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硬件_超爱佳菲猫_新浪博客

CPU

Cpu主流桌面级厂商分为intel和amd公司

Intel目前主流构架为酷睿构架。xx为i7架构。

低端E1200~E2200,65nm制造工艺。接口为775。核心数量为2。主频为1.6~2.0G.

中端E5200~E8400,45nm制造工艺。接口为775。核心数量为2。主频为2.5~3.0G.

中高Q8200~Q9650,45nm制造工艺。接口为775。核心数量为4。主频为2.33~3.0G.

xxI7920~I7965, 45nm制造工艺。接口为1366。核心数量为4。主频为2.66~3.2G.

AMD目前主流架构为K8(速龙)K10(羿龙)架构。

中低端Sempron 2100~ Athlon7750,65nm制造工艺。接口为940。核心数量为2。主频为1.8~2.8G.

中xx Phenom  8450~ Phenom8750, 65nm制造工艺。接口为940。核心数量为3。主频为2.1~2.5G.

中xx Phenom  9150~ Phenom9950, 65nm制造工艺。接口为940。核心数量为4。主频为2.2~2.6G.

Intel Celeron E1200 1.6GHz 800FSB 512KB L2

AMD Sempron2100+ 1.8GHz 256KB L2

Intel PentiumDualCore E2140 1.6GHz 800FSB 1MB L2

AMD Athlon64X2 4000+ 2.1GHz 512KB L2

Intel PentiumDualCore E5200 2.5GHz 800FSB 2MB L2

AMD Athlon64X2 5000+ 2.6GHz 512KB L2

Intel Core2Duo E4500 2.2GHz 800FSB 2MB L2

AMD Athlon64X2 5400+ 2.8GHz 512KB L2

Intel Core2Duo E6550 2.33GHz 1333FSB 4MB L2

AMD AthlonX2 7750 2.7GHz 1M L2 2M L3

Intel Core2Duo E7200 2.53GHz 1066FSB 3MB L2

AMD PhenomX3 8450 2.1GHz 1.5M L2 2M L3

Intel Core2Duo E8400 3GHz 1333FSB 6MB L2

AMD PhenomX3 8600 2.3GHz 2MB L3

Intel Core2Quad Q8200 2.33GHz 1333FSB 2MBx2 L2

AMD PhenomX4 9500 2.2GHz 2MB L3

Intel Core2Quad Extreme Q9650 3GHz 1333FSB 6MBx2 L2

AMD PhenomX4 9900 2.6GHz 2MB L3

Intel Core i7 920 2.66GHz 4.8GHz QPI 1M L2 8M L3

 

Intel Core i7 Extreme 965 3.2GHz 6.4GHz QPI 1M L2 8M L3

 

 

 

主板:

主板,又叫主机板(mainboard)、系统板(systemboard)和母板(motherboard);它安装在机箱内,是微机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主板一般为矩形电路板,上面安装了组成计算机的主要电路系统,一般有BIOS芯片、I/O控制芯片、键盘和面板控制开关接口、指示灯插接件、扩充插槽、主板及插卡的直流电源供电接插件等元件。主板的另一特点,是采用了开放式结构。主板上大都有6-8个扩展插槽,供PC机外围设备的控制卡(适配器)插接。通过更换这些插卡,可以对微机的相应子系统进行局部升级,使厂家和用户在配置机型方面有更大的灵活性。

 

 

xxx较高的映泰主板。

   

 

内存

DDR SDRAM内存   
     DDR SDRAM是Double Data Rate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双数据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的简称,是由VIA等公司为了与RDRAM相抗衡而提出的内存标准。DDR SDRAM是SDRAM的更新换代产品,采用2.5v工作电压,它允许在时钟脉冲的上升沿和下降沿传输数据,这样不需要提高时钟的频率就能加倍提高SDRAM的速度,并具有比SDRAM多一倍的传输速率和内存带宽,例如DDR 266与PC 133 SDRAM相比,工作频率同样是133MHz,但内存带宽达到了2.12 GB/s,比PC 133 SDRAM高一倍。目前主流的芯片组都支持DDR SDRAM,是目前最常用的内存类型。 
     DDR2   
     DDR2的定义:DDR2(Double Data Rate 2) SDRAM是由JEDEC(电子设备工程联合委员会)进行开发的新生代内存技术标准,它与上一代DDR内存技术标准{zd0}的不同就是,虽然同是采用了在时钟的上升/下降延同时进行数据传输的基本方式,但DDR2内存却拥有两倍于上一代DDR内存预读取能力(即:4bit数据读预取)。换句话说,DDR2内存每个时钟能够以4倍外部总线的速度读/写数据,并且能够以内部控制总线4倍的速度运行。

                                            DDR2内存的频率

 

 

