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之旅四十----武夷山蛇馆

                  在这里了解了中国xx毒蛇及蛇的部分产品,也了解了相关的蛇文化。 

                              友情提示:有对蛇恐怖的朋友勿入!          

                                此组照片于2010.1.27摄自武夷山蛇馆                   

                  1.下面照片的背景为武夷山的标志----玉女峰2.中国xx毒蛇
福建之旅四十----武夷山蛇馆 3.武夷蛇文化

4.武夷山五步蛇
福建之旅四十----武夷山蛇馆 5.武夷山蛇产品
福建之旅四十----武夷山蛇馆 6.银环蛇

    分类地位:脊椎动物门 爬行纲 有鳞目 蛇亚目 眼镜蛇科 环蛇属

    俗    名:白带蛇、白节蛇

    拉丁文名:Narrow-banded krait

    形态特征:银环蛇云南亚种,腹鳞213~231,躯干部环纹20~31个,尾部7~11个,仅产于中国云南西南部。全长1米左右,通身背面具黑白相间的环纹。腹面全为白色。背鳞通身1行,正中1行鳞片(脊鳞)扩大呈六角形。尾下鳞全为单行。卵生。5~8月产卵,每产5~15枚,孵化期1个半月左右。幼蛇3年后性成熟。银环蛇毒性很强,上颌骨前端有1对较长的沟牙(前沟牙)。人被咬伤后,常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生活习性:栖息于平原、丘陵或山麓近水处;银环蛇傍晚或夜间活动,白昼则隐匿于石下或洞中。4月出蛰,11月进入冬眠。银环蛇适合温度23—30度,有冬眠习性,此时提供半切花盆或挂盆作为隐蔽的地方供其冬眠,窝内铺上厚的落叶,水盆也是必须的,天气温暖时候可能会出来喝水,也可以保持窝内有一定的湿度。银环蛇虽为毒蛇,但性情温和,除非遭受攻击,否则不会主动攻击。常发现于田边、路旁、坟地及菜园等处。捕食泥鳅、鳝鱼和蛙类,也吃各种鱼类、鼠类、蜥蜴和其他蛇类。银环蛇成体供药用。孵出7~10天的幼蛇干制入药,称“金钱白花蛇”,有怯风湿、定惊搐的功效,治风湿瘫痪、小儿惊风抽搐、破伤风、疥癣和梅毒等症。银环蛇胆可治小儿高烧引起的抽搐。
福建之旅四十----武夷山蛇馆7.原矛头蝮

    分类地位:脊椎动物门 爬行纲 有鳞目 蛇亚目 新蛇下目蝰科蝮亚科原矛头蝮属

    俗    名:原矛头蝮、老鼠蛇(福建德化)、龟壳花(闽南及台湾)、恶乌子(四川西南)、笋壳斑(四川西南、福建建阳)、野猫种(浙江)、蕲蛇盖(浙江)、龟壳花蛇。
    拉丁文名:Protobothrops mucrosquamatus

    形态特征:头长呈三角形,头长约为其宽的1.5倍。颈细,头背布有很多细鳞片,吻较窄,两鼻间鳞较小,隔有数片更小的鳞片。左右两眼上鳞之间一横排上有小鳞14--16片。鼻鳞与颊窝鳞前缘之间有1--数片小鳞。体长1米左右,体背颜色棕褐,在背部中线两侧有并列的暗褐色斑纹,左右相连成链状,腹部灰褐色,有多数斑点。

    生活习性:生活于丘陵及山区,栖于竹林、灌丛、溪边、茶山、耕地,常到住宅周围如草丛、垃圾堆、柴草石缝间活动。川西牧区的剧毒蛇,吃鸟和小型兽类。卵胎生。有夜行性。
福建之旅四十----武夷山蛇馆8.圆斑蝰

    分类地位:脊椎动物门 爬行纲 有鳞目 蛇亚目 蝰蛇科 蝰亚科 山蝰属

    俗    名:金钱豹、百步金钱豹、金钱斑、古钱窗、卢氏蝰蛇、锁蛇    

    拉丁文名:Daboia russelii siamensis

    形态特征:头呈三角形,体粗尾短,头背有三块圆斑,体背呈棕灰色,体背有三纵行大圆斑,背脊一行圆斑与两侧交错排列,圆斑中央紫褐色,四周黑色,镶以黄白色边,腹部为灰白色,散有粗大的深棕色斑。性凶猛。全长1米,重达1.5公斤,头比较大,与颈区分明显,吻短宽圆。头背的小鳞起棱,鼻孔大,位于吻部上端。

