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之下,焦波将自身所有的爱和感情堆驻其中。以其特有的方式,用焦距聚集了生活中爹娘最真实的点滴生活,将父母常留于身边,陪伴、延续着…与其说这是一部纪录片,我更愿意将其定位在一个(摄影)艺术和纪录相结合的综合层面上。大大小小的线索贯穿全篇,一大堆的珠子接连串好,使得全片的拍摄效果凌驾在“形散而神不散”的艺术效果之上。我们徘徊于透着浓厚现代都市气息的空气中,透过荧屏,盯着山东淄博那个小山村里,黄色的土地。黄色,这个如我们肌肤一般的色彩,在这片广褒的大地上承载着太多。破旧瓦房的背景下,是爹娘蹒跚踱步的身影。让人不由就联想起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同是那样深沉的爱,使得躁动冰冷的心和血液无征召地就湿润、安静下来…
片首,是一组对“俺爹俺娘”面部特写的长镜头。黝黑的肤色,凹陷的双眼,深藏的皱纹以及慈祥的微笑无不给人一种亲切而又心酸的感受。看着,似乎也找寻到了自己的根 — 生养我们的土地和辛勤劳作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天底下所有的父母在血性上都是共通的。年幼懵懂时的我们或许无从体会和感受这时刻伴于左右,深刻而无言的爱。正如源自对空气的依赖,无形中早已成为了一种习惯。若哪{yt},失去了,就是真真切切的撕心裂肺。父母老了,当路都走不稳,跌跌撞撞,踉踉跄跄,我们方可真实地,用颤抖地声音,“这才是我们的爹娘啊!”若哪{yt},当我们也为人父母,或许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挖掘出过往掩埋的所有用心良苦。
本片拍摄的一个突出亮点,编导丰富了剧情感染力。其不仅体现了父子,母子间的亲情,也从侧面流露出了老俩口平淡而又最为深刻的爱情,恰到好处使感情自然升华。2002.11.11,娘的90大寿,爹娘的{zh1}一次合影,“从小夫妻到老亲”,爹一手搂着娘,一手拉着娘的手,头靠头,脸上挂满的全是幸福,恰似又回到了年轻时代。接着一组长镜头,娘穿上了大红袄,爹笑呵呵地直夸“又溜溜,又勾勾”(实在好看,实在好看)。娘的面颊泛起一丝红晕,可明显是幸福的。几组镜头,是爹娘70年感情的浓缩和精华,给予观者极强的震撼力。这样的年纪,或许明天便要分处天地两端,可是任何都比不上此时此刻相伴的珍贵。72天之后,爹突患脑溢血,住进了医院。不久,娘也患肺气肿。他们住进的是同一家医院,但,互不相知。爹快不行了,帮娘办好了出院手续,从爹的病房门口走过。这个擦肩而过的镜头处理,编导大胆地采用了慢镜头。这一经过,就是生离死别,70年时光相伴的终结点。前后的对比,使感情达到了高潮。编导更是巧妙地运用娘的感情角度,纪录、描述着爹的离开。留于我们的,太多!不可能用这些简单冰冷的文字述说下去。那么,就用心感悟吧…
每个人都在想着该如何摘掉农民这顶沉重的帽子的时候,焦波却让自己的农民爹娘充分享受着现代化文明气息的滋润和洗礼。一个个鲜活的,质朴的生活镜头牵扯着观者的心。很奇怪,我们没有鄙夷爹娘落伍的穿着打扮,也没有听不惯爹娘跟不上时代的话语。默默盯着屏幕之上的画面,静静地反思着。几十年,爹娘扎根于一片狭小的空间,无论风吹雨打,总是相协劳作,沿袭着中国最古老和质朴的生活方式生活着,对儿女,用心底最深沉的爱呵护着,用最远大的眼光,放飞儿女的翅膀。这就是爹娘的真实写照。对待儿女,始终以最宽大的胸怀去给予、付出着…这就是爹娘,世间永远不求回报的奉献者。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