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满鹅的火车王怡

2010-03-05 21:17:10 来自: (每个文青心中都有一个芙蓉姐姐)

被太阳燃烧
  
  这部影片的名字就来自于这首歌,另有人翻译为"太阳灼人"。歌中唱道:"被太阳燃烧,当血红的海奔流"。在影片的开头,乡村xx们在俄罗斯白雪皑皑的郊外演奏着这首歌,一对恋人起舞,在以后的故事中那个可爱和无辜的小女孩娜蒂亚,坐在长凳上跟着哼唱。在影片的结束,娜蒂亚的父亲,光荣的内战英雄高托夫上校被契卡带走,以为爸爸去莫斯科办事的娜蒂亚,在田野之上,也是唱着这首歌,回到家中,和她的母亲一道,被契卡逮捕。
  在纪念斯大林气球节的xx假日,将高托夫以"里通外国"的罪名逮捕的人,是离家十年,刚刚回到这座大宅的密迪亚。他是高托夫妻子玛鲁莎青梅竹马的旧恋人,玛鲁莎的父亲、音乐老师波里最喜欢的弟子,一个出身于旧贵族家庭、从小只讲法语的知识分子。他的意外回归给这个音乐之家的贵族大宅带来了无穷的欢乐。玛鲁莎的母亲在午餐桌上唱起了许久以前的歌曲,每一个人,除了高托夫,都在密迪亚的钢琴声中跳起了许久以前的舞蹈。但是除了高托夫,谁也不知道密迪亚是一个政治xx,一个在国外做了十年间谍的契卡。一个在内战期间向苏维埃出卖了八名白军将领的背叛者。
  
  十年以前,忠诚的革命者高托夫秘密会见了密迪亚,如同高托夫在被捕前轻蔑地说,像收买一个婊子一样收买了密迪亚,在离开家庭前往巴黎作间谍和被投入监狱之间,密迪亚选择了前者,他不辞而别,悄然离去,开始从事连他自己都耻于提及的出卖与背叛的勾当,被他出卖的那些人都未经审讯便被秘密处决了。高托夫在被捕前同样轻蔑的指出了他与真正的革命者之间的区别:"我和他们战斗了四年,而你和他们是同一阵线,你出卖的是自己的人。"十年之后,密迪亚在午餐结束时对娜蒂亚母女讲了这个故事,他说:"我那时才只有21岁。"
  
  玛鲁莎当年在绝望中割腕xx,但被救回。四年后,在内战中成为英雄的高托夫出现了,这是一个纯朴、虔敬,出身于另一个阶级,不会讲法语,但对祖国和革命事业充满献身精神的人。不久,他和美丽的资产阶级小姐玛鲁莎结婚了。在密迪亚回到家中讲出他的故事后,玛鲁莎问高托夫,如果当初被遣派的是你,你会离开我走吗?高托夫说,我会。但我和密迪亚的区别在于,他走是出于恐惧,我走是出于信仰。恐惧或者是尽忠,你能了解这种区别吗?
  
  十年之后,被清洗的人轮到了真正的革命者高托夫。他被指证为间谍,日本人和德国人的间谍,甚至还从事了暗杀斯大林的活动。密迪亚在晚餐后用契卡的
  
  车接走了他。当他身着军服和毫不知情的女儿在房间告别时,这位革命的英雄望着他和斯大林的合影,终于流出了眼泪。
  
  不久,高托夫被秘密枪决。密迪亚并没有回到那座大宅,没有作为胜利者去接收他失去的一切,他的事业、他的玛鲁莎,他的祖国和信仰,他的在革命中被重新分配的一切珍贵的财富,都一去不再复返。他所爱的人的幸福,他曾经属于的那个音乐之家,已经被他一手摧毁了。但这部影片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关于复仇的故事,一个呼啸山庄。这是一个被太阳灼伤的故事,一个所有的人都被太阳燃烧,所有的人在{jd1}的光明下失去信仰和视力的寓言。正如黑格尔所说,"{jd1}的光明,一如{jd1}的黑暗"。
  密迪亚终于在浴室里割腕xx。
  
             那么圆,那么柔软,那么美
  
  在午餐后的河边,高托夫让密迪亚与他的妻子独处,带着女儿一起到河流中泛舟。在一种内心柔弱的时分,他对女儿说出了一切邪恶和坚决之所以被接受,革命之所以会被谅解的理由。
  
