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27 22:07:30 阅读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元素医学:
世界上万物,大到星球,小到微生物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单元,人的生、老、病、死无不与体内元素平衡有关, “元素医学”是在{dy}代医学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第三代医学。“元素医学”是以元素平衡理论为核心,在原子、分子生物学基础上,从事观察、研究和xxx类健康问题,防治疾病的科学。实践证明:元素医学能够很容易的解决现代医学所无法解决的一些疑难病症的xx问题。
·一、元素医学基本知识
(1)宏量元素 (2)微量元素
·二、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
(1)微量元素与中医中药 (2)微量元素与眼科疾病
(3)微量元素与肿瘤 (4)微量元素与内科疾病
(5)微量元素与口腔科疾病 (6)微量元素与儿童生长发育
(7)微量元素与人体的营养 (8)微量元素与衰老
(9)微量元素与人体免疫功能
·三、专题论述
(1)锗与相关疾病 (2)警惕!非常多见的少儿缺锌症
(3)微量元素与眼病 (4)微量元素与老年性痴呆
(5)微量元素与冠心病 (6)微量元素与高血压
(7)微量元素与肺心病 (8)微量元素与病毒性肝炎
(9)微量元素与儿科疾病 (10)微量元素与糖尿病
·四、特别推荐
(1)元素医学的奇葩——消渴特降糖作用原理 (2)元素医学与疑难病症
(3)金属硫蛋白的医学研究和运用 (4)锗-健康能手
(5)锌的新用途 (6)糖尿病康复之星-有机铬
(7)硒--xx明星
一、元素医学基本知识
宏量元素:又称常量元素,指人体中含量大于0.1%的各种元素。以有机物形式存在的主要有碳、氢、氧、氮4种,约占体重的95%以上;其他各种元素多以矿物盐的形式存在,其总量小于体重的5%,二者共占总量的99.90%以上。他们是人体组成和体现生命的必需的元素。其中含量较多的为钙、镁、钠、钾、硫、氯等7种,是机体的主要塑形成分,如骨、牙中的钙、镁、磷等,蛋白质中的硫、磷、氯等。也存在于体液中的,如钾、钠等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人体的宏量元素中只有钙、镁、钠、钾为轻金属,其他都是原子序数较小的非金属轻元素。宏量元素在机体中的主要生理作用是维持细胞内、外液的渗透压的平衡,调节体液的酸碱度,形成骨骼支撑组织,维持神经和肌肉细胞膜的生物兴奋性,传递信息使肌肉收缩,使血液凝固以及酶活化等。
钙 钾 镁 钠 磷
钙
化学符号为Ca,人体必需的宏量元素之一。
生理功能 一般情况下,成人钙总量约为1200克,为体重的2%,主要以结晶的形式存在,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少。混溶钙池的钙担负着所有正常细胞生理状况的调节。只有体内钙、镁、钠、钾等保持一定的比例,维持正常的心脏搏动,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高,从而引起抽搐,反之,血清钙量过高,抑制肌肉神经的兴奋性。缺乏钙主要影响骨、牙的发育和结构,临床上,婴幼儿主要表现为佝偻病,成年人表现骨质软化,老年人表现为骨质疏松。
吸收,排泄和贮留 膳食钙在肠道吸收20-30%,主要由于钙离子与食物中存在的草酸,植酸及游离脂肪酸形成不溶性钙盐所致。由于膳食中最容易发生不足的矿物质是钙,设法解决钙的不足,常是改进膳食营养的主要课题。同时,也应采取措施提高食物中钙的吸收率。膳食纤维中有一定膳食纤维的同时,也应注意不能过量,脂肪在肠道中分解出来的游离脂肪酸如未及时吸收,与钙相遇成为钙皂随着粪便排出体外。1维生素d,可促进钙磷的吸收和利用。2乳糖可与钙分子形成可溶性络合物,从而提高钙的利用率。3蛋白质分解的氨基酸可与钙形成可溶性盐类,促进钙的吸收。4机体状态处于不同阶段的人对钙的需求量不同。
供给量与食物来源 成年人不分性别800毫克,孕妇1000-1500毫克,乳母为1500毫克,儿童2岁以下为600毫克,3-9岁为800毫克,10-12岁为1000毫克,13-15岁为1200毫克,钙的食物来源以乳制品及乳为{zh0},不但钙含量多,而且人体容易吸收利用。此外,蔬菜和豆类特别是大豆,芝麻酱,瓜子,发菜,海带,小虾米等含钙也多。
钾
化学符号为K,人体必需的宏量元素之一,为主要的电解质。
生理意义 机体的大部分生物学过程都以不同的方式接受血钾浓度的影响,如钾作为主要的碱性物质存在于组织和血细胞中,对酸碱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细胞本身没有直接控制渗透压的机制,而是间接地接受稳定的细胞外液的控制。因为钾是根据机体的需要而在肾小管进行氢离子交换或再吸收,可使血压降低,食用大米,蔬菜和水果等为主的高钾膳食,也有助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的下降。
钾的吸收,排泄和贮存 细胞对钾的吸收和贮存有xx的保护性措施,可避免浓度异常升高所引起的毒性作用。食物中的钾,大多数是进入肠道通过扩散作用而被吸收的,小部分则是通过xxxx主动耗能吸收,人体摄取过量时候,出现保护性的呕吐反应以阻止迅速摄取,已进入的钾则从尿中排出。
供给量和食物来源 每日50-100毫克。钾在所有食物中均存在,植物性食物含量多,蔬菜、水果含量丰富,一般不致于缺乏。
镁
化学符号Mg,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之一。
生理意义 参与机体骨骼中的钙,钾的代谢,并是细胞构成的重要离子。成人体内含有镁20-30克,其中60%以磷酸盐和碳酸盐的形式参与骨骼的组成。骨的镁不与骨基质结合,是骨晶体的一部分。主要与蛋白质形成络合物,参与机体内的磷酸化作用。此外,镁还对神经、肌肉的传递及活动有重要影响。镁与钙之间有时为协调作用,有时则呈现拮抗作用。任何需要三磷酸腺苷参加的反应都需要镁离子,所以镁离子是糖代谢及细胞呼吸酶系统不可缺少的辅助因子。由于镁离子形成有关,脂代谢也需要镁离子。临床上,镁可用于xx缺血性心脏病时维持心脏的正常节律。
镁的吸收与缺乏 影响镁吸收的因素很多,包括膳食中镁的总含量,食物在肠道中停留的时间,水解吸收率及肠腔内镁浓度的影响。镁由小肠的吸收和肾脏的排泄控制。各种食物中含有足够数量的镁,一般不会缺乏。但长期慢性腹泻引起的镁的过量排出可出现镁的缺乏症状,抑郁、不安,肌肉软弱,眩晕等,幼儿可发生惊厥。儿童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引起的腹泻,也可导致镁的大量缺乏,患者表情漠漠,肌肉软弱。
供给量与食物来源 每日镁的供给量婴儿40-70毫克,10岁增到250毫克,成人300-400毫克,孕妇和乳母450毫克。正常人每天排出过量的硫酸镁约为40-60毫克。镁主要来源于含叶绿素多的有色蔬菜等植物性食物,此外,小米,大米,大麦,小麦,燕麦,豆类,坚果类,肉类,海产品等也是镁的良好来源。
