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竹迹--我的历程(九十六)

[原创] 竹 迹--我的历程(九十六)

2010-02-27 12:26:09 阅读10 评论0 字号:

      九十六,空陆配合,煽风点火

      1987年的春节晚会上,美籍华人xx费翔唱了一首《冬天里的一把火》,结果那年的大兴安岭偏巧就着了一场大火,持续烧了一个多月,损失巨大,使全国人民都很震惊,连当时的林业部的付部长都被撤了职。

      其实,在此之前,大小兴安岭几乎每年都有火情。那些多年的落叶堆积起来,足有半米厚,年复一年,越积越多,冬天气温很低时,雪捂在积叶之上,树叶在里边发热、发酵,形成很高的温度和沼气。到了开春之后,气温上升,空气干燥,四、五月份很容易莫名其妙的着起火来。

      1978年的春天,我就去执行过一次大兴安岭的救火任务。

      从地理位置上来讲,我们xx距离大兴安岭较远,按道理这样的任务轮不到我们xx去执行,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却舍近求远把任务下达给了我们。

      那是一个下午,我们正在进行学习,突然司令部来个电话,让我们出个调度员去执行任务,也没说上哪里去,只是说一会儿坐飞机走。

      经过对几个人的情况权衡,{zh1}决定让我去,我迅速准备各种用品,按要求在十五分钟内到司令部报到。

      集合好之后,我发现共有六个来自不同单位的人:一名无线电话务员、一名标图员、一名油机员、一名信号员、一名领航员和我。参谋长简单的下达任务之后,明确让我负责带队,并且特别强调要服从领导,尊重地方同志,克服困难,圆满完成任务。

      随后,我们几个人把需要的设备装上车,直奔机场而去,又把设备装上了那架运-五型飞机,几个人也跳上飞机,就在那“扑扑啦啦”的震动声中如坐拖拉机一样飞上了天。

      经过近三个小时的飞行,飞机在加格达奇北边的一个日伪时期的土旧机场目测着陆,停好之后不关车,我们就开始从飞机上卸下各种设备再装到前来接我们的一台大货车上,等到飞机起飞之后,大货车就拉着我们这些“货物”向北方向急驰而去,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色渐暗,开始我们还能辨别方向,再后来天黑了,我只好拿出指南针才能知道向哪个方向走。

      接近晚九点钟,在肚子“咕咕”叫了三次之后,大货车终于进了一个只有几户人家的“村子”,停在了山路边。然后接我们的地方同志招呼我们下车吃饭。

      我们九个人(地方三人)在“黑咕隆冬”的夜色里,进了一家用木头围起来的院子,到了屋子里,就看见在马灯下一个穿着羊皮背心的老人,正在往桌子上端馒头呢!

      打过一声招呼,几个人团团围着地上的破桌子或站、或坐,就如狼似虎的毫不客气的吃了起来,那感觉就好像土匪进了家门一样的粗鲁。

      我一口气儿吃了三个大馒头,还吃了一大碗白菜炖土豆,撑的够呛!没办法,不知道前边路途还有多远,下一顿饭不知道啥时才能吃上,只好多吃些吧。

      几个人把一盆馒头吃个精光,抹了抹嘴,领头的说了声:“徐大爷,我们赶路了”就匆匆忙忙的上了车,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借着两束灯光向深山里“爬”去。

      越走,路越难走,人在车上被摇来摇去,虽然很困,但却不敢睡,而且越来越冷,幸好都带了皮大衣,才不至于太冷。

      下半夜的两点多,累得“哼哼唧唧”的大货终于停了下来,我们到了距离森林失火一公里的山凹里,在山头的那边,就见火光冲天,把漆黑的夜都照亮了半边天,据说,那里正有几千个人在扑火呢!

      没有住的地方,我们把背包从车上拿下来,找个背风的低洼处几个人背靠背的坐在一起“睡”了起来。稍稍休息了近两个小时,天渐渐的亮了,我们几个人不用吩咐,各自忙碌起来:油机员检查发电机,拉电线,给机器加油,三下五除二就发动了起来;标图员支起了简易小标图桌:我与领航员则帮助话务员架设超短波机器、立天线。

      在忙碌了一个多小时后,天已大亮,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就等着与空中的飞机进行联络了,而能否在这森山里联络的上、是否会畅通,则是我们最担心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此次任务能否顺利完成,也关系到几名伤员的生命!

      我们把机器开着,时刻守听着任何一种信号,焦急的等待着。借着守听的机会,我和领航员肖笛查看了由陆军同志事先选定的直升飞机降落场----在山洼的小河沟边较平坦的地方,用油锯“锯”平的有40米见方的一块灌木丛地带。我根据直升机的占地面积,提出向外扩展的建议:把周围近十米的灌木丛再锯掉,防备飞机出现偏差时发生危险。

      到了九点十五分,话务员兴奋的大声喊了起来:“洞洞么!洞洞么!我是高湖!我是高湖!我听见你的声音了!”就听见无线电里隐隐约约、断断续续的传出飞行员的呼叫声,时间一分一秒的移动,飞机也越飞越近,飞行员的声音也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不一会儿,就听飞行员愉快的报告:“高湖,高湖,我看见你了!我在你们的126度方向。”信号员手持望远镜也喊了起来:“报告调度,飞机在我们正前方大约五千米,高度约两千米!”此时空中飞机的发动机声音已经听得很清楚了。

