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讨论稿)_朱剑锋从 ...

                                      驻马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十一五”发展规划(讨论稿)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信息产业将成为全球规模{zd0}、{zj1}活力的产业。当今,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提出了“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提高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

    “十一五”时期,信息产业肩负着实现驻马店平安崛起的重大使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将信息化确立为驻马店市“十一五”时期重点发展方向之一。落实市委、市政府这一重大战略举措,并结合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现状,科学、认真地编制好“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为全市人民描绘宏伟蓝图,激发全市人民发奋图强、干事创业,彻底改变我市落后面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平安崛起,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为全面贯彻驻马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优势,广泛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我市跨跃式发展,根据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信息产业厅《关于编制河南省“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规划的通知》和河南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完成河南省“十一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要求,特制定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

一、十五”期间我市信息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十五”期间,我市信息化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不断提高信息化意识,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开发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正式启动政府上网工程,信息化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得到重视,全市信息化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圆满完成了"十五"的各项计划指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应用及以“三网一库”为标准的电子政务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十五”期间,经过全市上下的努力,我市呈现出经济健康平稳运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进一步和谐的良好局面。截止2005年底,全市CDP

496.25亿元,同比增长12.1%;其中,{dy}产业171.17亿元,同比增长8 .1%;第二产业192.65亿元,同比增长16.1%;第三产业133.43亿元,同比增长11.3%。全市限上工业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76.1亿元,同比增长24%,财政收入12.5亿,同比增长28.3%;城镇居民人均收入6900元,同比增长11.7%;农民人均纯收入2486元,同比增长11.7%;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62.9亿,同比增长14.1%;全社会固定资产167.4亿,同比增长55%。全市人口为835.28万。

(一) 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稳步发展

“十五”时期,国务院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形成新的一轮通信投资热潮。至“十五”末(2005年底),我市完成电信基础设施投资约16.1亿元(网通、联通、移动、电信提供),建成了可交流各种信息的大容量、高速率、覆盖全市城乡、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立体多元、漫游通畅的现代化通信网络。全市固定电话交换、中继传输全部数字化,建成了本地电话网、数字数据网、计算机互联网、公众多媒体通信网、宽带接入网、移动通信和无线市话网等,固定资产规模达20亿元(网通提供)。实现了村村通电话,户户能上互联网,宽带覆盖到乡镇。全市电信网本地光缆线路长度达到111926.870皮长公里,通信电缆总长度达1224709皮长公里,管道长度达到152.487管程公里(以上三项网通提供)。架空线路4000多公里,直埋线500公里,管道线路300多公里(以上三项移动提供)。本地电话交换容量达123.5万门(网通、电信提供),固定电话用户达到74.1万户(网通、电信提供),行政村通电话率{bfb},自然村通电话率98%以上,固定电话普及率8.6%。无线市话容量18万门,小灵通网上用户达到13.8万户,小灵通信号实现县级以上城区{bfb}覆盖。全市宽带上网端口容量扩容至5.6万线,宽带互联网用户3.6万户(网通提供),本地互联网出口达到5G。移动电话容量达到165万门(移动、联通提供)。GSM网无线接通率达到99.7%,与205个国家和地区的257个运营公司开通了GSM国际漫游业务。语言信道可用率达到99,6%,网运质量在全省同行业位居前列. 截止到2005年底,全市拥有市级电视台一座,市级广播电台一座,县级广播电视台9座。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分别达到97%和95%以上。全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已联通9县2区及部分乡镇,城乡有线电视用户已达到18万多户。电信改革和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形成了网通、电信、移动、联通、铁通、卫通、广电等运营商之间有益的竞争格局。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为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 信息化建设项目硕果累累

“十五”期间,在各级政府大力推进政府上网、电子政务等信息化战略带动下,我市一大批信息化重点项目顺利实施,信息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电子政务建设步伐加快,部分行业、部门基本实现了办公自动化、网络化、无纸化。