钠
生理意义 钠(Na)是细胞维持渗透压的必需元素,在稳定条件下可促使细胞膜随意通过水分,细胞内液之间的渗透压呈现平衡状态。钠在血浆很稳定,是心血管系统的反应等都不可少。因此,合理调节钠的含量和浓度对机体健康,效率和功能都非常重要,特别是当葡萄糖透过肠黏膜时,要求钠向统一方向运动,钠一般以氯化钠的形式存在,最多时可使人的血压升高,但一旦控制膳食中的钠的摄取量,血压可下降。
钠的吸收 钠通过肠道上皮被动进入人体,当低浓度食盐进入十二指肠和空肠时,氯化钠从血浆进入肠道,人体的调节是将吸收的多余钠经过小肠送到肾脏再排出。一般烹调用的食盐量过多,则可导致死亡。死亡的病理表现为脑蜘蛛膜下腔出血,多发性脑内出血,是外周循环衰竭和呼吸抑制引起的。
钠的供给量与食物来源 钠主要来自食盐。中国目前平均每人每日摄取15克左右,超出了人的生理需要。根据中国成年人的食盐试验,每天每人约为10克,故食盐供给量小于10克为宜,但有高血压症状的患者控制在6克左右。因食盐有海盐,湖盐,井盐,矿盐,组成中常常含有很多杂质干扰风味和生理作用,故目前多以精制食盐供应。对一般人而言,只控制食盐量即可,其他食物的含盐量,仅在严重高血压及某些其他疾病时方于控制。
磷
化学符号P,人体必需的元素之一,主要参与机体组成及能量代谢。
生理意义 人体骨骼,牙齿中的磷为钙量的一半,成人的骨磷总量为600-900克,是体磷总量的80-85%。磷也是软组织的重要成分,如蛋白质,核糖核酸,脱氧核酸。此外,机体中的磷还有许多结构性的性能,1贮存能量,2活化物质,3组成酶的成分,4调节酸碱平衡。
磷的代谢和吸收 人的消化道仅小肠可通过扩散和主动运载的耗能来吸收食物中的磷。一般年龄小,磷的吸收率就高。维生素d对钙、磷吸收没有作用,只有在经过肝、肾作用后方可促进磷的吸收和代谢。磷在食物中来源广泛,临床上磷耗竭症状只见于过量营养的人,慢性病,肠炎和手术后肠吸收面积大量丧失的病人及大剂量服用氢氧化铝的病人。
磷的食物来源 磷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主要与蛋白质,脂肪合成核蛋白,磷蛋白和磷脂等。谷物用酵母或热水处理可降低植酸含量,以提高磷的吸收程度,磷在肠道中吸收需要维生素d的辅助,如维生素d缺乏,可使血清无机磷下降。
磷的供给量 婴幼儿按正常需要供应食物满足需要时,磷不会缺乏。如钙每日摄取400毫克以下,而磷的量又多于钙时,影响钙的吸收率,导致钙的不足。因此,对于需要高钙膳食供应的人,膳食钙与磷的供应大于9.5,1.0-1.1较好,1:1.5最为适宜。
人体中含量小于0.01%,仅占人体元素总量的0.05%,在适宜低浓度的条件下有重要生物学作用的一些元素。人体内可以检测出的微量元素有70种,几乎包括了自然界存在的大部分元素。微量元素的功能性形成与浓度,局限在一个很窄的范围内。此外还有一些含量很大的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还有一些痕量元素不能测出含量与功能,后来改为微量元素。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检测出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多为金属元素,还有放射性的铀、镭、钍等。按生物学作用微量元素可以分为:1已确认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必需数量元素,铜,铁,碘,锰,锌等等14个。2有些元素含量基本清楚,但是否为人体必需不太清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铜 钴 铬 氟 铁 碘 锰 钼 镍 硒 硅 锡 钒 锌 铝 砷 硼
铜
化学符号为Cu,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参与组织呼吸作用和氧化还原的活性。
生理意义 成人体内的含铜总量约为80毫克,每天膳食中提供2.5-3.0毫克。分布于机体所有组织中,以骨骼和肌肉中较多。铜的吸收机制基本与铁,锌相似,借助肠黏膜细胞中载体蛋白。铜的主要作用是以酶的形式发挥生理作用。重要作用是催化二价为三价铁,利于体内吸收和贮存。
铜缺乏的表现 铜缺乏时除会发生小细胞性低色素性贫血外,由于铜可促进中性粒细胞的分裂和增殖,使其减少,导致红细胞生成与成熟出现障碍,出现生长发育停滞,精神微米等症状。
供给量和食物来源 根据人体铜的平衡试验,铜的摄入量为1.24毫克/日达到平衡状态。规定成人铜的供给量为2-3毫克。一般食物中普遍含有铜,肝肾和甲壳类含量尤为丰富。植物性食物中大豆,豌豆也含铜较多,其次为坚果类,葡萄干等。
钴
化学符号为Co ,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主要参与维生素b12的组分,为红细胞的生成所必需。
生理意义 人不能直接利用钴元素,必需经合成维生素b12后,再摄取人体,显示刺激红细胞生成活性作用。成人体内的含量约为1.5毫克。主要通过肾脏排出,汗液排出极少。钴缺乏时,除红细胞生成困难外,还可引起食欲不振,皮肤粗糙,体重降低,乏力,乳汁分泌减少等。否则引起红细胞增多,网壮细胞增多。
供给量及食物来源 人体对钴的需要量很小,从膳食中摄取一点来源于动物的食物,绿叶蔬菜钴含量很多。但人体直接摄取的无活性作用,只有通过摄取动物肉或内脏得到维生素b12才能得到活性的钴。每天共计1-2微克即可。
铬
化学符号为Cr,三价的铬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六价铬有毒性。
生理意义 铬在人体含量为1.7毫克,复合物在人体称为葡萄糖耐量因子,通过循环促进琥珀酸氧化,提高葡萄糖的利用率和降低血糖,还可降低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水平。人体缺铬,补充后有利于控制血糖。胰岛素的三价铬还可影响氨基酸在体内的运转。无机铬在体内转变有有机铬后才能被人体所利用。铬在小肠中段被吸收,与运铁蛋白结合,组织吸收铬很快。胰岛素与葡萄糖影响铬的排出。
供给量和食物来源 铬的{zh0}来源是啤酒酵母,肉制品,乳酪等。谷类,蔬菜等植物性食物的铬含量很低。美国铬的标准是50-200毫克。中国目前尚无供给量标准。
氟
化学符号F,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生理意义 人体内一生直接吸收和贮存的氟,到55岁达到百万分之二千五百以下,氟对骨组织的形成和牙齿构成过程都有很大的作用。但摄取过多则有害。呈现白斑,造成变形和韧带钙化。牙质变脆和斑块。为次,氟的饮水卫生标准为1毫克/升。
代谢与疾病 人摄取可溶性氟后,4小时经尿排出。通过口服可以吸收,钙,镁和铝等可抑制氟的吸收。每日饮水获得4.5毫克达到平衡。主要通过肾脏排出,占排出量的80%,粪中排出量越占6-11%。氟化物的水溶性很高,可从日常饮水中获得,适量的补充可改善钙的平衡和维持骨骼的密度。
供给量和食物来源 一般人摄取氟为0.8-1.0毫克,加上由饮水为2.5毫克,可满足需要,并不出现毒性反应。
