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国家队“搅”动中国茶坛
—— 中国茶“十个手指”终于握成了“拳头”
随着上海世博会开幕的日益临近,中国名茶xx——安溪铁观音(anxi tikuanyin)、都匀毛尖(Duyun maojian)、湖南黑茶(Hunan dark tea)、一笑堂六安瓜片(Luan guapian Yixiaotang)、润思祁门红茶(Qimen black tea Runsi)、富子天目湖白茶(Fuzi Tianmuhu Baicha)、福鼎白茶太姥银针(Fuding Baicha Taimu silver tip)、天驿古茗武夷山大红袍(Tianyi ancient Wuyishan Dahongpao)、西湖龙井(Xihu longjing)、张一元茉莉花茶(Zhangyiyuan Molihuacha)正以上述规范英语或汉语拼音名称而加紧筹备进入“世界舞台中心”联合国馆展示。去年10月12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国茶准入世博会联合国馆签约仪式上,贵州省都匀市人民政府市长胡晓剑提出组建“中国茶叶国家队”联合出征世博会的建议得到杭州市人民政府、六安市人民政府、都匀市人民政府、武夷山市人民政府、福鼎市人民政府、安溪县人民政府以及湖南省茶业有限公司、安徽一笑堂茶业有限公司、安徽国润茶业有限公司、江苏天目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的积极倡应。目前,被有关媒体所称谓的“中国茶叶国家队”基本框架已经组建完毕,拥有包括中国茶文化、茶学、茶叶营销、茶企管理和艺术导演等专家所组成的中国世博xx名茶活动组委会“教练”班子,箭在弦上,蓄势待发。
不过,中国世博xx名茶抱团出征2010上海世博会,给一向风平浪静的中国茶坛带来一股不小的冲击。
中国茶将从“一切始于世博”开始
无数改变人类进程的发明,{zx0}始于世博会;无数耸立于时代之巅的珍绝,{zx0}始于世博会;无数奠基于现代文明时尚,{zx0}始于世博会。全世界都认可“一切始于世博会”的深刻含义是什么。而中国茶依托世博会这一庞大的平台走进世博会不仅仅是“一切始于世博会”的开始,而且还是中国茶产业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开始。
在中国茶坛,冠以“中国名茶”、“历史名茶”、“传统名茶”的企业不少,但唯独与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深度“蜜月”的中国名茶,只有上述十种名茶。联合国既不可能也不允许有第11家茶叶品牌出现在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中。而世博会拥有特许经营的其它茶类均不属于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专用茶,本质上属于一种单打独斗、散兵游勇的个体模式。自从去年4月开始,中国茶界有识之士不断地大声疾呼“中国茶要抱团联合出征世博会”后,业内有关人士历经艰难,他们在加快办理进入世博会这一“行程”中,终于呼唤出“中国世博xx名茶——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专用茶”的响亮称号,这一伟大的创举,意味着中国世博xx“茗”星将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登上世界舞台“中心”——联合国馆整体亮相,并与世界各个国际组织进行对话。中国xx“茗”星集体式“华丽”转身,迈出了全面走向国际的{dy}步,也使得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茶文化终于跨到了一个{zg}的历史舞台。
在中国茶叶国家队组建之前,全国有数以万计茶企的人才交流、信息交流、技术交流、经验交流,以及增进相互了解、分享机遇与成果等方面乏善可陈。原因在于,各名茶所属地域都有自己生产、营销的一套机制,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中国茶坛各自为阵、各立山头的不利因素,地方保护主义的体制比较封闭,加上各地对传统名茶的培育采取所谓产区“地域保护”的宗旨,故而像中国茶品牌的整合始终没有出现过新的气象。但组建的中国茶叶国家队就不会受到这样的约束,于是,整合后的中国世博xx名茶在中国“桌面”上集体“打包”成“中国茶叶国家队”概念,宣告了“中国茶”也将从“一切始于世博”开始。
中国茶入联合国馆,有人欢喜有人忧
所谓中国世博xx名茶,实际上每一款茶是由多家茶企进行捆绑的一种特殊组合。换言之,就是由多家茶企为共同的目标联合组成一个新品牌,有的甚至是由10家茶企联合开创新品牌。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福鼎市人民政府为了打造一款全新的具有中国白茶类“标杆”意义的福鼎白茶“太姥银针”品牌(以前称“白毫银针”或“银针白毫”),组织当地有影响、有规模、有信誉的10家企业,经重新“洗牌”后成立了福建太姥银针茶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欲把这一新款茶推向世博会联合国馆的怀抱。这一成效显示,茶企得益于政府对现有资源整合,然后再由茶企进行市场运作。可以说,当地政府为开创“太姥银针”茶的新局面,奔波游走在各茶企间,鼓励茶企加入到中国茶叶国家队的大家庭里。目的只有一个:组建“福鼎茶叶地方队”,加入“中国茶叶国家队”,继而通过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的平台走向世界。
