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林业发展体系可持续发展之路探析陈素芳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是人类走向文明,生活走向富裕,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城市最多的国家之一,现有城市680多座,建制镇1700多个,城市人口已约占总人口的50%,虽然城市化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但在没有强有力的控制的条件下,城市化不可避免地导致城市地区生态的退化,各种环境困扰和城市病愈演愈烈。而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自然环境中物质和能量交换的{zd0}的生物群落。世界上如莫斯科那样直接在森林中建造的城市并不多,大多数城市是在人为活动剧烈的地域成型发展的,这样的城市往往缺少森林、更缺少以森林为主体的生态环境。因此,把森林引入城市,使城市坐落在森林之中,发挥森林特有的生态功能,改善和提高城市环境,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城市林业,是当今世界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建立完善的城市林业发展体系与结构,不仅是迫切的任务,同时也是现实的需要。
  1 城市林业概念及范畴
  “城市林业”最早出现在北美,主要是加拿大和美国,早在1962年,美国政府在一项资源调查中首先使用“城市森林”这一名词,1965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一位教授首先提出了“城市林业”的概念,这一偏向系统管理的概念主要为了解决城市土地利用的经济、环境、社会、生态效益如何达到{zj0}结合点的问题。我国林业工作者在城市林业理论研究与实践过程中,紧密结合我国具体实际情况,对城市林业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定义:城市林业是由林业和园林融合而成的,是建设、经营和利用城市林业的事业。城市森林是指城市范围内与城市关系密切的,以树木为主体,包括花草、野生动物、微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及其中的建筑设施。城市林业是建筑在城市森林体系的资源基础上,以乔灌草为主要成分,与城市建设布局相适应的,支持城市持续发展的城市森林体系的建设与管理体系。城市林业是xxx为城市服务的林业体系,是城市现代化建设和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由点、块、带、网、片相结合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景观系统。上述这些定义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都强调城市林业是为城市服务的,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城市林业的研究对象是城市森林,较侧重从系统角度下定义。
  2 城市林业效益分析
  2.1 生态效益分析
  城市林业在城市生态系统的动态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生态效益来实现的。它具有调节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城市热岛是城市气候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其成因在于人类对原自然的人为改造。规模大、布局合理的城市园林绿地,可以在高温的建筑组群之间交错形成连续的低温地带,将集中型热岛缓解为多中心型热岛,起到良好的降温作用。阻隔和销纳污染物,树木花草有吸附、吸收污染物或阻碍污染物扩散的作用,树木能吸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氯气、氟化氢和汞、铬等重金属。如工厂周围如有500m宽的林带,就会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的70%,氮氧化物含量的67%。吸收和降低噪音、xx、吸收二氧化碳和放出氧气、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据测定,1 hm2 树木可蓄水30万公升)等生态效益。
  2.2 社会综合效益分析
  城市林业对人类的影响非常深远,其社会效益广泛。美化城市、活跃居民生活、疏通交通。城市林业在美化市容方面起着主导作用,春天的花、夏天的绿、秋天的果、冬天的枝,无不展示其丰富多彩、姿色秀丽,赏心悦目;道路两旁的绿色行道树,调节光线并减少光线直射,使司机和行人减少疲劳。同时可以把树种的变化作为标志,以减少交通事故。公园、街头绿地是居民、游客休息、锻炼、交谈、娱乐交流的场所,可以展示文化修养、风俗习惯、衣着款式、相互观摩、增进友谊。森林的绿色能激发艺术家、文学家、企业家、科研人员思路活跃,产生创造灵感。科学家解释,由于花草树木周围空气特别新鲜、阴离子积累较多,人们经常在新鲜空气中活动,会得到更充足的氧气,对心肺功能很有益处,加之树木花草多为绿色,绿色能给人以温柔、舒适、宁静之感,可以xx神经、降低血压、解除疲劳及增加精神欢娱作用。这样就会促进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提高自身xxx,从而达到防病治病或促使疾病自愈康复的效果。所以生活在广植树木花草地方的人,不仅身体健康,而且很少得癌症。
  2.3 经济效益分析
  城市林林的经济效益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间接效益,从长远来看,在城市和郊区植树能节省大笔开支。据美国林务局1991年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说,5000多万株树木xx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和空气中的颗粒物质给杜配奇县和库克县创造了920万美元的财富。他们研究发现,种植位置得当的三棵树每年可以为每位芝加哥的房主节省50-90美元的取暖费和降温费。例如,在房西侧和南侧植树可以遮荫降温。即使光秃树枝也能使太阳辐射降低30%-40%。另一方面,在北方寒冷地区,房屋北面和西北面树木则可以抵挡凛冽寒风,从而降低取暖开支。研究指出:在芝加哥地区中9.5万棵树的费用和30年的养护费共计约2100万美元,可节省费用3800美元,即每棵树创造环境价值可获402美元。另外,在美国纽约周围有树木的房屋,房价提高5%;在公园、公共绿地附近的住宅价值可提高15%-20%。二是直接经济效益,主要是旅游及木材和林产品收入,如公园的门票、木材更新采伐及经济树种的果实等,为生产经营单位创造直接经济效益。
  3 我国城市林业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城市林业体系建设方面的配套资金不足