铁
Fe,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一种,缺铁是目前广泛存在的贫血的主要原因。
生理意义和代谢 人体中的含量约为4-5克,一类是输送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参与组织呼吸,推动氧化还原反应,另一类是运送铁和贮存铁的形式的运送铁蛋白。铁蛋白主要存在脏腑,脾脏和骨髓的网状内皮系统中。铁的贮存可测定血清铁蛋白的方法来确定,因循环系统中的铁蛋白和贮存的铁蛋白是动态平衡形式存在的。铁极容易缺乏,主要表现为1铁减少期,铁在体内的消耗,血清铁蛋白含量下降。2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铁结合能力下降,运铁蛋白饱和度下降。3缺铁性贫血期,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下降,进行人体营养状况调查发现,不容发现。
铁的吸收 铁吸收的部位主要在小肠上部,首先是食物胃酸作用,释放出亚铁离子,与氨基酸形成络合物,调节机体的铁的吸收物质存在于肠道黏膜内的铁蛋白。如组织中有很多的铁贮存时,可在体内被反复利用。一般情况下,除肠道分泌与皮肤,消化道和尿道上皮细胞脱落可使铁损失一定数量,几乎不存在其他途径的损失。从食物中吸收的铁只要能祢补铁的损失,就能满足机体对铁的需要。当然,妇女在月经期和孕期因铁的消耗很多,供给量应适当增加。
膳食铁的利用率及影响因素 食物在铁的存在形式有两类:1非血红素铁和离子铁。主要以氢氧化铁络合物的形式存在于食物中。必须在胃酸作用下有机部分相结合,才能被吸收,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当膳食中有很多的磷酸盐,植酸盐等等,不利于铁离子的释放,此外,有一些有利于非血红素铁吸收的因素,称为铁的促进因子,在安排铁营养的改善措施可加以利用。2血红素铁。与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结合的铁,直接被肠黏膜吸收,在黏膜细胞内分离出来,再与脱铁蛋白结合成为铁蛋白,不受植物酸抑制等因素的影响。
供给量和食物来源 铁在体内可反复利用,成人每天排出的铁为1-0.8毫克,妇女月经期可达1-2毫克。为了满足生理需要,及人体在各个阶段的对铁的需要,每天应补充成人15-20毫克,儿童为10-13毫克。动物内脏,动物全血,肉类,鱼类等食物中的铁含量很 高,一些深色蔬菜铁的含量较少,吸收率也低,但中国膳食中一般食用蔬菜量很大,仍为铁的重要来源。
碘
化学符号为I,参与甲状腺素的合成。
生理意义 甲状腺求蛋白是甲状腺过滤胶体的主要构成物质,含碘量为90%,有机碘存在于血浆蛋白结合的甲状腺素中。此外,血中还有0.05%的游离碘,膳食中的碘可全部被吸收,浓度集中于甲状腺,主要通过肾脏排出。人体中的甲状腺素对人体的生长,发育,蛋白质合成,组织分化和能量代谢起着重要作用。如果人体每日摄取10倍于需要的碘即1000微克时,腺体可在一段时间内有碘的正平衡,但时间久后甲状腺吸收碘的能力下降,甲状腺功能亢进能迅速抑制甲状腺的分泌。
碘的缺乏症 缺乏腐殖质的土壤不能保留碘,有的地区生产的食物缺碘,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有时食物中碘虽充足,但受到抑制因素的影响的不能集中与甲状腺。故机体碘缺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供给量和食物来源 人体对碘的需要量受到发育,性别,年龄,体重,营养状况,气候和体质的影响。饮食中的高氯酸盐和硫氰酸盐可干扰甲状腺对碘的吸收。食盐加碘,食用碘化油,服用碘化物片或含碘糖果,在面包和饮水中强化碘等。如正常人每日摄取500微克碘,引起甲状腺肿和碘性甲亢等症状,食物中海产品的含碘最多。
锰
Mn,参与人体生命活动的许多代谢作用。
生理意义 人体含锰12-20毫克,数量很小,但遍布全身。人体锰的调节主要通过胆汁排泄进行,正常胆汁中含锰0.033毫克%。锰对人的影响主要在于,1促进骨骼的发育,促进软骨有机质合成。2防止供给失调。促使内耳骨及内耳结构正常,维护前庭功能。3加强酶的活力,强化体内生化代谢过程。4维护性功能。5促进糖代谢。6改善脂肪代谢,维护细胞膜的作用,有利于胆固醇的合成。
供给量和食物来源 由于食物中锰的来源广泛,未见锰的缺乏。锰主要存在于食物中,麦芽,麦胚,大豆粉,燕麦,大米,莴苣,菠菜等。(返回页首)
钼
Mo,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但对缺乏足够了解。
钼在人体内含量很小,实际量为9毫克,如果膳食中有很高的硫酸盐,可使含量下降。以红细胞和血浆蛋白的结合较为牢固。食物中的无机钼容易被吸收,钼一般被结合在黄嘌呤中,成为钼黄素蛋白。但硫化物不容易被吸收,主要通过肾脏排出体外。食物以肉类,谷物,羊肉,猪肉,牛肾,牛肉,青豆,裸麦最多。
镍
Ni,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生理意义 正常人体内含有镍10毫克,主要贮存于脊髓,脑,肺和心脏,血中含量为4.2微克%。镍在血浆中,与某些特殊金属酶的构成成分,它还可能是胰岛素的一种成分,有增强胰岛素降低血糖的作用。摄入人体的镍基本上都排出体外,主要通过粪便和汗液排出。
供给量和食物来源 人体膳食中的供给量大致为50毫克,富含镍的食物主要为谷类,燕麦,裸麦,以及巧克力,坚果类,干豆,豌豆等,食物以绿色蔬菜{zg}。动物性食物中含镍量很少。
硒
硒的化学符号为Se,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克山病与硒的营养关系的报告,为硒的生理功能提供了科学证据。
生理意义 血浆血蛋白为硒的接受器,并可将其转运达到身体的各个部分。以肝肾的含量{zg}。在组织中的形式多样,可能以硒的形式进入蛋白质中去,随着皮肤及呼吸排出体外,其余主要以无机硒的形式由大小便排出。
硒的缺乏病 人缺乏时可导致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的克山病,主要侵犯生育期妇女和儿童,中国学者还发现水土硒,食物硒的含量有克山病患者的血硒及发生数值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为克山病的防治奠定了基础。
供给量和食物来源 每日健康人供给量为10-24毫克,但因多种因素的考虑,应为50微克,成为国际组织接受的制定供给量的参考值。动物性食物如肝,肾,海产品及肉类都是硒的良好来源,粮食类的随着土壤的含量的不同而不同。
硅
硅的化学符号为Si,人体含硅18克,一般多存在于表皮及组织中,主要参与骨质的钙化过程,可促进生长,呈现胶原蛋白下降。骨骼及组织异常,老年xx的改变导致。人的关节炎,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可能与它有关。它广泛存在与各种食物中,特别是非精制的食物中含量很多。
锡