        此外,由于DDR2标准规定所有DDR2内存均采用FBGA封装形式,而不同于目前广泛应用的TSOP/TSOP-II封装形式,FBGA封装可以提供了更为良好的电气性能与散热性,为DDR2内存的稳定工作与未来频率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回想起DDR的发展历程,从{dy}代应用到个人电脑的DDR200经过DDR266、DDR333到今天的双通道DDR400技术,{dy}代DDR的发展也走到了技术的极限,已经很难通过常规办法提高内存的工作速度;随着Intel{zx1}处理器技术的发展,前端总线对内存带宽的要求是越来越高,拥有更高更稳定运行频率的DDR2内存将是大势所趋

 


  
                                        DDR2与DDR的区别:

     在了解DDR2内存诸多新技术前,先让我们看一组DDR和DDR2技术对比的数据。

 

 

 

 

 

 

 

 

 

 

 

 

 

 

 

 

 

 

 

 

 

 

 

 

 

 

硬盘

硬盘是电脑主要的存储媒介之一,由一个或者多个铝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组成。这些碟片外覆盖有铁磁性材料。绝大多数硬盘都是固定硬盘,被{yj}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盘驱动器中。

 

  希捷旗下的酷鱼Barracuda、迈拓金钻Maxtor Diamond被希捷收购:

  是硬盘的{zj0}选择,性能最稳定,技术最{lx1},速率最快,价格略高

  西部数据,旗下的鱼子酱:是节能的选择,性能中规中矩,价格便宜

  日立,原IBM硬盘部,价格便宜,但稳定性欠佳,且噪音大,建议不要选择

三星,主要提供笔记本硬盘

 

 

 

硬盘接口是硬盘与主机系统间的连接部件,作用是在硬盘缓存和主机内存之间传输数据。不同的硬盘接口决定着硬盘与计算机之间的连接速度,在整个系统中,硬盘接口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程序运行快慢和系统性能好坏。从整体的角度上,硬盘接口分为IDE、SATA、SCSI和光纤通道四种,IDE接口硬盘多用于家用产品中,也部分应用于服务器,SCSI接口的硬盘则主要应用于服务器市场,而光纤通道只在xx服务器上,价格昂贵。SATA是种新生的硬盘接口类型,还正出于市场普及阶段,在家用市场中有着广泛的前景。在IDE和SCSI的大类别下,又可以分出多种具体的接口类型,又各自拥有不同的技术规范,具备不同的传输速度,比如ATA100和SATA;Ultra160 SCSI和Ultra320 SCSI都代表着一种具体的硬盘接口,各自的速度差异也较大。

IDE
  IDE的英文全称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电子集成驱动器”,它的本意是指把“硬盘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把盘体与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的做法减少了硬盘接口的电缆数目与长度,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强,硬盘制造起来变得更容易,因为硬盘生产厂商不需要再担心自己的硬盘是否与其它厂商生产的控制器兼容。对用户而言,硬盘安装起来也更为方便。IDE这一接口技术从诞生至今就一直在不断发展,性能也不断的提高,其拥有的价格低廉、兼容性强的特点,为其造就了其它类型硬盘无法替代的地位。

    IDE代表着硬盘的一种类型,但在实际的应用中,人们也习惯用IDE来称呼最早出现IDE类型硬盘ATA-1,这种类型的接口随着接口技术的发展已经被淘汰了,而其后发展分支出更多类型的硬盘接口,比如ATA、Ultra ATA、DMA、Ultra DMA等接口都属于IDE硬盘。

SCSI
    SCSI的英文全称为“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是同IDE(ATA)xx不同的接口,IDE接口是普通PC的标准接口,而SCSI并不是专门为硬盘设计的接口,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小型机上的高速数据传输技术。SCSI接口具有应用范围广、多任务、带宽大、CPU占用率低,以及热插拔等优点,但较高的价格使得它很难如IDE硬盘般普及,因此SCSI硬盘主要应用于中、xx服务器和xx工作站中。

光纤通道
    光纤通道的英文拼写是Fibre Channel,和SCIS接口一样光纤通道最初也不是为硬盘设计开发的接口技术,是专门为网络系统设计的,但随着存储系统对速度的需求,才逐渐应用到硬盘系统中。光纤通道硬盘是为提高多硬盘存储系统的速度和灵活性才开发的,它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多硬盘系统的通信速度。光纤通道的主要特性有:热插拔性、高速带宽、远程连接、连接设备数量大等。

    光纤通道是为在像服务器这样的多硬盘系统环境而设计,能满足xx工作站、服务器、海量存储子网络、外设间通过集线器、交换机和点对点连接进行双向、串行数据通讯等系统对高数据传输率的要求。

SATA
    使用SATA(Serial ATA)口的硬盘又叫串口硬盘,是未来PC机硬盘的趋势。2001年,由Intel、APT、Dell、IBM、希捷、迈拓这几大厂商组成的Serial ATA委员会正式确立了Serial ATA 1.0规范,2002年,虽然串行ATA的相关设备还未正式上市,但Serial ATA委员会已抢先确立了Serial ATA 2.0规范。Serial ATA采用串行连接方式,串行ATA总线使用嵌入式时钟信号,具备了更强的纠错能力,与以往相比其{zd0}的区别在于能对传输指令(不仅仅是数据)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错误会自动矫正,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串行接口还具有结构简单、支持热插拔的优点。