  由于城市林业的经济效益不像其他行业那样明显,许多地方投资的主要方向是直接经济效益明显和高额利润的行业,而投入城市绿化费所占的比例很小,致使有些城市因人口不断增加和工业化的发展导致环境不断恶化,从而间接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2 城市林业的经营和管理比较粗放
  由于我国技术设备和机械化程度相对滞后,城市林业经营管理粗放,使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在生物多样性、持续稳定性及再生能力等方面表现不良。粗放的管理水平使得城市森林的健康状况受到严重影响,特别是城区的内环绿网树木,由于在水分,尤其是在养分供给上受到限制,枯枝落叶被清扫、营养元素不能循环,又没有必要的施肥措施,因而导致林地养分锐减,影响树木生长。同时,城市内空气中各种污染物的侵害也抑制了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使树木生长缓慢,更容易滋生病虫害,造成防护效益的下降。
  3.3 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尚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与城市林业习题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特别是一些配套的措施还不够明细。有些基本不具备可操作性。同时,在许多人的思想意识方面,特别是一些管理者的意识方面,还存在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规范化管理的苗头,他们往往将仅有的一点城市绿地也大搞开发区建设,使人口愈来愈多的城市,人均占有绿地面积不断下降,城市环境进一步恶化。
  3.4 城市林业可持续发展缺乏长远的科学的规划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城市总体规划上城市林业缺乏合理的整体结构,以北京、杭州、桂林这些历史名城为例,由于兴建了为数不少的污染型工厂,一方面使城市的性质、规模、结构与布局失去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阻碍了城市林业的发展。一些原有的城市绿地和都市森林被征占和毁坏,同时也对形成整体规模的城市林业规划建设带来困难,导致城市林业局部的结构松散,特别是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城市建设方兴未艾,各地开发区不断涌现,大中小城市市郊和建制镇的扩建使城市规划发挥不了作用,给城市绿化带来困难,尤其是对市郊林业建设影响更大。
  4 建立完善的城市林业发展体系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4.1 合理统筹保护和开发的关系
  始终贯彻保护{dy}开发利用第二的管理原则,原有森林是多年努力的结果,且正在发挥重要作用,如不好好加以保护,将使多年辛勤成果付之东流,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为此,我们要加强宣传,提高全民对城市林业重要性的认识,要扭转在城市建设中,有森林更好,没有森林也可以的旧观念;要研究当代人的生活规律,让全体民众充分认识到城市林业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不仅要把他们从重要性上深入理解,而且要从技术、实际知识予以掌握,成为既是城市林业的受益者,又是城市林业的设计者,树木花卉的种植和养护管理者,提高他们利用植物材料改善城市环境的能力。
  4.2 建立切实可行的基金和补偿制度
  城市林业的发展于城市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水平乃至社会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城市林业属于社会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已成为当代人的普遍共识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为了把城市林业建设真正落到实处需要集思广益,调动全社会各种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城市林业建设基金。通过实行公益林补偿制度,把城市森林列入生态补偿范畴,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增进后劲。同时按照新森林法规定,在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金制度的同时,严格控制xx林采伐,加强生态公益林监管和保护,使生态林区实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并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来支持城市林业的发展。
  4.3 加强城市林业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我国城市林业建设尚在起步阶段,缺乏专门的经营管理人才和科研队伍,因此,必须加强人才的培养和科研队伍的建设。在我国高等院校开设城市林业的有关课程,使园林、林业以及城建规划专业的学生都能了解城市林业的内容,培养大专以上的专门人才,健全科研机构,组织多学科、多部门专家学者共同协作攻关,研究我国城市林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发展道路、发展战略,开发新技术、新设备,并与决策部门通力合作,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林业体系。
  4.4 实行集约化、科学化经营与管理
  城市林业经营管理的总目标是改善和美化城市环境,具体讲要达到美观、安全和高效。这必须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行高标准的养护管理,集约经营。同时,要理顺体制,由于历史原因,目前,我国在管理体制上形成了园林部门管理城区、林业部门管理城外,而且分属两个管理系统的经营方式,这种方式不利于城市林业的建设和发展,如果把园林部门和林业部门纳入统一的管理体系就容易解决矛盾,有利于我国城市林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钱易,唐孝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7
  [2]汪菊渊.《我国城市绿化园林建设的回顾与展望》.中国园林 1992.8
  [3]张鼎华.《城市林业》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10


郑重声明:资讯 【城市林业发展体系可持续发展之路探析陈素芳】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