1、信息网站建设步入快车道。“十五”期间,驻马店信息港的建立,实现了我市信息网站零的突破,随后,中国.驻马店网、驻马店人民政府网、天中网、驻马店市总工会网、驻马店农业信息网、驻马店经济信息网、天中交通网等数十个政府企事业单位、行业网站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建成。这些网站的建立,成为让驻马店走出去,让世界了解驻马店的重要窗口,为我市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电子政务建设步伐加快。“十五”期间,我市47个直属局委、单位,九县一区人民政府相继联网,开辟了政府办公电子化渠道,提高了办事效率。财政、银行、税务、公安、统计、计生、信用联社、邮政、通信等部门基本实现系统化的自动化办公,建立了局域网、办公网、业务网。“十五”期间先后完成了市政府电子政务工程、税务系统金税工程、公安系统金盾工程、金融系统金卡工程、财政系统金财工程、邮政绿卡工程、国防通信网等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组网工程,实现了上联省业务部门,下联县乡所,外联互联网,大部分都达到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教育系统内部办公网、工商系统红盾信息网、水利系统金水工程等正在筹建中,很快可以实现办公的网络化、自动化。这些工程的相继完成,为我市电子政务的全面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信息资源开发与信息服务业发展初见成效

信息资源是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一种无形资源和财富。我市各行业围绕自身特点,积极着手本部门信息源的开发和利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公安系统建立了电视电话三级会议系统、配合省公安厅完成二级网优化和调整任务,二级网由2M提高到8M,开通了人口、机动车、驾驶员,违法犯罪人员、印章、旅馆业、公安被装等综合信息查询系统,公安手机短信系统等数十种信息资源系统,为数据开发入库提供了保证,为提高我市公安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的综合防控能力奠定了基础。交通部门利用网络资源信息共享,实现了我市交通管理信息化、自动化。统计、审计、国税、地税、金融等许多行业已着手投入本系统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形成初步规模。网通、电信、移动、联通等电信运营企业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开发信息资源,拓展业务新品牌,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和促进信息的市场化运作。幸福农家168业务立足于服务“三农”,为农民信息致富、科学致富提供了信息支撑,越来越受到农民的喜爱。驻马店农业信息网在网上发布供求信息2500多条,全市农业企业和农户实现网上交易2亿多元。广电部门加快有线电视网络建设,推进信息化工作。一是完成了市到县、县到乡的光纤干线网络建设,敷设各种光缆400多公里。二是加强了农村有线电视发展,新增有线电视用户6万多户。按照国家广电总局“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要求,完成了143个偏远地区行政村通广播电视工作。各县还分别采用卫星电视接收小前端、多路微波、扩大广播电视发射功率等多种方式全面扩大农村覆盖。三是市城区建成了独立杆路的光纤多媒体信息网,并进行了城区社区、家属院的有线电视网络改造。2005年底市城区有线电视用户达到5万户。四是开发广电新的增值业务。市广电信息网络中心开通了全省机要、中行、保险、财政、以及市喜盈门(共3个店)、爱家量贩、医疗保险、中心血站等14家数据专网;与南方电信合作,积极开发互联网、IP电话业务,实现广电有线电视网“一线三机”的功能。2004年未,全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法人单位11个,其中企业法人单位10个,行政事业及其它1个。“十五”末,全市各类中介信息服务、信息咨询、计算机应用服务业呈现出更大的发展前景,已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科学判断面临的有利形势和不利因素,切实增强加快我市信息化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有利因素:

“十一五”时期是全国、全省经济发展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时期,也是我市实现“平安崛起"必须紧紧抓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很多机遇和有利条件:

一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加快,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加快,有利于我们发挥区位、市场和劳动力资源优势,拓展发展空间,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是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省委省政府要求河南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的总体部署,有利于我市发挥比较优势,加强现代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加强综合交通体系和能源基地建设,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发展有竞争能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加快发展大商贸、大流通等服务业。