Sn 人体的含量小于17毫克,有人认为达到300毫克以上,与蛋白质结合,抑制蛋白质的分解吸收,参与一些黄素酶性生物效应,对维护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的三维空间结构有租用。鉴于在动物实验中已反复证明促进生物的生长效应,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提出每日摄取3.6毫克,各类食物中都可满足正常膳食需要。
钒
V 人体的含量为25毫克左右,能促进心脏对肌肉的促进作用。使心血管收缩,增强收缩能力。人的流行病学和死亡调查中发现,钒能影响胰岛素分泌,促进脂肪组织葡萄糖的氧化和运输,以及肝和脂肪组织的糖原的合成,并可抑制肝糖异生和肠葡萄糖运转。
人体每日通过食物平均摄取4毫克的钒,其中大部分由粪便排出。主要存在与谷类,蔬菜和坚果类等植物性是食物中,集中于油脂中。一般可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
锌
Zn ,是很多酶的组分,参与广泛的生物化学作用。
生理意义 成人体内的锌含量为1.36-2.32毫克,存在与皮肤中,占总锌量的30%,世界的乳锌水平为1.18毫克/升,随着哺乳时间的延长而下降,患动脉硬化,酒精性甘硬化以及其他肝病,癌症,创伤,贫血,结核等疾病,血浆锌有下降趋势。
锌的吸收与排泄 十二指肠是锌的{zj0}吸收部位,空肠与回肠次之。机体对锌是一种耗能吸收。通过肠黏膜在体内运转,但铜,钙,等可干扰锌的吸收。此外,膳食中纤维,植酸等也对锌的吸收有不利影响。有人认为发锌可反映不同时期的锌营养水平,因白细胞的锌含量比红细胞高出很多,故检测时较敏感。
锌的缺乏症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人体缺锌出现生长停滞,生殖发育推迟,分娩期延长,创伤愈合不良及皮炎,蛋白质以及核酸代谢受到影响等情况。引起缺锌的原因不xx是膳食中锌的不足,其他因素有先天和遗传因素,酒精中毒,寄生虫病,吸收不良等。
供给量与食物来源 成人每日需要锌12.5毫克,锌的更新量为6毫克,锌的吸收率为40%。锌的来源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如肉类,海产品,家禽等,但以海产品为高。植物性食物中不但含量少,还受到加工的影响,粮谷等,豆类坚果类食品中有一定量的锌。
铝
Al 非人体必需元素,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炊具,餐具,用具等接触较多。
铝在自然界中蕴藏量很丰富,人体含量很少,成人体内总量为50-150毫克,血中铝的含量为0.02毫克%。人体检测中发现,当摄取超过正常需要,由粪便排出体外。膳食中铝过多时,可抑制磷在胃肠道内的吸收,干扰磷的代谢。长期大量摄取可影响蛋白酶的活性,并有降低胃液分泌减少等现象。
曾有人提出铝可诱发老年性痴呆症,认为此病是一种神经递质缺乏病,原因是膳食中过量的铝存在,抑制肌醇进入磷脂,破坏细胞双层的正常结构,抑制胆碱形成,与镁竞争结合组织蛋白聚合反应,导致大量钙流失,引起痴呆和其他神经病变性疾病。
中国测定的膳食通过餐具进入人体每日1.7毫克,而食物本身的铝量为每日10毫克。说明铝制餐具不构成每日铝的主要来源。油条是大众化的食品,制作时因工艺需要,面粉中需要加入适量的明矾含有铝,发现人体中铝含量水平并未因此受到影响。因此,关于人接触铝制炊具,容器和食用油条等是否影响人体健康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研究。
砷
As,非人体必需元素。
生理意义 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正常人每天摄取在0.02毫克以下。缺砷饲料对鸡,山羊,小猪,大鼠等动物出现生长缓慢,发育受阻,生产期死亡升高等现象。
砷化物多用于农药,医药及皮毛等工业,在污染食物或错误食用可引起中毒。如xxxxx俗称xx,口服5-50毫克可导致中毒。所以摄取不可过量。
供给量与食物来源 人体对砷的需要量约为12-25微克每日,大多数可提供适量的砷。鱼,海产品,贝类的砷含量较高,乳制品和蔬菜,水果,含砷量较低。(返回页首)
硼
B,非人体必需元素。
硼可能与钙,镁代谢或甲状旁腺的功能有关。有人认为硼在人体内可起到与钾类似的作用。此外,还发现硼缺乏对生长和骨骼发育产生影响。可溶性硼化物可由消化道迅速吸收。主要贮存在脑,肝,肾,脂肪组织和骨骼中,经过尿道排出,因此而造成肾小管损伤。硼的毒性作用,在于它可直接通过神经系统影响人体的生化过程。人体每天约可通过蔬菜,水果摄取10-20毫克的硼。
二、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
微量元素与中医中药:中医理论概述
一、天人相应理论与微量元素:
《素问.宝命合形论》中指出人体和大自然是一个整体,自然界的各种变化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体,反映在生理或病理上的种种变化。
二、阴阳学说与微量元素:
人体微量元素代谢平衡可能是机体阴平阳秘,阴阳平衡的物质基础之一,微量元素的代谢障碍,导致阴阳离子平衡而发生病变,反之,机体阴阳失调也可出现微量元素代谢的异常。
三、脏腑学说与微量元素:
《灵柩脉度篇》中提出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认为,骨骼的发育和重造过程,主要是由内分泌xx通过钙,磷代谢实现的。各种微量元素与人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中医的辨证施治
一、微量元素与中医辨证:
中医的辨证有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等等,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的总纲,脏腑辨证是基础,是临床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
微量元素与中医辨证的研究,最早工作从虚症开始的。凡是虚症患者,血清,全血和头发,指甲等不同样品中,锌的含量明显降低。血瘀症患者血清铁,铜,锰含量高于对照组,血清铜最为显著,说明了不同实证与虚症和微量元素之间存在某种特征性的关系。
1、微量元素与心病: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肌炎,为心气虚症,心血虚症,心脉瘀阻症。患者中锌铜含量低于正常人,铁含量下降,可能冠心病是气虚形成的生化基础之一,作为中医辨证参考。
2、微量元素与肺气虚症:肺气虚症患者血清锌铁数值降低,铜升高,红细胞中锌铁高,铜低,尿中锌高,铜铁低。肺气虚症患者存在微量元素的代谢紊乱,与免疫防卫功能有关。
3、微量元素与脾胃虚弱:脾胃虚弱患者的体内血清锌,和铜含量较低,存在与微量元素锌,铜,镁,铁等的代谢异常,这些变化作为虚症的辅助检查项目。
4、微量元素与肝病:患者铁,锌,锰低于正常人,铜高于正常人。
5、微量元素与肾虚:男性肾阳不足,不育症状与体内缺锌,缺锰有关,因此富含锌锰的温肾阳中药有一定的疗效。
