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三版絮语 再版说
{dy}章 见证十八子/ 1 第二章 命中带“铁”的孩子/ 1 第三章 少年“刀王”梦/ 6 第四章 小铁匠以铁铸志/ 11 第五章 红花绿叶迟依依/ 15 第六章 带雨耕春田/ 20 第七章 技术革新能手/ 24 第八章 告别心中挚爱/ 28 第九章 为什么守着手艺挨穷/ 34 第十章 “刀痴”的代价/ 39 第十一章 潜龙在渊/ 43 第十二章 患难情真梦更真/ 48 第十三章 偷生未有期/ 52 第十四章 无意苦争春/ 56 第十五章 夜里谁知壮士心/ 60 第十六章 初绘蓝图选三江/ 64 第十七章 求生存,借名经营/ 69 第十八章 寒碜的{dy}步/ 74 第十九章 更著风和雨/ 80 第二十章 “是我太偏心刀厂了”/ 86 第二十一章 以饼养刀,以退为进/ 92 第二十二章 为伊消得人憔悴/ 99 第二十三章 路是要有人行的/ 105 第二十四章 千呼万唤始出来/ 112 第二十五章 终于可以甩开膀子/ 119 第二十六章 风正一帆悬/ 124 第二十七章 拓出自己一片天空/ 129 第二十八章 从“身柄连形”到“刀锋之皇”/ 137 第二十九章 小试双赢/ 143 第三十章 香港走失的故事与“切味一番”/ 149 第三十一章 好,就叫十八子/ 153 第三十二章 “怪用厨刀”的意义/ 158 第三十三章 厨用刀具的新纪元/ 163 第三十四章 无奈义乌捉“李鬼”/ 168 第三十五章 中国{dy}刀/ 171 第三十六章 划时代之作:7Cr17Mo新宠/ 176 第三十七章 比一比,我选十八子/ 183 第三十八章 “中国菜刀中心”的诞生/ 188 第三十九章 好钢用在刀刃上/ 195 第四十章 帅门骁将:后生可畏/ 201 第四十一章 中国业界精神之帜/ 207 第四十二章 十八子,不仅仅是一个“李”字/ 213 没有尾声 跨越无限,魅力无限/ 216
(〈中国{dy}刀〉第三版封面)
三 版 絮 语
最初,朋友们捧场说:《中国{dy}刀——阳江十八子xx》,应该是“发现阳江十八子”的一本书。 当时市面上流行一种说法叫“发现”,诸如什么发现上海、发现广州、发现××等等,其用意着重在“推举、引荐”,所以便有人牵强附会。 但老实说,我对此却不敢苟同。其实,此时的阳江十八子,已是中国刀剪行业的新锐,其品牌早已风靡全国,成为代表业界的“中国菜刀中心”。而我算是被十八子的迅速崛起所吸引,在跟进七八年之后,于本世纪元年,觉得有必要为其写一点东西,才形成这个文本的。 《中国{dy}刀——阳江十八子xx》,侧重于反映阳江十八子的创业历史;为了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其创建代表一个民族品牌的实践和经验,期间,我还写了第二部探寻阳江十八子品牌实践的《中国刀王——阳江十八子品牌攻略》一书,试图比较完整地记录阳江十八子这个xxxx商标20多年来的创建历程。 《中国{dy}刀——阳江十八子xx》于2001年3月面世后,被读者的看好程度是我始料不及的。两年后,出版社顺应需要,作了再版。(本人有感于种种,再版时附上《再版说》作了说明,如今第三次出版,仍将其保留了下来) 《中国{dy}刀——阳江十八子xx》已发行9年,国内和海外多个媒体、网站已作了各种版本的传播,读者仍一路热捧,也显示拙作的生命力,令人感到几分欣慰。虽然,阳江十八子在这9年来已发生了xxxx的变化,但更多人尚热衷于追寻其早期“筚路蓝缕”的创业历程,这也使得出版社随之适应,决定对《中国{dy}刀——阳江十八子xx》第三次出版。与此同时,也对本人2005年出版的《中国刀王——阳江十八子品牌攻略》进行再版。 谨此,写下以上絮语,以作交代是也。
2009年9月19日
(〈中国{dy}刀〉第二版封面)
再 版 说