    串口硬盘是一种xx不同于并行ATA的新型硬盘接口类型,由于采用串行方式传输数据而知名。相对于并行ATA来说,就具有非常多的优势。首先,Serial ATA以连续串行的方式传送数据,一次只会传送1位数据。这样能减少SATA接口的针脚数目,使连接电缆数目变少,效率也会更高。实际上,Serial ATA 仅用四支针脚就能完成所有的工作,分别用于连接电缆、连接地线、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同时这样的架构还能降低系统能耗和减小系统复杂性。其次,Serial ATA的起点更高、发展潜力更大,Serial ATA 1.0定义的数据传输率可达150MB/s,这比目前{zx1}的并行ATA(即ATA/133)所能达到133MB/s的{zg}数据传输率还高,而在Serial ATA 2.0的数据传输率将达到300MB/s,最终SATA将实现600MB/s的{zg}数据传输率。

 

 

 

 

 

 

 

 

 

光驱

 

1、接口
   现时DVD刻录机分为并口(IDE)和串口(SATA)两种,由于Intel早在965芯片组(ICH8南桥)已经xx抛弃IDE接口,这类主板上的IDE口是通过桥接芯片提供的,兼容性不及原生IDE接口,因此对于965 、P35 、P43、P45、G33、G43、G45芯片组的主板,请尽量选择串口的刻录机。
   对于NV的芯片组,AMD芯片组,及Intel P31\G31\945或以前的芯片组,还提供一个原生IDE接口,可以使用并口的刻录机,但鉴于IDE接口的淘汰,还是建议尽量选择SATA接口的刻录机。

2、常见刻录机的主控芯片
   刻录机主控芯片相当于刻录机的CPU,目前主流的主控芯片有四种:
   NEC
   MTK(联发科)
   瑞萨
   松下
   
3、刻录机固件
   固件(firmware),也称分位、韧体,可以理解为刻录机的BIOS,包含有刻录机的刻录策略,更新刻录机固件,可以提升其性能及盘片兼容性。

4、刻录速度不是最重要的指标,现在的刻录机都几乎支持20X甚至22X刻录,但现时市面刻录盘片的质量已经不如以前(应该是原材料升价,碟片价格下降的原因),导致刻录机在高速下难以实现高质量刻录,因此刻录机产品无必要追新,为了保证数据安全,也建议采用8X\12X\16X刻录。

5、碟片选择
   没有一款刻录机是xx的,都不能xx兼容所有品牌、型号的刻录盘!因此,买什么刻录机就要为其选择合适的盘片,尽量购买口碑较好的大品牌,如三菱、威宝等,但即使大品牌的刻录盘也不一定就适合你的刻录机,还是要多做尝试。目前来说,DVD刻录盘推荐 三菱 樱花DVD+R,威宝全球包装,maxell 50+2版(即一桶50张,加送2张CD的版本)

6、刻录机是用来刻盘的,读盘能力都是普遍一般,如果要经常用来听CD,看影碟的话,读烂碟的话,{zh0}另外买个DVD-ROM做苦力。


7、光存储阵型及代工关系
   目前国内常见光存储产品几乎出自有以下集团之手:
   飞利浦建兴(PLDS)、先锋(Pioneer)、日立LG(HLDS)、东芝三星(TSSD)、索尼NEC(SNOI)、华硕(ASUS)、英群(BTC)

   各集团的对应零售品牌或代工品牌为:
   飞利浦建兴(PLDS):建兴(Liteon)、明基(BENQ)、飞利浦(Philips)、还有技嘉、索尼、浦科特部分型号
   先锋(Pioneer):先锋,浦科特部份型号
   日立LG(HLDS):LG
   东芝三星(TSSD):三星(SAMSUM),索尼部分型号(845S)
   索尼NEC(SNOI):索尼(SONY),NEC
   华硕(ASUS):华硕,先锋光雕系列(K系列)
   英群(BTC):台电、技嘉部份型号等


 

 

 

 

 

 

 

 

 

 

 

 

 

 

 

 

 

 

 

 

 

 

 


   显卡

显卡作为电脑主机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担输出显示图形的任务,对于喜欢玩游戏和从事专业图形设计的人来说显得非常重要。目前民用显卡图形芯片供应商主要包括AMD和nVIDIA两家。

 

 

映泰{zx1}推出的AMD4670显卡。

 

基本结构

1GPU(类似于主板的CPU

  全称是Graphic Processing Unit,中文翻译为"图形处理器"。NVIDIA公司在发布GeForce 256图形处理芯片时首先提出的概念。GPU使显卡减少了对CPU的依赖,并进行部分原本CPU的工作,尤其是在3D图形处理时。GPU所采用的核心技术有硬件T&L(几何转换和光照处理)、立方环境材质贴图和顶点混合、纹理压缩和凹凸映射贴图、双重纹理四像素256位渲染引擎等,而硬件T&L技术可以说是GPU的标志。GPU的生产主要由nVidia与ATI两家厂商生产。

  2)显存(类似于主板的内存)