三是中央提出建设新农村战略,我市可以发挥农业大区优势,享受更多的中央惠农政策,促进我市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

四是通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我市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消费结构逐步提高,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经济发展的环境更加宽松,药品生产基地、煤化工生产基地、能源生产基地、专用车辆生产基地初具规模,纺织品链、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机制纸及纸制产品产业链初步形成,连续七次成功举办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经贸洽谈会,为承接东部产业尤其是沪浙、粤港产业转移和东部民间投资搭建了宽广的舞台。

五是未来几年我国行业信息化将进入增长期。3G的水落石出,带动电信业IT投入呈现增长态势;电子政务的逐步深入,引来政府信息化投入大幅增长,制造业内的众多细分行业,将从过程信息化向管理信息化升级的阶段过渡,所有这些都为我市加快信息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和条件。

(二)不利因素:

(1)综合实力比较薄弱。我市经济基础薄弱,多年受灾,财力紧张。农业主导经济发展的格局没有大的改变,工业支撑经济发展的能力不强,规模小,层次低,限上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低;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企业少,支撑市域经济能力弱,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处于全省较后的位置。

(2)信息基础设施利用率较低,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截止2004年底,我市电话普及率为8%(全省平均为12%);互联网(含宽带)普及率为0.6%(全省平均为2.5%):移动通信普及率约为8.5%(全省平均约为1 1.5%),均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有线电视在广大农村还处于推广的初级阶段,而宽带综合业务在一些乡镇还未能实现,至使信息流通速度慢,时效性差。这不仅反应了我市信息产业存在着巨大的提升空间,更说明作为传统农业大市、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必须进一步加强,以寻求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3)信息网络建设缺乏统一领导。信息化建设上存在着信息资源利用滞后于网络和应用系统建设,“信息孤岛’’式应用系统较多,各系统(部门)网络之间互相分割,自我发展,未能按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领导进行整体考虑建设,去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没有充分发挥信息化投资的综合效益

(4)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水平非常低,多数部门尚属空白。缺少面向社会服务的实用高效的大型数据库、信息查询系统。综合信息门户网站,服务质量不高,有些网站由于管理不善,出现“死网”、“空网”,有的信息网站开通后,因缺乏管理维护,不久又关闭。

(5)信息技术人才缺乏和人才浪费并存。多数部门因缺乏信息技术人才,工作不能展开,信息技术水平较低,人才素质不高,尤其是具有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管理和信息业务的综合素质人才更为匮乏。一些专业技术人才因得不到重视严重外流,没有留住信息技术人才的优惠措施。

(6)信息制造业、软件开发尚属空白。“十五”期间,我市连续举办多次东西合作会,招商引资实现重大突破,但环保、轻型、技术密集度高的信息制造、软件开发企业仍没有实现零的突破;信息化软环境的支撑体系尚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信息化总体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甚至与省内其它城市相比,在投资力度、工作协调等方面尚有较大差距。

三、“十一五”信息化规划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我市“十一五”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xxx理论和“三个代表”理论为指导,按照“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天中”的要求,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项建设”战略,围绕事关驻马店市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人民迫切需求的重点、热点、难点,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工业化建设与信息化建设相结合、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以信息资源开发和有效利用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网络建设为基础,以优化信息化软环境为保障,大力促进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应用。

2、总体思路

按照《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市经济实力薄弱的实际,按照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改革增活力、以创新出生机、以开放促发展的思路,通过加大信息网络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促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数字城市、县域经济信息化及传统产业的改造,促进物业管理、社会治安和社区管理的现代化。在发展模式上发挥“后发优势”,高起点、超前性、跨越式加快信息化建设;在发展战略上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发展策略上做到“重视农业、突出工业、做强服务业”。在发展方向上重点发展信息服务业,推进计算机软件开发应用为基础的信息产业零的突破;在发展的进程上,做到头两年夯基础、第三年上台阶、后两年有突破,力争在“十一五”期未把我市的信息化水平整体推进到一个新的层次。