我在新千年的{dy}个初夏,完成了《中国{dy}刀——阳江十八子xx》一书的写作,同年8月{dy}次正式出版。 面世后,读者的看好和欢迎程度是我始料不及的。仅是该书的xx式上,我和刀王李良辉师傅在不到一个钟头内就签售了500多本,有媒体形容曰:“场面十分火爆”。接着,该书广泛引起国内媒界的兴趣和关注,两年来多家报纸纷纷进行连载,先后连载的有《新快报》、《北京法制报》、《市场报》、《中国信息报》等,中国作家协会的《作家文摘报》也作了特别摘登,另有数十家报刊作了缩写推介。尤其使我感动的是,作为北京的法制报,竟然对这部反映民营企业创业史的纪实作品如此重视,不吝每天腾出版面,连载完这20多万字。而《新快报》创刊6年来,首次开辟连载栏目,连载的{dy}部文学作品便是《中国{dy}刀——阳江十八子xx》。我为新闻媒界近年来日趋重视关注经济建设的举措表示深深的敬意。 说实话,更多读者的话语和目光,并不是着重我这部拙作本身,而主要是冲“阳江十八子的xx”而来的。黑龙江佳木斯一位林姓读者在信中说,她家用的就是十八子的套刀,但不晓得这家公司这么神奇,这么多故事,看了书后觉得特别亲切。广东澄海市一位青年民营企业家,开着小车来广州找到我,想通过我安排见识十八子公司,学习创品牌经验,说他们家乡的榄菜等土特产,是否也可创出一个大品牌来。广东裕华集团公司董事长、全国人大代表刘观送先生说,十八子公司为广东民营企业树立了一面旗帜,其创业和创品牌的历程十分感人,对此表示敬佩;同时,他要我向十八子公司协商,由他们做十八子产品地区总代理。我武汉的一位企业家朋友,就是凭着拿了这本书作为“见面礼”,径直找到阳江,与十八子公司做成了一宗大买卖的。中国家具重镇顺德龙江,那是个家具企业群星荟萃的地方,我在那儿的好朋友周总,读了《中国{dy}刀——阳江十八子xx》后,颇受启发,硬是邀我陪他到阳江十八子参观考察一趟。那天,李积回总经理也真够意思,竟然推掉其他一切事务,陪足了我们{yt},周总耳闻目睹十八子在阳江造刀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众星捧月典范的事实,直呼取到了真经,但愿自己日后也能仿效成功。而广东省二轻系统、五金行业的有关领导,则对十八子公司能成为“中国菜刀中心”,创造出具有卓尔不群的民族特色品牌,给予较高的评价,同时认为,《中国{dy}刀——阳江十八子xx》的出版,对于推动广东乃至全国业界的发展,都有积极意义…… 承蒙广大读者尤其是企业家对《中国{dy}刀——阳江十八子xx》的错爱,时至今日,仍有很多来信来电径向十八子公司索购该书,鉴于该书两年前已出版发行,各地稀有存册,为满足需要,现决定再版。 这次再版,几乎保留初版原貌,内文不作增删,仅在个别字词上做了小许校正,增加一个印张的插图,重新设计了封面,以期使全书显得更鲜活更厚重一点,祈望与读者的距离更贴近一点。 谢谢大家的赏脸。
2003.11.9
(〈中国{dy}刀〉{dy}版封面)
楔 子
见证十八子
新千年岁末,全国刀剪行业的精英和xx们,云集广东阳江,宣布中国刀剪行业专家委员会的诞生。 这是新中国以来刀剪业首次成立专家委员会,汇聚了当今中国刀剪界最{dj0}、最拔尖的专家和巨匠,是一次人才技术的集中亮相和检阅,更是一次关于中国刀剪业思维和激情的盛宴。一时引人瞩目。 而最引人瞩目的,则莫过于其中的“十八子”。 确切点说,是阳江十八子厨业有限公司。 没错,这次中国刀剪行业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就是冲阳江十八子公司来的。 她代表“中国菜刀中心”,是中国菜刀技术xx所在,是业界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 笔者被邀请参加这次会议。早在几年前,阳江市委有关领导曾领我参观过这家公司。年轻的总经理李积回接待了我们,带着我们看车间、看展品、介绍情况。当时给我的感觉是,做刀竟然可以这样机械化,刀具竟然可以这么贵族化、人性化,这个公司真了不起。而总经理李积回也因此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头脑机敏,富有魄力,追求执着和很有事业心。