   生活习性:食鼠类的小型哺乳动物。卵胎生30--40,{zg}的记录为63仔。栖息于丘陵地带,多见于稻田,在通风凉爽或阴暗处。
   毒    性:圆斑蝰的毒素有两种,一种是出血性毒素,另一种是神经毒素,能具备这两种毒素的蛇是十分少见的。此外,圆斑蝰的毒素会使中毒者出现像中风的症状,令xx者未必能及时发现毒害,因而延误xx。目前圆斑蝰咬死人的案件在亚洲蛇类中居冠。泰国当地的红十字会研制出一种专门对付圆斑蝰毒素的血清,名为“卢氏蝰血清”。
福建之旅四十----武夷山蛇馆9.灰蓝扁尾海蛇

    分类地位:脊椎动物门 爬行纲 有鳞目 蛇亚目 海蛇科

    拉丁文名:Laticauda colubrina
    形态特征:体型细长,体长可达200厘米,体重0.5--1.5公斤。身体前部为圆形,后部至尾部逐渐变成侧扁。体背部青灰色,从头至尾有51--68个青灰黑色的宽横纹环绕蛇体。腹部黄色或橄榄色。
    生活习性:生活在近海处,特别喜欢河口的地方。善游泳,离开水则笨拙,呼吸时头伸出水面,换入新鲜空气后又潜入海水中,有趋光习性。主要以鳗类鱼为食。卵胎生,每次产仔蛇3-5条。海蛇是一种神经性毒蛇,主要含神经毒素,能麻痹被咬动物的横纹肌,人咬伤严重时可以致死。
    分    布:产于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岛沿海;国外见于印度半岛沿海等地。
福建之旅四十----武夷山蛇馆10.金环蛇

    分类地位:脊椎动物门 爬行纲 有鳞目 蛇亚目 眼镜蛇科 环蛇属

    俗    名:手巾蛇、金蛇、金包铁、金角带、黄金甲、金极应、黄节蛇

    拉丁文名:Bungarus fasciatus

    形态特征:头呈椭圆形,尾极短,尾略呈三棱形,尾末端钝圆而略扁,通身呈黑色与黄色相间的少数明显的棱骨,黑色环纹和黄色环纹几乎等宽,黄色环纹在体部有23~28环,在尾部有3~5环,背鳞平滑共15行,背中央的1行鳞片特别大,肛磷完整,尾下鳞片为单行,腹部为灰白色,体长100~180厘米。头背黑褐色,枕部有浅色倒“V”形斑。背脊隆起呈脊,所以躯干横切面略呈三角形,尾末端圆钝。头椭圆形,与颈区分较不明显,头背具有典型的9枚大鳞片,背鳞平滑,全身15行,背正中一行脊鳞扩大呈六角形。

    生活习性:金环蛇栖息于海拔180—1014m的平原或低山,植被覆盖较好的近水处。怕见光线,白天往往盘着身体不动,把头藏于腹下,但是到晚上十分活跃,捕食蜥蜴,鱼类,蛙类,鼠类等,并能吞食其它蛇类及蛇蛋,性温顺,行动迟缓,其毒性十分剧烈,但是不主动咬人。金环蛇夜晚活动。金环蛇吃蛇,偶尔吃蜥蜴或其他脊椎动物。卵生,5—六月产卵6—14枚于腐叶下或洞穴中。金环蛇数量野外已极稀少。金环蛇是xx食用蛇之一,蛇体浸酒及蛇胆也被用来入药,长期以来大量被捕杀内销或出口。由于此蛇分布范围较银环蛇狭窄,数量本来就不多。
福建之旅四十----武夷山蛇馆11.眼镜王蛇

