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2009年中国稀土xx科技新闻”评选揭晓
 由中国稀土信息中心和全国稀土信息网主办,中国稀土学会信息专业委员会、中国稀土学会技术经济专业委员会、北方稀土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和《稀土信息》、 《稀土》、《稀土市场》、《China Rare Earth Information》、“中国稀土网站”等媒体协办的 “2009年中国稀土行业xx科技新闻” 评选日前揭晓。此次入选的稀土xx科技新闻是从2009年各主流媒体报道的、在全国范围内发生的100余件候选的稀土科技新闻中经xx选出的。
   1.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徐光宪获2008年度国家{zg}科学技术奖
   2009年1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召开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规定,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和科技部审核,经国务院批准并报请国家 主席xxx签署,授予徐光宪院士、王忠诚院士2008年度国家{zg}科学技术奖。党和{gjldr}xxx、温家宝、李长春、xxx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 徐光宪院士是我国xx的物理化学和无机化学家、教育家。徐光宪院士的串级萃取理论改变了稀土分离工艺从研制到应用的试验放大模式,该理论的广泛应用提升了 我国在国际稀土分离科技和产业竞争中的地位,使中国的稀土分离技术走在世界前列,造就了中国稀土xx。使我国稀土分离技术和生产工艺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进而很快实现了我国从世界{dy}稀土资源大国向世界{dy}稀土生产、出口和应用大国的飞跃,为在现代工业和国防{jd0}技术具有广泛用途的稀土功能材料提供了坚实 的物质基础,大大提高了我国稀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稀土分离产品拥有了世界约90%的市场占有率,创造了上百亿元的经济效益。徐光宪院士获奖不仅是 国家对他们成果的高度肯定,也是对我国整个稀土产业科技进步的高度肯定,是中国稀土产业界和全体稀土人的骄傲和荣耀!

   2.“稀土催化材料及在机动车尾气净化中应用”项目获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由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天津大学等多家单位合作完成的“稀土催化材料及在机动车尾气净化中应用”项目获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该项目主要研究稀土在机动车尾气净化领域的应用前景,论述稀土元素在机动车尾气催化剂中各方面的作用,并进一步分析稀土催化材料在该领域的发展方向。
   在我国汽车发展工业迅速发展的今天,机动车尾气排放已经成为我国大中城市的主要污染源,目前xxx的解决办法是安装尾气净化器。“稀土催化材 料及在机动车尾气净化中应用”项目xx由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净化器,成功地为汽车剪除“黑尾巴”,让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有害气体“脱胎换骨”,变成适 合排入大气的气体。在人类重视环保的今天,意义非常重大。

   3. “飞秒激光光学频率梳” 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完成的“飞秒激光光学频率梳”项目,荣获200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该项目研制完成了我国{dy}台飞秒光梳测量装置,在国内首次实现了溯源到铯原子微波频率基准的{jd1}光学频率直接测量,首次标定了国家激光波长基 准碘稳频633nm氦氖激光器和532nm Nd:YAG(掺钕元素的钇铝石榴石)激光器的{jd1}频率。该装置的测量不确定度为2×10-14,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这一成果改写了我国长度基本单位“米”不能独立自主实现量值溯源的历史,填补了我国{jd1}光学频率直接测量能力的空白。中国计量院飞秒光梳装置建成3年来, 通过监测国家激光波长基准碘稳频633nm氦氖激光器的{jd1}频率,有效保证了全国几何量量值溯源体系量值统一的准确可靠,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已经产生并 将持续产生巨大的间接经济效益。

   4.包头稀土研究院获批{gjj}“稀土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2009年8月,国家科技部审定、批准包头稀土研究院为{gjj}“稀土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近年来,包头稀土研究院不断扩展科技合作领域, 先后与美国、意大利、日本、欧盟、韩国、蒙古国等国家的研究单位在稀土元素的分离与提纯、稀土储氢材料、稀土磁制冷材料、稀土磁致伸缩材料以及稀土在农业 中的应用等多个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共同承担了多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稀土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建立,使包头稀土研究院借助该基地平台,利用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稀土材料领域的先进技术、先进试验装 备来提高自身的研发技术水平,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同时,使科研人员及时准确地了解掌握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并通过交流、沟通、合作研发迅速提升科 研人员的业务水平,增强创新意识,有利于包头稀土研究院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研发队伍。
   通过更多的国际科技合作,将稀土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成一个具有明显行业特色与学科优势的、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技术创新平台,成为稀土领域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及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我国稀土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推动稀土行业的蓬勃发展。