  高托夫满怀慈父的爱,轻轻触摸着女儿的脚,那么圆,那么柔软,那么美。你看我的脚,粗硬如同火石。他对女儿说:"你的脚,会永远都是这样。"天真的娜蒂亚问:"为什么呢?"
  因为会有飞机,会有更多的汽车、更多的电车、巴士甚至地铁,道路也会平坦,鞋子也比以前舒服,袜子会更加柔和。你的脚就会永远那么圆,那么柔软,那么美。
  可娜蒂亚又问:"为什么呢?”  
  高托夫看着女儿,那种眼光决不会令人想到流血,想到手起刀落的果敢和哪怕有一丝肮脏的情事。他带着一种曾经沧海的荒凉,说:"我们建立苏维埃就是为了这个。"为了让全国人民都能有娜蒂亚这样的脚,这样圆,这样柔软,这样美的一双脚。用于行走,而不是用于逃亡。
  
  在这样的梦想前,有什么样的努力不能被接受,什么样的行为你能说超出了界限?密迪亚这样的旧贵族的界限,还是高托夫这样可以取而代之的贫落子弟的界限?威胁、背叛、流放和枪决,谁能在这样的日子里拥有爱情和内心温柔的部分,拥有本该属于别人的妻子、宅邸、荣誉和歌曲。当密迪亚对生活失去全部的意义和想象,甚至将音乐也作为背叛和苟且的手段时,高托夫的幸福和对于革命胜利之后的奢望,也同样失去了价值的来源,成为建立在沙丘之上的乌托邦。
  
  导致他们两个人最终的毁灭,以及玛鲁莎母女的无辜罹难的那种力量,其实是同一种力量,无论是恐惧还是尽忠,在后面推动和怂恿的那一种力量,始终是邪恶的,最终不能被高墙之内、成年之后的娜蒂亚所谅解,那个在田野之上唱着"被太阳燃烧"的小女孩消失了。在根本上,她是被她的父亲高托夫一生服膺的那种力量一手扼杀的。
  
  当高托夫用沾满鲜血的手,一开始触摸着娜蒂亚那么圆,那么柔软,那么美的脚时,他已经让那双脚沾上了鲜血。这鲜血让革命者的后裔背负上原罪,让那么美的乌托邦美得失去了方向,让伟大的{lx}开始忘乎所以。
  
  看这一段时,我想起了一位远在湖南的朋友石东生。读大学时,他给我讲了下面一段故事:三五个纯朴的农家少年,在山腰的草茵上坐着读书。正是高考前的日子。其中一位浓眉小眼,抬起头来问他的伙伴:"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呢?"
  这些少年相互望着,微微笑着。然后他们几乎不约而同地说:
  "为了在夏天里也能穿袜子!"
  那个发问的人就是我的朋友石东生。{dy}次听这个故事,我的心都酸了。虽然我们的出身并不相同,但我们每一个人心间,都有一块山腰上的草茵。我们都是从那里出发的。在革命者的故事里,高托夫和他的伙伴也是从那样一块草茵上出发的。但{zh1}得到的竟是什么,{zh1}能够高高举过头顶、能够荣归故里带回自己的草茵之间将之永远深埋的,竟然是什么。
  俄狄浦斯从自己的山腰上出发,{zh1}的结果是轼父娶母。他刺瞎了双眼,将自己永远地放逐。
  项羽从那片草茵之上出发,带走了三千子弟,终无一幸免。他无颜回去,在乌江边举刀自刎。
  
  因此在这个为了那么圆、那么柔软、那么美的脚而奋斗的故事里,xx的密迪亚,最终比起被他杀的高托夫,更加赢得了我的谅解,并使我心酸。
  
              沙歌兰嘉或者沙格乐嘉
  
  这是一部处处充满了象征的影片。比如一团超现实的火球,在密迪亚讲述自己的故事和在浴缸中xx时,两次出没。但它的寓意我始终无法解释。也许那是太阳的化身或者我们内心对于生活的信心。我要说的是另外一个情节。
  
  一个邮递员开着大卡车,拿着一份模糊不清的地址,从头至尾寻找着一个叫做"沙歌兰嘉"或者"沙格乐嘉"的地方。这个情节游离于高托夫与密迪亚的个人和阶级恩怨之外,在一个浓缩了悲欢离合的xx假日里,那个邮递员开着车,骂骂咧咧地在这个故事的周围兜着圈子。有人向他一口气说出了东南西北几百里内的每一个地名,但没有一个人能够告诉他"沙歌兰嘉"或者"沙格乐嘉"在哪里。那么,这附近究竟有没有这么一个地方呢?
  
  最终,这个倒霉的邮递员将卡车开进了高托夫和密迪亚的故事。在影片的结局,汽油用完了的卡车横在路边,和载着高托夫的的内务部轿车相遇了。邮递员激动地认出了汽车里的英雄高托夫上校,然后更加激动和xx惶恐地目睹了契卡对高托夫的一场殴打。
  这个不幸的邮递员在被契卡xx灭口前,说了{zh1}一句话。他问密迪亚:"汽车里的人真的是高托夫上校吗?"
  