记得小伙子很谦逊,他一味强调,这些都是父亲创造的,他只是帮助打理一下。那天碰巧他父亲李良辉不在。因此也留下些许的遗憾,同时也使我一直怀有日后要认识认识这位“中国刀王”的愿望。 终于{dy}次见识了被誉为“中国刀王”的李良辉——十八子公司的创始人、现任董事长。 我对他和他创立的“十八子”愈发感兴趣了。 因而,在会议期间,我开始有目的地去采访与其有关的人和事。 于是,获得了诸多的评价和话题。 中国,是世界上造刀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然而,沿承至今的“百年老厂”,已寥若晨星。 为此,新中国的{dzz}xxx主席在谈到保护民族传统工艺、产品时,曾这样对刀剪业做了嘱咐:“手工业中许多好东西,不要搞掉了。王麻子、张小泉的刀剪一万年也不要搞掉。我们民族好的东西搞掉了一定都要来一个恢复,而且要恢复好一些。” 眼下,北京“王麻子”和杭州“张小泉”的今日“xxx”都来了,这些“中国宝贝”现状如何呢?他们对阳江十八子有什么看法和评价呢?这自然是我最想探究的。 我找到了北京“王麻子”的“xxx”白锡乾先生,他身材高大,看上去显出几分粗犷豪气,果然颇有大将风范。他人很直爽,是北方汉子的性格,很干脆就接受了采访。 谈到十八子,对比王麻子,他掏出了心里话—— “说实在的,十八子的发展变化相当快,其业绩有目共睹,他们用质量{dy}、品牌{dy}的意识来经营企业,远远走在我们前头。他们的管理机制、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生产开发、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等,都有自己独特的一套,很值得我们学习。王麻子作为国有老企业,眼下有点鞭长莫及。所以我们正在努力转变机制,争取资产重组,恢复王麻子自己的东西,要不,我们就对不起‘王麻子’这个xxx。现在,相比之下,人家十八子在市场上越做越大,这让我感到惭愧。借此机会,我想通过你,祝愿他们更上一层楼,为行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看得出,这位“王麻子”的“后人”,对阳江十八子心诚口服。 实在耐人寻味。 那么,另一位“巨头”——杭州“张小泉”的“xxx”又怎么说呢? 眼前的王先生长得比较秀气,一副黑边眼镜,透出一副江南才子的儒雅,说话慢条斯理,却不无真诚恳切:是的,阳江十八子发展很快,这除了本地政策、政府的支持,还与他们的开拓精神分不开。我们的设备还算好,但{zd0}的问题是机制受到太多制约。他们机制灵活,管理很好,办法很多,产品质量不错。作为民营企业,能做到这样,很不容易了。我们需要向他们看齐。当然,他们的路还很长,相信他们日后会做得更好。 一番心声,更是发人深思。 这可算是中国刀剪业{zj1}传统影响力的两大“老行尊”了,然而,在对待这个仅仅年届17的“晚生代”的评价上,他们英雄所见略同,竟然如此敬重、佩服,xx一点,就不难让人体会阳江十八子在当今中国刀剪业界的地位和意义了。
然而,有谁知道,阳江十八子,可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的。 广东阳江,故有三宝:豆豉、漆器、刀具。阳江刀历史悠久,闻名遐迩,其以锋利、美观、耐用等特点行销全国各地,远销亚、非、拉、欧、美各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粤西传统xx产品中{zj1}代表的佼佼者。 翻开150多年的历史,清同治(1845年)年间,阳江城工商业渐见兴旺,南粤10数县商客云集于此,从事各种贸易活动。刀具、豆豉、漆器、海产等阳江传统产品,成了各地商家争相采购的货物,阳江刀,逐渐成为一宝,被人格外青睐,从而带动了阳江城工、商、农、渔等行业的发展。当时的阳江刀以小作坊(打铁铺)形式生产,产量较小,唯县城之“打铁巷”(现仍保留此一街名)附近一带,縻集十数间打铁铺,因而产品往往供不应求。打铁铺除生产菜刀外,尚生产禾镰、镰刀、剪刀、日用小刀等。其时,阳江刀渐入佳境,颇为大众推崇,知名度日益提高。