    分类地位:脊椎动物门 爬行纲 有鳞目 蛇亚目 蛇科 眼镜蛇属

    俗    名:山万蛇、过山风波、大扁颈蛇、大眼镜蛇、大扁头风、扁颈蛇、大膨颈、吹风蛇、过山标   

    拉丁文名:Ophiophagushannah

    形态特征:体形较大,常长达3~4 m,{zd0}长度纪录几达6 m,是世界上毒蛇中{zd0}的一种。头背除典型的9枚大鳞外,顶鳞之后尚有一对大的枕鳞。颈部扩展时,扩展部位较窄而长,且无眼镜蛇的特有斑纹;颈部膨扁时有白色的倒写 V 字形斑,体背有窄白色带斑纹 40-50 个,激怒时其前身1/2 竖起,性凶猛,会主动攻击人畜。背鳞中段15行,尾下鳞部分成单。背面暗褐色或黑色,具横斑;尾部为土黄色,腹部为灰褐色,有黑色线状斑纹。颈部腹面橙黄色。幼蛇黑色,具34~45个黄白色环玟。 

   生活习性:眼镜王蛇生性凶猛,具前沟牙的毒蛇,有剧毒,又是我国性最凶猛的一种毒蛇。当它们遇到危险受惊发怒时,它们的颈部两侧会膨胀起来,并发出呼呼的响声,能将身体前部1/3竖立起来,突然攻击人畜。毒性为“混合性毒”,一条成年蛇一次xx量为300多毫克,对人畜危害极大。舌头很灵敏,能通过空气侦查敌情,辨别猎物的类别。外形一般与眼镜蛇相似,蛇头部成椭圆形,颈部能膨大,但无眼镜蛇状斑纹;其与眼镜蛇的明显区别是头部顶鳞後面有一对大枕鳞。
福建之旅四十----武夷山蛇馆12.莽山烙铁头

    分类地位:脊椎动物门爬行纲有鳞目 蛇亚目 蝰蛇科 莽山烙铁头属 

    俗    名:小青龙、白尾蛇    

    拉丁文名:Zhaoermia mangshanensis    

    形态特征:全长可达2m。具管牙的毒蛇。头部呈三角形,形如一块烙铁。尾部呈白色,因此又被称为莽山白尾蛇。通身黑褐色,其间杂以极小黄绿色或铁锈色点,构成细的网纹印象;背鳞的一部分为黄绿色,成团聚集,形成地衣状斑,与黑褐色等距相间,纵贯体尾;左右地衣状斑在背中线相接,形成完整横纹或前后略交错。腹面除前述黑褐色具网纹外,还杂有若干较大、略呈三角形的黄绿色斑。头背黑褐色,有典型的黄绿色斑纹。尾后半为一致的浅黄绿色或几近于白色。头大,三角形,与颈区分明显。有颊窝。头背都是小鳞片,较大的鼻间鳞一对彼此相切。中段背鳞25行,除两侧最外一行外,均具棱;腹鳞187~198;肛鳞完整;尾下鳞60~67对,尾侧扁末端平切。我国特有种。

    生活习性:目前仅知分布于我国湖南省宜章县境内莽山自然保护区几千公顷的狭小范围内。发现于海拔700~1100m的山区林下。6月下旬至7月产卵20~27枚,卵白色,椭圆形,卵径34-38mm×50-66mm,重31~40g。产卵后亲蛇有护卵与孵卵习性。在25°~30℃温度下,60天左右孵出仔蛇,初孵仔蛇全长330~460mm,重15~35g。是蛇亚目蝰蛇科下的一个有毒蛇种,主要分布于中国的湖南省。这个品种的蛇并非属于眼镜蛇属,然而却跟一些眼镜蛇一样,能喷射毒液因而闻名。目前未有任何亚种被确认。莽山烙铁头被称为“蛇中熊猫”,全球仅存500余条。
福建之旅四十----武夷山蛇馆13.尖吻蝮(五步蛇 )

    分类地位:脊椎动物门 爬行纲 有鳞目 蛇亚目 蝰科 尖吻蝮属
    俗    名:白花蛇、百步蛇、五步蛇、犁头蛇、金钱白花蛇、白花蛇、百节蛇、蕲蛇、烙铁头
    拉丁文名:Deinagkistrodon acutus
    形态特征:头大,呈三角形,吻端有由吻鳞与鼻鳞形成的一短而上翘的突起。头背黑褐色,有对称大鳞片,具颊窝。体背深棕色及棕褐色,背面正中有一行15-21+2-6个方形大斑块。腹面白色,有交错排列的黑褐色斑块。体形短,最长的雄性1335+206 mm,雌性1238+165 mm。背鳞21(23)-21(23)-17(19)行,最外1~3行仅有极细的弱棱,其余均具有结节的强棱,体表on糙;腹鳞雄性152~169,雌性162~171。肛鳞完整。尾下鳞雄性51~61,雌性48~63,大多为双行。尾尖一枚鳞片侧扁而尖长,俗称“佛指甲”。