  寻找着"沙歌兰嘉"或者"沙格乐嘉"的汽车,终于驶到了终点。也许那个邮递员被枪杀的地方,就是"沙歌兰嘉"或者"沙格乐嘉"。也许,本来并没有一个叫做"沙歌兰嘉"或者"沙格乐嘉"的地方,但在邮递员死去之后,就有人把那个地方命名为"沙歌兰嘉"或者"沙格乐嘉"。所以邮递员并没有找错地方,虽然因果颠倒了,时空倒错,但他的的确确找到并死在了这个地方。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我认为,他在契卡拔枪之前最关心和最应该问的,其实是这样一句话:"请问,这里真的是沙歌兰嘉或者沙格乐嘉吗?"
  
                 载满鹅的火车
  
  密迪亚的音乐老师波里,在临终前充满沮丧地说:
  "真气人!我渡过了如此多姿多彩的一生,但死之前居然看见了什么?载满鹅的火车!真气人,我看见的竟然是载满鹅的火车!老天?quot;
  
  载满鹅的火车有什么不对吗?载满鹅的火车究竟意味着什么?能够让一个音乐家死不瞑目。
  密迪亚逮捕了高托夫后,坐在汽车里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田野,他没有一点胜利者的喜悦和自得。他在阴郁中重复了这句话,"载满鹅的火车"!这句咒语般的话,也许,就是在这一刻,密迪亚萌生以及坚定了xx的念头。
  
  显然,"载满鹅的火车"没有诗意。
  可以比较台湾诗人纪弦曾经让我喜欢的那一句诗。"载着吠月的犬的火车开过去了"。我想区别在于,"载着吠月的犬的火车"载满了梦想,而"载满鹅的火车已经没有梦想了。"载着吠月的犬的火车"是属于个人的,而"载满鹅的火车"永远属于集体。"鹅"在欧洲文化的符号里是蠢笨的,象我们的"猪"。试想吧,"载满猪的火车",意味着什么?
  
  许多美好的歌曲和舞蹈被禁止了。球类项目也只有足球可以继续。当玛鲁莎的母亲在密迪亚回来的午餐前唱起波里生前{za}的歌曲,正如年迈的叔父所说,"那种气氛,生活的品味,再也没有了。"
  
  革命是与诗人为敌的吗?革命是否就是花间喝道、焚琴煮鹤?记得我{dy}次看见德拉克洛瓦的名画《自由引导人们》,觉得好美。因为我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自由女神袒露的胸部上。后来看了无数次,能够轻易地将目光移开了,才发现女神背后无数的枪火和前面的横尸遍野。那些堆积起来的尸首给我的震撼力远远超过了{dy}次女神的乳房所给我带来的。
  
  如果将自由女神的乳房遮掩起来,穿上盔甲。那么我将承认,革命毫无诗意可言,《自由引导人们》这幅画也将毫无诗意可言。《自由引导人们》这幅画,就等于"载满鹅的火车"。
  
  所谓小资情调,是密迪亚当初之所以受难的主要罪名。到头来也成为他选择自戕的主要力量。他对一个"载满鹅的火车"的世道的痛恨,甚至远远超过了对革命剥夺了他的财富地位的痛恨。因为正是前者而主要不是后者让他的灵魂开始堕落,并拿走了他对这个世界仅存的一点热爱。
  
               关于《毒太阳》
  
  1994年,毕业于莫斯科电影学院罗姆工作室的新一代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拍摄了这部曾获奥斯卡{zj0}外语片的《毒太阳》。我在关于影片《巧克力》的文章中说,真希望那样的影片是张艺谋拍的。但对于这部《毒太阳》,我竟敢希望它是中国的导演拍的吗?我连想都不敢去想。
  
  必须提到的是,影片中的高托夫上校和他可爱的女儿娜蒂亚,是由导演本人和他的女儿饰演的。再也没有人可以演得更好。
  
  1926年,胡适途经苏联,在莫斯科参观了三天。年轻气盛的胡博士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我们不能不十分顶礼膜拜,他们在此作一个空前的伟大的政治新试验,他们有理想,有计划,有{jd1}的信心,只此三项已足使我们愧死。我们这个醉生梦死的民族,怎么配批评苏俄!"
  事到如今,谁又可以批评谁呢。


(28222)
(12873)
(3934)
(2181)
(25731)
(8398)
郑重声明:资讯 【载满鹅的火车王怡】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