3、主要目标

总体目标:到2010年底,初步建成与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形成初具规模的信息产业并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基本形成覆盖全市,联通世界的现代化信息通道和相应的基础设施,信息化发展达到全省中上等水平,并努力向“数字化驻马店”迈进。

具体目标:“十一五”期间,提高信息产业在全市国民经济的中比重,信息产业发展速度年递增率达30%以上,到2010年底,信息产业增加值达到全市GDP6%以上,达到限上工业增加值15%以上。“十一五”期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其中网通、联通、移动、广电8-11亿,社会投资4-7亿,民间、外资5—7亿),固定电话新增55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在期初基础上提升5-8个百分点,实现自然村通话率{bfb}。强力推进以3G为代表的新一代移动通信业务。“十一五”期间,移动交换机容量净增260万门,将累计达到380万门以上,用户数预计净增120万户,将累计达到200万户以上。利用宽带或新一代宽带技术上网人数达到80万人,计算机终端达到20万台以上,实现村村上宽带。利用有线、无线、微波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扩大农村有效覆盖,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十一五”期间全市{bfb}的乡镇和50%以上的自然村贯通有线电视,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40%。广播综合覆盖率达到99%,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8%。全市电子政务城域网建成并整合,达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建立数字化城市奠定基础;党政机关电子政务信息网站开通率达90%以上,机关局域网普及率达95%,市、县政务公共服务上网率达60—80%,初步实现行政办公网络化、自动化、无纸化。建立电子商务中心,规范电子商务管理,促进企业增长方式的根本性改变。

4、基本原则:

----政府调控,市场导向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宏观调控作用,尤其是在基础建设和环境建设中要发挥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科学管理、营造机制的推动和保障作用,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吸引各种渠道的资金投入。

----联合建设、有序竞争原则。信息化建设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联合协同、优势互补,发挥政府、企业的积极性,共同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同时,要提倡公平、有序的竞争,在竞争中联合,在竞争中发展,避免盲目竞争、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原则。在加快网络资源综合利用、推进跨部门跨行业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设上,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原则。要积极探索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掌握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进行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及时跟踪、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强国际间信息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建立信息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化机制,促进驻马店信息化发展。

----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原则。实现信息化、发展网络经济是全新的社会发展进程, 要突出重点,试点带动,积累经验,逐步推广。

四、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围绕建设新农村,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

农村信息化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重要任务。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区,三农问题较为突出,即农业基础较为薄弱、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和部分农民生活较为贫困。三农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农村地区信息闭塞、教育落后。农村信息化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通过农村信息化来弥合数字鸿沟,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农业发展。为此,按照建设新农村的要求,“十一五”期间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力度:

1、加强信息网络基础建设,大力发展农村通信。采用{zxj}的通信技术设备,计划“十一五”前两年,在农村新建98个基站,铺设1400公里光缆,建设农村综合接入网点1000个,逐步实现光纤进村,做好设备、线路配套设施建设,提供30万线的装机能力,达到通信网络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通信质量进一步提升,从而使我市农村更多的群众能够便捷地享受到优质的通信服务。

2、扩大宽带上网规模。扩容宽带端口,积极发展城乡宽带上网和利用电视终端的农村宽带DVD业务,满足城乡群众对上网的需求,积极引导网上应用,扩大宽带上网规模。依托现代党员远程教育、金牧阳光三电合一工程,提高农村信息化程度。

