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竞争时代荆州如何打造成长江经济带的产业发动机- 李如义- 职业日志 ...

  作者:李如义
     

  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决定,给荆州带来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如何找准城市定位,将荆州打造成长江流域的重镇,是一项非常重大的课题。在此我们拟从提升区域竞争力的角度,就如何构建“大荆江低碳经济试验区”,积极推进荆州具有战略意义的先导产业集群,进行一些探讨。

  一、荆州产业被边缘化的态势越来越明显

  在过去的农业经济时代,荆州曾经是全省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区域经济体,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荆州经济负重前进,在艰难转型中重新寻找自己的历史辉煌。与此同时,我省先后推出的三大经济发展战略却“大意失荆州”。

  2003年,省委省政府把襄樊、宜昌列为“省域副中心城市”重点建设发展,再加上省会中心城市武汉,明确了我省呈三角形布局的城市群态势。此后,东部的武汉实施了光电子、汽车、石化等产业集群战略,西北的襄樊走上了主题鲜明的汽车产业集群道路,宜昌也展开了水电、装备制造、化工、食品医药等四大产业集群。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定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荆州在国家资源配置序列中的重要性。

  2004年省委省政府正式推出“武汉城市圈”发展战略,荆州被划在了圈外。8加1范围内的所有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大融合从此与荆州的县市区无关。后来,省委省政府批准洪湖成为武汉城市圈观察员,比照城市圈成员单位享受相关政策待遇,参加武汉城市圈有关协作互动活动。这个决定,也仅仅是解决了荆州辖区的一个小角的问题。

  2008年省委省政府作出重大决策,着力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由于这个旅游圈中占支配地位的是生态旅游,首批12个重大开工项目中,荆州市中心城区一个项目都没拿到,只有远离主城区的“洪湖岸边是家乡”项目上马。同时,这个旅游圈的发展主题毕竟是单一的旅游产业,与荆州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关联度不大。

  前不久推出的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规划方案,对荆州的定位仍然太低。这一点在交通枢纽的规划中不难发现。全省共规划了5个综合交通枢纽,武汉是8个{gjj}交通枢纽之一,黄石、鄂州和黄州组合为一个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宜昌也是一个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荆州、咸宁分别为“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这样的定位再次将荆州放在三流城市水平上。

  每一次战略调整都是政治资源的重新分配,都是优先项目的重新排序,也是外来投资的重新洗牌。如果在十二五时期我们还不能争取到国家大政策特别是区域优先发展政策的支持,荆州经济将更加边缘化。

  二、荆州必须以产业集群迎接新一轮区域经济竞争的挑战

  产业集群是近几年理论界和各地在招商引资中经常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企业为什么喜欢集群扎堆发展,原因有三:一是由于产业集群区内的企业地理邻近,彼此保持着一种充满活力的非正式关系,有利于节约包括运输成本、信息成本、谈判成本和执行成本在内的空间交易成本;二是集群区域内企业数量众多,彼此实行高度的分工协作,生产效率极高,有利于提高外部经济效应;三是企业彼此激烈竞争的压力,迫使企业不断学习创新。集群对于企业的吸引力不同于税收、土地政策优惠,它是一种内生性的动力,属于区域经济增长的长效动力来源。

  产业集群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和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发展产业集群,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相关企业到此集聚,还可以促进集群内的新企业快速衍生与成长,产生滚雪球式的集聚效应。

  我国区域经济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地区要素成本持续上升,传统产业的发展优势在减弱,外延型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加之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加快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刻不容缓;另一方面,广大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要素成本优势明显,产业发展空间相对比较大。在此背景下,加快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形成更加合理、有效的区域产业分工格局,已成为国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取向和重要任务。荆州应该热情地承接沿海产业向内陆转移,又不能简单地毫无分辨地照单全收,而是要根据特殊的市情做好产业集群,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

  站在产业集群的角度看,荆州的自身优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在两湖平原的市场区位优势。评价区位优势一般有两项指标:一个是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关的人口密度圈层指标,一个是与产业发展水平相关的GDP圈层指标。以公路卡车运输为例,假若以荆州为中心,按照标准时速计算(高速公路100公里/小时、国道60公里/小时、省道50公里/小时),在2.5小时之内可以跑出一个规模庞大的商圈。2008年以荆州为中心的这个商圈辐射30个市县,拥有人口2536万人、GDP5310亿元。用同样方式计算出的以宜昌为中心的商圈规模为辐射17个市县,人口1281万人、GDP3038亿元;以荆门为中心的商圈规模为辐射16个市县,人口1332万、GDP2961亿元。荆州商圈的人口总数、GDP总量分别是宜昌商圈、荆门商圈的近2倍。为什么人们喜欢在沙市做生意,为什么荆州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一直在全省位居前列,原因就在于此。

  二是即将形成的大交通优势。沪汉蓉高铁和荆岳铁路建成开通之后,暂时受困于铁路运输的荆州将在这个区域内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加上三峡机场距离荆州不远,长江黄金水道运能正得到提升,“两沙”运河也将动工兴建,一个水陆空高效互通的新型运输枢纽将大幅降低荆州工商企业的物流成本。

  三是经过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产业优势。从区域经济竞争力的角度看,由于有江汉平原肥沃的土地、宽阔的河湖水面,荆州农业竞争优势比较明显。荆州也形成了以纺织印染、化学工业、汽车零部件、石油装备制造为特色的先进制造业,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以水产品及粮棉油等优质农产品生产及精深加工为特色的现代农业,以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等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