      我接过话筒,向飞行员通报地面情况:“洞洞么,洞洞么,请你注意收听,现在降落场已经准备好,在你的左前方,四角插着四面红旗,请你注意观察!”“洞洞么明白!”“现在地面风速5到7米,东北风约30度,请你逐渐下降高度!”“洞洞么明白!”在不间断的通话中,直-五型飞机平稳的落了地,准确无误的停在降落点上。

      人们跑过去,迅速卸下飞机运来的各种物品,又从帐篷里抬出伤员,送上飞机,在短短的十几分钟里,就关上了仓门,就见旋翼开始加速,“高湖高湖,洞洞么检查好,一切正常,请求起飞!”我答:“洞洞么检查好,可以起飞!”就见那直-五晃晃悠悠的从地上起来了,上升高度之后,调整航向飞走了,很快就与我们失去了联系----说明我们架设在山沟里的机器联络距离太近了。

      望着远去的飞机逐渐消失在视线里,我们几个轻松的笑了。

      运走了五位重伤员,我们留下两个人守听和看护发电机,就去吃饭了,在那山沟的小溪边,捧着饭盒,看着河沟边的残冰积雪,听着“哗啦啦”的雪水流淌声,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

      吃完饭,又去换那两名守听的同志,我们几个人团团围坐在机器旁,穿上皮大衣打起盹儿来,正在那似睡非睡的时候,无线电收讯机里传来了清晰的呼叫声:“高湖、高湖,我是山鹰、我是山鹰,听到请回答,听到请回答!”

      我一下从地上跳起来,赶紧抓起了话筒:“我是高湖、我是高湖,山鹰有事请讲,山鹰有事请讲!”

      “山鹰转告你,总部命令你们:原地保持24小时认真守听,继续执行任务,任务完成后,随临时指挥部撤回,临时指挥部会安排车辆运送你们返程。高湖听明白没有?请复述一遍!”

       我复述了一遍他的话,{zh1}告诉他:“高湖明白!”

      “山鹰收到,联络结束,再见!”

      整个下午没有事,我们几个也不敢走,除了大小便之外,就一直守在机器旁边,到了下午将近五点时分,临时指挥部派几个人给我们送来了一顶大帐篷,大家七手八脚一齐动起来,把帐篷支在了机器之上,每个人也打开了背包,弄些乱草和树枝垫在地上,铺上了行李----这就是我们的临时宿舍兼工作室了。

      山上陆续有被火xx的救火人员被护送到我们住的临时指挥部,进入临时卫生所处理伤口,到了太阳落山之后,无线电收讯机里又传来了呼叫,让我们注意守听,夜间会有直升机来运输伤员。

      天渐渐黑了下来,我们聚精会神的守在机器旁边,小型发电机的油料已经添加了几次,到了晚九点多钟,无线电收讯机里又传来了呼叫,我们与他沟通联络之后,他很快就飞到了我们的上空,盘旋在我们的头顶上。

      由于天太黑,我们住处离临时降落场地还有几十米的距离,飞行员看不清临时降落场地的大小边缘,提出让地面摆设临时地标,才能准确降落。

      临时指挥部把摆设临时地标的任务交给了在场的陆军,很快的功夫,十来分钟就在临时降落场的四角点起了四堆火来,每堆火旁边还站了两名战士,防备火堆向四周燃烧----想法到是很好,可却不符合降落的安全。

      直升机几次试验着往下降落,最终不敢着陆,那个场地本来就不大,四角又有火堆和人,那敢轻易着陆呀?

      为了保证飞机安全的降落,只好撤掉两堆火,保留两堆火在临时降落场的对角线上。

      直升机平稳安全的着陆了,就在飞机落地的那一刻,直升机旋翼的风把两堆火“煽”得到处乱飞,火种落到哪里,哪里就“劈劈xx”的着起火来,在场的人赶紧冲上去救火。

      那些低矮的植物还好扑打,最糟糕的是火种被吹到了几米高的那些马尾松和油松上,本来这些树木含的油脂较高,又是在春季,植物十分干燥,火种一接触树木,就立刻“呼呼啦啦”的着了起来,像点着了大个儿的火把一样,在短短的几分钟就烧完一棵树,火又向邻近的树上蔓延,情况十分危急。

      大家只好采取锯树的方法,把邻近着火的树锯倒,防止火窜树,再把着火的树锯倒,把火扑灭。

      几十个人足足奋战了两个多小时,才把这场意外的火扑灭,连锯带烧,一共损失了近200棵大大小小的树木,再看参加救火的人们,个个成了灶王爷:全都是黑脸的!

      我们在临时指挥部整整呆了七天,保证了近20个架次的飞行起落,除了运进许多急需的物资之外,还运送出30几名伤病员,直到那场森林大火被扑灭,我们才跟随临时指挥部撤回到了加格达奇市内,在等待xx派飞机接我们的时候,我们进行了短暂的休整:洗澡、理发、刷牙、洗脸(七天没刷洗了)。

      临告别的时候,在欢送宴会上,临时指挥部的付总指挥敬酒时说:“感谢解放军同志对我们的大力支援,你们是空陆配合,煽风点火呀!”一句话说的大家哈哈大笑,差点儿喷饭!

      就是这一句小小的幽默,让我对那短短几天的救火任务至今记忆犹新!

                                                                  2010.02.28

                                                                    直     竹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原创] 竹迹--我的历程(九十六)】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