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考古学(2) - 外星考古学- jiahongpan - 和讯博客
植物考古学(2) [原创 2010-02-23 08:43:47]   
    河姆渡遗址位于长江下游地区的浙江余姚县境内,文化堆积分为四层,其中第四文化层年代在距今7000-6500年间。河姆渡遗址出土稻谷遗存数量之多、保存之好为其他遗址所罕见。例如,在第四文化层被发掘的约400多平方米范围内普遍堆积有稻谷遗存,包括谷粒、谷壳、秆叶等,一般厚度在20-50厘米之间,最厚处可达80厘米。除了稻谷外,在遗址中还出土了橡子、菱角、芡实等其他可食用植物遗存,但这些采集获得的野生食物遗存在出土的数量上和在遗址的分布范围上都无法与稻谷遗存相比拟。
    兴隆沟遗址位于西辽河上游地区的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境内。本世纪初,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在刘国祥的主持下对该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发掘区域涉及了三个地点:{dy}地点是一处属于兴隆洼文化中期的大型聚落遗址,第二地点是一处带有长方形环壕的红山文化晚期聚落遗址,第三地点是一处带有圆形围壕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居住址。在连续三年的发掘过程中开展了系统的浮选工作,先后采集并浮选了土样约1500份,从中出土了丰富的炭化植物遗存。
    甑皮岩遗址是一处石灰岩洞穴遗址,洞内文化堆积分为五个时期,年代大约在距今12000-7000年左右。甑皮岩曾被认为是华南地区乃至世界上最早出现稻作农业的考古遗址,有些学者甚至以此为主要依据提出了稻作农业起源于华南地区的观点。但事实上,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发掘过程中并没有在甑皮岩遗址发现任何稻谷遗存。因此,甑皮岩是否存在过原始农业以及存在着什么样的原始农业就成为学术界长期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以及其他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在傅宪国的主持下,2001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四家单位联合对甑皮岩遗址进行了再次发掘,同时开展了系统的浮选。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起源中心区之一。过去一般认为,中国的农业起源分为两条独立的源流,一是以种植稻谷为代表的稻作农业起源,二是以种植粟和黍两种小米为代表的北方旱作农业起源。然而,通过植物考古学研究,我们发现,中国农业起源的源流应该是三条线并行发展的模式,除了稻作农业起源和旱作农业起源之外,还存在着一个以种植块茎类农作物为特点的华南地区原始农业的起源。
    与欧美植物考古学相比,我国植物考古学目前仍处在初级阶段,在理论和方法上仍有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最早对考古遗址出土植物遗存的分析始于欧洲。1826年C.Kunth发表的对埃及墓葬出土的脱水植物遗骸的研究成果拉开了对考古出土植物遗存研究的序幕。1866年O.Heer对瑞士几处湖岸边的史前村落遗址出土的植物遗骸做了鉴定和分析。之后此类研究逐渐引起植物学家的兴趣。19世纪中叶许多学者相信在农业出现以前,远古的人类一定经历了一个采集阶段,古人通过对植物的逐渐了解,然后才开始有意识的驯化植物。但是对于古人到底是怎样了解和驯化植物的,他们到底在多大程度上依赖野生动植物作为食物来源的问题,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是不可知的。早期的研究使植物学家意识到年代久远的植物遗骸也可以保存下来,用于研究农业的发生、起源和发展。
郑重声明:资讯 【植物考古学(2) - 外星考古学- jiahongpan -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