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老上海的后裔默默地从围墙后走出——上海“最有情调的小马路”武定西路



    武定西路是1911年公共租界工部局越界所筑,初名开纳路,194310月改名开源路,1950年改为武定路,系以云南省县名为名,1954年正式改称武定西路。而今它东起武宁南路,西至江苏路,最有味道的则是万航渡路至江苏路的长600米,宽不过12米的一段。

    站在武定西路万航渡路路口,可以看到路南一幢建筑的中间部分被白色花瓶围栏怀抱,仔细一看,却是
一种装饰,围栏后面并没有阳台等建筑,这样堪称奢华的细节在上海的建
筑中是十分罕见的。一路走去,随处可见一幢幢西式的花园洋房,造型别致的山墙、连券拱窗、斜坡顶、红砖围墙,原本百叶窗等悄无声息地传递着欧陆风情。沿街一排排货店的二楼伸出两根木头柱子,三角形的屋檐,带围栏的阳台以及街头孤独的路灯所组成的画面有一种欧洲小镇的味道。武定西路上的弄堂幽深、曲折,那些花园洋房仿佛盖在路的尽头。房子虽然老旧,依然看得出当年的派头。路边造型相似的春天会馆和安基公寓,灰色的墙面,中间一个圆拱门,自有一种低调的华丽。

    虽然和静安寺近在咫尺,但这条不同公交车的小马路却显得有些落寞,犹如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美人,难得的是它依旧神定气闲,倒是透出了一种骨子里的贵族气来。据说很多藏在围墙后面的房子里都居住着一些老上海的后裔,他们默默地从这条路上走出来,连带着把武定西路特有的情调也一并带了出来。

“七君子”中的史良曾在此居住

    
    武定西路1357号至1359号是中国民主革命时期xx的“七君子”之一史良女士的住宅。史良于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1931年回上海开业任律师,经常为维护妇女权益辩护,并敢于受理政治案件,冒险营救和为进步人士辩护,坚持正义斗争。史良曾办理过营救邓中夏等中共地下党员的多起案件。193611月,她与沈钧儒、邹韬奋、王造时、李公朴、章乃器、沙千里七人组织抗日救亡活动,并作为救国会代表赴南京请愿,被国民党政府逮捕,成为历史上xx的“七君子”事件。被押期间,史良在法庭上同审判官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史良旧居是一幢建于1920年的三层欧式花园洋房,机制平瓦坡屋面、水泥混合砂浆粉刷的外墙显得朴素大气。房屋底层为客厅、餐厅,二楼为卧室、书房。客厅、卧室内均有壁炉,烟囱穿出屋面。南面有挑出的阳台,面向一个大花园。史良1946年至1952年曾在东半侧的楼内居住,在此期间,她曾领导民盟华东地区的地下斗争,在民盟总部被国民党解散后,她在武定西路的寓所内仍秘密发展吸收爱国进步人士入盟。

校园幽雅美丽,校舍宽敞明亮的市三女中是上海{wy}一所历史悠久的重点女子中学,被誉为“培养女子人才的摇篮”。其大门虽在江苏路上,但在武定西路上有它的一所边门,浓浓的书香味透过围墙传递出来,为寂寞的武定西路增添了几许书香味。

张爱玲曾每天端着一碗菜走过

武定西路1375号坐落着的武定公寓,是1932年前后由新亨营造厂投资建造的,原名开纳公寓,因为武定西路原本就叫开纳路,是以英商“汪记洋行”大班开纳命名的。大楼坐北朝南,共四层,清水墙面。一梯两户,门上有玻璃,房间墙壁周边有柚木墙裙,还置有壁炉;厨房、卫生间均有热水供应。据说当年建造时的大小卫生洁具都是从英国进口来的。卧室内还有柚木制作的嵌入式四开大壁橱,内有落地长衣橱,也有分格式抽屉。公寓屋顶采用了当时流行的现代主义风格,有露台和方柱构成的回廊,屋顶还安装了避雷针。公寓还为每户设计了一个独立的车库,可谓领当年风气之先。大楼落成后由元昌经租公司分套出租,当时里面住的都是达人显贵,如洋行的经理、百乐门的红舞星等。

开纳公寓是张爱玲因继母被父亲毒打软禁后逃出家后和母亲、姑姑一起住的地方,在这里,母亲花费很贵的学费请了一位犹太教师给她补习英语,准备让她去英国读大学。公寓南侧有一个大花园,浓密的树叶在夏日里恣意地伸展出墙外,仿佛不甘寂寞似的。院子里

闲置着一口井,有些怀旧的意味在里面,陡增一脉老上海的色调,有一点张爱玲的味道存留着。据说,生性孤僻的张爱玲当年常常一个人坐在花园的木椅上半天半天地发呆。不过比起多少带点阴气的院子,张爱玲更喜欢一个人到公寓屋顶的露台上走来走去,大概是因为那里的阳光充足而且不容易被人打扰。

