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诱导用药的标准? « 医药家园

全麻诱导用药目前常用咪唑,芬太尼,维库,异丙酚。我想全国大多数医院都是如此,顺序也同样。
那么我想提一个问题。咪唑,异丙酚以及最近又有抬头迹象的依托在诱导中所起的作用到底有多大?换种说法,这三种药必须同时用吗?比如说我单用咪唑,芬太尼,维库诱导不可以吗?

标签: , ,

14 条评论 发表在“全麻诱导用药的标准?”上

  1. 所谓xx诱导,可以简单理解为病人由清醒转入可进行手术状态的过程。咪唑安定,xx催眠类;异丙酚、依托,静脉xx药。xx作用都有重合的部分。实际工作中,遇到比较虚弱的病人,我会依照咪唑(0.04mg/kg),芬太尼,维库,咪唑(0.1mg/kg)顺序给药,或者异丙酚(0.5mg/kg),芬太尼,维库,咪唑(0.1~0.2mg/kg)。对循环的干扰我觉得更小。
    “临床上全身xx多是几种xx的复合应用,取长补短、协同作用,以减少xx用量,减轻副反应,使xx更加安全、平稳。”这是我们在开始学习xx时所接受的观念,那究竟有多合理?xx发展到现在,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这个观点?靠体内xx水平或bis还是别的什么?
    实际上不光是诱导,在进修过程中我看到在xx维持中单纯吸入xx气体(所谓三明治方法),并没用镇痛药(我看到陶老师认为此类方法不合理的表述),但术后随访也没有异常(同样没有确切证据)。在循环内科追求用药尽量单纯的趋势下,xx复合用药究竟有多大的合理性?

  2. 诱导目的:
    1、尽可能xx对不良刺激的记忆(包括环境引起的心理紧张焦虑等),入室开放静脉就用咪唑比较好。
    2、足够的xx深度xx插管引起的应激,芬太尼和丙泊酚适当的量配合。危重病人用依托更有利于维持循环稳定。
    3、为插管提供条件,必须用肌松药。
    只要满足这三个目的,结合病情,什么方法都是合理的。包括用吸入七氟烷配合肌松药。
    所以我问的是全麻诱导用药的标准!目前xx在国内医学界没有xx是不是有这方面因素?中华xx论坛也只不过出了10个工作指南,还不能作为法律依据!做xx更多的是依靠经验,没有定量,定性的指标或者标准。

  3. 全身xx可大致的分为静吸复合xx;单纯的静脉xx诱导;单纯的吸入xx诱导;上述同仁的提出的观点可能是单纯的静脉xx诱导的方式,在这里我认为,单纯的静脉xx诱导应该是复合的静脉xx诱导的方式,临床上全身xx多是几种xx的复合应用,取长补短、协同作用,以减少xx用量,减轻副反应,使xx更加安全、平稳。”所以应该综合的运用,至于具体的患者如何使用多大的剂量,那则需要根据多方面的情况来考虑,比如:病人的自身情况,手术的部位的不同,手术的长短不同,xx医生的喜好 不同,但最根本的是据病人的循环而定。

  4. 咪唑0.1-0.14mg/kg有无副作用.
    据我自己观察,在衰弱病人中应用循环更稳定(相对异丙酚而言),当然用量是大致的,根据循环反应而定。
    所以回到我的问题。诱导用药的标准?或者改个问题诱导用药的依据?依照循环反应吗?临床我们为了保证循环稳定,利多卡因表麻,爱司洛尔静注等等是常用的方法。那么这时候的循环指标是你用药 的依据吗?很可能深度不够但没有反映。扩展开来说,如果依照循环反应,我们在现有条件下xx有办法在浅xx下靠血管活性药的帮助插管而保证循环稳定(有没有想过没有xx的插管)
    基层医院bis不可能普及包括好多三甲。体内xx水平更是停留在研究阶段。现阶段我们xx工作还是要靠所谓经验吗?

  5. 单用咪唑,芬太尼,维库当然可以诱导,我想在异丙酚普及之前,咪唑诱导是主体吧,但异丙酚问世之后,全国几乎所有的医院都是用它来诱导的,xx在发展,我们为什么不用更好一点的药呢。异丙酚起效快,苏醒也快,这就是它很大的优点,虽然又呼吸循环的影响,只要我们掌握得当,这个药还是比较安全的。我们要与时俱进,接受新事物,老的观念有时候就得摒弃。如果你用咪唑诱导,2mg能诱导吗,用量肯定不止2mg,并且能马上让患者嗜睡吗,对于一个虚弱的患者用大量的咪唑诱导更不利于他的苏醒。
    诱导不管你怎么用药首要满足患者xx;无刺激反应;肌松良好,诱导平稳,在基础上看根据个人习惯可以辅助其他的xx。对于循环差的患者,不妨试试用依托咪酯诱导,它对循环几乎无影响。
    总之,当前用异丙酚诱导是比较理想的,因为xx在进步,用咪唑诱导也不错。而且我建议作者好好看看异丙酚以及咪唑的药理特性。

  6. 我的想法是xx医生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固守所谓“规则“(区别于原则),那么制定规则的依据真的就那么充分吗?
    理论是一回事,实践当中并不尽然!总的来说,依照异丙酚以及咪唑的药理特性诱导是理所当然的事!可是你想没想过换种方法会怎样?而且你实践过吗?
    前阵子应厂家要求做依托咪酯维持xx,按照厂家要求水平几乎不能达到满意xx效果。不过他说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看法:异丙酚诱导,病人大致会先低血压,插管刺激后会升高血压,相当于两次打击;依托咪酯诱导,血压在插管后升高,只相当于一次打击。

  7. 全麻本身就是在满足xx状态后,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或者说是更好的满足手术,而即以辅助给予xx不良记忆或xx的咪唑,还有减少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的镇痛类药,还有为了提供一个好的插管条件和为外科医生好的手术暴露术野的肌松药等等!总之是为了提供一个更好的xx效果,不是以上同志所说一种药的就能提供很好的xx,如果哪天能研究出这样的药的话也可以,不是还没有吗?再说你用药肯定有它的副作用,就看你能否较好的权衡它的利弊!!

郑重声明:资讯 【全麻诱导用药的标准? « 医药家园】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