  显示内存的简称。顾名思义,其主要功能就是暂时将储存显示芯片要处理的数据和处理完毕的数据。图形核心的性能愈强,需要的显存也就越多。以前的显存主要是SDR的,容量也不大。而现在市面上基本采用的都是DDR3规格的,在某些xx卡上更是采用了性能更为出色的DDR4或DDR5代内存。显存主要由传统的内存制造商提供,比如三星、现代、Kingston等。

  3)显卡bios(类似于主板的bios

  显卡BIOS 主要用于存放显示芯片与驱动程序之间的控制程序,另外还存有显示卡的型号、规格、生产厂家及出厂时间等信息。打开计算机时,通过显示BIOS 内的一段控制程序,将这些信息反馈到屏幕上。早期显示BIOS 是固化在ROM 中的,不可以修改,而现在的多数显示卡则采用了大容量的EPROM,即所谓的Flash BIOS,可以通过专用的程序进行改写或升级。

  4)显卡PCB板(类似于主板)

  就是显卡的电路板,它把显卡上的其它部件连接起来。功能类似主板。

  5)其它

  比如GPU风扇等等。

产品分类

1AGP接口

  Accelerate Graphical Port是Intel公司开发的一个视频接口技术标准, 是为了解决PCI总线的低带宽而开发的接口技术。它通过将图形卡与系统主内存连接起来,在CPU和图形处理器之间直接开辟了更快的总线。其发展经历了AGP1.0(AGP1X/2X)、AGP2.0(AGP4X)、AGP3.0(AGP8X)。{zx1}的AGP8X其理论带宽为2.1Gbit/秒。目前已经被PCI-E接口基本取代(2006年大部分厂家已经停止生产),目前最强劲的AGP显卡是ATi的3850。

  2PCI Express接口

  PCI Express是新一代的总线接口,而采用此类接口的显卡产品,已经在2004年正式面世。早在2001年的春季“英特尔开发者论坛”上,英特尔公司就提出了要用新一代的技术取代PCI总线和多种芯片的内部连接,并称之为第三代I/O总线技术。随后在2001年底,包括Intel、AMD、DELL、IBM在内的20多家业界主导公司开始起草新技术的规范,并在2002年完成,对其正式命名为PCI Express。目前{zg}端的PCI-E接口为PCI-E 2.0 16X,目前市场占有率{zg}的应该还是PCI-E 1.1 16X。

  3)现在最热的双卡技术

  SLI和CrossFire分别是Nvidia和ATI两家的双卡或多卡互连工作组模式.其本质是差不多的.只是叫法不同

  SLI Scan Line Interlace(扫描线交错)技术是3dfx公司应用于Voodoo 上的技术,它通过把2块Voodoo卡用SLI线物理连接起来,工作的时候一块Voodoo卡负责渲染屏幕奇数行扫描,另一块负责渲染偶数行扫描,从而达到将两块显卡“连接”在一起获得“双倍”的性能。 SLI中文名速力,目前的SLI工作模式与早期Voodoo有所不同,现在改为屏幕分区渲染。

  CrossFire,中文名交叉火力,简称交火,是ATI的一款多重GPU技术,可让多张显示卡同时在一部电脑上并排使用,增加运算效能,与NVIDIA的SLI技术竞争。CrossFire技术于2005年6月1日,在Computex Taipei 2005正式发布,比SLI迟一年。从首度公开至今,CrossFire经过了一次修订。

  如何组建:

  组建SLI和Crossfire,需要几个方面。

  1、需要2个以上的显卡,必须是PCI-E,不要求必须是相同核心,混合SLI可以用于不同核心显卡。

  2、需要主板支持,目前SLI授权已开放,支持SLI的主板有NV自家的主板和Intel的主板,如570 SLI(AMD)、680i SLI(Intel)。Crossfire开放授权,目前INTEL平台较高芯片组,945、965、P35、P31、P43、P45、X38、X48.。AMD自家的770X 790X 790FX 790GX均可进行crossfire。

  3、系统支持。

  4、驱动支持。

  4)集成显卡与独立显卡的并行工作

  无论是Nvidia还是ATi,目前均可用自己{zx1}的集成显卡和独立显卡进行混合并行使用,但是由于驱动原因,目前NvidiaMCP78只能和低端的8400GS,8500GT混合SLIATi780G,790GX只能和低端的2400PRO/XT3450进行混合Crossfire

  5)不同型号显卡之间进行Crossfire

ATI目前的部分新产品支持不同型号显卡之间进行交火, 比如HD3870X2 HD3870组建交火系统, 或者HD4870HD4850之间组建交火系统。这种交火需要硬件以及驱动的支持,并不是所有型号之间都可以。目前的HD4870HD4850交火已取得不错的成绩。

软件配置

1DirectX

  DirectX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图形API,它是由微软公司开发的用途广泛的API,它包含有Direct Graphics(Direct 3D+Direct Draw)、Direct Input、Direct Play、Direct Sound、Direct Show、Direct Setup、Direct Media Objects等多个组件,它提供了一整套的多媒体接口方案。只是其在3D图形方面的优秀表现,让它的其它方面显得暗淡无光。DirectX开发之初是为了弥补Windows 3.1系统对图形、声音处理能力的不足,而今已发展成为对整个多媒体系统的各个方面都有决定性影响的接口。{zx1}版本为DirectX 10。