中国茶叶国家队在这次上海世博会运作获得成功,其它一些未能加入到“国家队”里茶企老总们一时间颇有微词。以上海一家公司为例,笔者在与该企业老总交谈中,他有些怨言,原因是作为“xx{dy}茶”的公司,巨资投入,收效甚微。带有世博会徽标的“特许茶”却没有能够像中国世博xx名茶的知名度而威望大震,名扬茶坛。他的理由是,自己是“xx{dy}茶”,但自从有了一炮走红的“中国世博xx名茶——2010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专用茶”以后,其中国茶叶国家队的大气势已经压倒了其它一些世博特许茶,最为关键的是,中国世博xx“茗”星将要在世界舞台的中心——联合国馆闪亮登场的消息,经网络在全球不胫而走后,已经影响到世博特许茶所开展的招商工作,这种影响程度,实际上已经起到了“绝杀”作用。对此,笔者对中国茶叶国家队的“不仁”表示无奈;对拥有世博特许茶公司的不满表示理解和遗憾。同样,还有其它拥有世博标志使用权的茶业公司无奈表明,期盼与中国世博xx名茶——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专用茶进行多方位的合作。
同样都是“世博茶”,其差距咋就那么大呢?按军事术语来解读中国茶叶国家队与这些世博特许茶类的关系,实则上可以理解为“集团军”作战与“单兵种”作战的关系。单兵种作战的茶企虽然获得了使用世博会徽标的许可,然而,所缺少的是对中国茶文化抑或是中国茶这一概念的“话语权”,只能是就商品而商品论事,恰恰是中国茶叶国家队因为是一个整体,而且其10家茶叶品牌在海内外都是响当当,10家所选择的目标一致——以“中国茶”的大概念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亮相联合国馆,毋庸置疑,其文化含量大于商品含量,又加上当地政府的倾力资助,所以中国世博xx名茶的“话语权”永远说不完,而且会在“后世博”泛起巨大的波澜。
上述矛盾源于中国茶坛营销市场的不成熟。在中国茶产业市场化、专业化没有完善的今天,中国茶坛一切都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而茶企业仅靠“单兵作战”即便是拿到了世博会通行证也难以与“集团军”抗衡,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世博xx名茶在上海世博会能够大显身手的真正原因。
搅活了一潭死水
就在一些地方的茶企因没有能准入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而怨声载道、争长论短的时候,中国茶坛xx人士却传来了不一样的声音:不是说中国5万家茶企不敌一个“立顿”吗?不是说中国茶叶出口创汇加起来与不产茶的英国“立顿”持平吗?不是说中国茶产业有“牌”无“市”吗?……中国茶产业缺少的就是资源整合,中国茶产业倘若各自为战,各立山头,永远也无法与“立顿”抗衡。今天,当我们看到贵州省、安徽省、浙江省、福建省、湖南省、江苏省和北京市等诸多产茶区所在地政府和茶叶流通领域的消费城市以及几十家茶叶生产企业联手组建中国茶叶国家队的行动,昭示着中国茶产业未来希望。目前,虽然从表象上看待这一联手行动的目的是为了让中国茶文化代表中国传统文化进入世博会联合国馆而准备,然而,这一行动本身正是中国茶产业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世博xx名茶在中国茶叶国家队“教练组”的带领下,所带来的冲击很可能搅活了“死气沉沉”的茶产业市场。
中国茶组建“中国茶叶国家队”行动看起来只是十个地方十款名茶正在集体性地“滚动播出”,但给中国茶坛带来的触动却是巨大的。为什么有那么多茶争先恐后地要进入世博会联合国馆而不去寻找世博会的其它场馆呢?为什么已经获得世博特许经营的茶类还要与“中国世博xx名茶”进行合作呢?究其原因,除了世博史上有“一切始于世博”的意义外,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联合国馆的身后是具有{zz1}地位的联合国。
由此看来,中国茶叶国家队就像一台“搅拌机”,在它的“搅和”下,中国茶坛很可能出现如下的良性循环:中国茶叶要想进入国际市场,就要抱团出击;要想创造品牌,就要联手整合;要想得到更大的宣导攻势,就要资源共享。只有大打“中国茶”的字号,只有运用“集团军”的作战优势和策略,自然会对社会产生吸引力,这才是中国茶坛的未来所在。
(作者舒曼系中国世博xx名茶活动总策划、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吃茶去》杂志执行总编)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