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浓浓郭亮行

    初登本市社区就有幸参加了《瞬间摄影沙龙》版组织的xx郭亮游的活动。对于郭亮——这个太行山上的绝壁村庄,原先没有一点概念,看了星池斑斑图文并茂的介绍,受到了极大的“诱惑”,想一睹其风采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于是,怀揣着一颗兴奋的心和原本素不相识的坛友们一起踏上了旅程。
在车上颠簸了一夜,清晨7:00到达了万仙山旅游风景区山门,虽一夜无眠,当来到太行山下,抬头望着那巍峨高耸的山峰时,一夜的舟车之劳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背起行囊就和坛友们一起上路了。
按照本次摄影采风活动的分组原则,我“理所应当”地被星池斑斑分到了A组(又称为腐败组,简称FB组),咱也知道已到奔5年龄的我也不能去逞那个强了,就“乖乖”地听从了领导的调遣,在义务导游海边大哥和领队大龙的带领下和FB组的坛友们直奔郭亮而去。
原先看星池斑斑的介绍时,曾经想过此次郭亮行要冒点风险呢,上了路才知道,原本此次FB组的行动路线是非常平坦的山路,冒险的是徒步组的坛友们,FB组是真正的休闲游。
FB组一行19人,在海边大哥和大龙的带领下,沿着盘山公路向郭亮村进发,天气阴阴的,抬头看山,整个山峦雾蒙蒙一片,那气势磅礴壮观的红崖,此时也变成了灰蒙蒙的灰崖,当走进了令人叹为观止的郭亮洞时,这条13位村民在无电力、无机械的状况下历时五年,全靠人工在绝壁中凿出的这条高5米、宽4米,全长1200余米绝世人工长廊,此时更显其幽长和灰暗,从长廊的天窗口望下去便是一条深不见底的绝壁大峡谷,不由得让人毛骨悚然,惊出一身冷汗。

    穿过郭亮洞,不远就到了郭亮村村口,按照原计划,先和当地山庄的老乡联系上安排住处,大伙没顾得上观赏郭亮的风光,便随着老乡往我们的驻地走去。路上,老乡告诉我们,我们现在要去的那个崖壁上的村庄叫会逃站(站字原字应该为一个山加一个走之,遗憾的是电脑里没有这个字,暂时用站这个同音字代替一下),从村名就可看出,此村也象郭亮一样应该是有一段故事的,可惜老乡没能告诉我们该村村名的来历。
和老乡一路走一路聊,走了将近一个多小时,我们到达了此次郭亮之行的驻扎地——会逃站壁崖山庄。

    安顿下来后,大家开始洗漱,不多会,房东大嫂就为我们准备好了早餐。这是一顿地道农家风味的早餐:黄灿灿的南瓜玉米粥、“笑”得开了“花”的馒头、自家腌制的萝卜丝咸菜、白菜炒豆腐,青椒炒豆腐、清炒绿豆芽、炒南瓜丝,如此“朴素”的饭菜,对来自城市的旅友而言,在家是很少吃这样的饭菜的,可此时饭菜一上桌,大家立刻都端起了碗,拿起了筷,桌上的盘子很快就见底了,眼看着不够吃了,大伙直喊着:加菜加菜,要上的最快的,房东大嫂以最快的速度给每桌加了盘炒豆腐,这才让大伙填饱了肚皮。平时在家吃得很少的我,看到老乡家的南瓜玉米粥,也被馋虫勾起,一口气喝了两大碗才放下了碗筷。

    早餐过后,吃饱喝足了的大伙开始了郭亮村之游,一行19人沿着刚才走过的路,悠哉游哉的向郭亮村走去,因为天气一直阴着,端着相机的我们看着雾气中的远山景色在镜头中都成了灰蒙蒙的一片,实在无法按下快门,只得在心里无奈的叹息着。

    到了郭亮村附近,人渐渐多了起来,看来看去,几乎都是美术专业的学生在此写生,到了村里一看,原来郭亮不仅仅是谢晋导演的“清凉寺钟声”等三十多部片子影片的拍摄基地,还是全国各地美术院校挂牌的学生写生基地。全村八十多户人家,几乎每家都住满了来此写生的学生们,学生们不仅在这里得到了艺术的熏陶,也体验到了真正的农家生活。