  Direct3D(简称D3D)

  DirectX是微软开发并发布的多媒体开发软件包,其中有一部分叫做Direct3D。大概因为是微软的手笔,有的人就说它将成为3D图形的标准。

  2OpenGL

OpenGL是OpenGraphicsLib的缩写,是一套三维图形处理库,也是该领域的工业标准。计算机三维图形是指将用数据描述的三维空间通过计算转换成二维图像并显示或打印出来的技术。OpenGL就是支持这种转换的程序库,它源于SGI公司为其图形工作站开发的IRIS GL,在跨平台移植过程中发展成为OpenGL。SGI在1992年7月发布1.0版,后成为工业标准,由成立于1992年的独立财团OpenGL Architecture Review Board (ARB)控制。SGI等ARB成员以xx方式产生标准,并制成规范文档(Specification)公布,各软硬件厂商据此开发自己系统上的实现。只有通过了ARB规范全部测试的实现才能称为OpenGL。1995年12月ARB批准了1.1版本,{zx1}版规范是在SIGGRAPH2007公布的OpenGL 3.0。

主要参数

1.显示芯片(型号、版本级别、开发代号、制造工艺、核心频率)

2.显存(类型、位宽、容量、封装类型、速度、频率)

3.技术(象素渲染管线、顶点着色引擎数、3D API、RAMDAC频率及支持MAX分辨率)

4.PCB板(PCB层数、显卡接口、输出接口、散热装置)

 

 

 

 

 

 

 

 

 

 

 

 

 

 

显示器

目前市场主流为LCD显示器,传统的CRT显示器已经被市场淘汰。

液晶显示器(LCD)英文全称为Liquid Crystal Display,它一种是采用了液晶控制透光度技术来实现色彩的显示器。和CRT显示器相比,LCD的优点是很明显的。由于通过控制是否透光来控制亮和暗,当色彩不变时,液晶也保持不变,这样就无须考虑刷新率的问题。对于画面稳定、无闪烁感的液晶显示器,刷新率不高但图像也很稳定。LCD显示器还通过液晶控制透光度的技术原理让底板整体发光,所以它做到了真正的xx平面。一些xx的数字LCD显示器采用了数字方式传输数据、显示图像,这样就不会产生由于显卡造成的色彩偏差或损失。xx没有辐射的优点,即使长时间观看LCD显示器屏幕也不会对眼睛造成很大伤害。体积小、能耗低也是CRT显示器无法比拟的,一般一台15寸LCD显示器的耗电量也就相当于17寸纯平CRT显示器的三分之一。

  

主流的22寸液晶显示

目前相比CRT显示器,LCD显示器图像质量仍不够完善。色彩表现和饱和度LCD显示器都在不同程度上输给了CRT显示器,而且液晶显示器的响应时间也比CRT显示器长,当画面静止的时候还可以,一旦用于玩游戏、看影碟这些画面更新速度块而剧烈的显示时,液晶显示器的弱点就暴露出来了,画面延迟会产生重影、脱尾等现象,严重影响显示质量。

介绍一些主流接口。

常见的显示器有很多种,如CRT、PDP(等离子体显示屏)等,各有其特点,而液晶显示器有其显著优点为:平面型显示,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驱动电压低,可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直接驱动,可以在明亮环境下显示,不含有害射线等。下面参照《产品定制指南》对液晶显示屏各主要参数做简要的说明,为我们的用户在定制时提供必要的参考。

 

1.主要技术指标

A、电光响应特性 是液晶显示器的电光响应特性,能够决定显示器的显示信息容量和对比度。

B、对比度 是指液晶显示器的显示状态(显示的内容)和非显示状态(底色)相对透光率的比较,常代表图像的清晰度。

C、视角 是液晶显示器区别于其它显示器的主要特点,液晶显示器的对比度跟视角(即人眼观察角度)有关,并且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将一块屏竖立,从较高的位置去观察这个屏,对比度{zh0},那么这个屏就是12点视角(和时钟的12点是一个方向);从较低的位置去观察,对比度{zh0},那么这个屏就是6点视角(也同时钟的6点一样)同理从左边是9点视角,右边是3点视角。因此客户需要将所要订制的液晶屏最常用到的观察方向提供给我们。

D、响应时间 液晶显示器经常需要显示不断变化的图像,人眼的反应时间大约为几十毫秒,故显示图象的变化对外加信号电压变化的响应不应低于这个速度。

E、功耗 是液晶显示器工作时所消耗的能量。功耗低是液晶显示器{zd0}的优点之一。液晶显示器的总功耗取决于显示面积,驱动电压及选用的材料。

F、温度特性 温度的变化会影响液晶材料的一些参数,而液晶显示器的显示特性与这些参数直接相关,所以液晶显示器必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够正常工作。当温度过高,液晶态会消失,不能显示。而温度过低时,响应速度会明显变慢,直至结晶,致使液晶显示器件损坏。这都是由液晶材料的特性所决定。常用的液晶显示器件在使用温度上可分为普通型(常温即0℃~50℃左右)或宽温型(-10℃~60℃左右)。