   5. “稀土功能材料用高品质金属及合金快冷厚带产业化技术及装备”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由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和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 “稀土功能材料用高品质金属及合金快冷厚带产业化技术及装备” 项目荣获2009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该项目发明了高纯稀土金属及其合金产业化制备技术和稀土功能材料用合金快冷厚带(或称速凝铸片、SC片、Strip Casting)关键制备技术,获得发明专利权6项,产品达国际先进水平;自主开发大型稀土金属专用真空蒸馏炉、连续氟化炉等,降低能耗60%,自主设计 开发稀土合金快冷厚带大型甩带炉,关键装备实现国产化。该项目形成了独特的稀土金属、钕铁硼合金快冷厚带系列产业化技术并应用于工业生产,产品批量出口, 打破了发达国家在该领域的技术和装备的垄断,有力的推动了我国钕铁硼行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对提升我国烧结钕铁硼磁体档次、促进永磁行业发展、提高我国稀 土产品附加值和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6. “新型稀土功能材料的研究与应用”获200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资助
   200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考核结果2009年11月公布,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稀土资源利用xxxx实验室主任张洪杰研究员为学术带头人的“新型稀土功能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创新研究群体获立项支持。
   该群体依托于稀土资源利用xxxx实验室,由9位成员组成,包括3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和4位中科院“百人计划”获得者。 
   该群体目标性强、具有学科交叉背景和学术互补优势、实力雄厚、基础扎实。群体的发展目标是:以复杂晶体化学键理论为基础,设计稀土功能材料, 挖掘和拓展材料的应用领域,解决稀土功能材料合成和器件化过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发新型照明光源、光通讯及国防领域具有重大显示度和应用价值的稀土功能 材料,为推动我国从稀土资源大国转变为稀土综合利用的技术强国不断做出更大的创新贡献。经过5~10年的共同努力,力争形成一支在国际稀土材料科学领域有 重要影响、在国内同领域研究处于{lx1}地位的研究群体。

   7. 我国研制成功首台自主知识产权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
   在2009年11月18日举行的先进兆瓦级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高层论坛上获悉,我国{dy}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0兆瓦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于 近日由力德风力发电(江西)有限责任公司研制成功。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zd0}的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标志着我国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技术达到{sjlx}水平。
   据介绍,这项技术依托江西省丰富的中重离子稀土资源、强大的机械加工能力和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并充分考虑到中国的气候条件和风资源状况,做了 抗台风、抗低温、抗沙尘等设计;同时在结构优化、电磁计算、温度场设计等方面做了大量创新型设计,可以达到微风启动,低风速并网发电的效果。从而更充分地 利用了风能资源。在同等条件下,单机的年发电量比从国外引进的永磁直驱发电机提高了约15%。
   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技术是第三代风力发电技术,是目前世界风电界大力推崇的新技术。和{dy}、第二代风力发电技术相比,永磁直驱发电技术取消 了噪音大、易出故障的齿轮增速箱,xx了可能的漏油、早期磨损等隐患,提高了可靠性和效率。同时,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采用全功率变流器,并网后对电网的冲 击小,而且具有低电压穿越能力强等优点,市场占有率逐年上升。目前,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装机约占中国风电装机总量的10%。

   8.春兰“动力镍氢电源”、 中科三环“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入选首批国家自主创新产品名单
   2009年8月,在国家科技部发布的首批国家自主创新产品名单中,春兰“动力镍氢电源”、中科三环的“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榜上有名,并获颁“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证书”。
   据了解,早在1993年春兰就确定了高能动力镍氢电池研发项目,并于1997年成立了能源研究中心,投入巨资引进国际{yl}的电池专家及关键设 备,以相关进行;2001年,该项目列入了国家“863计划”;2002年取得了动力镍氢电池储氢技术、充电量和充电次数等关键性能的全面突破,相继开发 出10~600AH动力镍氢电池产品,经国家科技部鉴定,该系统在产品先进性方面处于国际{lx1}水平。在“动力镍氢电源系统”为期十年的研发中,春兰累计攻 克100多个技术难题,获得国家专利57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不仅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品系列,而且拥有其关键材料、电池配方、产业化等方面的核心技术及 自主知识产权。
   业内人士表示,在石油危机和环境污染双重威胁的今天,春兰“动力镍氢电源系统”将在xx我国汽车工业进入混合动力时代的同时,大力推动以“循环经济”为基础的节约型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中科三环公司是中国{zd0}、全球第二大钕铁硼永磁材料制造商,全球惟一能够用烧结和粘结两种工艺生产钕铁硼永磁材料的企业。公司主要产品钕铁硼 永磁材料已大量应用于计算机硬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汽车电机及核磁共振成像仪等xx应用领域中。产品远销世界各地,曾多次被国际xxxx评选为“{zj0}供 应商”。中科三环正在成为世界{yl}的磁性材料和器件供应商。随着,中科三环的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的入选,必将对我国风电及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的崛起发挥重 要的作用。
   据了解,2009年国家科技部首批择优认定的自主创新产品243项。按照规定,被认定的国家自主创新产品,将在政府采购,国家重大工程采购等财政性资金采购项目中优先购买,并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相关产业政策中给予重点支持。