6、微量元素与消渴:糖尿病在中医称为消渴,发现患者血清锌,铁水平下降,血清铜升高,说明微量元素的变化与糖尿病的轻重变化及中医的演变有关。
二、微量元素与中医调治:
中药对机体的作用是复杂的,中药的补虚作用不是简单的微量元素的补充,可能主要是通过调整机体的正与邪,阴与阳,气血津液以及经络和脏腑的平衡,以及调节微量元素的代谢,效价和活性来提高微量元素的利用率,维持体内各种微量元素的平衡。
因此,在运用中药xx的基础上,应当加强整体观念,辨证xx为原则,不要把中医复杂的辨证,中药的疗效,仅仅归属于某个元素的高低,把中药的xx简单看成多退少补,应当看到微量元素的应用仅仅是一个方面,要特别注意指标,相互关系。
中药的微量元素分析
一、有效化学成分的配位化学学说:一直沿用xxxx化学的研究方法,结合临床和药理实验结果,把研究重点放在中药和有机化合物以及有效单体的分离,提取和分析上,从中选出副作用小,疗效高的成分,作为研制新药的基础,并解释中药的部分药理作用。
中药的化学成分是复杂多样的,主要有有机成分,无机成分,配位化合物,以及更高级结合形态的成分,这些成分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竞争,相互补充,处于平衡之中。中药有效成分的配位化学学说的要点包括:1、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可以是其中某种或几种有机物,也可以是其中的微量元素,但更可能是它们之间形成的络合物和配合物。2、不仅在单味中药各种不同化学成分可以通过协同作用增强xx的疗效,减少副作用。3、利用中药有机成分与微量元素协同作用这一点,合成活性更高,毒性更低的xx。4、配位化学原理有助于解释中药在体内的作用过程。不仅对中药复方或单方有指导意义,而且开辟了中药的新途径。
二、微量元素与中药理论:
1、微量元素与中药性能的关系:中药药性理论分为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及归经等。热药中锰含量{zg},而铁,铜,锌{zd1},热药中的锶{zg},锌{zd1},温药中锌{zg},锶{zd1};寒凉药中铁高,锰低。辛味药锰高,钴低,酸味药锰低,锶高。归肺经药中锰含量低,归肝经药中铁,铜{zg},归肾经药中镍{zg}。xx药中铁,锌含量较高,补阳药中锰,锌较高,补阴药中铁,铜较低而钴较高。
2、微量元素与中药质量管理:微量元素与地道药材及栽培环境的关系,山西,四川,烟台黄芪,烟台黄芪中钼含量为高;地道党参中铁,锰,钴,铜的含量高于非地道党参;中国柴胡为柴胡的xx,中国柴胡含钙含量较高。中药地道药形成与地质环境,土壤背景及气候条件等因素有关,现代生物学和医学研究证明,药用植物的生长需要一些必需的微量元素外,有些xx还选择性吸收人体必需的有益的微量元素。药用部位,中药炮制与微量元素的关系,炮制即xx的加工,目的增强药效,减少毒性,增加用药的安全性。
因此,从微量元素的角度来看,炮制的目的是要达到降低有害微量元素,提高微量元素的功效,保证中药炮制品的质量。中药微量元素的分析研究,为改良炮制工艺和方法提供了科学的发展。当然,不能把中药的炮制原理都归结为微量元素的变化。
中医食疗
食疗,是食物疗法的简称,食疗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成分,食疗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远古时代,医食同源,药食同用。《本草纲目》中记载的食疗xx则有400多种,每一种食物除营养价值外,具有和xx一样的化学成分和性味功能。《神农本草经》中记载365种药,一半以上既是xx又是食物。一直以来,饮食疗法为历代医家所重视,也同样受到现代人的青睐。现在,世界上不少有识学者主张返璞归真,提出xx的疗法,中国的中医食疗方兴未艾。
中国中医食疗的适应症主要有内伤杂症如血虚,脾失健运等。热性病后造成的阴液不足及疾病的预防等等,以微量元素的角度看,不外乎是元素的摄取不足或丧失过多或有害元素的过多。中医的食疗来自阴阳五行学说,依据是前人的经验方。微量元素食疗,是在掌握了微量元素 科学理论和大量的分析测试基础上,结合食物的相生相克关系,既注意到食物中微量元素含量,又考虑到该食物的有机活性成分,并按中医辨证,使用“君、臣、佐、使”四个层次安排食物。应用微量元素食疗在一些疾病如心脑血管,肝病,癌症等方面的防治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当然,很多情况下食疗是不能代替xx疗法的。如微量元素在体内的吸收,利用或代谢等等环节有异常时,则是需要xxxx。
微量元素与眼科疾病:一、概述:
1、锌:眼是人体含锌最多的器官,以视网膜和脉络膜的含量{zg}。含有多种金属酶,锌是合成细胞的重要分子,参与维生素的代谢作用,维持角膜,晶体和视网膜上色素的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维持正常的视觉功能和免疫功能。2、铜:正常人眼铜与锌维持相对平衡,含铜量{zg}的组织为视网膜,其次为葡萄膜,玻璃体,角膜,巩膜,晶体,房水,参与酶的组成,和细胞代谢,特别是参与色素的形成。
3、硒:眼组织中以视网膜,晶体,睫状体和虹膜含硒量最多,促进氧化物的分离。
4、镁:在视网膜,脉络膜中含量{zg},睫状体,虹膜,玻璃体次之,角膜,巩膜,视神经含量较低,房水含量{zd1},对维持眼的正常功能有重要的作用。
二、微量元素与老年性白内障:
1、病因和发病机制:可能是全身晶体代谢功能减退的基础上,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微量元素平衡失调,锌能抑制过氧化作用,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维持细胞膜和溶酶体膜的稳定性,xx有毒的自由基。代谢细胞维持晶状体的透明性起着重要的作用。硒自由基的xx剂。使有毒的物质转化为无害的羟基化合物,使晶状体免受损害和干扰。其他铜,汞,锑,钴有害于眼睛的发展,镍和铬也间接影响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
2、临床表现:皮质性白内障为老年性白内障最常见的类型,初发期浑浊,但不影响视力;膨胀期,晶体混浊加重,皮质吸收肿胀,诱发青光眼急性发作。成熟期视力下降,晶体xx混浊,眼底看不见。过熟期晶状体脱水,体积缩小,皮质乳化。
核性白内障:混浊开始于晶体核部,早期视力不受影响,以后因晶体核密度增加,屈光指数增加,呈现近视,视力减退。
囊下白内障:可发生在前囊下和后囊下,为xx性白内障,视力明显下降。
3、诊断:50岁以上者根据病情和临床表现即可诊断。但因除外糖尿病,眼外伤及其他眼病导致并发性白内障的可能。
4、xx:xxxx采用硒宝康,天冬氨酸锌等xx和维生素xx,也可选用谷胱甘肽,白内停等眼xxxx。手术xx采用超声乳化术或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植入人工晶体,或者术后佩带角膜接角镜和凸透镜,矫正因无晶体造成的屈光不正。
