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电力,政策,转载】工程咨询企业“走出去”的现状与问题

    

“国际工程咨询”的特定含义是指我国“走出去”的工程咨询企业, 在境外从事工程咨询设计及相关的各种方式的工程承包、项目管理承包等业务。在国内, 国际工程咨询目前未形成独立的产业形态, 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独立行业, 它只是中国工程咨询业中的涉外业务。 

  作为服务贸易, 通过参与国际投标竞争承揽国际工程咨询业务始于上个世纪 80 年代, 是在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90 年代初, 原外经贸部决定成立“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协会筹备组”, 并授予一批有实力的设计院对外工程咨询设计经营, 让这些拥有较多科学技术人才的单位走出国门, 在海外开拓工程咨询设计业务,促进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向更高层次发展。1992 年 4 月, 寰球公司、广电设计院、有色金属设计研究院、北京钢铁设计院、航空工业规划设计院、华西设计集团、上海建筑设计院、轻工设计院、纺织设计院以及拥有设计力量的中建、中土、港湾等工程公司, 共 32 个单位参加了原外经贸部合作司召开的“协会”发起人会议, 随后, 又有许多有实力的设计院陆续加盟,1992 年底经原外经贸部批准,“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协会”向民政部申请登记注册, 于 1993 年 2 月在北京成立。从此, 我国的国际工程咨询业开始具有行业性质, 工程咨询设计单位国际市场从事境外工程咨询业务开始以自己的名号对外签定项目合同 (在此之前, 各设计院尚无对外经营资格), 使我国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内容更加丰富, 形式更加多样。 

  “国际工程咨询协会”由成立时的 52 家会员单位, 已发展到 270 家。队伍不算庞大, 但资质比较高, 除近期新入会的少数几家会员企业外, 其余的都是有甲级资质的国内大型设计院、大企业, 均有对外经营资格, 是咨询设计行业的正规军。他们在行业自律、业务运作等方面都有良好的行为准则。这支队伍经过十余年的磨练, 有了较多的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经验, 国际工程咨询事业稳健发展, 企业实力比十年前有了明显的增强。在改革中, 有许多单位通过联合重组、专业整合, 资源得到优化配置。重组后的企业科技含量提高, 资本扩大, 综合实力增强, 竞争能力、抗击风险能力都有提高, 具有承担设计——采购——建设项目的总承包能力。据管理部门统计, 截至 2003 年底, 各会员单位累计对外签定咨询设计项目共 4122 项, 合同总额 19.9325 亿美元, 累计完成营业额 11.7006 亿美元, 从总体看, 年度新签的合同额和完成营业额逐年增加, 其中 2003 年新签的咨询设计合同额增长幅度较大。值得一提的是部分会员企业己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1994 年, 我国有 2 家企业首次进入世界 200 强设计商行列, 此后每年都有几家企业跻身世界 200 强, 2003 年达到了 12 家。但目前我国国际工程咨询业务规模还很小, 比起近几年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的快速发展, 国际工程咨询设计业务明显滞后, 主要原因是整体竞争能力还不强, 除石化工程建设、成达、寰球、水利电力公司等十几家企业对外工程咨询业务能够持续发展外, 多数企业国际工程咨询经营额都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 由于统计口径和一些技术问题, 我国的国际工程咨询业务的合同额、营业额统计与世界 200 强排名有很大的差别, 如 2002 年, 有 80 家会员企业当年对外新签了项目合同, 管理部门统计的国际咨询的合同额为 8479 万美元, 营业额 8723 万美元, 而这一年, 进入 200 强设计商的 8 家企业, 其国际营业额为 1.502 亿美元, 超过了 80 家企业营业额总和;2003 年管理部门统计的国际工程咨询合同额是 1.7561 亿美元, 营业额 8776 万美元, 而进入 200 强设计商的 12 家企业, 国际营业额为 2.079 亿美元, 也超过了 87 家会员单位的营业额。两组数字差距比较大。尽管如此, 国际工程业务发展缓慢是不争的实事。虽然 2003 年有 12 家企业进入了世界 200 强设计商行列, 是历年最多的, 完成的营业额也是历年最多的, 但这 12 家企业在 200 强中所占的市场份额只有0.95%。 

  我们的国际工程咨询业务开展了十年, 在国际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一直未能突破 1%, 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目前情况看, 主要有下面几方面的问题, 制约了这项业务的发展。 

