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改革开放30年功绩{zy1},令世人感慨东方雄狮力量之强大,发展速度之惊人,可以说我国的改革是成功的,是{qwgr}的!经济领域的迅速崛起,军事力量的快速强大,无一不昭示着这个东方巨龙即将跃身于世界之巅!

回顾历年的诺贝尔获奖名单不难发现其中隐隐的强国之痛,迄今为止,在诺贝尔获奖名单上还没有出现国籍为中国的字眼,难道作为华夏儿女的我们不该为这点进行深刻的反省吗?钱学森临终前与温总理的真诚交谈无一不流露出对国内教育缺乏创新人才感到遗憾,对我国的教育体制也是无奈不已。

引国外的某一记者的一句话说:“中国的改革开放很成功,但是最失败的莫过于教育的改革!中国的教育还停留在清朝时期!”,多么发人深省的一句话啊!如今袁部长新官上任,面对国内教育现状大刀阔斧进行改革,让我们这些从事教育的工作者似乎看到了一些希望,为了圆我们的强国之梦,为了我们的后代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环境,山茶作为一个普通的老师,从自己的角度对袁部长所贯彻的“教育均衡”提一点自己的看法,不成熟之处还请批评!

一、教师待遇

不要说我是为自己谋利益,如今的教师薪资可能有人认为已经很不错了,但是我要说的是的确在部分地区已经够高了,但是均衡发张所涉及的师资力量均衡,我想就得从待遇上说起。拿我们这个地区为例,我是在城里工作,我的月工资是1700多,中教二级,和我一样的级别,从事一样的学科教育,工作量也一样,那么如果你在郑州市区上班的话你的工资是3000多,当然这不包括福利,如果你在我们这里的乡下教学,那么你的工资虽然和我一样都是1700多,但是我有超工作量补贴,又会比你高500~1000元左右,每个月实际收入会接近2500~3000元,那么乡下的为什么就没有超工作量补贴呢?不,他们也有,只不过超工作量补贴是学校自己的财政收入发的,由于乡下的学校不好,没多少人上,所以他们的这块就很少,估计也就是每个月100元左右,试问,如果是你,干的活一模一样,那你是去那儿工作?乡下还是城里?城里还是省会?不言而喻!所以要想实现均衡发展中的师资力量均衡,要想保证每个学校的教师不流失,你得会吸引住你的教师继续在你这个学校任教,那么钱就得一样,我想看官都会看明白这个吧?再说说班主任费用,都知道班主任辛苦,可是你知道班主任与普通老师的区别吗?班主任是早上5:00起床,一直感到晚上10:00,基本上每天都是这样,可是你知道他们每个月的班主任补贴是多少吗?区区300元,还不够买药钱,别以为我胡扯,高中班主任老师哪个没有病?再来坐下对比,郑州市区的高中班主任每个月的班主任费用大概是800元左右,我们这里乡下的班主任补贴基本没有,原因同上。国家每个月都会给班主任发放补贴,知道是多少钱吗?每个月给班主任多发14元,你笑了吧?你不相信吧?呵呵,这就是事实,这个14元的标准是80年代定的标准,到现在还没改,这是不是也从某一方面反映了我国的改革把教育给遗忘了呢?其实国家近几年已经很照顾教育界了,多次加薪,但是说实话政策一级一级传下来都变味了,国家让地方给教师涨工资,可是地方没钱,形象工程一个接一个,财政挪用等现象层出不穷,教师能真正得到实惠的又有多少,一句话,均衡发展首先考虑的就是教师的生活问题,而生活问题的核心就是薪水问题!

二、均衡学校的硬件发展

学生为什么会择校?教师又为什么会择校?

我们的教学资源太落后了,目前我们班上的多媒体平台已经有大概半年没有用了吧,为什么?N年前配的设备早已跟不上时代的变化,粉尘的污染,维护的滞后,早已经应付不了教师的上课需求,无奈新课改的要求不能落到实处,老师的悲哀,更是我们学生的悲哀啊。这还是教室的方面,试验设施的陈旧或者缺乏也导致了我们的学生是有分无能,缺乏创新,物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他需要很多试验,可是你问问我们的学生一个学期能进行几次试验模拟?化学、生物也存在类似的试验设备的缺乏。好多学校配备的有,但是不用,为什么?怕弄脏、怕学生弄坏,感觉做试验还不如让学生们记住规律呢,何必费劲呢!城市的学校还好,乡下的就无从谈起了,资金的缺乏导致设备配备跟不上,学生更是对试验内容孤陋寡闻,这样的条件能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学生是这样,教师择校也有这部分的原因,优越的硬件条件必定会给教师带来教学上的便利,这也肯定影响教育的效果,难怪,教师不流动才难怪!

三、学校师资

有些学校的师资力量很强大,有些则相反很薄弱,为什么?各位看官们读到这里就该明白了吧,前2条已经说明了教师流失的原因,如果不加以控制,只会使好的学校越来越好,差的学校越来越差,进入一个恶性循环之中,所以师资的不均衡只要解决好前2条,那么这个问题就不复存在!

四、生源

现在很多学校都存在或轻或重的生源歧视现象,像我们这里城里的学生上高中的名额分配比例大概是一个班级能上30人左右,但是乡下的初中一个班级能上高中的却只有4、5个人,偌大的比例悬殊让求学心切的学生以及家长都毫不考虑的选择城里的初中上,目的只为了上高中的概率大点儿。更有甚者有的高中私自开设附属中学,堂而皇之的宣称自己对自己的初中在招考时候会额外照顾,这样的办学理念是民心所向的吗?利益的趋势已经给招生添上了一层阴影。均衡教育,生源必须平均分配,不要搞重点班,培优班,学生面前一视同仁!

五、取消特殊政策或者降低它的影响

现在社会经常对某些学校进行挂牌,比如什么省重点中学,什么标准学校,什么实验中学等,这些虚的东西只会引起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恶意竞争,你今年挂了重点中学,那我们学校下学期投入大量资金搞个绿色学校,把政府让我们用来真正搞教育的钱花在了绿化方面是不是有违初衷呢?这些莫名其妙的名头也从另一个角度影响了学生以及家长的择校态度,为什么他是重点中学而你不是呢?肯定你不如他呗,其实都一样,但不知情的家长却不知道,这也是导致学生择校的一个原因。再一个方面高校对高中的特殊政策也要考虑下能否削去他们这个权利,比如我们这里有农业大学附属中学,有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等,如果学生上了某某高校的附属中学了,那么放心吧,在高考同等的条件下人家加分录取,难道这也能称的上是让高校择优录取的标准吗?大量的金字奖牌充斥着本应潜心进行教育的学校,让本应该进行教育工作或者研究的领导们整天忙于如何摘取这个奖杯或者那个奖牌,这样的领导不适合搞教育,倒是搞公关还不错!

啰里啰嗦写了一大堆,不知道您能否看明白,只希望我们的教育环境能得到一丝改善,在这个错综复杂的社会里的确需要一个能修身养性的好场所,希望能尽早还我们一个真实的教育从业环境,能尽早还学生们一个公平、优越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