    生活习性:生活在海拔100~1.400 m的山区或丘陵地带。大多栖息在300~800 m的山谷溪涧附近,偶尔也进入山区村宅,出没于厨房与卧室之中,与森林息息相关。炎热天气,尖吻蝮进入山谷溪流边的岩石,草丛,树根下的阴凉处渡夏,冬天在向阳山坡的石缝及土洞中越冬。喜食鼠类、鸟类、蛙类、蟾蜍和蜥蜴,尤以捕食鼠类的频率{zg}。
福建之旅四十----武夷山蛇馆14.竹叶青

    分类地位:脊椎动物门 爬行纲 有鳞目 蛇亚目 蝰科 蝮亚科 竹叶青蛇属

    俗    称:青竹标、青竹蛇、焦尾巴    拉丁文名:Viperidae - Trimeresurus

    形态特征:通身绿色,腹面稍浅或呈草黄色,眼睛、尾背和尾尖焦红色。体侧常有一条由红白各半的或白色的背鳞缀成的纵线。头较大,呈三角形,眼与鼻孔之间有颊窝(热测位器),尾较短,具缠绕性,头背都是小鳞片。

    生活习性:发现于海拔150~2000米的山区溪边草丛中、灌木上、岩壁或石上、竹林中,路边枯枝上或田埂草丛中。多于阴雨天活动,在傍晚和夜间最为活跃。以蛙、蝌蚪、蜥蜴、鸟和小型哺乳动物为食。卵胎生。在福建、台湾、广东等省,是造成毒蛇咬伤的主要蛇种。平均每次排出毒液量约30毫克。人被咬伤后,伤口局部剧烈灼痛,肿胀发展迅速,其典型特征为血性水泡较多见,且出现较早;一般较少出现全身症状。竹叶青蛇咬虽不致有生命危险,但咬伤的病例很多,故危害甚大。竹叶青也是武夷山比较常见的毒蛇。它的身体是绿色的,不仔细辨认会与xx的翠青蛇相混起来,但是它的尾巴焦黄,这正是与翠青蛇相区别的地方。因为它的尾巴似火燎焦,所以当地人叫它“焦尾仔”或“火烧尾”的青竹蛇。有扑火和聚居习性。昼夜活动,多在夜间寻食。喜欢上树,常缠绕在溪边的灌木丛或小乔木上,会主动攻击人。属营卵胎生蛇类,会从泄殖孔生出小蛇来。
福建之旅四十----武夷山蛇馆15.白眉蝮

    分类地位:脊椎动物门 爬行纲 有鳞目 蛇亚目 蝰科
    拉丁文名:vipera ruselli siamensis
    形态特征:全长1米,重达1.5公斤。头比较大,与颈区分明显,吻短宽圆。头背的小鳞起棱,鼻孔大,位于吻部上端。体背呈棕灰色,具有3纵行大圆斑,每一圆斑的中央为紫色或深棕色,外周为黑色,最外侧有不规则的黑褐色斑纹。腹部为灰白色,散有大的深棕色斑。
    生活习性:生活在平原,丘陵或山区。主要栖息在宽阔的田野中,很少到茂密的林区去,夏季一般在丘陵地带活动,炎热时喜欢栖息在荫凉通风处。受惊时并不逃离,而是将身体盘卷成圈,并发出呼呼的出气声,身体不断彭缩,持续半小时之久。以鼠,鸟,蜥蜴为食,采用突袭方式,躯干前部先向后曲,猛然离地再向前冲并咬住猎物,咬住不放直至吞食下去。9--10月咬伤人畜较多,是我国剧毒蛇类之一。平均每条蛇咬物一次xx量约为200毫克。属于卵胎生,7--8月份产仔,每次产仔十几条左右。
    分    布:福建,广东,广西;国外见于印度,巴基斯坦,缅甸,泰国等地。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福建之旅四十----武夷山蛇馆】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