3、大力加强惠农信息工程建设。探索“网通信息村”、“移动信息新农村”“联通信息富农”及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试点。“新农村信息网”是移动通信与农业、畜牧、气象等涉农网站联合打造的“农信通”信息平台,旨在为农民免费提供养殖、种植、市场、农业科技、劳务输出等各方面的信息。通过构建各类惠农信息网,以{zxj}的应用技术、最快捷的传送方式,{zd0}限度地实现城乡之间的信息互通,引导农产品产销供求,有效促进农村市场空间的开拓,帮助农民规避市场风险,依靠农业信息致富发展。“中原农业信息网”是依托联通综合通信网络,以互联网门户方式整合全国丰富的涉农信息资源,利用短信、人工呼叫中心、农业专家和乡镇信息工作站方式,提供本地农民实用的农业信息和咨询服务;通过该网进行信息定制、发布、咨询及专家指导,满足信息需求与信息咨询互动的功能,将信息服务、信息的需求者、政策的发布单位组成一条紧密的信息链,解决农村信息到户的问题。

4、利用有线、无线、微波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扩大农村有效覆盖,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十一五”期间全市{bfb}的乡镇和50%以上的自然村贯通有线电视,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40%。积极抓好我市20户以上自然村的“村村通”建设改造工作,提高广播电视“村村通”水平,使广播综合覆盖率达到99%,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8%,逐步完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

(二)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工业信息化

一是以信息化改造制造业,推进生产设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企业管理信息化,促进制造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库存和市场营销变革。提高机电装备信息化水平,实现精准、高效生产。推广集散控制、现场总线控制.敏捷制造等技术,强化生产过程的在线监测、预警和控制。“十一五”将从三个环节、四个过程作为信息化改造制造业的目标和着力点。三个环节是生产设备、生产过程和企业管理,改造的方向分别是数字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四个过程是制造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库存和市场营销,着力点是通过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产品,实现流程再造,推动整个制造业的变革。

二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信息技术在能源、交通运输、造纸、机械、食品、医药和化工等行业的普及应用,推进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推动高能耗、高物耗和高污染行业的改造,引导天方、骏马、华骏、蓝天、693厂等科研实力强、信息化基础好的企业开展信息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应用,增强和提升企业自主创新和竞争能力;大力扶持中小企业、特别是市政府确定的45家重点企业信息化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大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使其做大做强。

三是抓好产业园区建设,提高产业聚集度。培养和组建市级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基地),加大高技术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信息产品,带动市域信息产业发展。

(三)围绕增强社会服务功能,加快服务业信息化

加大信息网络建设投入,优化政策法规环境,依托信息网络,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网络增值服务、电子、金融、现代物流、连锁经营、专业信息服务、咨询中介等新型服务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降低物流成本和交易成本。       

加强社会管理。整合资源,形成全面覆盖、高效灵敏的社会管理信息网络,增强社会综合治理能力。协同共建,完善社会预警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网络运行机制,增强对各种突发性事件的监控、决策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社会安全、公共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加大对信息咨询服务机构的管理力度,规范其经营行为,使之为社会提供真实可靠的优质信息服务产品,避免出现利用虚假信息坑骗客户的现象发生。

(四)围绕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信息化

一是加快教育科研信息化步伐。提升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信息,持续推进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完善科教资源体系和科教数据库,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科教信息服务;建设开放式的网络教育系统和数字图书馆系统,促进各学校互联互通,开展网上科普、网上教育、远程教育,推进科技、教育领域的信息化。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发展多层次、交互式网络教育培训体系,方便公民自主学习。建立并完善教育与科研基础网络平台,提高教育与科研设备网络化利用水平,推动教育与科研资源的共享。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到202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任务。

二是加强文化领域信息技术的应用。积极采用数字、网络等高技术改造传统的文化创作和传播模式,大力发展数字广播、数字出版、动漫和网络游戏业,促进我市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是加强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建设并完善覆盖全市快捷高效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增强防疫监控、应急处置和救治能力。推进医疗服务信息化,改进医院管理,开展远程医疗。统筹规划电子病历,促进医疗、医药和医保机构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支持医疗体制改革。

四是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多层次、多功能的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加强就业信息统计、分析和发布工作,改善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和政策咨询服务。加快全市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

