型的儿童撒谎有明显的目的性,并且是事先想好的,在他们看来撒谎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利益或满足,因此对孩子成长的危害性非常大。
专家建议
对于这种类型的谎言,若孩子说谎后没有被发现,或者被发现了但父母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纠正,或者被其他人揭穿后,父母因顾及颜面而袒护孩子等,都会助长孩子的说谎意识。聪明的父母应该不能让孩子的“阴谋”得逞,让他知道如果撒谎后会有非常严重的后果。有的父母认为孩子的撒谎是因为没有长大,不知好歹,而放任孩子任意所为,会使孩子养成撒谎的习惯,影响他的自我意识以及性格的健康发展。
病例六
“儿子经常跟我说老师要求他们买什么东西,幼儿园要用。开了家长会我才知道,他把这些买来的东西说成是捡到的,交给老师,以此换得老师的表扬和小朋友的敬佩。有时也是为了在小朋友面前炫耀。”张先生说。
专家点评
孩子为了满足一时的虚荣心而说谎的行为,属于一种有意的谎言,如果不及时遏制,后果不堪设想。
专家建议
遇到这种情况,既不能用“打”来解决问题,更不能一味庇护。{zh0}先告诉他:“爸爸不喜欢不诚实的孩子,我知道你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或小朋友的羡慕来炫耀自己)才要我买东西的。现在你一定要告诉我你心里是怎么想的。”让他把真实的想法说出来,再结合实际情况给孩子说明说谎的危害性、最终将会受到的惩罚。{zh1}要帮助他xx说谎的外在因素:“下次,你要爸爸妈妈买东西,一定要说实话,买不买我们可以商量,但是如果说谎的话,肯定什么也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