2, 常用端口:

  目前,主流的液晶显示器一般都配备的是D-SUB或DVI。那么我们来看一下他们的区别和 功能。

  1、D-SUB端口

  D-SUB端口,(也称VGA端口)。CRT显示器上都用的是该接口。此接口共15针,分为3排,每排5针,接口为D字型,用于传送模拟信号。一般主板集成的显卡只提供该接口的输出。目前,该接口的15针并没有xx利用起来。15针中有5针是用来传送红(R)、绿(G)、蓝(B)、行(H)、场(V)这5种分量信号的,1996年起,为在Windows环境下更好实现即插即用(PNP)技术,在该接口中加入了DDC数据分量。该功能用于读取显示器EPROM中记载的有关彩显品牌、型号、生产日期、序列号、指标参数等信息内容。该接口有成熟的制造工艺、广泛的使用范围,使模拟信号传输中最常见到的一种端口。但,不论多么成熟,他毕竟是传送模拟信号的接口。

2、DVI端口

  DVI数字输入接口:DVI接口是1999年由数字显示工作组DDWG(Digital Display Working Group)推出的接口标准,是Digital Visual Interface的缩写,其造型是一个24针的接插件。是专为LCD显示器这样的数字显示设备设计的。传输模拟信号的过程中,首先要在计算机的显卡中经过数字/模拟转换,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传输到显示设备中,而在数字化显示设备中,又要经模拟/数字转换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显示。在经过2次转换后,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些信息的丢失,对图像质量也有一定影响。而DVI接口中,计算机直接以数字信号的方式将显示信息传送到显示设备中,避免了2次转换过程,因此从理论上讲,采用DVI接口的显示设备的图像质量要更好。另外DVI接口实现了真正的即插即用和热插拔,免除了在连接过程中需关闭计算机和显示设备的麻烦。所以,现在很多液晶显示器都采用该接口。DVI又分为DVI-A、DVI-D和DVI-I。

  DVI-A端口用于传输模拟信号,其功能和D-SUBxx一样。

  DVI-D端口用于传送数字信号,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信号接口。

  DVI-I端口用于传送兼容信号,通过接口上活跃针脚定义的不同,传送模拟或数字信号。其中DVI-I端口中还分为单通道和双通道。

  关于D-SUB和DVI的各种接口的对比,参考下图:

 

接口的对比图

  如何选购VGA和DVI接口的产品: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19英寸以上的新品液晶显示器都配备的DVI-D或DVI-I的接口。看过以上介绍,相信大家对市场上不带DVI接口的液晶显示器也有了明确的认识,其实只要不是使用在1600x1200这样的高分辨率下,DVI和VGA的差别并不大,在19英寸的1280x1024或宽屏的1440x900这样的分辨率下,二者基本看不出多大分别,至于显示器的相位和几何画面失真的问题,随着显示器自动调节技术的发展,一键AUTO过都能搞定。从这些看看出这类单VGA接口的产品也不是不能购买的。

电源

 

电流称得上PC的血液,为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转,PC需要恒定的电流供应。即使很小的电流波动也可能会导致数据的丢失或系统的崩溃。

 

目前最为流行的电源类型为ATX和AT,分别支持不同的主板。用户如果认为需要更换新的电源的话,应当根据自己的系统选择适当的类型。此外,选购电源时还应当考虑系统的电力需求。电源的功率一般以瓦为单位衡量,大多数PC电源的功率范围为200到250瓦。如果用户计划为自己的PC添加新的硬件设备,则应当考虑选用更大功率的电源从而保证新的设备能够得到足够的电力供应。

 

电源厂商都在遵循的Intel电源规范,从AT到ATX 2.0,Intel新的规范标准推出速度似乎越来越快,电源这个昔日幕后的配件逐渐走到台前。促使电源以及规范迅猛发展的,正是Pentium 4的出现。P4的出现,PC对12V的要求和PIII时代相比有了xxxx的变化,也正是电源越来越注重12V的输出,让电源规范版本迅速的提升,以适应新硬件不断增长的需求。

 

 

 

 

键盘

键盘是一组(排列好了的)数字键、字母键或功能键,用于把信息输入终端,从而送入既定的系统之中,是计算机系统最重要的输入设备之一。

 


    PC XT/AT时代的键盘主要以83键为主,并且延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随着视窗系统近几年的流行已经淘汰。取而代之的是101键和104键键盘,然后是107键盘,并占据市场的主流地位。当然其间也曾出现过102键、103键的键盘,但由于推广不善,都只是昙花一现。107键盘又称为Win98键盘,比104键多了睡眠、唤醒、开机等电源管理按键。大部分的107键在右上方多出这三个键位。近几年内紧接着107键键盘出现的是新兴多媒体键盘,它在传统的键盘基础上又增加了不少常用快捷键或音量调节装置,使PC操作进一步简化,对于收发电子邮件、打开浏览器软件、启动多媒体播放器等都只需要按一个特殊按键即可。同时在外形上也做了重大改善,着重体现了键盘的个性化。起初这类键盘多用于品牌机,如HP、联想等品牌机都率先采用了这类键盘,受到广泛的好评,并曾一度被视为品牌机的特色。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的市场上也出现独立的具有各种快捷功能的产品单独出售,并带有专用的驱动和设定软件,在兼容机上也能实现个性化的操作。

