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產業喜中有憂_5510 « SEO搜索排名專家





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既带给与会者新鲜的感受,也让我们看到长久发展所需应对的困境问题。


12月11日-14日,首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召开。此次文博会由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和北京市政府联合主办,也是继年初北京市
提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来,较大的一次集中展示、推介交易文化创意产业的盛会。


博览会涵盖了从动漫和网络游戏、产品工业设计、文化演出、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古玩艺术品交易等多方面。


技术让艺术生辉


北京市「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未来几年内,北京将重点扶持数码娱乐、工业设计、新媒体、软件等xx产业,重点建设国家新媒体基地、北京数字娱乐示范基地等六大基地。


正如金沙江创业投资总公司总经理丁健在论坛上所说的,IT产业常常是「穿新鞋走老路」,即用新技术改造传统行业;而文化产业恰恰相反,是「穿老鞋走新路」,虽然文化内容的变化很缓慢,却由於新技术的出现而导致商业模式的变化。


网络电视、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等都成为新技术与文化结合的典范。在广播电影电视展馆里,虽然参展的都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广传媒集团公司等传统媒体,但是通过便携式移动终端收看电视等多种新媒体形式却吸引了人们的xx。


9月6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推出了「DAB数字广播多媒体业务」,除了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12套广播节目,它还向用户转播北京电视台一套、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等电视节目,北京市六环以内,支持手机电视的终端都可以接收到。从明年1月开始,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还将提供互动的生活信息以及政务信息等服务。


DAB数字广播正向我们走来,然而,目前能够支持手机电视的终端却不多。文博会上,记者见到了,国内{sk}能接收DAB移动多媒体广播信号的手机终端——联想ET980、由北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数视通BBDM-T400、由LG设计生产的一款终端产品等5款终端,其中LG的终端尚未上市。虽然已有产品出炉,但据了解,由於市场尚未打开,因而现在在市面上此类产品还是凤毛麟角。


另一个规模庞大的阵营则是数字电视内容商和运营商。据了解,目前大部分数字电视内容还需要安装数字机顶盒後才能接收,然而,截至2005年底,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已达到439.3万户,预计今年底将达到1000万户。据介绍,北广传媒数字电视有限公司集成了全国41套付费电视节目,已经开播的自办频道也有11套,内容涉及钓鱼、音乐等细分市场。


本次展会上,融合也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北极光创投高级顾问杨镭表示,VC对於「TMT」都比较感兴趣(TMT:技术T、媒体M和电信T的合称)。记者从展览现场了解到,数字电视服务的提供商也强调将推出股票资讯、游戏、视频点播、电视缴费等互动性很强的增值服务产业。「现在,中国的手机数量已经与电视机的数量差不多,用户都在4亿以上,我们非常xx这种融合的前景。」杨镭说。此外,本届文博会也聚拢了一批为创意产业提供技术和产品支持的IT厂商,比如汉王科技和爱国者等。


原创与人才稀缺


本届文博会专设了一个动漫、网游的展馆,在这个专项展区,有三辰卡通集团公司、《漫友》杂志、制作手机动漫的维特讯科技有限公司等各企业、媒体、组织参展,他们展示了动漫多元化的发展方向。11月初,约200家公司联合成立了中关村手机动漫产业联盟,它们看中的正是中国4亿多的手机用户市场和手机动漫、手机游戏产品受人欢迎的特性。


手机、MP4、掌上电脑、车载电视、楼宇电视等新媒体的涌现,为动漫提供了巨大的播出市场,也蕴含着一批新的增长点。虽然我们一直提动漫,但实际上,动漫包括了动画、漫画、游戏等。我国动漫产业初具规模的环节包括动画、游戏、玩具、动漫展览业等,然而它们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即缺乏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原创作品,产量极大的玩具也缺乏独立版权形象。


湖南卫视《金鹰卡通》杂志社编辑部主任俞雪松提出,大力发展原创漫画可能是解决原创缺失的好方法。相比於动画作品动辄上千万元的投资,漫画的成本低得多,一方面可以为动画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容,另一方面,也有助於从动漫形象、题材、故事结构、受众定位等方面进行初步的市场检验,并借此盘活整个产业链。「日本一本原创漫画周刊杂志《少年JUMP》平均发行量达到400多万册,中国漫画的兴盛也将依赖於原创漫画杂志的兴盛。」俞雪松表示。


促进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另一个思路,则是对动漫产品实行分级,解决动漫低幼化的问题。漫友文化传播机构出版人兼总编辑金城表示,日本、韩国以及中国香港地区都对动漫产品实行分级,他建议,中国可以把12岁以下、12-18岁、18岁以上的人分别划为儿童、少年、成年观众,动漫产品也相应地进行分类,防止再出现中国的儿童收看《蜡笔小新》这样的成人搞笑动画片的事情。


目前,创意产业最稀缺的资源,就是有创意能力的人才。慧博研究院针对中国创意产业中的人才现状进行的调查显示,小企业是创意产业的主流,员工数在100人以下的企业超过70%;民营企业最多,占1/3;创意产业的领域多样化,但并未形成像日本的动漫、法国的设计那样鲜明的特色。


在这种背景下,专门培养游戏人才的北京汇众益智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职业培训机构火了起来。北京汇众益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刚从台上做完演讲下来,就被参会的听众包围了起来。据悉,这些都是「求人若渴」的创意企业。如今,建立一个高等教育、职业机构培训、企业自主培训等立体化的人才培养制度,培养企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已成为创意企业的共识。


采访手记:GDP不能衡量文化


本届在北京召开的创意博会热闹非凡,让人不禁感慨,创意产业正在遍地开花。不说陕西、云南等省,单在北京市一个宣武区,就有琉璃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宣外传媒产业园区、天桥演艺产业园区、大栅栏商业文化区等六大文化聚集区。有文化底蕴的,可以吃文化的本;没有的也别着急,动漫、网游、影视节目制作都是好选择,而且发展空间也大得很。


互联网初兴的时候,凡沾上「互联网」这几个字的企业,就给人以高新技术企业的印象,创意产业也可能会体现出类似的特徵。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创意文化产业、调整产业结构」的背景下,很多企业也向创意产业的阵营靠拢。这也难怪,北京计划到2008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的附加值超过500亿元,在全市GDP的比例达到9%,利益空间之大,无疑将吸引更多的参与力量。


出版社、媒体集团、影视拍摄基地、皮影戏、吹糖人、瓷器、刺绣等,在文博会上汇聚一堂。但是,文化创意产业不仅仅是将这些已有的东西纳入旗下那麽简单,如何用新技术丰富其内容和形式、用新手段加大推广力度,才是文化创意产业焕发活力的根本。 也就在这两天,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有关人士表示,受教育部、科技部等的委托,他们正在研究制定文化创意指数标准,避免单独以GDP纯经济指标来衡量地方发展的弊端,希望将文化领域发展中的一些东西给予量化。(文/陈淑娟)



Tags: , ,

Comments are closed.

郑重声明:资讯 【創意產業喜中有憂_5510 « SEO搜索排名專家】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