五是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全市统一的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及其服务支撑体系,加快普及社区信息化,建设一批智能化示范社区,构建统一的社区信息平台,推进城镇居民上网,将因特网服务和多媒体业务延伸到家庭,使各种社会公共服务通过网络进入社区和居民家庭。充分利用和发挥网络沟通社区、家庭的功能和优势,促进物业管理、社会治安、社区管理和服务现代化,推动终生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行业的发展。

(五)围绕提高执政能力,构建完善电子政务网络,加快政务信息化步伐

一是构建完善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市电子政务网络是我市信息化网络建设的核心部分,是信息化建设的示范带动工程,是政务信息化的枢纽框架。它以“三网一库”为基础构成,即:各级党政机关内部的办公业务网(内网),省、市、县、区党委政府、市直各单位联接的办公业务资源网(专网),以因特网为依托对公众服务的电子政务网(互联网),党委、政府系统共建共享的电子信息资源库。

“十一五”期间,建成运转统一、规范的市级电子政务网,县、区、市直各单位的内网(局域网)与市电子政务网进行链接。建立县级的电子政务网,与省、市电子政务网联接。开发跨部门跨行业的公文交换系统、领导查询与决策支持系统、网上并联审批系统、应急联动指挥系统、政府采购及招标系统、公众信息服务系统等,基本实现党委、政府部门的办公网络化、信息化、无纸化。建立统一的市电子政务网络管理中心,在保障信息安全的的基础上,把市委、市政府及各委、局、办的计算机网络联接起来,通过市电子政务网络管理中心,上联省委、省政府内外网,下联各县、区电子政务网。市直各部门网络与市电子政务内、外网联接,形成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平台,实现一个外网平台受理,多个部门内网参与审批办理或联办,然后返馈批办结果到外网平台。 “十一五”未,构建起驻马店市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体系的框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达到80%的党政业务工作在网络环境下进行,70%的党政机关对社会公众服务在网络上提供和实现,形成一个公开、公正、透明、规范的电子政务网络,真正发挥信息网络的作用。

二是强化综合监管。满足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规范监管行为的需求,深化相应业务系统建设。围绕财政、金融、税收、工商、国资监管、质检、食品药品安全等关键业务,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有序推进相关业务系统之间、地区之间的信息共享,促进部门间业务协同,提高监管能力。

三是建立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数据库。“十一五”期间,在党政各部门、相关企业的配合下,大力推进公共领域信息化工程,提高全社会信息化应用水平,xx信息垄断,加快政务信息公开,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在切实为老百姓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的公共服务领域信息系统的建设上,依托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信息资源、公益性服务信息资源、信用体系信息资源、信息服务性资源,有组织、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发建设一批具有高效、实用、面向社会公众服务的基础数据库。   

(六)加强和完善基础网络设施建设

一是扩充和完善全市宽带主干网络。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导向、企业运作”的模式,引导网通、电信、移动、联通、铁通及广电等运营商,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类主干网络,采用I P技术,完善全市宽带主干网络,建设市域城城之间高速传输环网。继续扩充传输网络带宽,构筑覆盖全市所有乡(镇)的信息高速公路。 “十一五”期间,I P宽带骨干网覆盖全市所有乡(镇)。

二是要积极推进“三网融合”。“三网”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

电信网主要是建设和完善宽带通信网,加快发展宽带用户接入网,稳步推进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加快完善由电话网、移动通信网、数据通信网组成的业务网络及网络资源的升级换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有新的突破,同时注重电视、电话(手机)、电脑三网的融合,达到声音、图象、数字等数据信息的有效传输,加大在移动电视、可视手机、手机游戏、手机支付、手机导航、手机上网、手机购物、移动办公、移动互联网等方面功能的开发力度,扎实做好3G技术和业务的准备工作,积极做好3G市场开拓的支撑工作,促进网络社会、信息化时代、数字化城市的建设步伐,为人们提供更多、更丰富、更便捷、更自由的信息空间。




郑重声明:资讯 【驻马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讨论稿)_朱剑锋从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