  一、开拓工程咨询市场的工作不到位 

  在 270 家会员单位, 每年有对外新签项目合同或营业额的不足 100 家, 近 25 的单位几乎没有开展境外工程咨询业务, 客观上, 那些没有开展境外业务的企业, 由于对国际市场情况不熟悉, 获得商业机会较难, 同时, 这几年国内工程市场比较兴旺, 他们在国内的工程设计和项目承包的业务不少, 加上境外开展业务, 不可预测的因素较多, 开拓国际市场积极性不高。此外, 尽管很多单位原来的主业是工程咨询设计, 但由于工程咨询设计的收费在项目建设费用中所占比例很小, 不容易形成规模, 而当今五花八门的各种评选均以经营规模论英雄, 规模是实力和地位的象征, 对企业至关重要, 所以企业在市场开拓中往往注重工程承包。即使境外业务开展得比较好的单位, 工程咨询业务所占的比例往往也不高。2003 年 35 家境外工程咨询业务较好的企业, 工程咨询设计合同额也只占他们 26 亿美元的境外项目的 5.5%。说明国际工程咨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是对工程咨询设计在工程市场中的作用要给予高度重视, 只要工作到位, 国际工程咨询市场份额徘徊不前的局面定会改观。 

  二、资金不足、融资困难是制约业务发展的瓶颈 

  资金困难是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设计单位多年来是执行国家任务的事业单位, 改制后资金问题尤为突出。近几年国家出台了承包工程xx担保和中小企业开拓市场资金等一些扶持和鼓励措施, 为企业积极开拓市场解决了一些困难。但总的数额有限, 很难顾及设计单位。开展国际工程咨询虽然已经好几年, 但多数设计勘察单位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 各方面困难还较多, 会员单位普遍反映对外承包项目融资困难一直是制约其业务发展的瓶颈, 首先是信贷担保有困难, 银行一般要求企业按 1:1 提供信贷担保抵押, 对于从设计单位转制的咨询设计企业, 多数有形资产不多, 拥有的是大量的无形资产 (专长技术、专利、人力资源等), 而这些无形资产目前国内还没有xx的评价机构, 来确定其价值。银行也不认可以无形资产作抵押。采用企业互保的方式, 对于大型项目根本找不到有互保资格的单位;二是xx审批程序复杂, 耗时过长。现行制度规定, 企业参加投标前须经有关商会协调, 主管部门审批, 银行才能受理, 然后经保险部门审查同意后出具出口信用保险意向书。银行受理后要进行一系列评估工作, 其中涉及到出口信用担保, 银行认可的国外买方银行合同的支付条款、企业经营管理财务状况、资产处置权、履约能力、还款担保等环节, 延缓了启动xx时间;三是外汇管理制度还不能适应企业境外工程的需要, 尤其是对外工程的开始阶段需投入大量的费用, 须由企业在国内筹集流动资金换汇, 换汇的审批、备案和运行过程仍需相当长的时间;四是融资渠道少, 服务体系不完善。国家管理部门严格限制企业在国外融资;我国信贷、担保、保险等金融服务项目较少, 保险额度小, 费率高, 金融支持力度较弱。企业反映, 境外工程有其特殊性, 政治风险较大, 但目前我国还没有政治风险担保的服务项目。这些都影响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三、高层次的人才不足 

  对企业来说, 人才是立业之本。据有关部门统计, 至 2000 年底, 全国有中专及以上学历或专业技术职称的各类人员达 6360 万人, 其中, 党政干部 585.7 万、企业管理人员 780.1 万、专业人员 4100 万、其他人员 894.2 万, 这是宝贵的财富。他们对于完成各自专业任务都好手, 但闯国际市场就不很适应。真正专业精, 外语好, 熟悉国际规则的复合型人才仍显不足。据有关方面的资料, 目前我国从事工程咨询设计的人员中, 高级技术人员不足 14 万人, 只占 17% 左右, 工程师以上的人才也不足, 全国有一级注册建筑师 9000 人;二级注册工程师 22 万人;一级注册结构师 1.6 万人。100 万人口中注册建筑师所占的比例, 我国只有 24 名, 远远低于其他国家, 也低于我国的香港和台湾, 如美国有 400人, 欧洲各国 300-350 人, 香港 160 人, 台湾 100 人。这些数字是否准确姑且不论, 但我国目前高级人才资源不足是事实。某企业承包外国一项大型工程项目, 因为我们自己的设计在业主那里很难通过 (主要是技术标准和规范问题), 延误了工期, 为了达到业主对项目设计标准的要求, 不得已重金聘请了几十名外国专家协助做工程设计, 使该项工程的效益大打折扣。我们在走访企业时, 有的企业也有聘请外国专家的想法。可见xxx才是个迫切的问题, 没有大批合格的人才, 这项事业就不可能有大的发展。 