  省委要求荆州找准城市发展定位,把荆州建设成为长江经济流域的重镇。对于这个中部地区的非省会城市而言,荆州的城市定位在现阶段关键是要解决好先进制造业的定位。用产业集群的思路来谋划,就是要培植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先导产业集群,并且重点发展一批支柱产业集群。

  三、无锡与新余的先导产业集群给我们的启发

  就一个区域经济体而言,产业集群可分为先导产业集群与支柱产业集群。先导产业集群是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具有产业导向性的企业主体,通过产业链的快速衍生成长为一个新的产业群体。支柱产业集群是在传统产业基础上通过更新改造,不断做强做大,巩固这类产业在区域经济体中的地位。

  这里介绍两个先导产业集群案例,一个是江苏省无锡市的物联网产业集群,另一个是江西省新余市的光伏产业集群。

  无锡新区自2007年开始发展物联网产业,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共建了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院。短短两年多时间,该产业已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前不久,中国电信与无锡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决定深入推进物联网项目合作。中国电信将物联网基地设在无锡,主要是因为无锡进入微纳传感领域比较早,目前也正在建立中国的传感网中心,打造传感网技术研发、项目孵化、产业化及商业应用的完整产业链。目前无锡新区正在创建中国传感网产业创新示范区,已通过国家工信部等14个部委的核准。

  新余市发展光伏产业起步早、跑得快,早在2005年新余就成功引进全省{dy}家光伏企业赛维LDK公司,以这家公司为中心的光伏产业集群,抢占光伏产业世界制高点。江西赛维成立后仅用了4年时间,就迅速成长为世界光伏业巨人。以赛维为龙头,新余市先后引进了一批光伏产业上下游企业和配辅料项目,突破上游,集聚下游,不断做大做强光伏产业链,产业集聚效应不断显现。目前已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光伏工业体系,市内光伏企业数量、技术水平、效益规模均处于国内或国际前列。

  这两个案例给我们三点启示:一是先导产业集群并不只是出现在上海北京深圳等科技力量雄厚、资本集聚程度很高的一类城市,非省会城市、中西部地区也有可能出现。二是先导产业必须符合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能够得到国家政策鼓励和支持。三是产业集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政府要善于发现、引进并优先培植核心xxxx或战略研发机构,完善和丰富产业链。

  四、“大荆江低碳经济试验区”规划构想

  前不久,国务院批准安徽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根据规划,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将包括合肥、芜湖、安庆等10个城市。规划明确地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定位为合作发展的先行区、科学发展的试验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基地。皖江城市带将高起点承接沿海地区和国外产业转移发展,壮大一批规模和水平居全国前列的产业集群。

  受皖江城市带示范区的启发,我们建议荆州与宜昌联合起来共同开发大荆江地区,在国家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申请兴建“大荆江低碳经济试验区”,重构湖北长江经济带板块,在武汉城市圈之外再造一个符合中央政策和时代发展大趋势的区域经济增长极。

  大荆江地区是“荆江”地区概念的延伸,主要包括荆州市、宜昌市所辖的22个县市区,1200万人口。再扩展一点,可以将恩施州和荆门市的一部分县市区联合进来。这一地区位于中国经济地理中心,是全国的能源中心,淡水资源充沛,人力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具有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高地和重要城市群的自然地理条件。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之前,我国向全世界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这一承诺将加速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向低碳经济转型。低碳经济将是我国十二五时期最耀眼的投资主题。

  大荆江地区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低碳产业基础,是我省范围内低碳产业最集中的地区,准备上马或者可能上马的低碳产业项目也很多。主要有8大类:一是水电类低碳经济,包括宜昌的三峡电站、隔河岩电站、高坝洲电站等。二是新能源类低碳经济,包括松滋核电站项目,荆州的宝利多晶硅、菲利华石英玻璃、宜昌的南玻多晶硅等光伏产业,荆州的弘晟电子LED等新光源产业,宜昌的欧赛电池等新型动力电池产业。三是信息传导类低碳经济,包括凯乐光纤光缆制造。四是林纸林材一体化低碳经济,包括石首的长江故道林业、拍马林浆纸产业等。五是生物质能源类低碳经济,包括遍布广大农村的沼气能源,国电长源沙市热电厂生物质发电改造工程(国内单机容量{zd0}的秸秆发电机组)等。六是风电产业资源。如长江大堤一线的堤岸资源(包括民支堤),是规划建设大型风力发电基地的理想场区。七是垃圾发电产业资源。荆州人口密度大,工业和生活垃圾产出多,推进垃圾分类收集与垃圾发电,可以形成一个规模较大的产业。八是节能建筑产业潜力。可以应用节能技术改革与兴建房屋,鼓励区内居民选择低碳生活方式。

  在前一个大发展时期,荆州已经失去了许多产业集群的机会。十二五时期,荆州应该紧紧抓住国家加快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和国土开发空间结构的时代机遇,紧紧把握国家优先支持的低碳产业发展方向,积极培育低碳产业集群,鼓励低碳产业整合运营和低碳技术的系统集成,通过产业化带动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如果能够成功构建“大荆江低碳经济试验区”,荆州便可借这个平台更好更快的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同时,荆州还可以借这个平台提供的良好政策环境,大力发展石油机械产业集群、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电子产业集群、化工产业集群,不断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

郑重声明:资讯 【集群竞争时代荆州如何打造成长江经济带的产业发动机- 李如义- 职业日志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