    郭亮村原本是个坐落在崖壁上的贫穷小山村,抵达郭亮村,必须先要穿过一段太行大峡谷,峡谷的底部,与华中平原相连接,其顶部平台,海拔竟已在1200米以上!从沙窑乡西梯坡村顺天梯登崖顶是件相当累人的事情。过去这条绝壁小路,曾是大山中{wy}通往中原的古道。直到1972年,为让乡亲们能走下山,在村支书申明信的带领下全村人卖掉山羊、山药,集资购买钢锤 、钢锉。由13位村民在无电力、无机械的状况下全凭手力,历时五年,在绝壁中凿出一条高5米、宽4米,全长1200余米的石洞——郭亮洞,于1977年5月1日通车。为此 ,王怀堂等村民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可以肯定,每个穿行在郭亮洞的人都会惊叹这一战天斗地的壮举。山民打通了令人叹为观止的郭亮洞,人们才逐步废弃了这条“天险”。
现在的郭亮村,有八十多户人家,共三百多人,山民淳朴热情,治安优良,毫无中原一带欺诈勒索、强买强卖的风气,目前村子里还保留了一些古旧的民居,由于村子现在已作为旅游地点开发,有了这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村子里旅店众多,部分民居已经丧失了附近乡村那种古旧的氛围。

    游完了郭亮村,我们继续向其他景点走去,由于前一夜一直处在车的颠簸之中,基本上没能入眠,游完郭亮村后精力体力已明显不足,正好看到有到白龙洞的电瓶车,便和同伴一起搭车上了路。途中遇到了FB组的其他队员,原来他们和电瓶车老板砍价“失败”,{zh1}自己走上来了。我们虽然被“宰”,但节省了不少体力,到停车场下车后,就坐在石阶上等着其他队员一起去游喊泉。
喊泉是在一处非常大的绝壁缝中流下的一泓清泉,泉水的大小会随着人的喊声而变化,喊声大则泉水大,故名喊泉。我个人分析此现象应该是和崖壁产生的震动有关,喊声大时崖壁产生的回声大,因而崖壁引起的震动也大,从上面流下的水流自然也就大些。当然这里还有其他传说,说是曾有某个仙女在此沐浴等等,我们也无从考证,只能是听天信其说了。
从喊泉返回,沿着旁边窄窄的一条山道小心的走着,突然,一池绿水出现在眼前,翠绿翠绿的,走近一看,这潭水并不深,原来这翠绿的颜色来自水中颜色碧绿的青苔。由于没有理想的拍摄角度,这一潭绿水没有进入我的镜头。
绕过老潭后,天空突然落下了雨点,山风慢慢大了起来,身上也觉得凉飕飕的了,此时也顾不上再到其他景点了,{dy}反应是赶紧把相机收好,抓紧下山。收好相机,和同伴一路小跑赶到了停车场,看到我们FB组的其他成员都在饭店门口的棚子下避雨歇息呢,这时才想起该补充点能量了。
大伙拿出了自带的“能量”与大家“共享”,品种繁多,各式各样,面包、火腿肠、饼干、自制油饼,可此时{zshy}的却是朱大姐带来的烙馍卷辣椒酱,人在他乡游,心系故乡情,还是家乡的饭菜香哦。
补充完了“能量”,老天和体力都无法让我们继续游了,大家现在最期望的就是赶紧回“家”休息,和电瓶车老板一番讨价还价后,最终我们一行19人,分乘两辆车,以每人7.5元的价格让电瓶车老板把我们直接送回“家”。
电瓶车是敞蓬的,在这个冷飕飕的阴雨天气里乘坐这种车,真是够“凉快”的,同伴被冷风吹的受不了了,冲着电瓶车老板幽了一把:关上窗户,别开空调了,一车人会心的哈哈大笑。吹着一路山风,载着一路笑声,敞蓬电瓶车把我们送到了山崖上的“家”。
回到“家”,大家做的{dy}件事就是回房间穿衣服,随后就是吆喝着到处找脚盆倒热水烫脚,幸好房东大嫂早已为大家备好了充足的热水,使大家这一FB的要求得到了满足。
虽然此时才下午2:30,大部分队员烫了脚后都早早地钻进被窝暖和去了。我也是冻的受不了,烫了脚后赶紧钻被窝,不一会就呼呼开了。一直睡到5:00多房东和队员在外面喊吃饭,这才懒懒地从被窝出来,去吃我们这次休闲游的{wy}一顿FB饭。说是FB饭是因为按照正常伙食标准,这顿晚饭应该只比早餐多出一个简单荤菜——萝卜丝炒肉,可FB队员就是FB队员,又不是尼姑和尚的,怎么能顿顿吃素呢?早在吃早饭时就有队员开始琢磨房东家的土鸡了,还特意到房东家的鸡笼子里去“考察”了一下这个房东家有几只土公鸡,海边大哥当时就和房东谈起了价格,{zh1}以每只20元的价格定好了2只土鸡“加餐”,zwa622还亲自去和房东商量土鸡的具体做法,在海边大哥的“号召”下,这顿饭还加了白酒,所以这顿晚餐{zh1}就成了有酒有肉真正的FB饭了。
本来打算晚饭后开篝火晚会热闹一把的,可天公不作美,雨越下越大,加上大家前一晚都没休息好,白天又跑了大半天,累困交加,最终也没开成篝火晚会,吃了饭都早早回房休息了。
虽喝了酒吃了饭,可一身的疲乏仍未xx,倒在床上没多会我又去了“苏州”,呼呼到12:00,觉得不对劲,胃里开始闹“地震”,里边一个劲地翻腾,实在忍不住了,穿上外套走出去,刚到厕所,胃里的东西就喷涌而出,接下来一晚上就是N次的跑厕所,整整折腾了我一个晚上,带来的药又忘在了车上没带下来,心里直叫:真惨!
5:00多钟,海边大哥喊大家起床,起来看日出了!看日出,本就是此次游览的一个重头戏。自头天下午开始下雨时就想着,这次看日出是没戏了。吃晚饭时雨越下越大了,我就更死了那份心,可当我3:00出去时,一抬头看到了满天星星,心情立刻振奋起来,明天可以观日出了!虽然上吐下泻地折腾了一夜几乎没怎么睡,可海边大哥一叫,我还是精神十足地拿起相机站在崖边等待着和太阳的这次“约会”。
那边海边大哥、老刘和小邵等几个色友早早地就站好了位,这边大龙和CCD1957也支好了三脚架,ZWA622没带三脚架,急中生智把房东家的长条板凳临时“制造”成了一个特殊的“四脚架”,几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兴奋地跑到下边的崖边,手舞足蹈地迎接着初升的红日。

