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作文:其身正,不令而行_老庄_新浪博客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他自身的品德行为端正了,就能给别人作出一个榜样,一个表率,树立一个标杆,用不着对别人发号施令,指手画脚,也用不着对人家提这样那样的要求;人家也就能够跟着行动起来,人家的思想也会跟着端正起来。孔子强调了端正自身品行的重要性,这是不容置疑的。

人的威信是怎样树立起来的?一个人为什么会在周围的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为什么能够对别人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不是他拥有多少财富,也不是他来自名门望族,更不是他出众迷人的外表,而是他自身的品行很端正,足以成为人们的楷模、典范。

   

    应该说,任何人都不是一开始就具有良好而崇高的品行。人刚出生时具有什么样的品行?除了吃,就是哭。你很难说这吃和哭是什么崇高的品行,它充其量也不过是动物的本能罢了。在婴儿时期,人的品行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看不出有什么崇高卑贱之分,也就不可能对别人产生“不令而行”的影响。

成年人则不同。成年人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能够意识到自身品行对别人产生的影响,也能够意识到公众对自身品行的评价,也很在乎这个社会评价。因此,要想具有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积极的社会评价,就得努力提高自身修养,不断改过自新,不断克服自身的缺陷,弥补自身的不足,使自身的品行不断趋于完善。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社会公众的信赖和敬仰,才有可能对周围的人产生“不令而行”的积极影响。

   

    人,都希望能够改变别人,都希望别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事。这当中最明显的莫过于父母亲了。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服从自己的愿望,总是把自己的愿望加到子女的头上,对子女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和希望,甚至干涉子女的行为,以致于两代人之间产生严重的矛盾冲突。

   

    其实,这样的冲突xx是父母一手造成的。只要他们能够端正自己的行为,这样的冲突就xx可以避免。因为,父母是子女的首任教师,父母的品行对子女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就是子女的榜样。比如说,父母要教育子女勤俭节约,他们首先就要做到勤俭节约。否则,再怎么讲道理,再怎么严格要求,也都无济于事。父母把掉在饭桌上的饭粒捡起来吃进去,子女也就会跟着这样做,他们也就懂得了要珍惜粮食的道理。

 

    人与人之间不可能没有矛盾。解决矛盾的办法不是靠指责对方,不是靠找借口为自己推卸责任,为自己开脱;而是要努力端正自身的思想态度,勇于承认自己的过错,勇于承担自身的责任,努力争取对方的谅解。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我们在矛盾冲突面前做出表率,率先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对方也会做出相应的让步。这就是“不令而行”。

   

    说到底,人,不可能改变别人。要想改变人家,{wy}的途径就是先努力改变自己。只有努力改变自己,做出了令人信服的榜样,人家才有可能跟着改变。改变自己总比改变别人要来得容易。因此,从自身做起,努力端正自身的品行,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下水作文:其身正,不令而行_老庄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