   9.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问世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组织推广
   2009年11月28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主办的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推广现场会上获悉,由深圳安托山特种机电有限公司开发的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实现了电机无铁芯化设计的重大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
   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是代表电机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新型特种电机,采用无铁芯、无刷、无磁阻尼、稀土永磁发电技术,改变了传统电机运用硅钢片与绕线定子结构,结合自主研发的电子智能变频技术,使电机系统效率提高到95%以上。  
   经院士专家论证认为,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是一个重大创新,技术上实现了“三大”突破,一是与传统径向磁场结构设计相比,采用了轴向磁场结构设 计,大幅度提高功率密度和转矩体积比。二是采用新型绕制工艺、高压精密压铸成型及高分子材料,有效降低绕组铜损。三是不使用硅钢片作为定、转子铁芯材料, xx了磁阻尼及铁损,降低了驱动功率,减少了铁损发热源。
  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发展前景广阔。据初步测算,如果新增电机中有三分之一用这种新型产品替代,每年可节电近500亿千瓦时,节约硅钢片50万吨、铜2万 吨,可创造近百亿元的产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可观。因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从组织应用示范、财政补贴推广、创新推广机制等方面做好推广 工作。

   10.新型稀土催化剂用于二氧化碳共聚物产业化获新突破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在“二氧化碳共聚物及其产品产业化的推进” 项目中取得了系列国际{lx1}水平的创新成果。2009年2月,该项目通过了吉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
   二氧化碳共聚物自20世纪60年代末问世以来,因其能高效利用二氧化碳而倍受xx,加上其良好的阻气性、透明性、可xx生物降解等优点,有望 在医药、食品包装等方面获得大规模应用,为解决塑料的“白色污染”做出贡献。但合成二氧化碳共聚物的催化剂效率低、聚合物加工性差、成本高等难题始终没有 得到有效解决,成为二氧化碳共聚物及其产品产业化的瓶颈,也是该领域国际竞争的核心。2004年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成功开拓出可供工业化使用的稀土三元催化 剂,突破了二氧化碳与环氧化物本体共聚合及后处理的难题,解决了本体共聚的传质、传热、分离等技术关键,确立了我国在二氧化碳共聚物研发中的国际xx地 位。
   为了加速推进二氧化碳共聚物的规模产业化,从2004年10月起,长春应化所承担并实施了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重大项目“二氧化碳共聚物及其 产品产业化的推进”。经过4年的艰辛努力,开拓出多元共聚的新型稀土催化剂和强化交联的新技术,解决了二氧化碳共聚物在30℃以上便存在严重冷流现象这一 国际上一直没有解决的难题,成功地将二氧化碳的玻璃化温度拓展到-10~120℃,使用温度提高到70℃,大幅提升了聚合物的高温强度、低温韧性和尺寸温 度的稳定性。有效提升了二氧化碳共聚物的催化剂效率。发明了大面积、连续薄膜制备技术,开发出世界{wy}具有生物可降解性能、可用于食品包装的高阻隔薄膜材 料。同时还成功开发出二氧化碳共聚物医用敷料,并获得了世界上{dy}个二氧化碳共聚物医用一次性可降解材料生产许可证。
   目前,由长春应化所与其他科研单位共同承担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全生物降解塑料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研发已经启动,目标是在国 内建成多条万吨级二氧化碳共聚物生产线,开发出低成本、高性能的系列二氧化碳共聚物产品,在我国形成具有世界影响的全生物降解塑料产业。(



郑重声明:资讯 【转》“2009年中国稀土xx科技新闻”评选揭晓】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