    天渐渐亮了,湛蓝天空上现出了施着淡淡粉妆的红云,接着,天际那头出现了泛着橘红色的朝霞,慢慢的,那抹朝霞越来越亮,突然,山峦上方出现了一点点的红,那一点点红越来越大,越来越亮,一点点,一点点的增大,增亮……来了!她来了,她终于来了!在太阳磅礴欲出的那一刻,我屏住了呼吸,把着相机,不停的按动快门,虽然我不是色友,也没有专业的设备和机器,更不是专业的摄影师,但我却用我的相机、我的手、我的心,真实地、生动地记录下了太阳“出生”的全过程……

    太阳升起来了,金色的阳光洒满了山峰,也透进了农家小院,铺满了阳光的农家小院,此时早已被金色笼罩,更显出秋的丰盈。

    送走了金色的早晨,告别了房东大哥大嫂,我们FB队一行19人背起背包,踏上了回程的路。
一路行至郭亮村口,FB队又“兵分两路”,一路要抄近道坐车按原路返回南坪(后因没找到车而徒步照原路走回了南坪),一队过峡谷走对岸徒步走到南坪。因为前{yt}的鬼天气,一路的景色都没被记录下来,我心不死,虽身体欠佳,但我还是坚持要沿对岸走回南坪,这样,我就又随着FB组中的“突击队”,采着一路风光而回。
我们这一组一行9人,沿山崖这一路过来,收获颇丰。老刘、CCD、ZWA、大龙和小邵,“弹药”充足,一步一停,移一步换一景,我和海边大哥因为电池早已频频告警,眼看就要“弹尽粮绝”,异常“吝啬”,举相机之时很少,光看景,不留影,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他们在那“过把瘾”,有时实在忍不住了,就举起相机“捏”张把解解“馋”。

    一路上,满山秋色尽收眼底,对岸,是褐红色的红崖峭壁,身后,漫山遍野,层林尽染,身在画中游的我被这美丽的景色迷住,放开嗓子唱了起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争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辽阔,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走下山来,到了山西和河南的界“碑”前,这是一个xx独立的直立山崖,崖的这边是山西,崖的那边就是河南。我们一行9人就在这分界处休息、吃午餐,朱大姐又一次打开了她那鹅黄小背包,一边往外掏一边吆喝,来来来,烙馍卷辣椒酱,烙馍卷辣椒酱,结果这顿午餐{zshy}的还是朱大姐的烙馍卷辣椒酱,大伙边吃边和大姐打趣,你干脆在这摆个摊子卖烙馍得了。就连海边大哥这个南方人也“忍耐”不住了,跟着卷了起来,还是家乡的饭饭吸引人啊!我因为胃功能暂时“退化”,没有消化能力,什么也不能吃,只能含一片小邵的西洋参含片补充点能量,好可怜哦。

    观一路风景,留一路欢笑。下午2:00多我们一行9人走回了大xx集结地——南坪,当看到挂着我们苏C车牌的大客车时,心里真的有种到家了的感觉。

    这次郭亮之行,心情格外好,咱徐州人的热情、豁达、幽默、开朗、大度,在这次出游中都体现出来了。回程堵车时星池斑斑和我们坛友们的出色表现,足以让外地司机、乘客、河南老乡和河南的xx们对我们刮目相看了,在此,我由衷地为咱徐州人叫一声好。
入网几年了,也逛了不少坛子,这是{dy}次在家乡的坛子里发主题帖,也以此帖向组织这次活动的星池、金子斑斑以及为这次活动付出辛劳的坛友们致谢!


                                                            心之兰
                                                       2004/10/26 凌晨4:07

郑重声明:资讯 【秋意浓浓郭亮行】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