    常规的键盘有机械式按键和电容式按键两种。机械式键盘是最早被采用的结构,一般类似金属接触式开关的原理使触点导通或断开,具有工艺简单、维修方便、手感一般、噪声大、易磨损的特性。大部分廉价的机械键盘采用铜片弹簧作为弹性材料,铜片易折易失去弹性,使用时间一长故障率升高,现在已基本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电容式键盘,它是基于电容式开关的键盘,原理是通过按键改变电极间的距离产生电容量的变化,暂时形成震荡脉冲允许通过的条件。理论上这种开关是无触点非接触式的,磨损率极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也没有接触不良的隐患,具有噪音小,容易控制手感,可以制造出高质量的键盘,但工艺较机械结构复杂。

    键盘的外形分为标准键盘和人体工程学键盘,人体工程学键盘是在标准键盘上将指法规定的左手键区和右手键区这两大板块左右分开,并形成一定角度,使操作者不必有意识的夹紧双臂,保持一种比较自然的形态,这种设计的键盘被微软公司命名为自然键盘(Natural Keyboard),对于习惯盲打的用户可以有效的减少左右手键区的误击率,如字母“G”和“H”。有的人体工程学键盘还有意加大常用键如空格键和回车键的面积,在键盘的下部增加护手托板,给以前悬空手腕以支持点,减少由于手腕长期悬空导致的疲劳。这些都可以视为人性化的设计。

    目前台式PC电脑的键盘都采用活动式键盘,键盘作为一个独立的输入部件,具有自己的外壳。键盘面板根据档次采用不同的塑料压制而成,部分优质键盘的底部采用较厚的钢板以增加键盘的质感和刚性,不过这样一来无疑增加了成本,所以不少廉价键盘直接采用塑料底座的设计。

接口类型是指键盘与电脑主机之间相连接的接口方式或类型。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键盘接口有三种:老式AT接口、PS/2接口以及USB接口。老式AT接口,俗称大口,目前已经基本淘汰,因此不作介绍。

PS/2接口
    最早出现在IBM的PS/2的机子上,因而得此名称。这是一种鼠标和键盘的专用接口,是一种6针的圆型接口,但键盘只使用其中的4针传输数据和供电,其余2个为空脚。PS/2接口的传输速率比COM接口稍快一些,而且是ATX主板的标准接口,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键盘接口之一。
    键盘和鼠标都可以使用PS/2接口,但是按照PC'99颜色规范,鼠标通常占用浅绿色接口,键盘占用紫色接口。虽然从上面的针脚定义看来二者的工作原理相同,但这两个接口还是不能混插,这是由它们在电脑内部不同的信号定义所决定的。

 

鼠标

鼠标的英文原名是“Mouse”,这是一个很难以翻译的单词,很多人对于这个词有很多的理解,比如“滑鼠”、“电子鼠”等。鼠标是一种移动光标和实现选择操作的计算机输入设备。随着“所见即所得”的环境越来普及,使用鼠标的场合越来越多。它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当移动鼠标器时,它把移动距离及方向的信息转换成脉冲送到计算机,计算机再把脉冲转换成鼠标器光标的坐标数据,从而达到指示位置的目的。

    1968年12月9日,全世界{dy}个鼠标诞生于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它的发明者是Douglas Englebart博士。Englebart博士设计鼠标的初衷就是为了使计算机的操作更加简便,来代替键盘那繁琐的指令。他制作的鼠标是一只小木头盒子,工作原理是由它底部的小球带动枢轴转动,并带动变阻器改变阻值来产生位移信号,信号经计算机处理,屏幕上的光标就可以移动。自此,鼠标和PC就结下了那种难以用言语表达的不解之缘。这款鼠标的鼻祖与今天的鼠标结构大不相同,甚至还需要外置电源给他供电才能正常工作。

 

    目前市场上流行的鼠标主要有三种,机械鼠标(半光电鼠标)、轨迹球鼠标和光电鼠标。每种鼠标的特点、用途和选购上都稍有不同。

机械滚轮鼠标(半光电鼠标):
    它是一种光电和机械相结合的鼠标。它的原理是紧贴着滚动橡胶球有两个互相垂直的传动轴,轴上有一个光栅轮,光栅轮的两边对应着有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当鼠标移动时,橡胶球带动两个传动轴旋转,而这时光栅轮也在旋转,光敏三极管在接收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时被光栅轮间断地阻挡,从而产生脉冲信号,通过鼠标内部的芯片处理之后被CPU接收,信号的数量和频率对应着屏幕上的距离和速度。

