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有人烟的地方就有人下象棋”。 据不xx统计,每四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人会下象棋,每十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人爱下象棋。 但是,你可知道,当我们疾呼“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同时,身为国粹的中国象棋不仅难以走向世界,即使在中国本土,也举步维艰。 在国内,会弹钢琴的人远远少于会下象棋的人,会拉小提琴的人也远远少于会下象棋的人,但够靠钢琴或小提琴为生的人却远远多于靠象棋为生的人。
缺钙的“象棋经济” 很久以来,歌星、影星和体育明星一直都是我们的{zd0}理想,也是我们最崇拜的偶像,因为他们英俊潇酒,因为他们健康乐观,更为因为他们生活富足。不过,并非所有的运动员全都如此。 与其他运动员相比,中国象棋棋手的收入实在太有限,而象棋产业所能产生的经济价值更是微乎其微。 众所周知,围棋棋手李昌镐年收入约合1000万人民币左右,而当年国足的xxx、范志毅、李铁之流,年薪也均在一百万人民币左右,甚至更高。那么,中国象棋棋手的收入如何? 现在,国内年收入能达到百万以上的棋手通常只有三两个,有时连一两个也达不到,年收入在五十万到一百万的棋手,也就十来八个,或者更少。象棋特级大师杨官璘一生获将无数,临退休时连辆私家车也没有,某女子象棋特级大师招收学生,每月学费仅为四百元…… 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任何一个小镇子里年收入高过百万的人士都多如牛毛,堂堂象棋大师竟然如此窘迫,无不令人吃惊,无不令人叹息。 与此同时,因为经济原因而停办的象棋杂志、电视节目和象棋比赛屡见不鲜: 《上海象棋》悄悄停刊、《象棋研究》无声退出…… 今天,象棋虽然是最普及的民间体育运动之一,但它并未成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更无法得到良性循环,她所能产生的广告收入甚至连几个行业媒体都无法养活。
看不懂的中文学不会的汉语 西方有句俗语“世上最难办的三件事——上天、长生和讲中国话”。 今天,上天已经不再是什么难事了,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据说也会在百年左右创造长寿奇迹,而讲中国语却成为他们永远的痛,永远的望洋兴叹。 中国象棋是中国文化的直接反映和直接表现,她是集中国哲学、兵家谋略和战争艺术于一身的微型战争。通过学习象棋,可以培养棋手沉着冷静的思考能力,周到全面的判断能力和抽象另类的思维方式;通过学习象棋,可以培养棋手灵活多变的变通能力,坚持不懈的毅力和临危不惧的胆识。 国际象棋之所以能在全球普及,其主要原因是它采用了没有文字的立体棋子,中国象棋则采用印有汉字的平面棋子。 学中国象棋,必须先学会中文,必须先学会汉语,至少必须先学会认识三十二个棋子,这早已是大家的共识。 正因如此,在汉语无法全球普及的大环境下,中国象棋自然难以获得高度普及。目前,除了中国和越南,还没有哪一个国家拥有职业的中国象棋队。
无限的中国文化有限的国际影响力 无论国际象棋、中国象棋还是围棋,都是科学与艺术的xx结合,都是文化思想的真实诠释。 象棋特级大师胡荣华曾说,要想真正学会国际象棋,就必须学会英语或俄语,而不能指望学习中文版的国际象棋棋谱。同理,要想真正学会中国象棋,就必须学会汉语和其他中国文化,而不能指望英文版的中国象棋棋谱。无论是中文版的国际象棋棋谱还是英文版的中国象棋棋谱,都是二手货,都只不过是普及内容,根本学不到精华的东西。 今天,韩国的跆拳道之所以能席卷全球,是因为韩国文化的大肆盛行,这与韩国烧烤的流行、韩式美容的流行紧密结合牢不可分。而中国文化目前还缺乏这样的影响力,甚至还不为人知。有消息称,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仍有三分之一的美国人误以为中国男人现在仍留辫子女人仍裹小脚,四分之一的欧洲人以为中国今天仍有红卫兵。 由此不难看出,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其实很有限,而象棋又只不过是这个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组成部分即使是国内,甚至都无法在经济上独立。
如果有朝一日,中国象棋能象NBA那样,赞助商挣钱,运动员富裕,观众过瘾,那真是中国文化的福音,象棋产业的福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