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作物体内与氨结合成氨基酸的有机酸,来源于光合作用产物,如丙酮酸(氨化后成丙氨酸),Q-酮戊二酸(氨化后成谷氮酸)。因此,植物对氮素的吸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光合作用的强度,这与群众在实践中认识的施肥效果往往在晴天较好较快的经验相一致。
缺氮的植株施用适量氮肥后,由于体内大量合成了高分子含氮有机物,使植株迅速生长和叶色变黑,因此在生产实践中,氮肥的效果最易从植株的长相和叶色改变中观察到。
虽然铵态氮和硝态氮作为植物氮源的价值相同,但在两种氮源可以选择的条件下,不同植物的相对吸收量仍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受植物的种类、品种和生育期,土壤溶液的反应(PH)及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相对含量,两种氮源的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在大田作物中,一般烟草、棉花等旱作物对硝态氮的反应较好,水稻则较多吸收铵态氮。
植物能经由叶面和根直接吸收尿素和某些铵盐作氮源。但尿素在体内的同化过程尚未xx搞清,一般认为,尿素在作物体内尿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铵态氮后被利用。 从农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角度看,土壤中的氮素流是一种不断转换形态,并有多通道循环的物质流。它的{dy}个基本特征是随着生物生产活动的不断强化和氮素的有机化,氮在土壤圈中将不断富集和表聚。
土壤是氮素多通道循环中一个最重要的库。随着农田单位面积生物产量的增加,土壤圈的氮素趋向积累;相反,随农田单位面积生物产量的降低氮素趋向减少。
土壤圈中伴随植物生长过程的氮的累积,谓之氮的生物学富集。这是一个农田系统中最经常发生的过程,是指相对惰性的气态氮(N2)及无机氮化物(NO5、NH4+)经由各种生物学途径逐渐转变成积极参与循环的有机氮(-NH2等)及其各种矿化和腐殖化的含氮产物。使用”富集”一词,显然还包含着人类希望增加土壤圈中含氮有机物的这样一个目的在内。
农田氮在土壤圈中的生物学富集,主要依赖于碳的富集(氮的有机化),即依赖于光合作用或有机物{dy}性生产过程(绿包植物生产)的强度。通常需20份以上碳才能富集一份氮(碳氮比≥20)。
随着土壤圈中氮的生物学富集,土壤肥力不断提高,作物产量不断增加,氮素物质流中有机氮的比率不断增大,因而依靠{dy}性产品营养的第二性生产(动物生产)及相应的也随之被大大强化。在我国条件下,一亩农田氮的年收获量增加3公斤(约合150公斤粮食及相应的秸秆),将其转化为饲料时即可多饲养一头猪,因此,农田系统中氮的生物学富集是发展农牧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
其次,伴随氮的生物学富集及有机化,氮在土壤中将日益表聚,氮素表聚主要与作物根系及相应的生物活动在土壤中由上而下呈锥型分布,植物残体及人类耕作施肥活动集中于土壤表层等因素有关。
氮的表聚现象,一般有利于当季生物产量,因而,如按土壤剖面的发生层次排列,表土层含氮越高,表层与亚层之间的含量差异越小,则土壤越肥沃,作物产量一般较高。
农田生态系统中氮循环的第二个基本特征是,与磷、钾等其他营养元素相比,氮在不同生态圈中存在的主要形态不一,几乎在所有通道的循环,都伴随氮的形态变化,且主要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而是生物化学变化,因此,只有各种生物的参予,才能发生氮形态在各子系统的变化,保持气圈中分子态氮的{jd1}多数和一定生态条件下各种氮化物的相对稳定。即农田生态系统中氮循环的完成及其强度,紧密地依赖于生物链。从实际生产的要求出发,一方面,人们为了满足作物增产的需要,以各种形式对农田施用氮素,以期增加对光能的利用,最基本的手段是施用化学氮素和有机氮素,充分利用生物固氮;另一方面,人们也将充分利用作物生产的有机氮素,发展和强化动物生产,进而控制和利用各种含氮物质的微生物分解和生物化学反应的进程,提高生物氮素的系统效益。于是,随着作物生产量的增加,各个通道即氮循环也随之被强化。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氮循环存在”高投入,高产出”和”低投入,低产出”等不同类型。因此,对农田生态系统投入氮越多,经由其各个通道循环的氮量也越多,损耗也越大。这是生产条件下氮素施入量与氮素收获量不成比例,且随施入量递增呈现报酬递减趋势的一个根本原因。