轨迹球鼠标:
    轨迹球鼠标工作原理和内部结构其实与普通鼠标类似,只是改变了滚轮的运动方式,其球座固定不动,直接用手拨动轨迹球来控制鼠标箭头的移动。轨迹球外观新颖,可随意放置,用惯后手感也不错。而且即使在光电鼠标的冲击下,仍有许多设计人员更垂青与轨迹球鼠标的精准定位。

 

光电式鼠标:
    光电鼠标产品按照其年代和使用的技术可以分为两代产品,其共同的特点是没有机械鼠标必须使用的鼠标滚球。{dy}代光电鼠标由光断续器来判断信号,最显著特点就是需要使用一块特殊的反光板作为鼠标移动时的垫。
    目前市场上的光电鼠标产品都是第二代光电鼠标。第二代光电鼠标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其使用的是光眼技术,这是一种数字光电技术,较之以往机械鼠标xx是一种全新的技术突破。

 

 

USB接口
    USB的全称是Universal Serial Bus,USB支持热插拔,即插即用的优点,所以USB接口已经成为MP3的最主要的接口方式。USB有两个规范,即USB1.1和USB2.0。

  鼠标的分辨率,是选择一款鼠标的主要依据之一。一款鼠标性能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就在于其鼠标内部的解码装置所能辨认的每英寸长度内的点数,也就是一般人们所说的分辨率,单位是DPI或CPI。其意思是指鼠标移动中,每移动一英寸能准确定位的{zd0}信息数。分辨率是衡量鼠标移动xx度的标准,分为硬件分辨率和软件分辨率,硬件分辨率反映鼠标的实际能力,而软件分辨率是通过软件来模拟出一定的效果。dpi是dots per inch的缩写,意思是每英寸的像素数,这是目前最常见的分辨率单位。cpi是count per inch的缩写,这是由鼠标核心芯片生产厂商安捷伦定义的标准,意思是每英寸的采样率。dpi和cpi都可以用来表示鼠标的分辨率,但是dpi反应的是个静态指标,用在打印机或扫描仪上显得更为合适。由于鼠标移动是个动态的过程,用cpi来表示鼠标的分辨率更为恰当。


   
    PS/2接口和USB接口的键盘在使用方面差别不大,由于USB接口支持热插拔,因此USB接口键盘在使用中可能略方便一些。但是计算机底层硬件对PS/2接口支持的更完善一些,因此如果电脑遇到某些故障,使用PS/2接口的键盘兼容性更好一些。主流的键盘既有使用PS/2接口的也有使用USB接口的,购买时需要根据需要选择。各种键盘接口之间也能通过特定的转接头或转接线实现转换,例如USB转PS/2转接头等。

接口类型是指鼠标与电脑主机之间相连接的接口方式或类型。目前常见的鼠标接口有串口,PS/2和USB三种类型。

串口
    串口就是串行接口,即COM接口。这是最古老的鼠标接口,是一种9针或25针的D型接口,将鼠标接到电脑主机串口上就能使用。其优点是适用范围和机型最多,从古老的没有PS/2接口和USB接口的电脑到现在{zx1}的电脑都能使用,缺点是串口通信的数据传输率太低,中xx鼠标不能发挥其高性能优势,而且不支持热插拔。在{zx1}的BTX主板规范中已经取消了串口,随着BTX规范的普及,串口鼠标也必将逐渐被淘汰。

PS/2接口
    PS/2接口是目前最常见的鼠标接口,最初是IBM公司的专利,俗称“小口”。这是一种鼠标和键盘的专用接口,是一种6针的圆型接口。但鼠标只使用其中的4针传输数据和供电,其余2个为空脚。PS/2接口的传输速率比COM接口稍快一些,而且是ATX主板的标准接口,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鼠标接口之一,但仍然不能使xx鼠标xx发挥其性能,而且不支持热插拔。在BTX主板规范中,这也是即将被淘汰掉的接口。
    需要注意的是,在连接PS/2接口鼠标时不能错误地插入键盘PS/2接口(当然,也不能把PS/2键盘插入鼠标PS/2接口)。一般情况下,符合PC99规范的主板,其鼠标的接口为绿色、键盘的接口为紫色,另外也可以从PS/2接口的相对位置来判断:靠近主板PCB的是键盘接口,其上方的是鼠标接口。

 

 

USB接口
    USB是英文Universal Serial Bus的缩写,中文含义是“通用串行总线”。目前常见的USB接口按照版本可分为USB1.1及USB2.0,其{zd0}数据传输率分别是12Mbps和480Mbps,是一种高速的通用接口。这是一种新型的鼠标接口,目前许多新的鼠标产品都采用了USB接口,与前两种接口相比,其优点是非常高的数据传输率,xx能够满足各种鼠标在刷新率和分辨率方面的要求,能够使各种中xx鼠标xx发挥其性能,而且支持热插拔。而且随着BTX规范的普及,这将是今后{wy}的鼠标接口。

    各种鼠标接口之间也能通过特定的转接头或转接线实现转换,例如USB转PS/2转接头等等。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计算机硬件_超爱佳菲猫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