三、微量元素与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1、病因和发病机制:微量元素失调,铜和锌参与黑色素的形成,铜,锌缺乏,代谢异常导致此病的发生和发展。超微结构异常,视细胞异常导致进行性营养不良及逐渐变性和消失,可能与结构基因异常,基因产物缺陷或视细胞外节盘膜内合成酶异常有关。生物化学改变,牛黄酸是一种含硫氨基酸,在视网膜中含量很高,可能是一种神经介质抑制因子,对视网膜起保护作用。免疫功能异常,本病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有关,特别是对杆细胞外段的抗原,免疫抑制能力下降及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等。
2、临床表现:自觉症状,夜盲出现,逐渐加重,眼底表现,病程最早期体征不明显,赤道部视网膜色素紊乱,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出大片弱荧光,并见粗大的脉络膜血管。眼电图,视网膜电图检查,中心型视网膜色素变性,扇形视网膜色素变性,白内障,青光眼,近视,圆锥角膜等。
3、诊断:夜盲史,典型的视网膜色素变性,妊娠期麻疹导致胎儿视网膜病变,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病毒导致热疹后的视网膜色素变性等。
4、xx:无特殊xx。可长期服用血管扩张剂和多种维生素,适当补锌。对白内障,青光眼,近视等可做相应的处理。加强卫生宣传,防止近亲结婚,减少本病的发生。
四、微量元素与弱视:
1、病因和发病机制:微量元素锌和铜的缺乏导致眼球结构,视觉发育,视冲动的传递受到影响。斜视性弱视,病人有斜视历史,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不正,形觉剥夺性弱视。
2、临床表现:矫正视力低下,拥挤现象。
3、诊断:在睫状体麻痹后作检查,发现屈光异常,如患者有相应的病史和临床表现外,诊断为弱视。
4、xx:对微量元素缺乏者应及时补充,矫正屈光不正,尽早xx影响视力的先天性白内障,xx性上睑下垂等疾病,xx弱视,年龄越小,效果越好。
五、微量元素与近视:
1、病因和发病机制:微量元素的影响,众多患者,特别是病理性近视患者,血清锌,铜,硒等微量元素含量异常,参与了巩膜,脉络膜,视网膜的代谢,并维持其功能,推测微量元素异常可能与近视特别是病理性近视的成因有关。遗传因素,高度近视多属于基因遗传。发育因素,婴幼儿时期眼球较小,常为生理性远视,随着年龄增长,眼睛逐渐延长而正视,如发育过度形成近视。环境因素多发生于青少年学生及近距离工作者中,表明近视的发生和发展与近距离工作有关。
2、临床表现:视力减退,视觉疲劳,眼位偏斜,眼球改变,眼底改变,出现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
3、诊断:临床表现为近视现象,都可确定近视,屈光程度和眼底改变也可确定近视的性质。
4、xx:xxxx作用不肯定,可适当补充微量元素,维生素等。验光配镜,用合适的凹透镜使平行光线分散后进入眼内,成焦于视网膜上。对高度近视或屈光度差的特殊职业者,建议戴角膜接触镜。屈光手术,其适应症为年龄大于18岁,近视度数稳定2年以上,矫正视力正常或接近正常,无眼底病变或其他眼病。
5、预防:尽管近视形成的病因不是十分清楚,但很大程度上与后天的生活,阅读环境和用眼习惯有关。所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预防近视的发展,注意营养,加强户外锻炼,增强体质,保证眼和全身正常发育。避免长时间近距离阅读或工作,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及时发现及时xx。
矫正屈光不正,合理配镜,定期复查视力和屈光度,积极xx其他眼病。
预防近视的并发症,近视教育的主要原因是其并发症,及时检查包括眼压,视野,眼底检查等,以便及早发现并发症,及时xx,尽量避免各种诱因。
微量元素与肿瘤:
当前我国工农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人们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生活节律日益加快,人们的精神压力不断增加,我国城市地区主要原因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和心脏病;农村为呼吸系统病,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可见当前我国恶性肿瘤在死因中占重要位置。当前,随着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生命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肿瘤的认识有所进步,如癌基因的突变,重排,扩增,抑制癌症基因失活,变异和丢失等与肿瘤发生,发展有密切相关性;与肿瘤发xx展相关的微量元素较多,国际上意见一致的有砷,铬,硒,锌,铜,镍,镉,锰,钼,铁,锗等。
微量元素在不同条件下情况下与肿瘤有不同的关系,微量元素在人体内浓度及其存在形式不同,影响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也不一样。如硒含量不足导致癌症,但过量的硒则可以引起中毒,甚至导致癌症;铬的三价状态则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人体有益,然而六价铬则具有毒性和致癌作用。因此研究微量元素与肿瘤关系,需十分重视元素的含量和存在形式。
硒与肿瘤
一、硒在人体内的代谢: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其在体内的代谢较为复杂。都离不开其在体内的生理功能、吸收、排泄等代谢过程的了解。人体硒的摄入量,受到土壤中和食物中含硒量的影响。食物含硒量以内脏{zg},依次为鱼类、肉类、谷物、蔬菜等,不同的食物结构与饮食习惯都影响人体内硒的含量。
硒可以通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将有毒的过氧化物还原为无害的羟基化合物,使细胞不受到破坏,是人体酶系统的主要成分,促进机体的代谢,增强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提高血液中免疫球蛋白水平,促进吞噬细胞的功能,增加抑制癌症基因的转录。
二、硒与肿瘤相关性:
1、硒与口腔癌:研究表明口腔癌症患者的血硒浓度明显低于正常人,不同病理类型恶性肿瘤患者间的血硒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与否的恶性肿瘤患者,血硒浓度无明显差异,但随着病程进展血硒水平有降低趋势,不同分期的患者血硒也无明显差异。
硒能促进免疫系统各部分的功能;对非特异性免疫,缺硒可使中性粒细胞趋化转移性能及趋化因子的产生受到抑制,对体液免疫,降低人体的抗感染能力,抑制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使免疫细胞识别抗原。