随着化学氮肥的增施,作物产量和氮素吸收量逐步增加,但单位氮素的增产量及边际效应却逐步降低。显然,未被作物利用的那些氮素,用于强化土壤中各个通道的氮循环了。因而,一方面土壤中残留氮的总量增加,能促进土壤中各种微生物活动,土壤氮素释放量和作物单产的增加。随着对农田施氮量的增加,同时也增加了土壤向气圈和水圈的氮素耗散,强化了能引起氮损失的各个通逍。因此,一般说对农田施氮量越高,氮循环强度也越高。与此相应,将形成作物高产和氮素低效高损耗这样两个方面相互相成的效应,反之亦然。有鉴于此,人们经常把农田氮素年收支状况,作为肥料氮量一定生态条件下氮循环强度的指标。作物一生中所吸收的全部氮素,50%~80%来自土壤,随作物类型、土壤供氮条件与施氮量,施肥时期等因素的不同而异。
氮肥中尿素的用途
尿素是一种常用的xx氮肥,除作追肥以外,还有其它多种用途。
一、调节花量 为了克服苹果地大小年,遇小年时,于花后5-6周(苹果花芽分化的临界期,新梢生长缓慢或停止,叶片含氮量呈下降趋势)叶面喷施0.5%尿素水溶液,连喷2次,可以提高叶片含氮量,加快新梢生长抑制花芽分化,使大年的花量适宜。
二、疏花疏果 的花器对尿素较为敏感但嘎面反应较迟钝,因此,国外用尿素对桃和进行了疏花疏果试验,结果表明,桃和油桃的疏花疏果,需要较大浓度(7.4%)才能显示出良好效果,最适合浓度为8%-12%,喷后1—2周内,即能达到疏花疏果的目的。但是,在不同的土地条件下,不同时期及不同品种的反应尚需进一步试验。
三、水稻制种 在杂交稻制种技术中,为了提高父母本的异交率,以增加杂交稻制种量或不育系繁种量,一般都采用赤毒素喷施母本以减轻母本包颈程度或使之xx抽出;或喷施父母本,调节二者的生长,使其花期同步。由于赤霉素价格较贵,用其制种成本高。人们用尿素代替赤霉素进行实验,在孕穗盛期、始穗期(20%抽穗)使用1.5%-2%尿素,其繁种效果与赤霉素类似,且不会增加株高。
四、防治虫害 用尿素、洗衣粉、清水4:1:400份,搅拌混匀后,可防止果树、蔬菜、棉花上的蚜虫、红蜘蛛、菜青虫等害虫,杀虫效果达90%以上。
五、尿素铁肥 尿素以络合物的形式,与Fe2+形成螯合铁。这种有机铁肥造价低,防治缺铁失绿效果很好。此外叶面喷0.3%硫酸亚铁时加入0.3%尿素,防治失绿效果比单喷0.3%硫酸亚铁好。
不同氮肥品种对生姜的增产作用以碳酸氢铵为{zg},其次为硝酸铵。再次为尿素。硝酸钠的增产作用不如其他氮肥品种。
、煤炭、石油是生产化肥的三大原料,通常被称为气头、煤头、油头三类,近年来,由于石油和煤炭价格的升幅远大于天然气,故按成本优势排列为气头、煤头、油头。比如07年气头企业尿素的毛利率达47.1%,而煤头企业华鲁恒升尿素的毛利率为21.5%。
长效氮肥施用要点
长效氮肥适宜于各类农作物和各类土壤条件。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长效氮肥主要有两个品种:长效尿素和长效碳酸氢铵,其施用方法与尿素、碳酸氢铵基本相同。具体施用要点如下:
(1)长效氮肥的氮素释放相对缓慢,释放高峰期比尿素约迟5天,故应比尿素的常规施用期提前。一般早春提前5-6天,夏季提前3-4天为宜。
(2)长效氮肥在土壤中的保氮能力比较强,利用率也较高。因此,它的用量比一般氮肥要略少些,通常比常量减少10%-15%为宜。
(3)由于土质不同,长效氮肥在土壤中吸收保存能力也有明显差异。粘土的吸收保存能力较强,一次用量可多些;而沙质土应以少量多次施用为宜。
(4)要根据作物不同的吸氮特性,科学施用长效氮肥。
磷酸氢二铵;
白色晶体或粉末。
【溶解情况】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制备或来源】
由氨水与磷酸作用而制得。
【用途】
用作肥料和木材、纸张、织物的防火剂,也用于医药、制糖、饲料添加剂,制酵母等方面,可作基肥和追肥,不宜作种肥。
在空气中逐渐失去氨而变为。水溶性xx肥料,是用于各种土壤和多种作物,作种肥、基肥、追肥均可,不要与草木灰、石灰氮、石灰等碱性肥料混施,以免降低肥效。
磷酸二铵(DAP)
【主要成分】(NH4)2HPO3
【生产工艺流程描述】企业采用先进的管式反应器工艺进行生产。磷矿粉(浆)与硫酸反应,反应料浆进行液固分离,得到湿法稀磷酸。稀酸经过浓缩得到浓磷酸。浓磷酸经过初级净化处理以除去大部分固相物杂质,得到原料磷酸(农用商品磷酸)。液氨与原料磷酸进行中和反应,反应料浆喷于返料上进行造粒,然后经过干燥、筛分、防结块包裹、冷却等工序制得产品。
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主要营养元素的化学肥料叫做复合肥料。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