开纳公寓对面的明月新邨,是张爱玲舅舅的家。那是建造于1937年的新式里弄房子,系用业主女儿的
名字命名的,共有
16幢三层楼房,每幢房子都有一个玲珑的小天井,春天有夹竹桃的粉白花朵飘散在天井的墙头。张爱玲的母亲和张爱玲舅舅是一对孪生子,感情很好,张爱玲住在开纳公寓时,每天带一碗菜到对接舅舅家去吃饭,她在文章里写道:“在上海我跟我母亲住的一个时期,每天到对接舅舅家去吃饭,带一碗菜去。苋菜上市的季节,我总是捧一碗乌油油紫红夹墨绿丝的苋菜,里面一颗颗肥白的蒜瓣染成粉红。在天光下过街,像捧着一盆常见的不知名的西洋盆栽,小粉红花,斑斑点点暗红苔绿相通的锯齿边大尖叶子,朱翠离披,不过这花不香,没有热乎乎的苋菜香。”这个舅舅对张爱玲也真是喜欢,常常给她讲家族故事,所以张爱玲笔下的这碗菜是鲜活生动。现在,我走在这条路上,眼前常会浮现出这位旷世才女端着一碗“朱翠离披”的苋菜走在武定西路上的情景,一时好像远离了自己生活的年代。

电影乐团对面的酒吧酷似高迪的房子

上海电影乐团坐落在武定西路1498号。该团专为国内各类影片配制音乐,并多次获奖。这幢建筑原是潘氏住宅,建于1912年~1936年,为砖混结构的古典式花园住宅,主立面横纵三段划分明确,中央部分采用简化的爱奥尼克柱式贯通两层,形成开敞门廊和二层平台。宅前有很大的花园草坪,绿草如茵,树木冠盖如云。这幢充满艺术气质的西洋建筑和高雅的音乐倒是十分匹配。


电影乐团斜对面有一家带餐厅的法式小酒馆
Le Bouchon,看上去很妖,让人想起现代建筑大师高迪的建筑艺术,彩色的水泥做出夸张古怪的造型,把上面的红砖墙包裹起来,犹如童话中的房子,为安静的武定西路增添了一丝活泼。据说里面不但有最xx最真实的法国菜,还可以喝到源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的茴香酒。似乎为了证实这一点,在进门处摆着一张硕大的木头酒桶,它是当年从法国盛产葡萄酒的一个小镇上空运过来的。里面的酒自然早已喝完,如今却成了酒店{zj1}法兰西风情的摆设,倒也不枉了它跋山涉水千里迢迢地来到这东方的异国他乡。

武定西路上的一些装饰细节似乎力求赋予这条路一些异国风情,且不管它是俗是雅,却是蛮吻合这条路特有的味道的。沿路做出一些壁龛,中间镶嵌着西式花瓶,上面的金属叶子看上去有些张扬;红砖墙上的马赛克镜框色彩缤纷,无形中为这条落寞的小路增添了不少亮色。临街的窗前有铸铁的花架,里面摆放着盛开的盆栽鲜花。那些木头大门有着美丽的花纹,看上去犹如积木般可爱,两旁边是宝塔形的花饰。这条路上还有一个“火车专卖店”,旁边的一家小小的冰激凌店,居然挂着英文招牌。

最是令人惊艳的是和这条路得西式古典建筑特色相得益彰的一些雕塑小品,上海美术电影专修学校的
门前有一个“雨中戏娃”的雕塑,棕榈树下,一个头戴礼貌的大肚男子手中撑着一把伞,他前面是一个撑着一把小伞的小男孩,两人正低头看着前面池塘里的一只金色小青蛙,伞下滴着水珠,池塘里泛起浪花,颇具动感之美。类似的雕塑一路上随处可见。路中间还矗立着一座西式立钟雕塑,让人想起英国伦敦的大笨钟。在过去红墙下站着一尊吹萨克斯管男人的雕塑,和这条路上所有的雕塑一样,他也是戴礼帽的西方人。走着走着,你会邂逅马赛克壁龛下坐着的一位欧洲男子,他手中拄着一根司的克,脸上的表情有点茫然,脚下还卧着一条沙皮狗。当然这也是雕塑。

凝固在花坛中间的音乐乐章

武定西路江苏路口的花坛中间竖立着奥地利音乐家“华尔兹{zw}”——小约翰-施特劳斯的雕像,这位出身音乐世家的音乐家一生写了500多首作品,以其创作的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著称,尤其是他的《蓝色多瑙河》在全世界广泛流传。很多时候,人们已经将《蓝色多瑙河》认同为维也纳的音乐象征,而这尊雕像则更像是凝固了的音乐乐章。

施特劳斯的雕像原作竖立在维也纳的城市公园里,那是一尊金色的雕像。如今它的仿制品竖立在上海宁静的武定西路上,居然也很协调。站在雕像前,静静地瞻仰正在演奏小提琴的施特劳斯那俊朗的身姿,他的身后是一把雕花的宫廷椅,前面有乐谱架,架上的乐谱翻开着,背景是一个连接的白色半圆拱穹。作曲家如一位“音乐之神”傲立于苍穹之下,其优美的旋律似乎正从他手中的小提琴中缓缓流出,为富有情调的武定西路画上了一个艺术气氛极浓的句号,犹如余音绕梁。


       QQ1033132680



郑重声明:资讯 【多少老上海的后裔默默地从围墙后走出——上海“最有情调的小马路”武定西路】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