进入20世纪20年代,阳江的“何全利牌”菜刀脱颖而出。老刀匠何全利深得{zc}制刀精艺,其造出的菜刀,钢水清、刀锋利,既能切肉,又能斩骨(小骨头),故又称“文武刀”,使用时无需换刀,尤其深受厨师喜爱,为当时一绝。因其内销为主,极少外销,所以多在本地流行。直至解放初期,广州批量生产的“双狮牌”、“555”等牌子的菜刀流入阳江,对菜刀市场有所冲击。1954年,“何全利”并入手工合作社菜刀组,后因大量生产,产品质量大不如前。何全利辞世后,晚辈难以为继,何氏菜刀从此匿迹江湖。 真正使阳江刀扬名的,当属阳江xx老刀匠梁季芙。梁氏研制的刀具,以造型好、款式多、刀刃利、不易生锈卷口、好使耐用等特点迅速占领市场,使阳江掀起一股仿制热,推动阳江刀业从竞争中发展、壮大,一时声威大震。 1955年,阳江县成立了4个刀具生产合作社,3年后,合并成立阳江地方国营小刀厂,从此,阳江刀走上了一条计划生产的发展道路。当时,除国营小刀厂外,县城尚有二轻五金小刀厂、江城镇五金制品厂等和近10家街道办刀具生产社。产品曾多次获国家、省、市有关奖项。其中以地方国营小刀厂{zj1}实力,生产的“阳江牌”(出口称“钻石牌”)刀具多以小刀为主,偶有生产菜刀,原因是菜刀材质要求高、淬火处理难度大,难以形成批量生产。阳江地方国营小刀厂曾在1960年改称“地方国营季芙小刀厂”,可见梁季芙造刀技艺影响之价值。老刀匠梁季芙1960年病逝。 在单一的计划经济下,国营小刀厂一枝独秀,曾留下过辉煌的历史:由初期的500人发展到1700多人,为当时国内{zd0}小刀生产厂之一;1982年小刀出口50万把,1986年和1988年相继获部优、国优产品;1991年产值达21亿元,为当地人炫耀一时。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祖国改革开放的浩浩春风,吹绿了阳江造刀业的一江春水。富有活力的个体、民营刀剪业的横空出世,致使体制陈旧、管理滞后、技术落后的阳江地方国营小刀厂,不堪冲击,元气大伤,1992年时已走下坡路,1997年寿终正寝,划下了阳江地方国营小刀生产的休止符。 当初,肯定没谁想到,在阳江城河南一隅,一棵顶着1983年烈日栽下的小苗——李良辉打铁铺,会在短短七八年间长成一棵大树,并且很快枝繁叶茂蓬勃向上,以至一举直指苍穹,扬名天下! 这个李良辉,当时仍在阳江国营小刀厂当工人。他背着别人,利用下班的空闲时间,像做贼一样,在悄悄做着自己一个“造出一把名刀”的梦。 就是这个“梦想家”,以其不屈不挠的打拼精神,和一股刻苦钻研xx言败的干劲,紧紧依靠科学,敢于摒弃传统,大胆进行技术创新,将传统的阳江刀进行一场场脱胎换骨的改造和升华,使阳江刀走出了泥淖,走向了新生,走进了辉煌。 这就是呕心沥血之作——“阳江十八子”刀具。 是的,阳江刀,在历史上{zj1}名气之日,便是今日阳江十八子时代! 李良辉便是把阳江刀发扬光大,推上顶峰的{dy}人了。 而颇有几分让人玩味的是,原在阳江国营小刀厂工作近30年的老厂长何传宽,在该厂破产后,便被他当年的“徒弟”召了过来,眼下正在十八子公司“打工”,发挥余热。 这并不是什么荒诞笑话。 现实的竞争,就是这么一个严肃的主题:不赢即输。没有第二条路的选择。 十八子,到底有哪些十八般武艺,或是获得了阿里巴巴的魔法?仅仅用了10多年功夫,就把偌大一个中国众多百年刀剪xxx“打”了下去,一举坐上全国刀剪行业的{dy}把交椅,缔造了一个{zj1}民族品牌,敢与洋刀比试的刀具王国! 于是,我决定走近人称“中国刀王”的李良辉——这位十八子公司的创始者;走近李良辉身边那位得力的骁将——阳江市xx杰出青年企业家李积回,与读者一道,共同见证“中国菜刀中心”——阳江十八子厨业有限公司的xx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