2、硒与肿瘤:在我国全身恶性肿瘤中,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城市较农村多,发病率和死亡率迅速上升。研究资料表明,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体内,外环境的含硒水平有关,通常是负相关。人们对患有肺癌患者的肺组织进行硒含量测试,结果较低,但癌组织较癌旁组织硒含量为高。分析认为癌细胞对硒有非特异性的摄取能力,造成全身癌旁组织的含量下降,除此之外,与肺癌关系密切的有砷,铬,锌,锰等。肺癌的xx,应重视全身的支持疗法,适当补充微量元素硒、锌、锗等制剂。
3、硒与肝癌:肝癌是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变,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肝癌的临床症状,主要有肝区持续性的胀痛或锐痛,肝脏有质地坚硬,表面高低不平的肿大,晚期可以出现黄疸,肝硬化,门脉高压可以有脾肿大,腹水,全身发热,食欲不振,营养不良,消瘦等,还有全身性转移灶,可以产生相应的症状。xx方法较多,主要以手术xx,放射xx,化学xxxxxx,中医中药xx,免疫xx,全身支持疗法,适当补充锌,锗,硒等,以改善全身情况,提高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症状。
4、硒与胃癌:胃癌是我国恶性肿瘤中常见病,通常以西北发病率{zg},东北和内蒙次之。中老年为多,男女比例为3:1。胃癌的症状不典型,生长在不同部位症状可以不同,出现上腹部疼痛不适,呕吐,呕血,黑便。晚期有全身症状,贫血,营养不良,食欲不佳,厌恶肉类,精神不振,疲乏无力。常有的诊断为胃液分析,胃酸较低,粪便持续性隐血,胃镜检查可见病理变化。
5、硒与食道癌:次于胃癌的常见病,为鳞状上皮癌。食道癌发病原因与微量元素有关,某些微量元素在环境中偏低,不良的饮食习惯,喜欢刺激食物,过量饮酒,吸烟,日常生活中的霉变食物酸菜,萝卜干,薯干,玉米面等,其中多含有较多的亚硝胺及前身物质,容易导致癌症。主要症状表现为难以下咽食物,适量补充可防止食道癌的发生,改善全身情况,有助于肿瘤的xx。
三、硒xx的机制:
1、调节代谢和免疫功能:硒分布在网状内皮细胞内,包括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能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及抗体的合成,调节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对网状内皮细胞的免疫细胞毒性有重要的作用,控制肝细胞和肝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选择限制肝癌细胞的能量代谢,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2、硒可抵抗环境致癌物质对细胞DNA的侵袭,并能修复被损伤DNA。有人使用含硒的化合物或铂络合物中引入硒的方法,来抵抗临床常用的抗肿瘤xx顺铂的毒性,通过转变致癌的代谢,而将其转变为非活性的化合物,从而起到抑制癌症的作用。
3、硒能选择性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蛋白的合成和DNA的复制,从而起到抑制癌症作用。
4、硒通过在GSH-PX中的作用发挥其防治癌症和xx功能,保护细胞的完整性,增强细胞的活性,调节体内不饱和脂肪酸的代谢而起到抗肿瘤转移的作用。
四、硒在临床xx的应用:
1、口腔癌患者补硒xx;
2、口服补充硒可以降低患癌危险。
锌与肿瘤
一、锌在体内代谢:维持细胞免疫功能,缺锌后T细胞明显减少,但B细胞变化不明显,从而体内防御功能下降,抑制巨噬细胞上的ATP细胞酶,减弱趋化作用,抑制吞噬细胞中的氧化酶的活力,造成过氧化氢的生成不足,减少免疫细胞器官的损伤。
二、锌与肿瘤:
1、锌与腮腺肿瘤:腮腺恶性肿瘤患者血清锌极显著低于对照组,恶性肿瘤标本中的锌含量高于正常腮腺组织。血清锌降低腮腺患者的特殊表现,也由于肿瘤对锌有非常特异性的吸收的结果。适当补充锌对腮腺肿瘤的xx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锌与鼻咽癌:患者的发锌明显低于正常人,但具有五年生存的患者,发锌含量与正常人相似,说明锌含量与鼻咽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相关,有助于早期诊断及预后的判断。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全身状况有重要的意义。
3、锌与肺癌:肺癌患者代谢紊乱,通常认为摄取食物较少,导致低蛋白血症使锌载体减少,尿锌丢失过多,癌组织摄取锌增加,癌病灶坏死和感染,使白细胞源性介质析放等,引起血锌浓度的降低。
4、锌与胃癌:增强细胞的活性,抑制巨噬细胞上的ATP细胞酶,减弱趋化作用,抑制吞噬细胞中的氧化酶的活力,造成过氧化氢的生成不足,减少免疫细胞器官的损伤。缺乏时,人体对胃癌致病因子过敏感,促进胃癌的发生与发展,但锌浓度过高也有利于癌肿的发生。
三、锌xx机制:
锌是100多种酶发生生物活性所必需的因素,参与聚合酶的合成,直接影响蛋白质及核酸的代谢,参与免疫机制等重要生理功能。抑制巨噬细胞上的ATP细胞酶,减弱趋化作用,抑制吞噬细胞中的氧化酶的活力,造成过氧化氢的生成不足,减少免疫细胞器官的损伤。缺乏导致免疫功能变化直接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镍与肿瘤
一、镍在人体内代谢:
镍在地壳中分布广泛含量高的有洋葱,丝瓜,大葱,茄子,蘑菇,黄瓜,扁豆等,鱼和海产品较低。主要含镍的器官为心脏,脑,肺,脊髓等,造血组织和骨代谢组织需要镍。
二、镍与肿瘤:
1、镍与呼吸道癌:空气污染中的粉尘,蒸汽与呼吸道癌的发病密切相关。
2、镍与白血病:无论是急性或是慢性白血病患者,血清镍都比正常人高,随着病情的加重发展,血清镍升高呈现正相关。
三、镍导致癌机制:
1、镍损伤遗传物质,导致遗传物的损伤。
2、镍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的降低,细胞活性下降,杀伤细胞。
3、镍与致癌剂协同作用,苯并芘处理的细胞与镍微粒同时作用进入细胞,导致癌症的发展。
4、镍可诱发EB病毒早期抗原的表达,EB病毒阳性的淋巴母细胞样的细胞系增生,增加抗原表达,与镍粉接触的工人呼吸道肿瘤明显增加,是肿瘤的促进因子。
微量元素在肿瘤防治中的作用
一、 中医中药的应用:
微量元素用于人体的保健,抗衰老与xx疾病,简便,对人体xx害,能量与微量元素结合起来,氨基酸,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其他微量元素等结合,在机体利用吸收,并充分发挥作用 。古代的矿物质中药,如三石散,六一散,磁朱丸等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经科学实践证明,在现代医学肿瘤防治中,也有许多使用价值。