  四、市场多元化的格局尚未形成 

  据管理部门统计,2003 年新签的境外工程咨询合同额 17561 万美元, 主要集中在 17 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亚洲国家和地区占 33%, 非洲国家占 8%, 欧洲国家占 8.1%, 而国内的外汇工程占 35%;2002 年, 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合同额占 33%, 非洲国家占 11.4%, 欧洲占 1.85%, 国内外汇工程项目合同额占 45.1%。从以上统计数字可以看出, 我国工程咨询企业“走出去”力度还不大, 市场缺少多元化,70% 以上的业务是集中在国内和亚洲近邻国家和地区, 只有部分企业进入非洲和欧洲市场, 但业务量不大, 其他地区的国家基本没有进去, 一方面是我们的工程咨询设计在规范和标准方面与国际接轨还有较大差距, 还没有得到国际上的广泛认可, 另一方面是我国多数的工程咨询企业涉外业务起步晚, 对国际市场情况不够熟悉, 加上自家门口有活干, 不愿舍近求远去冒风险。所以, 要贯彻“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 需要国家有关方面的扶持措施、管理部门的有力指导和行业协会的有效服务。 

  非洲国家基础设施落后, 一直是国际援助的重点, 那里资源丰富, 市场广阔, 不仅有占世界储量 7% 以上的石油, 还有种类众多的矿产资源。随着大部分非洲国家政局趋稳, 逐步走出经济停滞局面, 已经成为国际大型工程承包公司角逐的重要市场之一。据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R) 对非洲 43 个国家的统计, 建筑业总支出 1998 年为 569 亿美元, 1999 年为 552 亿美元, 2000年 601 亿美元;2001 年 43 个非洲国家的工程设计营业额为 177.45 亿美元, 世界 200 强设计公司在这些国家的营业额为 12.954 亿美元, 占总营业额的 7.3%。 

  我国一直十分重视加强与非洲的经贸合作。国内很多大型设计院, 从上个世纪 60 年xx始就承担了我国对非洲几十个国家的援助项目的勘察和设计任务, 对非洲国家的基本情况比较了解, 我们的技术设备也能适应这些国家的需要。开拓非洲国家的工程咨询市场, 我们应该有能力、有优势, 但我们目前在那里的业务规模仍较小, 需要加大工作力度, 在这个市场站稳脚跟, 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 

  五、企业信息不灵, 协会服务滞后 

  在会员企业中, 除部分较有实力的大企业开展国际业务早, 机构健全, 有自己的信息渠道外, 多数咨询设计单位目前还没有自己的驻外机构, 能与外国业主、客户或经纪人直接建立合作关系的也不多, 缺少有效的信息来源, 介入市场拓展业务有一定难度。这些单位虽然有自己的内部网站, 但主要是为企业的内部运作服务, 搜集国际市场信息工作的深度还很不够。商务部拥有丰富的国际市场信息资源, 设有政府网站, 各驻外经商参处网站, 各商、协会也有网站, 但这些宝贵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我们走访企业时就信息工作听取他们的意见, 因为企业人员岗位任务很重, 一般不设专人从事国际市场信息工作, 对商务部的信息渠道都不太熟悉, 且商务部系统网站上的许多资料是外文资料, 他们没有力量从这些纷繁的信息中筛选自己需要的信息。由于受资金、人才等条件限制, 我们协会信息服务工作还不到位, 主要是通过网站提供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相关网址, 为会员单位查询信息, 在有针对性地筛选一些国际市场动态、招投标信息、国别投资环境的信息资料 (尤其是翻译成中文的资料) 方面所做不多, 内容也未能做到及时更新。有的会员企业批评协会的信息滞后, 不能适应他们开展业务的需要。 

  以上几方面的问题, 政府部门、企业、协会多年来一直在积极解决, 特别是政府管理部门已经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扶持措施, 企业的经营环境有了不少改善, 近几年业务发展有了新的起色。今年 1-5 月, 对外新签咨询设计项目合同额已达 10168 万美元, 达到去年合同额的 60%, 合同额在 500 万美元的国家 有 5 个。协会的信息、调研等服务工作正在积极改进, 与会员单位共同努力, 把信息转化为生产力, 促进国际工程咨询业的更大发展。

郑重声明:资讯 【【经济,电力,政策,转载】工程咨询企业“走出去”的现状与问题】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