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我的甲子{dy}轮回--青年故事之15《筒锹绳子大扁担》

筒锹绳子大扁担

   筑路队伍安置停当以后,先割了三天草给伙房做饭用。接下来就是分配工作任务。我们即将修筑的那条路叫作“桃园公路”,因为这里要打油井没有路,所以要在平地建起一条新路。筑路的标准也比较高,要求一直二平三实四配套。“直”好办,按预先划好的直线开挖就可以了。“平”也容易办到,因为地势本来就是平的,一层一层的把土铺均匀也并不困难。“实”就费事了,由于盘锦是退海平原,到处生长着芦苇。芦苇的根系异常发达,并且还是空心的,每挖一锹土,都伴有很多芦苇根。筑路指挥部要求我们在路基里不能有一条芦苇根,说“百年大计,质量{dy}”,若有一条芦苇根,路基就压不实,相当于埋在里面一根导火索,所以必须把苇根捡净。所谓“配套”,就是在完成筑路的同时,两旁要形成标准的排水沟。

   明确了任务和要求,便开始到排里领工具。我是副班长,自然是做“具体”工作的,带上几个人,领了些筒锹、绳子、大扁担和草袋子。上边又给每个人发了一个“更生布”(再生布)垫肩和一副“水龙布”(帆布)手套。“武器”配齐了,我们便肩扛着一应用品,迈开“11号”(两条腿),奔赴五里外的筑路工地。首先用的是筒锹,这是平原地区特有的工具。它的锹头是一个形似劈开的“炉筒”(取暖炉的铁皮烟囱),长约一尺,宽半尺多。锹把是一个“丁”字形的木棒,“丁”尖钉进锹“裤”(柄)里,约20厘米长的“丁”柄当做把手。使用的时候,要一手握锹柄,一手握锹把,用力往下“捅”,这大概就是“筒”(捅)锹之名的另一层含义吧。由于盘锦的土地不含一点沙子和石头,土质又极其粘,因此,干活必须用筒锹。而我们这些人都是从山沟里走出来的,平时劳动时用的大都是尖锹,哪里见过这种工具!挖土时因为胳膊没有劲儿,仍习惯于用脚踩,结果脚一踩,锹头就掉了。筒锹与尖锹的区别是,不但形状不同,而且筒锹头的“裤”(柄)上没有钉钉子的眼儿,因此就没法固定在把上,开始时弄得我们实在是无可奈何。筑路的头几天,新建的路基还不高,用筒锹直接就可以把土甩上去。随着路基的不断加高,取土时挖出的沟也越来越深,草袋绳子和大扁担就派上了用场。之所以叫它“大扁担”,是因为扁担确实很大,足有两米长。我在每天收工以后,都要用绳子和草袋子“制作”抬土用的“筐”。方法是,先把绳子在地上摆成十字形,再把草袋子平放到上面,四个角各割一个眼儿,用绳子分别从眼儿穿过去绑在角上,再把四个绳头结在一起,一个大“筐”就做成了。“筐”用坏了就再做新的,满足供应,这成了我每天必干的工作。

   1970年4月6号,我有了通信地址,便忙里偷闲给英子写了{dy}封信。由于寄往家乡的信怕被亲人们认出来,我还特意用左手执笔,写得歪歪扭扭的。信皮的寄信地址编成了“盖州镇 胜利 三排”。信的内容是以一个“老朋友”的身份写的,开始是:“英子:你好!你大概不认识我了吧?我叫谭飞渺(“飞鸟”的谐音。四老爷子注),是你在县里学习时一年半前的老朋友,你还记得吧?”信中详细介绍了离开家乡几天来的一切。信的{zh1},我用不能自圆其说的口吻给英子提出了三个问题,希望她能慎重思考。“1.我妹妹她们现在或者将来生活和工作将是艰苦的,不知你是什么想法?2.我妹妹她们据说工作流动性较大,不知你的想法如何?3.我妹妹她们工资微薄,本人如何?家庭怎样?不知你的打算又是怎样?”落款是“姐姐:谭飞渺”。22号我便收到了英子14日写的回信,信中她{dy}次称我为“哥”。信中除了希望、关心与体贴外,又认真坚定的回答了我提出的三个问题,同时,她也甩给了我两个“包袱”。

                                               (待续)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忆我的甲子{dy}轮回--青年故事之15《筒锹绳子大扁担》】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