二、硒的应用:
通过调节免疫,改善全身状况,起到xx的作用。临床上常用的有补硒制剂,亚xxx,硒酵母片等具有增强体质,防治肿瘤的作用。
三、锗的应用:
有机锗对转移性肺癌,肝硬化,生殖器官癌,白血病,有一定的疗效,对胃溃疡,精神分裂症,xx,前列腺炎,心肌梗死,脑梗塞有一定的xx作用。医药上应用的微量元素锗有四种类型:有机锗倍半氧化物,有机锗倍半硫化物,锗的络合物,螯合物等其他类型的有机锗。
四、铂的应用:
当铂进入机体后,在含水的介质中与靶分子起作用,产生水解作用,成为水合或羟基合的络离子。目前国内生产顺铂,广泛应用于抗肿瘤临床,xx恶性肿瘤,卵巢癌,淋巴肉癌,软组织肉瘤等,都有良好的疗效,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率。
微量元素与内科疾病:微量元素与心血管系统疾病
一、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由冠状动脉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脏病。
1、流行病学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人群,男性多于女性,以脑力劳动者居多,是欧美国家最多见的心脏病病种。饮食上多吃脂肪高的精制食品。
2、冠心病与微量元素的关系:
铬:动物实验显示,长期缺铬导致脂质代谢失调,血胆固醇水平升高,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能导致冠心病因素之一。铬是葡萄糖耐量因子的活性成分,机体缺铬导致糖代谢紊乱,影响冠心病的发生。
锌:引起动物和人血清胆固醇浓度下降,肠道黏膜吸收功能障碍有关。
铜:缺乏导致酶活性下降,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血管脆性,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硒:认为是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心肌对过氧化物的xx能力减弱而导致损伤。
镁:缺乏导致胆固醇水平升高,增加降低胆固醇含量,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发生。
锰:增加心肌组织依赖型,功能受到损害,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锗:参与人体多种酶的代谢,具有调节免疫功能和抗氧化清楚自由基的作用,疗效明显提高。
3、临床表现:心肌缺血心电图改变。心绞痛,心肌多无组织形态改变。心肌梗塞,缺血性心肌病,猝死。
4、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放射性核素心脏显像等辅助检查资料。
5、微量元素与冠心病的防治:补充锌,铜,临床适当补充镁,降低血脂,有利于冠心病的恢复。
二、高血压病:
人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长期高血压影响重要脏器尤其是心,脑,肾的功能,导致脏器功能衰竭。
1、病因概述,遗传,肥胖,饮食,吸烟,精神,社会职业等原因,膳食中摄取过多的钠盐,高饱和脂肪酸可使血压升高。
2、高血压与微量元素的关系:
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活性中心,通过对肾上腺素的活性物质引起血压升高。
镉:导致钠滞留平滑肌收缩,干扰锌的吸收和利用,影响多种酶的活性。增加心输出量。
钴:引起血管扩张和血压降低,血清钴浓度较低的人群,血压明显高于血清钴浓度较高的人群。
铜:铜与体内代谢的催化过程有关,影响去甲肾上腺素的合成从而影响血压的调节,抑制血管硬化。
铅:引起高血压,蓄积于肝脏和肾脏,引起肾动脉硬化和肾功能改变,导致高血压。
锗:有机锗有明显的持续性降压作用,xxxx有机锗能有效地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改善高血压的临床症状。
3、临床表现:病情进展,血压持久升高,晚期可出现心,脑,肾功能损害和器质性病变,甚至发生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和肾功能衰竭。
4、诊断:高血压患者红细胞锌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及头发中铁含量均低于正常,可作为高血压病动态观察的简便手段之一。
5、微量元素与高血压的防治:龙骨,牡蛎,决明子,益母草等含微量元素锌,铬,镍等,对xx高血压有一定的xx作用。(返回页首)
微量元素与消化系统疾病
一、消化性溃疡:
1、病因,溃疡的病毒侵袭因素超过胃黏膜的保护因素。消化性溃疡,体内尤其是锌,铜,硒含量减低,受到人们的关注。
2、消化性溃疡与微量元素的关系:
锌:增加组织创伤的修复,再生能力,维持胃肠道的完整性,促进溃疡愈合。对胃液的分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抗溃疡作用。
铜:促进胃黏膜分泌黏液,增加胃黏膜屏障。
硒:维持胃黏膜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3、临床表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为xx症状,中上xx为主。
4、诊断:根据本病具有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和节律性中上xx为特点,作为胃溃疡有胃癌的区别诊断依据之一。
5、微量元素 与消化性溃疡xx:中药胃溃灵冲剂含有丰富微量元素锌,提高血锌含量,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有关。此外,发现艾灸可纠正溃疡出现的微量元素代谢紊乱,发挥保护作用。
二、炎症性肠病
1、概述:整个胃肠道都可发生,腹泻,肠梗阻为主要症状,发热,营养不良等症状。遗传因素,感染,精神因素,微量元素等与此病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2、微量元素与炎症性肠病:
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直接作用于胸腺细胞,促进增生,提高机体xxx。缺乏导致细胞分裂受到抑制,分泌减少,xxx低下等重要原因。
锰:缺乏导致肠黏膜损伤。导致机体分泌失调和免疫功能低下。
铁:引起贫血,造成免疫功能损害,影响细胞合成和机体产生,增加容易感染性。
3、临床表%
引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